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嬛嬛:一泡童子尿,淹了两岸媒体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0-22 11:44

吴嬛嬛

吴嬛嬛作者

媒体人,现游学台湾

有关两岸的新闻总能赚够眼球,芝麻大的事情在媒体渲染下,很容易就将两岸民众脆弱的神经挑起,近日被台湾媒体曝出的“尿尿小童”就是如此,从媒体报道来看,尽管来源自匿名网友的爆料,却迅速从一起普通的社会事件上升为素质之争,两岸网民隔空喊话,争论不休,其中不乏恶语相向。

查证真相有多难?

这起发生在10月2日的事件,在10月19日左右被台湾媒体集体曝出。TVBS新闻台用2分41秒报道了这起事件,标题为:扯!陆团用餐“童当众撒尿” 鼎泰丰臭翻。其他新闻媒体闻风而至,使用的标题无外乎:陆童鼎泰丰上演“尿尿小童秀” 母还要求免费换菜(东森新闻);陆客吃鼎泰丰 童尿急竟店内解决、沾菜还要求换新(今日新闻);陆童当桌撒尿 臭翻鼎泰丰 尿宝特瓶却飞溅小笼包 妈竟拗换菜(苹果日报)。

“大陆”、“尿尿”、“臭翻”无疑成了这起事件的关键词。由于事件来源自一位网友爆料,无图无真相,苹果日报还制作了一个1分15秒的动画讲解,有鼻有眼“逼真”还原当时场景。——这种“动新闻”是苹果日报2009年11月推出的一种全新新闻样式,但因为常常充满色情暴力以及歪曲事实而备受诟病。

综合各家版本,台媒眼里的“真相”大致是这样的:10月2日中午12时许,一个来自山西的5人高档团,在台北鼎泰丰101店用餐时,一名3岁男童恰巧尿急,妈妈叫孩子站在椅子上,直接用瓶子接尿。由于没有接好,尿还洒到了桌上的餐点,妈妈竟然要求鼎泰丰免费换菜,还说我们花了那么多团费云云。而距离鼎泰丰100米外,就有洗手间。

为求公正,各家媒体在报道时,采访了不少大陆游客,大家一致指责这种行为的不妥之处。如果说这是真的,毫无疑问,这种无视公共场合卫生环境的行为必须受到批评。然而由于媒体不负责任的操作,让本来就蹊跷的事情更加混乱。

三立新闻在报道时,将一张与此新闻无关的小孩尿尿的照片配以“鼎泰丰尿尿小童 101美食街变茅厕”的字样,让不少人误以为照片中的小孩就是大陆小孩。

台湾中视新闻20日澄清,台媒热炒的陆童撒尿事件所用图片竟为台湾省人

熟料,剧情迅速逆转。20日,中视电视台发出澄清报道,标题为:“太丢脸!101桌边尿尿童 竟是台湾人”,指出照片中曝出的母子为台湾本省人,还采访到了当事妈妈纪女士。

对于此次反转,观察者网率先做了报道,原来在同一楼里,竟发生了两起童尿事件,一起为陆客,另一起有图有真相的为台湾本省人所为。大家敬可以查询相关报道

至此事情似乎已经真相大白,但关于“尿尿小童”事件依旧漏洞百出。

首先是新闻来源问题。我能查到的最早报道记录出自TVBS,在两分多钟的报道中并未提及来源,也未有新闻当事人和现场图景,只是采访了鼎泰丰公关吴怡蓉。其他几家知名媒体在后续报道中,也未提及新闻来源。

其次,这件事情在19日左右被曝出,而新闻中提说事情发生时间为10月2日,中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星期。这么长的时间差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即便想要求证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还有关于事件本身的荒谬和离谱。当众允许孩子在餐厅撒尿不说,还要求免费换菜,无论谁听说了都觉得不可思议挑战底线。台湾媒体在报道中还一再强调,这是一个高档旅行团,每人团费高达17000元人民币,言语之中颇有对大陆“暴发户”的鄙夷,一心想坐实大陆人“穷的只剩下钱”的低素质行为。

这件事情,联合报、自由时报、TVBS、中视电视台、苹果日报、旺报、三立新闻,这些台湾有头有脸的新闻媒体都报道了,遗憾的是,不仅没有人找鼎泰丰查证(找找视频录像事情不都清楚了),在报道中还自行脑补,将两个多星期前的对话、动作描摹地有鼻子有眼儿,更有以讹传讹随意定性,不断激化两岸矛盾。

台湾媒体的离谱报道,难免被大陆当作了笑话,也有认真的人积极反驳,但扑朔迷离,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稍不留神自己也顶上了“激化两岸矛盾”的帽子。不过鉴于大陆人都补过茶叶蛋了,对这些事情越来越看得开,也就呵呵一乐心态放松,担心激化两岸矛盾的媒体也不必想的那么严重。

台湾的“新闻自由” 

不少台湾媒体在报道尿尿小童事件时,开篇就提到今年4月发生在香港的大陆小孩街头小便一事。现在看来,两件事情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本质上如出一辙:媒体在未详细调查的情况下纷纷剑指大陆游客身份,认为他们素质低、没有公德,延续了媒体在涉及大陆事件时的一贯报道口径。

在香港的那起尿尿事件中,孩子妈妈并没有动手打路人,街头青年的纠缠也颇不具情理。台湾这次就更离谱了,搞错基本新闻事实张冠李戴,一再激怒两岸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情绪。

刚来台湾那会儿,对台湾新闻还挺关注,想看看这个标榜新闻自由的地方有多自由。不过令人失望的是,打开电视新闻,经常看到的是各种车祸、命案、娱乐八卦,让人诧异于真实的台湾和新闻里的台湾是两个世界。

自1990年台湾允许私人经营有线电视频道后,迅速放任其自由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会与竞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自由化设想也逐渐偏离轨道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首先是自由化带来的恶性竞争,各媒体为了赢得收视率而不断炒作,甚至捏造事实。2005年著名的脚尾饭【注1】事件中,台北市议员王育诚利用录像带拍摄殡葬业者在告别式结束后,将脚尾饭送至民间自助餐店内,用菜肴制作成豆腐乳的片段。

后经查证,这段录像是王育诚的议员助理们联同一位曾于东森新闻S台任职的摄影组副组长和一位临时演员所共同参与制作,是一场彻头彻尾“自编、自导、自演的造假揭弊案”。

为了吸引眼球,台湾媒体对各类命案的报道总是相当起劲,包括之前在对八里双尸命案、洪仲丘命案、吴忆桦返台探亲的一窝蜂报道中,各类名嘴纷纷扮演柯南,详细分析如何杀人、毁尸,谁是凶手,再配以事件主人公与配角之间的爱恨情仇复杂纠葛,媒体通过诱导式的询问和剪辑得到自己想要的画面来提高收视率,让观众沉浸在各种演绎推导中,俨然像是在看一部电视剧。

台湾媒体受政党操控的痕迹也很明显,媒体阵营已经分化为泛蓝泛绿,被政治标签化。

2004年的台湾“总统选举”报道,台湾人多认为媒体内容过于煽腥、商业化,政党色彩过重。2005年10月24日,《民众日报》专栏作家陌上桑,在《媒体,“霉”体》一文中公开批评:“今天台湾媒体(电子或平面),显然已深沉染上党派团体色彩,一蓝一绿,泾渭分明。”

除此之外,台湾媒体也渐渐出现内卷化现象,只关注于岛内事务,缺乏对国际事件的关注,格局越来越小。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时,国内外各大媒体几乎都在六小时之内登上头条,而台湾媒体各官网全然是些不重要的政治社会新闻。

正如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博文《当我们的国际观只剩下王建民》中提到的那样,“台湾人对这个世界似乎‘毫无感觉’,因为台湾人只想关心自己的事,只关心媒体告诉我们的事……台湾人,你能想象自己的国际视野只剩下王建民以及手上的那几个境外基金吗?”【注2】。

而一旦涉及两岸议题,台湾媒体的报道常常流于肤浅,更有掩耳盗铃闭塞视听之举。茶叶蛋、泡面、计算机,这些新闻笑话在两岸流传,让人啼笑皆非。台湾资深媒体人杨艾俐就曾指出:台湾媒体老是依据刻板印象报道大陆新闻,不但陈旧过时,而且贻笑大方。受到媒体影响,很多台湾人的大陆印象都停留在30年前落后、贫穷的情况。

除此以外,与采访对象发生争执、滥用采访机会、揭人隐私或疮疤,向当事人家属“求证”带来二度伤害等等,也让台湾媒体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媒体宣传下,台湾民众和下一代会接受到多少错误信息,对两岸、对国际甚至对台湾社会本身的误解又会何其深。

这倒让我想起一件不太相干的事情来:上周末我们出海去龟山岛,船上有大陆人也有台湾人。当天乌云密布风高浪急,船颠簸的很厉害,一行人在船上大概共处了近三个小时,相处融洽。我心生臆想,若是遇到突发情况一船人都逃不掉,我们还会像媒体上的大战一样,同是中国人,却互相抵牾,心怀芥蒂么?

【注1】脚尾饭为死者遗体脚跟边之菜肴,故有脚尾饭之称。台湾的脚尾饭通常是一碗米饭中置一颗熟鸭蛋与各式配菜(如豆干、蔬菜、鸡腿等等),并直插竹箸一双。此乃亲人希望逝世者可吃饱后,有力前往地府报到。为民间习俗。

【注2】王建民,台湾旅美棒球选手。曾效力于美国职棒大联盟纽约洋基、华盛顿国民、多伦多蓝鸟等队。目前在大联盟8个球季,累计62胜(34败),是台湾投手在大联盟中累计胜投最高者,因此台湾媒体在报道王建民的新闻时,常昵称其为“建仔”、“台湾之光”。

责任编辑:苏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

31.5公斤,中国航天员带回“太空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