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光远亲历汉诺威工业展:看能源创新神器 听德国人吐槽节能政策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5-05 07:45

陶光远

陶光远作者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

【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在五一节前夕闭幕,据媒体报道,这次工业展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00多家展商参加。在“德国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竞相启动的大背景下,国内公众对汉诺威工业展特别关注。

本文作者陶光远,在德国投资署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合作成立的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担任执行主任职务。他在汉诺威工业展现场,为观察者网的读者朋友们带来他的见闻。作者观摩了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节能科技,与德国能源企业聊合作,甚至还听到德国人狠狠吐槽起了德国的节能政策……现场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奥巴马和默克尔展会上带VR眼镜玩起大眼萌

今年参观汉诺威工业展,一共两天,在看了计划要看的、谈了约好要谈的事之后,还有半天的时间,可以随便看看。去哪里呢?当然是2号馆。2号馆是汉诺威工展最热闹的馆,总是人山人海,热闹自然有热闹的道理。

2号馆是德国教育研究部主办的馆,很多年以来,这里就是汉诺威工业展中展示技术创新原型的固定场馆了。

2012年,我陪石定寰教授率领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代表团,参观汉诺威工展。在代表团的正式活动结束离开后,因为一个约见,我陪石定寰教授在展会上多逗留了小半天,约见后还有点儿时间,石教授就建议我们一起去看2号馆。

石教授曾担任过中国科技部的秘书长,长期参与中德科技交流,因此,对2号馆熟悉且情有独钟。那次我们在2号馆逗留的短短两个小时内,就发现了好几个很有意思的技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温差发电若能成功 核电和就死定了

2号馆里的展台,基本上都是由各国但主要是德国各州的研究、技术开发、教育部门、科技协会组织,以集体展台的形式展出创新技术的原型。每项技术展出占用的位置都很小,没有什么气势,但展出的成果却是非常吸引人。

今年2号馆的主题,一是工业4.0,二是能源转型——能效(即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现在谈论工业4.0的人多了去了,我不凑热闹,就说说在能源转型领域的一些创新技术。

最吸引人们参观的,是一辆银灰色的奔驰燃料电池汽车,人们纷纷在车前留影,我没有去落俗,免得让读者笑话。

奔驰公司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先驱,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并且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燃料电池公交车——这是迄今为止最昂贵的奔驰车,我还曾专门去乘坐了一次,后来就经常跟富豪们询问,谁坐过最贵的奔驰车,肯定每次都是我赢。

我向展台上负责讲解的斯图加特大学的学生询问,奔驰公司早有燃料电池汽车,那这辆奔驰汽车展示的是什么技术呢?

这位学生笑着回答我,这辆车展示的是未来斯图加特大学与奔驰公司进行的合作项目,在这个项目中要研究在今天的燃料电池汽车上还没有的技术,并有所谓的2035计划一说,就是面向20年后使用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研发。

著名的卡斯鲁尔技术大学展出了有机薄膜光伏发电技术。

参加这个项目的技术人员告诉我,在实验室里制作的这种光伏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13%。起先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而后是解决制造工艺中的污染问题,现在是降低制造成本。

原来的制造工艺是采用镀膜技术,现在正在研发低成本的印刷技术。

看着那光伏发电薄膜的样品就像照相胶卷的底片,心想,这种技术不成功便罢,成功了就是胜者通吃。

因为这种薄膜光伏发电技术,不像现在的薄膜光伏发电技术,要使用或昂贵稀有或有毒性的金属,而制造工艺的耗电量,也会远低于晶硅光伏发电技术。

展柜里盛放着有机薄膜光伏电池,这位是研发人员

柏林和勃兰登堡州的联合展台上,有一家初创公司展出了一种像风筝一样的风力发电机,通过“风筝”在空中的摆动,牵引在地面的机械装置带动发电机发电。

这个风筝最高可以飞到距地面300米左右,由于在空中越高风力越大,因此,这个“风筝”式的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小时数,会比现在距地面最高只有100多米高的风力发电机大大增长,不仅可以多发电,而且有利于电网的稳定。

这家公司的初创者正在寻找天使投资人,希望融资1000万欧元,开始示范工程;另外,希望投资者同时是能够廉价制造零部件的生产供应商,以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而这正是中国公司的强项。

所以他对我表示,对中国的投资者很感兴趣。作为新联邦州,勃兰登堡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投资条件,投资者投多少,州政府就补助多少。这个项目的这轮融资虽然需要1000万欧元,但投资者只需要投500万欧元,其余500万欧元由勃兰登堡州政府补贴。

我心里直嘀咕:政府也不怕骗补?

风筝式高空风力发电机展台,墙上的屏幕正在演示风筝上摄制的地面景象

德国工程师学会有一个联合展台,展示德国工程师们的一些绝思妙想。有趣的是居然有一个女工程师创新展区,吸引了不少人来参观。我也很感兴趣,想知道在男人们占绝对优势的工程师队伍里,女工程师们的创新有什么特点。

其中一个创新做得中规中矩,帮助植物生长的LED照明光谱优化技术。大家知道,用人工照明可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产量,而每一种植物,都有对其生长促进最大的照明光谱区间。

LED照明本身就很节能,如果再将光谱优化,那促进植物生长的照明能效提高好几倍就是肯定的了。别看这发明看起来很普通,可是实用得很,经济效益大得很呢!

中国大量的高价值农作的生长,都需要进行人工补充照明,如果采用这项技术,节能潜力可是不小,而且可降低农业成本。这技术是很简单,但这也就是所谓在工程上简洁的美。

展柜中展示的就是,帮助植物生长的LED照明光谱优化技术

另一个女工程师的发明可就让人大为惊叹了——利用与空气只有15度以上的温差发电,其原理是利用镍钛记忆合金的记忆特性,让一个用镍钛记忆合金做成的金属圈,与两个转轮连接,一个转轮浸在热水中,一个在空中,利用金属圈的记忆性,通过在水中和空气中由于温度变化而不断改变形状的变形力量带动两个转轮转动。

我看了其演示,就靠这点儿温差,两组转轮转得挺欢;我用手试了一下水温,与体温差不多,估计在摄氏37度左右,而彼时2号馆的气温约为摄氏20度,温差不到20度。

这与空气有摄氏15度以上的余热量可是大了去了,仅仅中国的钢铁工业,每年就有数万亿千瓦时的低温工业余热,如果采用这种技术能把中国钢铁工业10%的低温余热转化为电力,年发电量就会超过几千亿千瓦时,相当于几十座大型核电机组的年发电量!

而集热温差为15至20度的太阳能低温集热成本非常低,地球上的太阳能资源比起人类今天需要的能源,可就要大好十几个数量级了。

如果这项技术的单位功率发电固定投资成本能低于核电,核电可就死定了!

当然2号馆的很多创新技术未必将来都能够在市场上成功,但肯定有一些会成功。而只有创新才能保持一个国家的科技领先地位,缺乏创新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一流的强国。

给将来准备看汉诺威工展研究技术创新的读者们建议,一定要去看看2号馆。

“还是你们中国的政策好!”

第二次来到展厅,我主要的任务是考察能效(即节能。德国一般称为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产品,并洽谈合作。

在因沃能源技术公司的展台上,我看到了一种性价比不错的利用余压余热发电的系统,就与这家公司的销售经理舜哈尔斯先生聊了起来。我们先聊技术,聊完技术聊经济性。

聊到经济性,舜哈尔斯先生和我有一段对话。

舜哈尔斯先生:“你们中国企业的电费是多少?”

我:“中国对居民电价进行补贴,把这部分补贴的负担转嫁给了企业,所以企业电价比较高。企业容量费不算高,一个月每千瓦二三十元吧;电量费比较高,每千瓦时平均0.70元左右吧,约合10欧分。分峰平谷电价,电价比大约是3:2:1。”

舜哈尔斯:“你们中国企业的电量费确实比较高,跟德国差不多。在中国如果企业用余压余热发电,还要缴纳什么附加费用?有没有补贴?”。

我:“据有的企业反映,余压余热发电自用,每千瓦时电网要收6分钱,合0.8欧分左右吧,很多企业对此不满。中国政府对节能工作还是蛮重视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提出能源领域的四个革命时,把能源消费革命放在首位,即节能优先。国家对节能有补贴,每年每节约一吨标准煤,一次性补贴300至500元/吨标准煤,另外在税收和贷款方面还有优惠。”

舜哈尔斯:“你知道德国的政策吗?!”

舜哈尔斯先生听了我的话,气就不打一处来,中国的生意他不谈了,说起德国了,“德国的政策是谁节能惩罚谁!企业用余压余热发电,要缴6欧分的电力系统补偿费!你们才0.8欧分!”

我心里猜测:“这老兄不会是国网的托儿吧?”,没想到他打开话匣子,对德国节能政策吐了一通嘈。

“本来德国的电量费与你们中国差不多,也是10欧分左右,缴了这6欧分的电力系统补偿费,余热余压发电就只有4欧分的收益了。你说,德国这政策是不是在惩罚节能?用我们的设备,在你们中国,企业三至五年就能收回投资,在我们德国,得十年左右!”

“在德国,对能耗成本占产品售价15%以上的高耗能企业有减免政策,所以我们的技术现在只能提供给这些高耗能企业了。在其它企业简直就没法做了!”

“你过去来过汉诺威工展吧?你看看这展览会,现在做余热余压发电的公司还剩多少?你找的那个什么D公司,来了吗?没来。”

“是啊,多少企业都做不下去了!”

“德国政府为什么把大量的补助给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而不给提高能效?就是因为风光电老百姓看得见,而投给能效看不见。提高能效的效益有多大?有专家说,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节电20%左右。风光电占电力消费总量的多少?还不到20%!风光电有补助我们不嫉妒,可你也不能给提高能效惩罚吧?这不是生生在提高二氧化碳减排的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吗?”

“德国政府的政策根本就不是鼓励提高能效,是惩罚提高能效!还是你们中国的政策好!”

“你不是在做中德两国之间能效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吗?能不能在中德交流时,要求德国经济和能源部的负责人改正一下这个对节能进行惩罚的错误政策?”

我还成了信访办了?碰上个德国上访户,还是个进口转出口的案子?我心里直嘀咕。

最后,我们约定,我写篇文章呼吁一下,估计很多中国能源界的VIP能看到,他们兴许会在中德交流时向德国政府领导人询问这个问题,然后……

我劝舜哈尔斯消消气,“既然您觉得德国的政策不好,中国的政策好,那咱们一起到中国去做。中国的余热余压可多了去了,全部开发出来,能发上千万千瓦的电,这买卖大了去了。”……(此处省略几千字)。

我们谈得很投机。

作者(右)和舜哈尔斯先生在展会上合影

离开因沃能源技术公司的展台,我心想,难怪德国能源署前总裁斯蒂芬•科勒先生,以前老跟我抱怨德国对能效重视不够,能效领域的投资性价比远比投资可再生能源应用高得多,但在能效领域投入却不足。科勒先生是德国能源转型政策领域的大腕,这种状况都没法改变,可见这件事有多难了!

与舜哈尔斯先生的交谈,对我触动很深。过去我们中国在节能(德国成为能效)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从技术到政策,总觉得德国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几乎都是“以德为师”,看来今后还要加上四个字:“以德为戒”,这样才全面。

在我的朋友开车带我离开工展回住处的路上,我打开手机,用“三个自信”作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了搜索……。

然后,满怀自信地写了这篇文章,我要把德国能效企业家给我们中国政府节能政策点的赞,转达给负责制定节能政策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们,和有关的专家们,让他们增加自信,也高兴高兴,以后多制定些好政策,保持中国在节能政策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微信公众号羽扇观经:guanchacaijing,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好故事。

责任编辑:苏堤
德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