智能音箱中场:互联网、硬件公司两相对抗,产品定位纠结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8-20 12:04

文 | 庄怡 编辑 | 一鸣

能进行简单对话、能听懂人类指令、能购买商品控制家居,智能音箱出场伊始就带着明星光环。与设想的引爆市场不同,承载了家庭智能终端、引领消费升级期望的智能音箱表现远没有达到预期,尽管消费需求仍在且庞大,但目前市面上没有一家产品能抓住消费者的芳心。

8月18日,又有消息传出,硬件厂商联想也准备入局智能音箱,目前正在美国进行筹备工作,并且找到了百度作为合作伙伴,这款暂定名为 "Moto AI Assistant" 的智能音箱将会搭载百度 DuerOS 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可以看到,拥有更多研发资源的互联网公司(BATJ)和犹豫入场的硬件厂商逐渐形成两个阵营,在用户习惯尚未培养起来的新兴市场,谁都不愿放过这个未来的潜力股。

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2014年11月,亚马逊将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与传统音箱结合的产品Echo推出市场,引起强烈反响;两年后,谷歌在I/O开发大会上正式推出对标Echo的Google Home,掀起两家对抗的时代。

一时间,智能音箱成为巨头们角逐的对象。苹果也按耐不住在2017年开发者大会上公布智能音箱Home Pod的相关信息,不过却推迟到今年年初正式发售;而一向对互联网颇为敏锐的中国自然嗅到了商机,这场国际热潮旋即烧入国内。

BAT各自使出了绝活,天猫精灵、百度渡鸦、腾讯叮当相继推出,京东、小米也推出了叮咚、小爱同学等品牌,此外,华为、oppo、vivo等硬件厂商也开始抢滩智能音箱。数据也从侧面体现了市场的火爆。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智能音箱市场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量为1680万台,增长了187%,高于第一季度的900万台。

其中,2018年第一季度最畅销的智能音箱是Google Home和Google Home mini ,谷歌第二季度总出货量为540万台;第二是亚马逊,共销售了410万台Echo音箱;阿里巴巴和小米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总出货量达到500万台。

虽然萌芽于国外,中国市场却成为最大的成长舞台。Canalys分析认为,中国制造商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18年第二季度增长了52%,而美国只增长了16%。

具体来看,在中国,销量最大的是阿里巴巴和小米。其中,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不过小米追赶迅速,其小爱音箱mini的销量增长了228%。

Canalys的研究分析师Hattie He称:“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很快就会成为大厂商的战场,小厂商很难赶上市场份额。尽管用户对智能音箱的实际需求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中国近期将超越美国。

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Canalys预测到2018年底使用的智能音箱数量将接近1亿台,并且到2020年销量将达到2.25亿台。Canalys还预测,亚马逊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18年的50%降至2022年的34%。

Global Market Insights称,到2024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的价值可能高达300亿美元

不断入局的硬件厂商

早在2015年,京东就和讯飞联合推出叮咚智能音箱,几十万台的年销量并没有掀起浪花,相反舆论在反思市场是否真正对智能音箱有需求。

真正火爆是从去年双11开始,不差钱的阿里巴巴将高高在上的智能音箱拉下神坛,89元的优惠售价让天猫精灵销量仅在双11期间就迅速突破了百万台;京东也推出了叮咚mini,首发价格仅为79元;接着小米也加入战局打起了价格战,99元的售价让小米尝到了甜头。(小米自称互联网公司)

小米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小爱同学月活跃设备超过3000万,唤醒超过10亿次,累计唤醒已超过50亿次。

雷军为小爱同学站台

与此同时,百度也在去年11月推出了智能音箱——渡鸦,与走“平民路线”的阿里小米不同,渡鸦定位高端人群,售价1699元,与高调的发布相比,渡鸦销售惨淡,产能甚至不足1万台。

即便如此,BATJ的相继入场还是点燃了市场对智能音箱的热情,眼红的硬件厂商也在迟到后不断入场。

据媒体报道,一位华为研究院员工近日确认了华为预计在今年10月份推出智能音箱的消息;诺基亚8月16日在微博上放出了疑似智能音箱的宣传照;一位知情人士称OPPO的智能音箱已在其研究院立项;vivo在招聘智能音箱相关的研发人员;罗永浩此前在锤子发布会上称要发布智能音箱。

虽然智能音箱市场尚未成熟,但大家都不愿放弃这个风口。

“这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因为手机厂商主营业务增长遇缓,急需扩展新的增长方向,而智能音箱这个风口,大家看不清楚,但又怕错过。金立通信一位产品负责人对自媒体《智东西》分析称。

华为消费者BG智能家居产品线负责人闪罡则表示,“智能音箱是华为新零售3.0的核心组成部分。”他还补充道,华为已把音频作为战略来布局。

毋庸置疑,目前国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两大战场:以阿里小米为主的互联网战场和以即将入局的华为ov为主的硬件战场

处境尴尬的智能音箱

目前市场对智能音箱的定位是,进可充当智慧家居的流量助手,退可助攻充当硬件产品。亚马逊Echo的副总裁托尼·里德Toni Reid曾这样畅想,“试想一下,你身边拥有一台永远在线、友好的数字语音助手。会关灯,可以从你的购物清单中订货。可以跟你从世界杯聊到日本动漫任何有趣的事情。当你心情低落时,能够鼓励你,使你振作起来”。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从消费者反馈来看,人机使用体验不佳,因为语言原因误唤醒或者唤不醒的情况很多,距离、网速也是影响响应速度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语义识别不佳、电流声、机器发热、连接性差等问题。甚至

有很多人吐槽智能音箱是“伪需求”,因为它和手机场景高度重合,同时很多智能音箱的语音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的交流需求,没有智能硬件来联动,效率无法产生质变。

其次,智能音箱战略地位不够,配备的力量仅为配件团队。据《智东西》,资深产品人士马强一针见血指出,“智能音箱在手机厂商眼中的定位就是配件,是配件团队靠着微薄的投入在操刀”。

例如,HomePod由苹果配件部门操刀,历时5年才艰难上市;小米音箱出身自小米电视,前身是小米互联网音箱。

这也是硬件厂商迟迟观望的原因之一,不成熟的产业链和用户习惯掣肘了智能音箱的发展。

更为严峻的情况是,目前的智能音箱“同质化”严重。相似的外观,差不多的语音交互技术,很难让外人来分辨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有什么区别。各家巨头正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不一样:电商起家的天猫精灵主打宝贝搜索和语音支付;腾讯听听则强化了社交功能,内置了语音版的微信;拥有无数硬件的小米尽可能的给自己的智能音箱增添对接的硬件。然而这一切的努力目前看起来尚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除去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用户隐私的泄露。8月15日,雷军称“仔细看了看3000万人和小爱同学聊的内容”(目前已删除)的那条微博,无意间捅了一个大马蜂窝。

更早些时候,谷歌、亚马逊也纷纷被爆出收集用户隐私,偷录用户谈话发送到通讯录联系人、无人情况下发出诡异笑声……

从4年前诞生一路走来,智能音箱在AI加持下风光无两,可始终没有解决用户痛点,AI也没能颠覆传统音箱。互联网巨头依然在打着价格战,硬件厂商战战兢兢入局,谷歌亚马逊也没能再推出颠覆性的产品,智能音箱走到今天,该如何破局,仍然是一个谜。

责任编辑:弘毅
京东 天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