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对叙利亚最新表态推卸责任 两头不落好

来源:环球时报等

2013-09-02 09:55

8月31号,奥巴马放出最快次日对叙利亚政府动武的“豪言”,但又说要等待国会批准。而国会正处于休假期,要到9月9号才能讨论对叙利亚动武问题。奥巴马犹豫中作出的最新表态,使得支持者与反对者均大为不满,两头不落好。

奥巴马一面延后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一面又强调“确定将对叙利亚发起军事打击行动”,保持对叙利亚的强硬姿态。

不仅对外如此,对国内,奥巴马也试图在合法外衣下,继续做一个“强势总统”。

他在请国会做出决定时,不忘在电视讲话中强调说:“我认为我拥有无需国会具体授权就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力,我知道如果我们采取军事行动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我们的行动也会更有效。但我们应该进行这场辩论,因为问题规模很大,不能常态化处置。”

外界认为,拥有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是在推卸责任,让国会特别是国会中的强硬派“背黑锅”。

白宫官员则说这次转折将给予奥巴马更多时间争取国际支持。但对奥巴马来说,最棘手也最危及总统威信的战争,还是在与国会议员之间的政治角力,因为完全无法确定国会将支持攻击叙利亚。

观察者警告,奥巴马可能面临与英国首相卡梅伦相同的命运。卡梅伦寻求英国国会授权发起军事行动,但遭到否决。

国会强硬派剧烈反弹 美媒称奥巴马赌博

此前,160名众议院两党议员表示,不会授权奥巴马对叙动武。但强硬派在国会中仍有很强的势力,他们对奥巴马的“退缩”大为不满。

共和党大佬、曾参加2008年大选的麦凯恩批评奥巴马的有限打击计划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美国未能帮助叙反政府军是“可耻的”。麦凯恩说:“总统陷入希望有一种装点门面的打击,发射一点导弹然后说,‘好,我们回应了。’”

美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表示,奥巴马的做法将伤害美国的威慑力,促使伊朗更大胆地“开足马力”推进核计划。他还称:“即便是对不支持动武的人而言,总统今天的表态也表现出数十年来美国领导人身上没有过的软弱,如果不是自19世纪以来的话。”

“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U形调头是一场赌博”,《洛杉矶时报》以此为题称,奥巴马突然宣布他在惩罚涉嫌使用化学武器的叙政府军之前将寻求国会批准,在叙利亚问题上来了一个大转弯。如果此举意在争取道德高地,避免批评,这显然也是这位以谨慎著称的总统的一大赌博。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持续一周的战争威胁突然变脸,这不仅会引发一场长期的国会论战,也会引发中东盟友的反弹,这些盟友一直警告美国若不采取行动,就会让巴沙尔乃至其亲密盟友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胆子更大。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把责任推给国会,有望把奥巴马从去年所谓巴沙尔使用化学武器就越过“红线”的政治束缚中解放出来。

法新社称,奥巴马在动武最后关头停步,将要面对软弱、不能兑现威胁、外交政策不负责的指责

不过也有不少议员欢迎奥巴马这一决定,认为寻求国会授权将为奥巴马提供额外时间争取民众和国会支持。

奥巴马上赌桌才说钱包在老婆那里,这是典型的“惧内”

奥巴马犹豫决策的细节

《纽约时报》和美联社则披露了奥巴马在犹豫之中作出决定的细节。

该报称,奥巴马在8月30日就拿定主意,当晚他将助手们召集到椭圆形办公室,在他们以为美国导弹周末将再次射向中东之际,奥巴马宣布了让他们目瞪口呆的决定。

美联社说,8月30日晚6时,奥巴马与白宫办公厅主任丹尼斯·麦克多诺在白宫南草坪散步大约45分钟,其间决定寻求国会授权。

当晚7时至9时,奥巴马召集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布伦南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等召开高级别安全会议,宣布这一决定。

不愿公开姓名的白宫高级官员承认,奥巴马先前准备在不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决定对叙动武,如今在最后关头转而寻求国会授权,让包括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团队在内的内部人士也大吃一惊

鉴于顾问团队先前从没有认真讨论过这一选项,一些人在会上对这一想法提出质疑。不过,奥巴马仍然决定首先征询国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奥巴马在宣布他认为应对叙目标采取军事行动几小时后,就致函国会众院和参院领袖,建议国会批准通过使用武力“遏制、阻止、避免和减少今后化学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

31日晚和9月1日,白宫接连举行电话会,向参众两院议员通报叙利亚局势,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国务卿克里、国防部长哈格尔等高官均会出席会议。

此前为平息国会的不满,白宫曾在8月29日举行电话会,向国会领袖通报叙利亚局势,但据媒体报道,当时赖斯、克里、哈格尔等人都没有提供太多细节,也未透露奥巴马下令对叙利亚动武的“时间表”。

 

 

 

奥巴马的心病在哪里?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说:“奥巴马把此事交给国会的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动在世界、在美国盟友之间、乃至美国国内都得不到足够支持。”

德国《明镜》周刊1日以“奥巴马的叙利亚红线:总统表演”为题称,奥巴马自己不愿下一个不受欢迎的决定。他处于“反布什”和“一条红线”之间。如果美国不出战,他的信誉会消失;如果出战,又面临各种问题。

英国《卫报》评论称,目前美英法公共舆论对军事干预大为怀疑,这不仅是因为在伊拉克的政治“遗产”,也因为阿富汗的痛苦和无法预言的代价,甚至还因为“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秋”带来的希望破灭。人们不相信坦克、海军陆战队或者“战斧”巡航导弹能够将一个战乱撕裂的国家重新整合到一起。

奥巴马虽然推迟了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的时间,但仍坚持动武,因此全世界的反对者仍在对奥巴马施加压力。

不仅包括英国、德国在内的12个北约国家明确表示“收手”,就连美国一手扶持的伊拉克政府也敢于反对奥巴马。

美国副总统先前曾致信伊拉克政府,称“有可能打击叙利亚”。但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回信,要求美国“不要攻打叙利亚”。

黎巴嫩马雅丁电视台报道指出,伊拉克的立场已经成为阿盟国家通过“打击叙利亚”决议的阻碍。昨天,阿盟在开罗举行紧急会议。叙利亚代表反对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坚持的“美国干预叙利亚”决议。阿尔及利亚的立场和伊拉克类似。

此前,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马尔齐·阿夫哈姆称,“伊朗反对在叙利亚的任何冒险行为,因为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况且叙利亚的局势已经足够紧张了”。她称,叙利亚应发起对话以谋求政治解决叙利亚局势。

在大国中,仅有法国总统支持动武,但民调显示,64%法国人反对军事干预,法国在野党也强烈反对,并要求效仿英国,将动武一事交由议会表决。

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民众也举行了多次反战游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半数受访的美国人不支持对叙政府实施军事打击。

奥巴马讲话当天,洛杉矶、波士顿、伦敦、法兰克福等世界多个城市爆发示威,反对美国打击叙利亚。白宫门前也聚集了数百名反战示威者,打出“不要向叙利亚发动战争”等标语。

9月1号,埃及人游行,讥刺奥巴马支持恐怖分子

9月1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民众游行反对向叙利亚动武

8月31号,英国民众反战游行,前排标语为“不打叙利亚”

8月29号,美国纽约的反战游行,人们认为对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的军事干预没有止境

叙利亚各方心态迥异

叙利亚政府对这一消息非常兴奋。副外长米格达德1日表示,“奥巴马昨天讲话时表现得明显犹豫、失望和困惑。”他还敦促美国议员做出“明智”决定。

叙总统巴沙尔表示,叙利亚能够直面任何外部侵略。

就在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的当天,叙利亚总理哈勒吉再次表示,叙利亚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手指已放到了扳机上”。一名不愿具名的叙安全官员也表示,西方随时可能发起军事干预,叙利亚“随时奉陪”。

叙利亚国防部长弗拉杰也在与伊朗防长通电话时表示,叙军方和民众已经准备好迎战任何形式的外部军事入侵,并予以果断回击。

叙利亚官方报纸《革命报》表示,“无论美国国会对动武开绿灯还是亮红灯,无论战争被挑起还是不了了之,奥巴马的声明都标志着美国历史性撤退的开始。”

《革命报》说,在美军即将实施打击的时刻,白宫的决定标志着一个急转弯。奥巴马不愿意动武是因为其对战争有失败预感,以及缺少盟友支持,他还担心有限军事打击会把美国拖入战争。

叙利亚政府军应对反对派武装和美国军事打击的准备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从黎巴嫩—叙利亚边界到大马士革短短40分钟的路程上,5道由不同军队、海关和安全部队设立的关卡严格检查进入大马士革的车辆。路两旁的山沟和制高点上能清楚看到分散部署的坦克与装甲车,新设的防空导弹阵地随时可见。

叙利亚民众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黎巴嫩海关官员介绍,仅31日一天,就有约6000名大马士革市民经马斯纳海关进入黎巴嫩,他们多是经济条件相对不错、抱着“躲几天”的心态到邻国的。

但9月1号,当记者从马斯纳海关进入叙利亚时,签证官表情轻松地做了一个“奥巴马不行”的手势。而从黎巴嫩返回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公民排起了长队。进入大马士革后,交通更为不畅,各型车辆在红绿灯前能排出二三百米。

大马士革西南方不时响起的炮声和爆炸腾起的烟尘仍提醒人们,这个国家仍在战争状态。

对于奥巴马的决定,叙利亚反对派则表示“失望”。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代表纳萨尔说:“我们有一种失望的感觉。我们本来希望事情能够快点,预计打击即将开始……但我们相信美国国会将批准打击。”

反对派人士艾哈迈德·卡杜尔说:“我们反对派对别人来说只是一场游戏而已……我认为(延后动武)只会让我们的形势更糟糕。”

一些反对派人士认为,奥巴马改变主意可能意味美军不会动武,这会让反对派情况更不利。“ 我们现在担忧的是美国没有行动将会使巴沙尔政权更加肆无忌惮,继续用更恐怖的手段制造类似袭击。”反对派曾表示会借助美国军事打击,发起攻势打击政府军。

(综合环球时报、中新网、人民网、钱江晚报、新京报等)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墨西哥总统称要替换中国制造,但...

“没有中国技术设备参与,我们已无法实现盈利”

3000亿美元方案通过了,发展中国家怒斥:屈辱

“中欧接近谈妥,即将取消关税”

“这是中国的非凡机遇,德国和日本远远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