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以色列腐败网有多大?总理亲信都快被一网打尽了吧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14 10:02

王晋

王晋作者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晋】

近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多年的“亲信”,曾长期担任内塔尼亚胡“幕僚长”的阿里·哈若表示,将正式作为指控内塔尼亚胡“腐败案”的关键证人,帮助以色列检察机关来“坐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腐败的指控。

这一幕与2016年下半年上映的一部美国-以色列合拍的电影《诺曼》(Norman)是如此相似,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游走在以色列政府和美国犹太人群体之间的美国犹太“谋士”(Strategist)奥本海默·诺曼(Oppenheimer Norman)的故事。剧中的诺曼,因为多年前为后来的以色列总理购买了一双“纽约最贵的皮鞋”,成为了以色列总理的“朋友”和“在纽约的特别代表”,但是也因此遭到以色列司法部门针对以色列总理“腐败案”调查,最终不得不选择“自杀”来保全了以色列政府、犹太人财团和美国犹太教团。、

谋士与顾问

阿里·哈若是一名在美国出生犹太人,1985年12岁时跟着自己的家庭“回归”以色列。在以色列完成了中学教育和参加以色列国防军后,哈若返回美国,拿到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学位。随后哈若返回以色列,在特拉维夫大学拿到了自己的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哈若积极帮助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和美国犹太人社团建立联系,帮助扩展利库德集团在美国犹太人团体中的影响力。

在2007年,哈若成为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的“外交顾问”,开始进入内塔尼亚胡的核心决策圈,在2008年进一步成为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的负责人,变成了他的核心智囊。随后数年中,哈若曾经短暂地离开了内塔尼亚胡的决策团队,回到美国拓展自己的人脉。而在2014年哈若重回内塔尼亚胡团队,成为“幕僚长”。在2015年1月以色列大选前夕,哈若离开内塔尼亚胡团队,返回美国。

在以色列扩展自己人脉的同时,哈若也在美国积极开拓自己的事业,如同电影中的主角诺曼一样,哈若也在美国开设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以此帮助自己和内塔尼亚胡的竞选团队打通美国犹太人社团内部关系,串联美国犹太人和以色列政坛之间的联系。而在这一期间,以色列检方怀疑,哈若帮助内塔尼亚胡寻找美国犹太财团在竞选当中的支持。在2017年2月,经过两年多的调查,以色列检方正式以“违约”“行贿”“欺诈”和“洗钱”为名,对哈若提起诉讼。

以色列检方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希望以哈若为突破口,扳倒其“后台”——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因此经过与以色列检方的“讨价还价”,在2017年8月初,哈若正式决定成为以色列检方的“污点证人”,帮助指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腐败,以此换得自己半年的刑期和70万谢克(约20万美元)的罚金。曾经与以色列总理关系密切的哈若,成为了现实版的被以色列司法机关利用的“诺曼”。

阿里·诺哈(左)与内塔尼亚胡

富商的行贿

当前内塔尼亚胡面临的“腐败”指控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内塔尼亚胡自己、家庭和“亲信”与多个富商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些富商包括美国犹太商人罗纳德·劳德、以色列富翁阿尔蒙·米尔汗和澳大利亚富商詹姆斯·帕克。这些富商被指控在过去的多年之中,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其家人和亲信“行贿”。

根据现有的材料看,内塔尼亚胡的家人和亲信很可能确实收受了来自于这些富商的“贿赂”。比如内塔尼亚胡的“亲信”、现任以色列安全机构摩萨德领导人约西·科恩,就被以色列国内调查机构盯上。科恩在2016年出任摩萨德的领导人之前,曾经是一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高层,而该科技公司与米尔汗和帕克旗下的公司有着密切的合作往来。在2016年米尔汗和帕克曾将自己公司的高管职务提供给科恩,但是科恩随后接到了内塔尼亚胡的邀请出任摩萨德领导人,因此拒绝了二位商人的推荐。

但是随后科恩与米尔汗和帕克关系仍然暧昧。比如2016年夏天美国著名歌手玛利亚·凯莉在以色列开办演唱会,而科恩后来自己也承认,帕克私下里送给了科恩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尽管数额不大,但是这确实涉及到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是以色列司法和政坛的禁忌。除此之外,以色列警方和检方还试图找到其他关于科恩收受贿赂的证据。针对科恩的调查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年初,该案的调查权正式由以色列经济警察部门转交给总检察长办公室,其目的就是也就是为了通过科恩,来挖出隐藏在其后的“大鱼”内塔尼亚胡。

除了“亲信”收受贿赂,内塔尼亚胡家人也似乎卷入了“腐败事件”。内塔尼亚胡的长子、被誉为“内塔尼亚胡家族接班人”的雅伊尔·内塔尼亚胡,也在2017年初接受警方质询时,承认了自己与澳大利亚富商帕克的“特殊关系”。据调查显示,帕克帮助雅伊尔购买了出行的头等舱机票、预定豪华酒店,以及在特拉维夫以自己的名义给雅伊尔提供了一处豪华公寓。而且在帕克还曾经在内塔尼亚胡位于以色列凯撒利亚的公寓旁买下了另一套豪华公寓,供雅伊尔使用。

国家安全与干涉媒体

除了直接收受贿赂以外,内塔尼亚胡牵扯到另一桩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事件——以色列购买德国潜艇合约。2011年,以色列政府决定要购买一艘可以实施“第二次核打击”的潜艇。当时赞成购买潜艇的是时任国防部长的埃胡德·巴拉克,但是以色列军方高层,尤其是时任总参谋长加比·阿舍肯纳齐和海军司令艾力亚泽·麦隆,都反对购买潜艇,认为“并不需要”。但是在巴拉克和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坚持下,这桩买卖仍然得以通过。

多年之后,关于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什么非要花费数十亿美元(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是天文数字)购买事实上以色列军方不需要的潜艇,仍然是以色列国内关注的焦点。而根据以色列检方和警察机构的调查显示,这其中很可能存在腐败。购买的德国潜艇制造方、德国蒂森克虏伯兵工厂的律师大卫·希姆龙,正好也是内塔尼亚胡的私人法律顾问。随着调查的深入,以色列检方认为,包括前海军司令员、退役将军麦隆、前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官阿夫里埃尔·巴尔·约瑟夫等人都牵扯其中,而这些人都已经被以色列警方所软禁。

第三桩“腐败事件”,涉及到了内塔尼亚胡干涉“媒体报道”,通过政治权力“以权谋私”。在警方搜查内塔尼亚胡的前顾问哈若的电脑时,发现了内塔尼亚胡与以色列国内畅销报纸《新消息报》老板阿尔农·摩泽斯的“交易”:内塔尼亚胡要求摩泽斯旗下的媒体减少针对自己的“负面报道”,而作为交易,内塔尼亚胡则将会要求《新消息报》的竞争对手、以色列另一个重要媒体《今日以色列》减少在周五的发行量。由于在以色列“安息日”是从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因此在周五减少发行量,将会意味着《新消息报》获得更多的读者市场。应当指出的是,《今日以色列》的老板,恰巧就是美国犹太人富商、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谢尔顿·阿德尔森。

这次调查以色列总理腐败案的机构,除了以色列总检察长办公室,还包括了以色列警方经济调查处,以及有“以色列FBI”美誉的、专门负责打击以色列国内有组织犯罪和腐败案件的“火舌433”调查处。而当前,随着内塔尼亚胡的亲信、政治盟友和商界人士纷纷“落网”或者“出面质询”,一张遍布以色列政界、军界、媒体和以色列国内外商业大佬的“关系网”,也逐渐浮出水面。而腐败案调查,很可能将彻底摧毁以色列当前的政治力量对比,震撼以色列国内政治格局。

官商勾结与腐败频发

其实以色列执政高层“腐败”并不罕见。《诺曼》电影中,以色列的政府高层在国外的吃喝拉撒,被“天然气公司”所报销。而现实中,以色列官商勾结,也是政治常态。

比如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2009年担任多届总理执政至今)之前的总理奥尔默特,也是中国人的“老熟人”,奥尔默特曾经在访华期间,表达自己的爷爷是“哈尔滨的俄罗斯犹太人”,而且“小时候经常听家人说中国话”。但是奥尔默特最终也是栽在了“腐败”上,后来被指控在担任耶路撒冷市长和部长期间,“收受商人贿赂”约合“15万美元”,帮助开发商以低价购得地皮,结果被判入狱。

以色列前总统卡察夫(也就是中国人熟悉的前总统佩雷斯的前任),就是被指控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旅游部长期间,以及在随后担任总统期间,对不同的女性雇员实施“强奸”和“性骚扰”,结果被迫辞去总统职务,锒铛入狱。

一些其他被中国人所熟知的以色列政要名人,如前总理巴拉克(在2000年通过大量让步,几乎与阿拉法特达成了巴以最终和平协议),在后来的内塔尼亚胡内阁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也因包庇以色列国防军中的腐败事件而被迫辞职。以色列前总理、“雄狮”沙龙,在担任总理期间,子女也深陷“权钱交易”的腐败丑闻,聚成其子收受了来自于商人的“赞助费”来偿还政治活动所欠下的债务。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也让内塔尼亚胡支持率大幅下降,根据最新民调显示,将近60%的以色列受访者表示,对于内塔尼亚胡“不再信任”。只不过很多以色列人对于内塔尼亚胡表示同情,而且担心内塔尼亚胡之后,以色列政坛可能会陷入剧烈动荡之中。毕竟从2009年开始,内塔尼亚胡就一直“蝉联”总理职务,成功地“捏合”起以色列国内脆弱而分化的政治阵营。

可以说,内塔尼亚胡的“腐败”嫌疑尽管受到了来自于以色列左翼、右翼和中间翼的批评,但是除了内塔尼亚胡,当前以色列政坛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者。而此次腐败案调查,很可能波及以色列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和媒体多个领域,几乎将现有的政治格局“一窝端”。这对于以色列政治生态圈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

内塔尼亚胡腐败案几乎关联了整个以色列政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谁来接替内塔尼亚胡?

当前以色列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总理在受到司法调查时候必须辞职,而是规定如果法院判决指控属实,那么总理必须辞职。因此内塔尼亚胡还可以在司法程序上进行“最后一搏”。为了力挺内塔尼亚胡,其所在的右翼利库德集团积极“发动群众”,号召民众举行游行,来支持内塔尼亚胡。不过从当前看,舆论似乎认为,内塔尼亚胡“被定罪”,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内塔尼亚胡倒台,势必会导致以色列国内重新大选,那么以色列政治力量将会出现新的对比。

对于任何以色列政客来说,成为“总理”,必须要有着一定的“军旅背景”,而且还需要与以色列国内各个阵营和阶层保持良好的沟通,这就意味着候选人不能“太右”,也不能“太左”。有鉴于此,如果内塔尼亚胡真的下台,那么接下来的政治进程就将是:总统里夫林指认一名利库德集团的议员担任“临时总理”,随后举行以色列大选。

而从当前以色列政治形势看,未来能够接替其职务的,无外乎就是来自于利库德内部、担任交通部长的以色列·卡茨,以及曾任内政部长的吉德昂·萨阿,还有担任多个部长职务的吉拉德·艾丹(此人也是笔者非常看好的未来“政治潜力股”)。

在利库德集团以外,包括来自于极右翼的犹太家园党领导人纳夫塔利·贝尼特,也很受右翼选民欢迎,而如果想要担任总理,需要贝尼特在未来更加趋向于中间翼选民,其政策立场需要一定的软化;来自于“以色列我们的家园”党、现任国防部长的利伯曼(曾经是利库德集团重要成员),很可能会返回利库德集团,然后借此竞争总理职务;还有包括现任财长、以色列中间翼政党“我们大家”党领导人,以“廉洁先生”著称的摩西·卡隆,以及中间翼在野党“未来党”领导人、“帅哥”拉皮德,都有可能竞争未来的总理职务。而老牌左翼“工党”则刚刚经历了党内的“政治地震”,可能在未来的政治竞争中并没有足够的潜力来挑战总理职务。

无论未来何人当选总理职务,其政治立场必然要偏向“右翼偏中间”,这样才能够拿到足够的选票,获得足够的议席,同时能够团结来自于议会中的不同政治党派。鉴于当前巴以冲突频仍,以及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复杂因素,以色列未来外交政策中的右翼立场,恐怕仍然将持续。而巴以之间因为定居点问题、巴勒斯坦囚犯议题、恐怖袭击问题、圣殿山(尊贵圣地)等现实议题,仍然将持续影响巴以之间“螺旋上升”的对立关系,进而影响未来的巴以和谈进程。一旦内塔尼亚胡下台,无论谁解体总理职务,恐怕未来巴以问题前景都并不乐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以色列 内塔尼亚胡 家族腐败 政治性腐败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违规培训、欠薪欠保…审计署发布报告,涉5380多亿

全国最大!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中国在非洲真正赢得了民心,就连斯威士兰…”

“日企抱团是绝望之举,中国工厂效率质量都是第一”

“她下月访华,尽管特朗普团队表达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