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米德:美国需要朋友,道德说教不是外交政策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4-26 08:19
【作者/沃尔特·米德, 翻译/余烈】
国际上,对于拜登政府、美国与世界和平来说,刚刚过去了严峻的一周。 在拉丁美洲,人口、经济规模与国土面积均占第一位的巴西加强了同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承诺与中国领导层合作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秩序,并呼吁欧盟和美国停止向乌克兰运送武器。
印度官员宣称,中国正支持在大可可岛(Great Coco Island)上——缅甸位于孟加拉湾的战略要地——建立一个军事监听站。 沙特阿拉伯数周前抛出了与以色列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提议,如今正加强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并寻求与哈马斯(Hamas)代表会面。
在更南边,一个得到俄罗斯瓦格纳军事集团支持的苏丹武装力量派系,正为抢夺这个非洲第三大国家的控制权而激烈交火。
寻常的辩护者与“化妆师们”正拼命粉饰美国主导下世界秩序的无序解体,将其包装成美国开明外交政策富有远见卓识的胜利,但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给出了更有说服力的观点。他这样描述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日益孤立:“一位发展中国家人士告诉我,‘我们从中国得到的是一座机场,从美国得到的是一通说教’。”
前美国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接受彭博社对话视频截图
当拜登政府走下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口中的“天字第一号讲台”(bully pulpit)后,还是有好事发生的。一年前,冷战时期曾与美国结盟、1986年被推翻的菲律宾强人总统马科斯之子,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在一次不太光彩的选举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登上了他父亲曾经的职位。民主游说团体深感震惊。六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包括三名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联合致信国务卿布林肯,提醒他处理对菲关系时“要优先讨论民主与法制问题”。他们为美国同菲律宾领导人打交道开出的核心处方,同样是美国与几乎每一个国家双边交往的做法:更多的说教,如果未能奏效,就施加制裁。
幸好拜登政府比这些议员们更清醒。他的外交团队一边安抚美国的民主游说集团,使两国关系免受后者欠考虑的干涉举动影响;一边说服了小马科斯先生,允许美国在菲律宾领土上设立四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军事基地。美菲两国也开展了近三十年来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
相比拜登政府对沙特阿拉伯王储发表的一大通慷慨激昂道德说教所取得的所有成果,美国与菲律宾合作明显取得了更好的结果。 布林肯先生在最近对越南的访问中,再次选择了坚守个人道德而不是对他人道德说教。为了尽可能地拉拢亚太地区国家参与“遏制”中国,他冒着国内民主游说团体的不满,选择不批评越南共产党实行的许多政策。
前总统杜鲁门的国务卿迪恩·艾奇逊对道德在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有深入思考。“那些自诩正义、寻求靠道德伦理原则指导外交政策的人,在误导他人和被人误解方面,与那些处理对外关系时毫不顾及道德原则的当代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一丘之貉。”这是艾奇逊在1964年说过的话。
太多自封的民主活动人士希望美国将主要的外交精力耗费在展现道德主义的说教姿态上。相比结盟遏制中国,他们宁愿美国优先考虑道德教条与制裁。这些人的问题不在于十足的道德感,而在于他们对践行道德真正需要的要求,考虑得太少、太肤浅。
越是重视道德的外交政策,往往越是需要实用主义。英美国家为了击败纳粹德国,决定与在他们眼里同样邪恶的苏联结盟。冷战结束后,许多美国人认为,全球道德水平的提升已经取代维护国家安全,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务实的计算是一种道德上的懦弱。 这些幻想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美国现在需要朋友,但在一个村庄里,没有人喜欢或者信任村那个喋喋不休的说教者。
(本文于2023年4月17日发布在《华尔街日报》网站评论版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