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安防,华为有戏吗?

来源:雷锋网

2018-08-31 21:06

来源:雷锋网

原标题:做安防,华为有戏吗?

2018年8月27日下午14点,华为真正打响了冲往智能安防市场的第一枪。

这一天,他们在广州一口气发布了针对人脸、人体、车辆和车牌的30多款新型星系列摄像机,以及一个轻量云解决方案。

对于“第一枪”之论,恐怕大多从业者认为用词不当。早在2012年,就有相关媒体撰文称华为安防“狼来了”之说,但在后续多年发展过程中,华为安防似乎没能引起太大关注。

抚今追昔,在雷锋网看来,华为虽然体量惊人但此前在安防行业一直投入不够,无法拥有足够资源沉淀下去深耕行业;而就产品丰富度而言,此前华为安防产品矩阵与传统安防企业也有一定差距,未能在正面战场施展拳脚。

“虽然外界一直声称华为做安防已有多年,但其实真正进入这个市场只能从去年开始算起。先前,华为内部一直认为安防行业技术门槛不高,因此投入不够坚决,也失去了很多机会。

如今,整个安防行业正向全面智能化高速转型,在这其中蕴含巨大发展契机。藉由此,华为也于去年下半年真正将安防上升至公司战略业务,安防业务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一线销售,全部都数倍增加。”华为EBG中国区企业云通信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彭晓东如是说。

“这是华为的战略业务”。生怕与会观众没有听清,在发布会现场采访以及大会演讲环节,华为安防相关高层总共提及了23次。这在此前华为安防任何一次活动上都不曾遇到过。

而今天,雷锋网也用“真正”二字做定语,以阐释这一次,华为也许真的来了。

华为为什么要做安防

在分析华为有无能力做好安防业务以及如何做之前,非常有必要弄清楚华为安防入局背景。

在诺大市场的诸多场景中,华为为什么要选择进军安防且还上升为“战略业务”。颇为玩味的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彭晓东还立下“三到五年时间在视频监控领域做到全球Top3位置”的豪言。这在整个以低调著称的华为EBG业务中都较为少见。

今天,在发布会现场,彭晓东又再次向雷锋网肯定了他的说法。

“任何一款产品或者一个行业,华为只要战略投入、决心进入,就一定会集中炮火猛烈攻击,就一定能够收获不错的成绩。”

在他看来,华为选择进军安防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对于公安来说,全省一朵云甚至全国一朵云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他们希望技术公司能够通过基础架构将全国数据打通。

而就目前安防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针对甲方用户的切实需求,能够高效满足的企业屈指可数,而华为绝对能够算得上其中一家。

安防行业历经两次跨越,从最开始的通用级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到内容分析前置,接下来则是平台运营。在此背景下,安防行业背后是兆亿级别且呈几何式增长的巨大流量入口。

IoT时代,视频监控探头并不是一个个冰冷的铁盒,它们都是富有灵魂的网络节点,背后隐藏着的是堪比黄金的数据财富。而华为看中的也并非安防行业这一亩三分地,而是基于其自身在视频压缩编解码、存储、传输领域的技术实力,选择的一个细分突破口,以期能够在云时代的竞争中存活下去,获得更大的增长动能。

从监控设备IP化开始,传统监控系统“采传存显控”中的“传”就变成了电信运营商的“菜”。监控设备以此就被分为前端和后端两大部分,后端部分逐渐进入“电信机房”。而这也就与电信运营商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视频监控系统的“云端结合”便是从那时候开始萌芽。

随着系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后端机房的服务器数量越来越多。而云端机房设备供给和服务原本都是华为的业务范围。他们的设备、技术和服务相当过硬,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蛋糕。

二、自政府提出 “平安城市”等万亿级项目的建设,赛道内各英雄争相响应。但截止目前, AI视频监控产品在实战应用中的占比比较小,但增长速度非常快。

作为稍晚一步进入这个新赛道的玩家,诺大的市场机会无疑正给华为最好的储势良机。

三、从华为自身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如今华为在所涉足行业的产品份额比例较大,很多行业已经快要触摸到天花板,从战略层来看,华为需要在高速发展中找到一定的增量市场。

此前从业者一直认为安防市场比较有限,即便全盘侵吞也满足不了华为的胃口。而在他们看来,传统安防行业在向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市场巨大,目前正以10%的速度递增。

华为可以做好安防吗?

政策利好、资源足够、增长受限,十二字总结应该能够管中窥豹以察觉到华为进军安防的局部动机。而当目标变得异常清晰时,接下来就应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能力做一个“搅局者”。

而这,就需要剖析它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了。

芯片

毋庸置疑,芯片是华为进军安防最核心的竞争力,目前海思芯片在安防领域占到了全球60%以上的份额。

用彭晓东的话说,华为对于安防产业芯片发展趋势是非常清晰的,随着算力越来越强,如何运用算力让摄像机发挥更好的功能,这是华为不断思考的问题。

结合芯片技术、行业用户痛点以及ICT领域技术积累,华为希望摄像机可以随时被赋予新的大脑,让摄像机不仅能解决当前的需求,也能在未来新的需求产生时,可以通过软件更换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

技术积累

雷锋网了解到,仅就去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800多亿,与此同时,他们在硅谷、日本、俄罗斯都设有图像、算法相关的研究中心。而战略业务的升级也就意味着,包括华为2012实验室在内的这些科研机构所积累的技术未来都可以为安防所用。

如今安防行业轻技术,重渠道的声音越来越大。很多传统厂商认为在安防行业,99.9%和99.91%的识别率差别并不大,小数点后的数量级的增加无关紧要。

在华为看来,如果相关算法已经达到这个高度,华为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布一系列智能化安防产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算法并不成熟,稳定性较差,这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都是需要去面对、解决的问题。

除了在安防垂直技术上的足够资源积累,华为在网络领域也积累了很多耦合技术,能够在安防行业保持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优势。

比如以移动及物联数据的整合来说,华为在移动无线运营商以及未来的5G产业化方面的布局让人忌惮;最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横向整合能力以及生态环境培育能力非常强大,在服务器存储、传输、网络、包括人员、无线、长链条产品组合成了客户应用解决方案,对此,很多传统安防厂商都无法比拟。

渠道能力

基于安防行业的自身特殊性,对于大多安防公司来说,渠道问题相较技术问题更加棘手。

造成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多元,主要包括早前传统安防厂商的设备沉淀以及相关客户的思想很难转变,不想冒着试错担责风险。

在华为看来,安防IT化以及基于IT架构的开放解耦是业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能为最终用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切切实实的为用户解决问题,客户最终会选择华为,而广大的安防渠道认可华为,愿意跟华为合作也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华为运营商、终端、企业业务,对于安防类To G的客户关系及客户需求,华为会有很好地把握。另外就市场营销等层面来看,华为相较传统安防巨头也不会处于下风。

开放性

在与多个安防工程商交流后,发现此前多数安防厂商在进行业务布局时,开放性稍显不够,这些摄像头厂商将软硬件结合在一起,摄像头输出的数据都带有自身格式,与其他厂商的数据均不兼容,只有他们各自的系统能够识别并读取。如果客户想要调用他们的数据,则会向客户另外收费,对此客户也不乐意。

再者,针对诸如视频云方面的建设,此前一直都是烟囱式存在,各部门之间的基础建设都相互独立、且各警种数据信息、各地区之间的视频数据不能共享。基于此,目前很多客户都在考虑如何避免重复基础性建设,因此大多数项目都由全市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运营,如此可以做到数据资源共享、计算资源能够发挥最大利用率。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并不想受制于某一家厂商。相比之下,华为开放的云平台优势就体现出来,华为的Openstack开放架构可以让任何的摄像头数据传输进来,从而进行统一的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相比其他公司,基于自身较好的ICT能力,华为能够更好地打破数据孤岛。

在安防市场深耕,华为要让市场必须标准化,不仅仅是国内标准化,还要国际标准化。在他们看来,不能让客户的产品或者华为的渠道形成孤岛,包括摄像机和平台之间的对接、包括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对接、包括平台与数据库之间的对接。

彭晓东笃信,目前华为在安防行业有能力和现网的任何一个标准厂家做连接。

华为怎么做安防

如果说在正面战场,敌我战斗能力都已经分析透彻,接下来就应该亮出武器准备冲锋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安防行业而言,唯有多种产品线配套加持,才能在安防行业纵深发展途中迈出坚定一步,才能多一些与传统安防巨头抗礼的砝码。

厉害之处便在这里,除了口头上的23次表态,在实际行动中,华为也向安防市场释放了足够的信心。

华为视频产品线总裁石冀琳

在发布会现场,华为视频产品线总裁石冀琳女士还一口气发布了30多款新型星系列软件定义摄像机,分别是星像(人像卡口)、星驰(车辆微卡口)、星盾(电警卡口)、星辰(态势感知摄像机),另外还包括轻量云解决方案。

首先是星像系列。

可以说这是业界首款人脸+人体关联的结构化摄像机,它有三个值得一说的优点:

高密度的人脸抓拍能力。它能够支持100张(至少)每帧的超高密度的人脸抓拍,目前业界主流标准大概是30到40张;

较低的抓拍重复度。目前市场上多数人脸抓拍机在实际运行时,一个人出现了几十次,它就机械式地抓拍几十张,真正有效的抓拍次数并不多。

从数据方面来看,目前业界整体的抓拍重复数据是20%以上,而华为的这款相机能够做到低于8%,这也就意味着它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保证最有效、最高效地抓拍人脸;

非约束场景下做准确跟踪、识别。目前业界大多数人脸识别相机是在约束场景下做行为识别,譬如安静站立、眉眼清晰,没有遮挡等等。而华为这款相机能够做到在行为人戴着口罩或者墨镜时,摄像机也能精确跟踪、准确识别。

对于人脸+人体关联的结构化摄像机,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此前,业界多数相机在抓拍人脸前必须先抓拍一张人体图。也就是说抓拍的人脸图是在人体图中抠选得到。

华为的这款相机能够同时抓拍人脸和人体,并且将人脸和人体一一对应。换句话说,在实际应用中,行为人就算做了面部遮挡或者改变发型、换了包包,其也可以准确识别。

再来是星驰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华为又做了哪些独特功能?

非约束场景不止于人脸,其在车牌上也有所体现。现实生活中,较多车辆在低照度的情况下被拍车牌并不清晰。

华为这一系列摄相机能够通过在夜间抓拍的一些模糊的车牌或者倾斜角度较大的车牌做到精确识别。用他们官方给出的数字,在弱光、运动模糊、大倾角、远距离等非约束场景中能够做到大于85%的识别率。

这一系列摄摄像机还能够将车辆的多特征与车牌进行动态适配。一般来说,在交通车辆卡口中,抓拍的都是车牌信息。在这款相机中,算法可以并行处理,支持车牌与其他各个特征相关联,比如车型、车身颜色、驾驶员性别等等。

然后是星盾系列。

它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

最大的亮点便是它可以不断地自动进行软件升级,不断地进行各种功能的迭代。以往传统摄像机在进行相关操作时,需要工作人员现场爬上电杆进行刷新固件操作

该电警卡口能够自动变焦。这也就意味着在实际抓拍图片时,它能够针对交通特殊场景做灵活的高清抓拍。

华为还在这款相机中部署了工业级的内存。即使在断电的情况下,相关数据还可以保存七天。

最后是星辰系列。

态势感知摄像机相比其他相机不能做非常有效的抓拍人脸或者车牌,但在实际应用中,它的作用也非常广泛,能够部署在车站密集场所、园区和社区等等。

与前面款型一样,华为也将软件定义能力全部迁移过来。这款相机也能够针对光线,天气等因素动态进行软件的自适应调节,做全场景优化。

从华为发布的30多款款星系列智能摄像机中,大概可以总结几点。

首先它们能够对算法进行不断更新及增强,从而改变现有摄像机比较固定的作业方式;

其次,这些相机能够多种算法灵活组合、并行计算,比如人脸+人体,人脸+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等;

再来便是应用场景下可以按需定义,很多摄像机白天可以做车辆卡口,晚上可以做违章抓拍,一机多用,按需加载不同软件。

除了硬件监控产品,华为在发布会现场还祭出大招,发布了轻量云解决方案。

这款轻量云解决方案最核心的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轻快灵巧”。它的存在能够让全网的智能无处不在,并且可以按需弹性伸缩到边缘,在业务发生的地方快速进行智能业务处理和业务闭环。

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很多区县派出所已经有了实战诉求,他们希望快速形成业务闭环,而不是将所有的信息都传输到市局或者省局去做分析。通过轻量云方案,就能很好地支持区县甚至一些派出所的业务创新。

安防,华为一定要拿下的市场

从外来看,天时正适,从内来看,配套已全。对于华为安防来说,无论是从自身业务出发,还是拔高至未来战略审视,安防监控视频领域都是华为不可能会放过的细分市场。它是华为看得到、做的了并且竞争对手不多的细分市场。

但无疑的是,安防是块硬骨头,传统安防厂商长期以来以安防业务起家,用自己的硬件跑自己的算法,积累了大量重要数据;另外,此前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的前后端都由自己独自建设,而这也就建成了自身最大壁垒,特别是政府公安资源,华为纵横开拓非常需要时间及精力。

“是否能够成功(全球第三)取决于它是否强力聚焦安防,就目前形势而言,华为绝对有这个实力,” 此前对于华为声称三到五年内要做到全球视频监控Top3时,诸多从业人士一致表示。

从华为在安防行业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从广州这场发布会阵势来看,针对智能安防市场,华为真的已经来了。

责任编辑:关文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