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别动辄把保险资金与野蛮行为划等号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9-22 10:07
在阳光保险增持至5%之后的第二日,伊利股份宣布紧急停牌。在行业人士看来,停牌一来是为防止被恶意收购,二来则为自救创造时间,伊利可能会寻求金主的入驻。
不过,目前伊利停牌的重组方案或非公开发行方案还未公布。有行业人士进而称,伊利股权分散比万科更甚,因此阳光保险的增持也只是众多长久期资金举牌伊利的开始。
受宝能收购万科股权的影响,现在,出现了一股“谈险色变”之风,只要听到有保险资金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消息,就立即与恶意收购、野蛮人等联系起来,大有保险资金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就是为了把企业搞垮一般。
殊不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保险资金都是股市非常重要的投资力量,而且,保险资金大多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选择一些绩优公司进行投资。即便是短期投资,也不会选择垃圾公司投资。
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任春生近日也对媒体表示,阳光保险的经营管理和投资行为整体是相对规范和稳健的。此次5%的举牌行为,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履行了相关程序,且做出相应承诺,从目前看是在公开市场上正常的财务投资行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把保险资金与恶意收购、野蛮人等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呢?难道中国股市可以不需要保险资金的进入吗?显然,这是对保险资金的误读。
众所周知,保险资金是通过保险功能形成的资金,在资金形成过程中,有的杠杆率比较高,有的杠杆率比较低,有的还可以通过已经形成的资金,再利用杠杆实现资金倍增。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原因,引发了外界对保险资金风险的担忧,最终将保险资金与恶意收购、野蛮人等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就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本身来看,只要资金的来源渠道合法,且收购过程没有出现违法问题,就不存在恶意收购还是善意收购的问题,更谈不上野蛮人还是文明人。
就像宝能收购万科的股权一样,因为收购的力度较大,且万科管理团队想长期以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对万科进行内部控制,所以,就把宝能的收购看作是恶意收购,并借助外部力量,将宝能定位于野蛮人。
我们并不否认,宝能的收购资金杠杆确实有点高,万能险也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出现风险。但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亦即是保险监管机构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与宝能收购万科股权没有多大关系。更重要的,正是因为万能险杠杆较高,所以,宝能选择万科这样的绩优公司,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回报,也是合理的,是可以理解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恶意收购和野蛮人行为。
再如阳光保险收购伊利股份,伊利所以如此恐慌,无非就是担心阳光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退一步讲,就算阳光保险成为第一大股东了,又有什么问题呢?不就是担心控制权的问题吗?如果原始股东或现在的大股东有足够的影响力,纵然丢掉第一大股东地位,包括险资在内的其他股东,也不会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行为。
股权分散,恰恰是现代企业制度比较鲜明的特征,且更有利于企业的公司化治理。
真正需要解决的,是险企在保险资金形成以及利用杠杆方面的问题,亦即资金形成过程是否合法,杠杆资金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否具有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没有在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等。
而这些问题,显然应当由有关方面去规范和解决,而不是上市公司需要过多考虑的问题。
相反,上市公司只有真诚地欢迎各路资金关心、关注企业,给企业以信任和支持,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有序,而不是只要出现保险资金收购股权,就立即以停牌来应对,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阻止保险资金的进入。
想一想,万科为了阻止宝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匆匆忙忙地与深圳地铁签订了合作协议,不仅引发了原第一大股东华润的强烈反对,而且,深圳地铁似乎更象野蛮人,提出了与万科对赌的要求,且筹码极高。(观察者网注:对赌的具体报道请戳,但万科随后否认,称不存在对赌协议。)
我们不禁要问,在万科股权问题上,到底应当防止宝能这个“野蛮人”呢,还是深圳地铁这样的“文明人”。如果是“文明人”,深圳地铁就不该向万科提出对赌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保险资金还是其他方面的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合法都是第一位的。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就是具体操作问题了。
如果在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时,也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存在违法现象,企业就没有理由通过停牌等方式,阻止投资者收购股权,更不应当动辄把投资者与恶意收购、野蛮人等联系起来。
中国的股市,不是保险资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正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太少,股市的稳定性才差,价值投资的理念才难以确立,诸如万科这样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才会发生。
所以,切莫再将保险资金与恶意收购、野蛮人等联系在一起。真正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就提议有关方面对保险资金的来源渠道等把好关、收好门,避免保险机构做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其他的,就应当严格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羽扇观经guanchacaijing,分享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