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保卫战”怎么打?最前线的他们说……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6-16 19:26

童黎

童黎作者

观察者网编辑

【观察者网 文/童黎 编辑/马雪 隆洋】“过去两个月,我每天都忙着和各种企业打电话,处理问题。这次疫情后,工作量又大了很多。”经营会计事务所十年的张女士透露。

受疫情冲击,3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最受打击的,无疑就是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秤砣虽小压千斤,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亿户,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们的生死存亡,决定着这场“经济保卫战”的胜败。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共计6方面33项,多处惠及各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海“50条”、北京“45条”、浙江“38条”等地方实施方案先后公布,进一步保障政策落地。

“想让经济恢复,企业首先要‘活起来’。”观察者网近日采访几位制造业、餐饮业等小微商户及业内人士。从疫情管控、成本上涨、资金周转到招工复工,他们聊了各自面临的困境与自救。

他们振奋于国常会那句“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感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及时调整,一边回忆90年代末年轻人对制造业岗位的热情,一边呼吁政策“再快点,再大胆点”,期待着夏天带来的旺季。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希望纾困政策能再快点再大胆点”

颜先生,广东中山,从事制造业采购工作15年

我大学毕业后来广东,至今快15年了,现在在中山一家企业担任采购部门管理岗位,公司规模约50人,具体经营非标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设备相关产品。

坦白讲,现在企业经营情况不是很好。这既有之前就存在的问题,也有疫情因素。

受访者供图

一方面,各种三角债务拖欠货款的问题日益严重,这点在制造业尤为明显。国内外客户订单的利润也在减少,人工、材料、管理等企业成本却在增加。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了解到一些企业所在的园区、厂区,现在居然还涨租金。

近几年国内制造业成本飙升,导致一些企业搬迁到东南亚等成本相对低的地区。而每撤出一家企业,无论外资还是中资,就等于它放弃了国内整个供应链,牵涉它的大小配套厂家和就业岗位。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产业升级,但我觉得这样的课题应该是自上而下,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之前,制造业更关注“活下来”。

除了成本上涨外,我感觉近十年来,国内风气有漠视制造业的趋势。我记得1990年代末、2000年初,我来广东找这边打工的亲戚玩,人人对制造业抱着很大的热情和期望。我那些长辈不怕工作累,就怕不挣钱。在这样的努力下,一笔笔来自沿海地区的汇款,换来了内地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换来了如今95后和00后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平。那时候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对社会治安都有很大的贡献。

我知道会有很多优秀、拔尖的人才投身于高精尖产业,但中国人口庞大,不可能所有人都做这样的工作,而只有制造业,才能吸纳如此庞大的就业岗位,间接巩固社会治安。

这些是之前就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还担心疫情反复,停工停产,导致一些展会取消,要么有隔离或核酸要求,不方便去外地拜访客户和到现场处理问题。不过最近,情况有所改善。

受访者供图

疫情发生几年来,中山各方面控制得比较好,算是把对经济的影响降了最低。但据我了解的新闻,一些地区也有“一刀切”的现象。已经6月了,一年过去了一半。只能说,企业太不容易了。

我支持“动态清零”政策,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相信国家会根据最新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我也有关注最近国常会及各地一系列纾困政策,用四个字来形容——欢欣鼓舞!尤其是听到会议指出的那句话——“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个人觉得太振奋人心了。

我能感觉到地方上正在落实这些政策,不过还是希望能再快点,再大胆点。

我觉得按照我们国家独有的体制优势,只要真的去执行了,这些措施一定能有效落地。就怕地方上前怕狼后怕虎,懒政,怕担责任,还在疫情防控中不能自拔。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疫情下的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促进与国外产业的竞争;形成适合我国的教育体制,比如国家正在推行的职业教育,真正为制造业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培养年轻人成熟的就业观。

制造业为我国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希望越来越多人能重视制造业,重视它的环境、生存和需求。

“能理解防疫严,制造业招工是个难题”

龚先生,江苏无锡,经营传统机械制造厂约10年

我继承了父亲的小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有18个员工,主要做炼钢厂连铸机上的结晶器铜管及总成,属于细小领域的产品,去年产值刚过2000万。

厂里目前经营状况还可以,与去年相比,产值会有所减少。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国内炼钢厂,虽然2、3月份部分客户限产减产,但很多客户都是正常生产的。我自身的规模比较小,做几个客户就能生存,所以我们受疫情影响不是很大。

受访者供图

4月份的时候,常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申请入常通行证,但我所在的无锡只有白名单上的企业才能申请入锡通行证。那段时间无锡的供应链情况可以说很差,运费直接翻几倍。但从5月底开始,江苏这边车辆就不用查48小时核酸了,政策已经很实际了。

而且对于防疫严这件事,我完全能理解,因为我母亲就由于心脏问题抗拒打疫苗,如果像国外的做法,那是非常危险的。

除了疫情,从我自身经历来说,小微企业还面临着应收款问题、员工后继无人等几个难点。

首先,压倒一个小企业的,是现金流问题,尤其是应收款问题。原因包括甲方大企业强势,合同霸王条款,回款周期太长,还有一部分故意做老赖拖欠货款,这些我都有遇到。而资金问题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关,我家庭消费不多,每年企业经营利润都能有结余,以备不时之需。

融资方面我没有需求。但我认为目前国家对小微企业的这方面支持很大,利率也不高。

招工是我目前遇到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感觉年轻人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很少。车间有液压油、切削液、铁屑等,环境不是太好,工资300元/8小时照样没有年轻人来。能用自动化替代的就替代,没有的呢,靠一群50岁甚至60岁的老工人。工资与岗位产出相比,已经占比很高,也可能是我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受访者供图

房租方面,目前我使用的是父亲买的土地自建厂房。房租价格确实已经相当高了,无锡这边工业厂房的年租金在350元-400元/平方米。我需要使用约2000平方米厂房,租房就要缩减厂房面积,以平衡收支。可能我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我这边可能要拆迁了,以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只是目前拆迁价格与市场还有差距。

至于疫情加码、物流运输、供应链这些,我自身体会问题不大。多花点钱解决下,只要不是长期的就没事。需求降低会有一点,我这个行业影响比较小,但对其他行业,估计影响很大。

我还有体会的是,因为要转型升级,存在高耗能等特点的传统制造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我的产品需要电镀,但无锡只有一个电镀园区,所以要么去园区租厂房,要么选择外加工,自己企业不能搞电镀,增加了很多成本。

遇到疫情后,我们这里也有一些纾困政策,包括企业缓缴增值税和其他税项,有相关政府与企业人员建立的微信工作群,也有短信等宣传。不过我在这方面没有困难,缓缴反而增加工作量。

对于未来,我还是倾向于保守经营,不追求成长性,只要收支平衡,有盈余就好。如果市场变好,也会提高产能和追加投资,目前还没有规划。

“有些扶持政策,容易导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L先生,广东深圳,经营营销策划工作室,从业7年

我在深圳开了一家工作室,目前只有我自己,主要做实体店营销策划及一些公司的线上营销策划。个人经营受疫情影响不大,未来主要维持现有业务线和继续开发新产品,有一定信心可以达到目标。

但在与实体店的接触中,比如与培训机构老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面临房租、员工工资等资金周转问题。培训机构虽然收到了预付款,但需要销课才能算是营收,所以不上课意味着要付出更多成本。

2021年3月3日,北京,东城区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常开学。 图自澎湃影像

去年,深圳、东莞、广州有房东减免了一两个月的租金,但也无济于事。所以这些机构希望疫情期间能够放宽上课条件,找到更妥善的解决方案,避免“一刀切式”的直接叫停。

不过,对我个人而言,深圳的抗疫政策还是比较合理、人性化的。

关于纾困政策,我也收到过一些短信,包括企业服务“提诉求”通告,中小企业金融贷款扶持通告,30条帮助主体纾困通告,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封控区、管控区个体工商户给予最高2万元扶持通告等。

除了遵守防疫要求,其他无关的我没有去办理过,所以对政策的落地、手续都不太清楚。但是都可以网上办理,这点比较便捷。

而从一些平台评论、过去接触的企业人士及中介代理那里,我有这样的感觉:中小微企业要拿到补贴,是有一定条件的,往往经营不好的,却可能拿不到。

例如车企补贴、电子企业补贴、科技奖、创业奖这类补贴政策,我在接触科技型行业时了解到,这些扶持更像是面向有经营能力、资金并不困难的企业,等于锦上添花。这也导致一些企业“想方设法”去满足获得扶持及奖项的条件。

但对于很多中小微科技企业来说,虽然也有发明,但是比不上有经营能力的企业,而且通常对政策了解不足,也难以设立“董秘”去配合填表、写文件等繁琐程序。所以有观点认为,“救市”至少不该救那些能够生存的企业,特别是当地的大企业。这样容易导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说回我自己,现在已经有了报复性消费的倾向。我希望不要出现哄抬物价的行为,也期待商家给出更多优惠,举办美食节等活动,来促进消费。

“租金补贴没法惠及我这种个体户,消费券是双刃剑”

李先生,浙江宁波,经营香港风味饮料小吃店铺约6年

我经营一家很小的店铺,目前两个人。

原先我也是上班族,2016年因个人原因离职,后来看餐饮业很火热,很多店门口都排着队,就和朋友商量想开一家。一番周折后,2016年底加盟的店铺开始营业。

受访者供图

由于初次创业,也不是特别会经营,目前生意确实一般。起初想着有机会再多开几家,但由于店址选到了宁波的地标办公楼,租金可能比较高,入驻率比较低,附近小区比较小,旁边又是一条江,所以覆盖的消费群体较少,创业激情有一点减退。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宁波这边一些外贸企业的上班族受到影响。不过,热门商圈的消费量还是比较大的。刚开始我有四五个员工,但现在餐饮行业5000元左右才能招到基本的服务生,我没有财力雇这么多人。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宁波路面上的商铺经常改头换面,空店铺有所增加,房租也跟着房价上涨。目前在餐饮行业,除了基础三餐外,如果品牌的营销和装修风格没有很出众,生意会比较差。

今年因为附近地区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采购和营业受到了一定影响。不过,现在宁波防疫政策相对来说没有太影响居民生活,目前除了商场、办公楼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要严格管控以外,工作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我经常听新闻,看地方政府的公众号,所以纾困政策都是看过的。但是由于租的商铺属于个人,现在的租金补贴没有惠及我这种个体工商户。其他承租国有房屋的,据我了解租金补贴是可以落实到位的,有一些大型民营商场也会给补助。税费起征额还是很高的,大多数餐饮个体户本身就在免征范围。

和我有关的主要是促进消费的政策。现在,有关部门也在联合平台做活动,发放了不少消费券,效果不错。如果可以的话,或许市监局在创业者办营业执照前提供收费或者公益的创业辅导服务,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

话说回来,我对入夏以后的店铺经营还比较看好。不过消费券也是双刃剑,目前促进消费的政策挺全面的,只是大型商场和网红店有虹吸效应,普通店铺的流量会被削弱,也存在老顾客抢不到券消费频次降低的情况。

2021年的时候,外卖平台发了比较多的配送补贴,而且疫情之后堂食比较少,外卖比重就大了,所以这一年整体销量还算不错,让我产生一种满足感。

现在由于店铺位置还是不理想,所以我还是比较注重外卖,运营方面还在摸索,不太舍得花钱交给代运营。

由于我开店前投资过P2P,在2018年爆雷潮的时候,钱拿不出来,所以这几年没有魄力扩大经营。现在有计划和别人在其他城市尝试开自己的店铺,暂时还没有确定时间和店铺位置。

“想让经济恢复,企业首先要‘活起来’”

张女士,上海,经营会计事务所,从业25年

我的公司主要是帮助企业代理记账,税务咨询,也会帮企业处理一些工商方面的事宜,约有100户左右的固定客户,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此外,我公司本身也是一个小微企业,有5名员工。

相对于2019年,我们去年的整体营收下降了约20%。过年是税务申报的淡季,4月原本是企业申报第一季度所得税的时候,但碰上了疫情。

受访者供图

我们面向的都是小微企业,能够感受到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力度。我想补充的是,很多政策初衷是非常好的,但到了实际操作层面,却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据我所知,政策扩大了房屋租金减免范围,但主要面向房东。这就意味着,承租人可能没法享受到政策优惠。

还有“留抵退税”,可简单理解为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提前全额退还。4月疫情开始后,这方面要求“应退尽退”,目的是让企业拥有流动资金,可以“活起来”。但对一些倾向于选择“留着将来抵扣”的小微企业来说,这反而增加了资金周转要求,以及收到退税、缴纳税金的工作量。

不过,随着6月复工复产,企业也可以选择暂缓“留抵退税”。现在不再推行“应退尽退”,我相信是因为有关部门了解到了企业这种情况。

这次复工复产,我们总体上还是很高兴的,复工的流程非常顺利。宣布复工后,公司就向街道防疫办提交了申请表格,以及设置场所码和“数字哨兵”的承诺书。

还有上海5月29日发布的50条政策措施,现在这些文件非常透明,我们或者企业的财务,只要打开税务局的网络税务大厅就能看到。例如助企纾困的措施里,企业已经阶段性地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服务租金的减免也能感受到。“留抵退税”的力度也很大,有很多小微企业通过退税,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觉得,国家想要让经济恢复,企业首先要“活起来”,供应链要完全流通,要让更多企业享受到实质性的政策优惠。如此一来,企业才能恢复运行,消费者才能恢复信心。

(赵挪亚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童黎
中小企业 小微企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