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中国社会科学新范式暨《东方学刊》创刊座谈会昨日成功举办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0-31 15:40

如何界定中国学?如何创新中国话语?

10月30日,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举办的“迈向中国社会科学新范式暨《东方学刊》创刊座谈会”上,围绕中国社会科学新范式、中国学术话语建构以及《东方学刊》办刊方向和业务指导,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市社联副主席解超、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以及来自全国的学术出版专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和中国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

《东方学刊》创刊于2018年9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复旦大学主办,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东方学刊》编辑部负责编辑出品。

“《东方学刊》旨在探索中国崛起的原因和规律,推进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张维为在座谈时说,期望《东方学刊》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成为一个不断产生原创性中国思想、中国学术的平台,一个确立中国学术自主、中国学术自信的平台。

与会领导祝贺《东方学刊》的诞生,并提出希望。燕爽说,《东方学刊》要以中国话语研究为特色,要立足中国做研究,要回应新的历史问题,要做一个建立在牢固学术基础上的话语平台。他期望与会各方与《东方学刊》一起,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目标,立足中国实践,从回望、研究历史开始,做中国学术新思想的“促进派”。刘承功感谢为创刊做出不懈努力的各位专家领导。他说,社会科学范式转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讲话中提到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应该把《东方学刊》作为一个突破口,带动社会科学革命和理论体系的创新。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来自期刊界的专家同行为办好《东方学刊》出谋划策,畅述己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各自对东方学刊的期待与要求。

第一,关于《东方学刊》的定位。《新华文摘》副总编辑王善超指出,中国研究院是一所智库与传媒结合的国家高端智库,《东方学刊》创刊标志着中国研究院的智库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学刊要集战略性、思想性、前瞻性和现实性为一体,牢牢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文化冲突热点、各学科重大理论推进点以及各理论交汇点,更好地体现新时代中国思想,研究中国道路。

学术月刊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姜佑福指出,虽然这本刊物定位是中国研究,但是中国研究院的强势也包括对西方的研究,无论其研究实力还是对外能力,在中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文编辑部主任张安民指出,要办好一本学术期刊,最根本的是要有原创性的学术文章,《东方学刊》刊载了很多不错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这无疑开了一个好头。办刊贵在坚持,把握好选文标准,同时做好学者队伍建设。

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要以《新青年》为榜样,提出新问题,动员青年新的思想;第二,要搜罗世界各地的新思想,打开人们的视野;第三,要敢于接纳“异端”,曾经德国杂志初次刊登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就被视为“异端”,我们要争取发掘我们自己的“相对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金福林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顾明月提议,未来《东方学刊》应该推出英文版或者英文网刊,以扩大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实现与海外学术界的同步交流。

第二,关于“中国学”与中国话语构建。张维为院长主张将中国学与汉学做一定的区分,并将中国学界定为当代中国研究。他进一步举例解释说,如果你专门研究科举制度,那么这就是历史学中某一项具体的研究,但是,如果你研究的是科举制度与今天干部选拔的基础关系,这就是我认为的中国学。

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寒竹提到以中国道路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社会结构、中国经济基础、中国基本制度等内容为研究核心,以政治、经济为研究纲领。

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吴新文指出,现代学术由于学科分化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整体感,他强调办《东方学刊》要有跨学科思维、立足实践,通过学者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将“中国学”的内核呈现出来。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管理处处长赵靖指出,《东方学刊》自创刊起就占据了一个高起点,他说上海现在有630种期刊,其中有400多种是北京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上海每年会有5~8种新刊,但是其中社会科学类的少之又少,所以《东方学刊》的面世非常难得,而且《东方学刊》还是致力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学术刊物。

第三,关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更新。学术月刊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姜佑福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文学科的内容生产和评价都肩负着新的使命,二者要密切沟通和联络,争取将社科范式革命作为一个共同事业来做。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期刊部主任袁翀介绍了CSSCI成立20年来记录我国中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轨迹的发展历程,以及最近主推的创新举措SPQ观测体系,其中包括在理想的状态下把所有的论文放在一个资源平台上,隐去发表刊物,隐去学者,由在线的学术共同体进行打分。希望借此逐渐引导评价指标向内容靠拢,打破原本以期刊为边界的评价体系。

《东方学刊》创刊号,欢迎收藏!

责任编辑:马密坤
中国智库 中国话语 中国道路 道路自信 学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指控好比说中餐菜单能监视食客,笑话”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