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强硬派内贾德,给自己挖了好大的坑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1-09 08:23

王晋

王晋作者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晋】

作为伊朗国内著名的强硬派政客,内贾德在2013年卸任总统之后,遭遇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滑铁卢”。根据沙特媒体《阿拉伯新闻》的报道,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下令,内贾德已经被软禁在家中。尽管报道的真实性仍然存疑,但是内贾德与哈梅内伊以及“伊斯兰革命卫队”之间的矛盾,已经并不是什么新闻。

执拗的内贾德

我犹豫了许久,要不要用“政治强人”这个词汇来形容内贾德,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词汇,转而用“执拗”来形容内贾德。“政治强人”无论在学术还是社会表述上,其前提往往是这名政治人物需要能够“一言九鼎”,至少在一个国家或者政治体系内部“说话算数”,而在伊朗独特的政治结构下,曾经担任过两届伊朗总统的内贾德,显然并不具备这一特质。

但是内贾德自己却在很多内政外交问题上非常强硬,也有着坚定不移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在伊朗独特的政治体系下,也使他得罪了不少人,因此“执拗”这个词汇,可能更加符合内贾德的特点。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

外界对于内贾德的印象,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他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强硬,以及自己的口无遮拦。比如内贾德曾经公开表示,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而这也成为了以色列政客和国内学者高呼“伊朗威胁论”的重要理由;内贾德还表示,伊朗国内“没有同性恋”,引得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毕竟伊朗国内同性恋群体的境遇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议题。

内贾德执政的八年,在政治上是十分强硬的八年。伊朗与美国和国际社会举行的核谈判,并没有能够实现突破,美国主导的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愈发激烈,伊朗国内遭受的经济困境也愈发严重,民众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胀率持续在两位数(甚至在2013年内贾德卸任时,通胀率高达33%),社会腐败不断滋生和蔓延。

对于内贾德来说,八年的执政生涯,却让自己与国内诸多政治力量关系紧张。出身于强硬派的内贾德,之所以能够登上总统职务,离不开国内强硬派团体“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支持,以及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默许。

但是在第二个任期(2009-2013),内贾德与“伊斯兰革命卫队”渐行渐远,他曾希望能够约束“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朗国内的影响力,通过加强边境管控和非法洗钱、偷税漏税和走私,遏制“革命卫队”下属的企业对于伊朗经济基础的影响。而这与“革命卫队”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导致了“革命卫队”为代表的强硬派与内贾德关系的紧张。

体制的挑战者

内贾德与“革命卫队”的矛盾,可以追述到2011年,当时内贾德为了提振经济,亟需在伊朗国内肃清腐败,打击走私,但由于伊朗独特的政治制度限制,内贾德发现自己的诸多措施往往受到来自于其他机构的巨大干扰。

2011年中旬,内贾德通过自己的办公室发布消息,批评“某些机构”“滥用职权”“走私香烟”,而这被外部媒体解读为内贾德对于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批评。长期以来,“革命卫队”为了支持在海外的军事行动,需要在经济来源方面“另辟蹊径”。事实上这种做法很多国家的情报和军事机构都在从事,利用这些情报和军事机构在外交和海关方面的某些特权,从事一些地下交易,以赚取“小金库”。

内贾德的言论将“革命卫队”推上了风口浪尖,尽管“革命卫队”司令贾法里随后表示,自己的人马没有从事“违法活动”,但是内贾德不依不饶,很快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方式发布通告,指出“我们并没有批评‘革命卫队’”,将“有些机构”与“革命卫队”直接挂钩,让自己与“革命卫队”之间的矛盾浮上水面。

2006年,内贾德在德黑兰和革命卫队高官在一起

除了在第二个任期与“革命卫队”关系紧张意外,内贾德在第二个任期内与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关系也并不融洽。在内贾德2009年连任总统之后,便任命了自己的“亲家公”马沙伊为伊朗第一副总统,哈梅内伊先是间接施压,继而公开发难,迫使马沙伊自己知难而退。

而在2011年,伊朗情报部长海达尔·穆斯利希在内贾德的压力下被迫辞职,内贾德原本是希望将穆斯利希“捧杀”到“虚职”总统顾问,但是这一辞职却受到了来自于哈梅内伊的干预。哈梅内伊直接否决了辞职申请,帮助穆斯利希留在了伊朗情报部长的职务上。这也让哈梅内伊和内贾德之间的紧张关系为世人所皆知,而哈梅内伊也通过这两个任命,向世人宣布自己才是伊朗政局的真正“话事人”。

内贾德和哈梅内伊,以及“革命卫队”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反映出了伊朗国内独特的政治体制下,总统与其他政治机构的微妙关系。作为实行“教法家监国”的独特国家,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的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的意志具有最大的权威。

比如在行政领域,所有政府官员需要参加伊斯兰教考试,测试是否效忠国家;在立法系统,伊朗在建立了国民议会的同时,还成立了宪法监督委员会(简称“宪监会”),“使伊斯兰议会通过的决议不与伊斯兰法规和宪法相违背”;在司法方面,伊斯兰教法成为了几乎唯一的合法性来源,1982年伊朗最高司法委员会废除了1907年以来“非伊斯兰”法律法规,使得伊斯兰教法成为了伊朗司法的唯一合法性来源;在行政领域,最高精神领袖掌控下的“宪监会”负责监督候选人资格,实际上总统选举成为了范围可控的“差额选举”。

伊朗的独特政治结构,与伊朗什叶派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什叶派信奉的“末日伊玛目回归”,尽管带有浓厚的弥赛亚色彩,但也暗示着什叶派教士自身的“使命感”,在某些方面始终否定现实政治权力的“最高权威”,因而能够通过相对自主的宗教力量来影响世俗权力。因此伊朗什叶派教士“监国”,约束世俗权力,形成了独特的“教法官监国”体制。

从十二伊玛目派逻辑上,最高精神领袖是“隐遁伊玛目”和世间的“代理人”,因此其权力也就需要“人民”来冠名。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受到“专家委员会”的选举和约束,“专家委员会”成员都是学识满满的伊斯兰教士,由伊朗人民选举产生,在这里,最高精神领袖的权力和人民权力形成了统一。

在最高精神领袖之下,则有作为国家立法来源的“议会”和行使行政权力的“总统”和“政府”。但是这些机构受到了来自“宪法监督委员会”、“国家利益委员会”(负责协调宪法监督委员会和议会之间关系)以及“司法总监”(司法最高长官)的制约,而这些机构的领导人,都受到来自于最高精神领袖的直接任命(或者部分任命),也就是说,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由最高精神领袖代表,而最后归于最高精神领袖。

注定的悲剧结局

内贾德的强项在于通过舆论“发动群众”,通过自己“平民总统”的形象,以及毫无遮拦的政治口号来吸引民众的注意力,最终制衡伊朗国内其他的政治力量。比如在我们之前提到的,内贾德通过媒体向“革命卫队”施压,暗示“革命卫队”涉嫌走私,让革命卫队受到舆论巨大压力.

再比如在2017年12月,内贾德连续发难,指责总统鲁哈尼经济社会政策不力,让伊朗民众生活水深火热(好像内贾德忘了自己执政时期的糟糕经济形势),并且向伊朗司法总监阿亚图拉·沙迪克·阿莫里·拉里贾尼发难,指责拉里贾尼未能有效打击腐败。通过这些言论,内贾德紧紧抓住舆论的关注点,将自己塑造为敢于“说真话”的“勇士”,其平民总统的特质,更让内贾德坚信自己能够凭借“民意”,来与整个伊朗政治体制对抗。

内贾德似乎忘了,自己执政时期,国内经济和社会政策也并不如人意。2005年,刚刚上台的他承诺,将把该国巨大的石油财富搬到百姓的餐桌上,并且铲除腐败。但是内贾德执政的八年,对于伊朗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似乎并没有提振太多。内贾德自己就经常坦诚自己只懂政治,不懂经济,每当他的阁僚们讨论经济政策,搬出各种数据和理论时,内贾德据称都会坦言“我向真主发誓,我永远不会去了解经济学”。

内贾德和哈梅内伊

受制于外部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变得愈发艰难,石油红利也逐渐缩水;而在国内,内贾德提出的低利息政策也遭到了伊朗议会的批评;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也促使内贾德不得不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帮助困难民众,这反过来进一步推高了通胀率,而且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内贾德执政的最后一年,经济增长率是-5.8%,官方失业率高达13%(实际上可能要达到20%-30%,30岁以下的青年人可能更高)。

2013年卸任总统之后的内贾德,并没有安心过着自己的“退休”生活,而是不断造势,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返回政坛。

2016年末,随着2017年伊朗总统大选的临近,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就向内贾德和“革命卫队”下属的“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Qassem Suleimani)发出警告,表示不希望这两个政治人物“参加大选”。战功赫赫的苏莱曼尼听取了劝告,在2017年总统大选中保持低调;而内贾德则高调出镜,拿哈梅内伊的警告当做“耳旁风”,仍然在2017年总统大选中报名参选,结果自己的竞选资格,被最高精神领袖所辖的负责审核候选人资格的“宪法监督委员会”所“否决”,算是铩羽而归。

2017年12月底开始的伊朗全国范围内的游行示威,似乎也受到了内贾德的鼓动。内贾德批评伊朗总统鲁哈尼经济政策不力,批评伊朗司法委员会主席拉里贾尼打击腐败不力。在12月底,内贾德更是发出言论,认为“伊朗一些领导人生活在无视人民和大众关切的状态中,完全不了解社会现实,现在伊朗遭遇的一切,并非经济资源短缺问题,而是管理问题。”这样的话语,几乎可以被视作对于伊朗政治体系的挑战。

种种言论,遭到了哈梅内伊的反感,哈梅内伊在十二月中旬就“不点名”批评了内贾德,表示有“前政府官员”言论不当,这对于伊朗任何政治人物都非常危险。因此当伊朗全国范围内的示威游行真正爆发之后,内贾德也就理所当然成了最好的“替罪羊”。1月3日,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贾法里就表示,有“前政府高官”策动了此次伊朗的游行示威,这样的表示普遍被认为是抨击内贾德。

内贾德的强势性格,在伊朗国内政治生活中,意味着对于既有政治体制和规则的挑战,因此也受到了来自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反感。通过发表批评性的言论,发动舆论,鼓动民心,在伊朗独特的政治体制下,也意味着对于现有政治秩序的挑战。内贾德的悲剧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伊朗 伊朗局势 伊朗总统 内贾德 哈梅内伊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