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打击“伊斯兰国”,土耳其欠叙利亚的债也该还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0-09 08:21

王晋

王晋作者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

几经等待,土耳其终于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土耳其议会2日通过一项动议,授权政府采取越境行动打击活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恐怖组织。按照这项动议,土耳其军队越境打击恐怖组织的期限为一年。

其实土耳其议会通过此番决议在之前已经有了前兆,上月末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从纽约回国的途中接受了土耳其日报《自由》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正在讨论打击极端组织时的责任分配问题,土耳其将执行任何分配到的任务。此番表态明确了土耳其将会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尽管仍然需要土耳其议会的授权,不过作为当前土耳其政府“一言九鼎”的中心人物,埃尔多安的表态某种程度上也就代表了土耳其未来可能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的政治态度。

模棱两可的土耳其政策

土耳其在对待“伊斯兰国”问题上的态度长期以来较为模糊。这种模糊与土耳其外交的几个立足点有关,首先是土耳其在外交中所秉持的对于“伊斯兰的民主模式”的支持,使得土耳其在区域外交、尤其是和埃及、沙特等传统阿拉伯强国外交中处在了尴尬的地位。土耳其在2011年后长期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在阿拉伯世界政治舞台的扩张,但是很快随着2013年7月埃及穆尔西政府被推翻之后,“穆兄会”的力量大大受挫。

10月2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土耳其国防部长耶尔马兹(前)在土议会发言。

不过土耳其仍旧以“穆兄会支持者”自居,很快便陷入了与相关国家尤其是埃及的纷争之中。在“伊斯兰国”崛起之后,土耳其起初将其视为“反抗暴政”的伊斯兰力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支持和默许,在地理上向“伊斯兰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正是因为如此,土耳其国内的反对党如“共和人民党”曾长期抨击埃尔多安的外交政策,指责其纵容和包庇邻国恐怖主义的活动。

其次是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优先排序”,让自己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犹豫不决。2011年叙利亚国内陷入动荡之后,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很快“选边站队”,支持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土耳其不仅仅在外交上谴责叙利亚巴沙尔政府,而且采取行动,举办“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还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武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土耳其的叙利亚政策就是“推翻巴沙尔政府”为先。这种“政策排序”,让土耳其的叙利亚政策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叙利亚境内扩张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当“伊斯兰国”“努斯拉阵线”等极端主义组织相继崛起之时,土耳其仍然在希望引导这些极端主义武装攻击巴沙尔政府军,而不是对这些极端主义的武装进行遏制。

第三是土耳其驻伊拉克摩苏尔的“领事馆”官员被“伊斯兰国”扣押,缩小了土耳其政府在对“伊斯兰国”问题上的选择余地。数月前“伊斯兰国”攻占摩苏尔时,曾经出现了关于“伊斯兰国”可能攻击土耳其领事馆的预警,但是土耳其外交决策机构有意或者无意忽视了建议,导致领事馆外交官员和家属被“伊斯兰国”扣押。随后经历了数月的艰苦谈判,双方在释放人员条件、释放地点等一系列问题上争执不下,导致了土耳其不敢公开宣布打击“伊斯兰国”,害怕会引起“伊斯兰国”对于领事馆人员的报复。

转变的原因

此番埃尔多安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地转变自己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的态度,恐怕与近期土耳其国内外的背景因素密不可分。我们可以从国际、国内和决策层三个方面探究其态度转变的原因。

首先是国际层面,埃尔多安的态度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在月初宣布的打击“伊斯兰国”计划。尽管在月初美国宣布打击计划之前,美国国务卿克里曾经和土耳其政府进行了接触,但是当时土耳其新总理达武特奥卢在召开会议之后拒绝了美国“直接出兵”的提议,转而选择采取“观望”的姿态。这种选择确实有特殊的原因。在去年8月份的“叙利亚化武危机”中,美国草草结束了对叙利亚政府进行直接打击的提议。此番奥巴马政府号召出兵打击“伊斯兰国”,究竟其介入深度如何,盟友关系怎样,都需要观察。半个月下来,美国人确实出兵出力,盟国也都“踊跃相助”。作为北约组织的一员,埃尔多安也就有底气做出外交政策的调整。

其次是国内层面,埃尔多安需要顺应民意来调整自己的“伊斯兰国”政策。根据不久前媒体对土耳其的民意调查显示,93.6%的土耳其民众并不支持“伊斯兰国”,79.8%的受访者表示“伊斯兰国”是一个恐怖主义组织,67.3%的受访民众表示支持政府打击“伊斯兰国”。在这些受访者中,绝大多数认为打击“伊斯兰国”对于保护土耳其的安全环境十分必要。因此民意的压力对于埃尔多安并非无足轻重。

当前,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的党魁达武特奥卢需要时间稳固自己在党内的权威,而埃尔多安希望将土耳其现行的“总理议会体制”转变为类似于美国的“总统体制”,增加自己的权力。所以如果能够有民意的支持,将会帮助正义与发展党以较大的优势赢得未来的议会选举,最终达到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三是近期“人质事件”的解决,让埃尔多安可以放开手脚去表达自己在“伊斯兰国”问题上的立场。经过数月谈判,被“伊斯兰国”武装扣押的摩苏尔领事馆的土耳其人质最终被释放,尽管坊间传言土耳其为了营救人质而答应了许多“伊斯兰国”的条件,包括释放土耳其政府扣押的“努斯拉阵线”前领导人的家属,以及土耳其支持下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扣押的“伊斯兰国”的领导人,但是无论如何,人质事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埃尔多安现在有能力放开手脚,在相关问题上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

变数犹存

埃尔多安的表态尽管给美国的中东“反伊斯兰国联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看,土耳其的对于“伊斯兰国”的政策仍然有着自己的忧虑。首先是打击“伊斯兰国”会否引起更大的难民潮?“伊斯兰国”主要根基在叙利亚北部,而其肆虐的方向也是伊拉克北部。如果打击持续,势必造成更多的叙利亚和伊拉克难民进入土耳其境内。土耳其现在已经收容了近150万叙利亚难民,如果打击持续,难民人数增加,必然给土耳其南部地区造成治安、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

其次土耳其担心持续的削弱“伊斯兰国”将会客观上助长叙利亚库尔德人武装和叙利亚政府军力量。叙利亚库尔德人武装很大程度上同活跃于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关系密切,在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府之后,伊拉克库尔德自治政府与土耳其政府关系密切,因此2011年叙利亚内战开始后,库尔德工人党逐渐将自己的组织重心转移到了叙利亚境内,并在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中招募成员。如果削弱“伊斯兰国”,势必导致“伊斯兰国”控制下的区域出现权力真空,很可能造成叙利亚库尔德人和叙利亚政府军的扩张和介入,因此并不符合土耳其的政策目标。

最后是土耳其希望通过结合“军事”和“政治”手段,扶植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温和派伊斯兰力量。埃尔多安强调土耳其重视对于“伊斯兰国”的“政治途径”。不过“政治途径”往往意味着当事国对于伊拉克和叙利亚更多的介入和更大的经济与社会帮扶,这在当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实土耳其打击“伊斯兰国”,是为自己过去在叙利亚、伊拉克等一系列地区问题上所犯下的决策错误还债,更是自己在2011年中东动荡之后轻率的“选边站”所需要承担的外交后果。“伊斯兰国”的壮大,当然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养痈遗患密不可分,但是在地区层面,土耳其对于极端主义的扩张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土耳其已经在“伊斯兰国”问题上放开了自己的手脚,转变自己的态度,但是在未来仍将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何时开始打击?以何种方式开始打击?是否会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北部建立自己的军事缓冲区?如何对待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武装性质问题等等。土耳其对于“伊斯兰国”问题的改口,其实更应该是对于过去叙利亚乃至整个2011年“阿拉伯动荡”之后外交政策的反思。土耳其如何转变自己的政策空,恐怕不会像议会决议那么简单。

责任编辑:李楚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