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国下一代核威慑 该凑合也得凑合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13 11:05

王世纯

王世纯作者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

本周,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下称:诺格)终于斩获美国空军133亿美元大单,赢得了下一代“陆基战略威慑”洲际弹道导弹(下称GBSD)的30年大合同。这些GBSD导弹将在2029年1比1取代400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和B-21一样,GBSD开局只有一张图 图源:诺格

美军一个项目咋呼三年,资本主义军火商为了利润四处推销宣传,这读者们都见怪不怪了。不过像GBSD这样折腾出横跨整个军种、兵种、五角大楼,搞出诺格、波音两大防务公司多路对线、你死我活的大戏,这在新世纪也算是头一遭。

对于波音公司和诺格如何“斗智斗勇”,各显神通动员利益集团在元老院和军种间游说,绑架军种利益,笔者在新闻稿里都介绍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不得不说的是,此次斗争反应出了美国国防基础和资本主义军火公司不少根深蒂固的机制问题,值得读者们批判学习。这次宫斗也事实上阐释了一个道理:中国所谓厂所之争也就图一乐,真看厂所之争还得看他们美帝。

中国所谓关系户也就图一乐,他真是关系户能混成这样?

当然,如今大戏结束以后,GBSD“尘埃落定”,也算是让美国空军稍微松了一口气。作为美国“霸权地位的基石”,下一代井基洲际导弹项目和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从十年前开始就受到美国国会的“重点照顾”。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两院一直在督促美国空军尽快确定下一代井射洲际导弹的项目指标和总体经费,并且要求美国空军将发展下一代弹道导弹作为“优先级项目”。除了元老院的不断督促以外,美国空军在GBSD竞标这几年还赶上了特朗普时代的国策变化,以及“波音防长”沙纳汉的厂家利益斗争和2019年波音诺格的宫斗,可以说十分“心累”了。

当然,心累归心累,该换的导弹终究还是要换的。国会近年来加紧督促美军更换井基核导弹的主要原因,就是波音公司的“民兵-3”导弹,真的要寿终正寝了。根据美国的计划,1978结束生产的“民兵-3”导弹,本来计划服役到2020年代。但是由于奥巴马时代美军对于战略武器换代犹豫不决,一直将“民兵-3”的延寿工作做到了2030年。如今已经到了2020年,再不抓紧时间,那美国就真的“无弹可用”了。

“民兵-3”即将寿终正寝,美国人每年也抽联队定期打打导弹 图源:美空

美国国会重视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将其看作美国“大国地位”的基石,这是有来由的。对于美国国会来讲,相较于潜射核武器与空射武器,井基的核武器依然是美国当前政治军事体制下最可靠的核威慑。和海基、空基核弹头不同的是,井基洲际弹道导弹长期在固定的导弹井部署,戒备率很高。在冷战条件下,井基核弹的弹头总数仅仅占美军核弹头总数的五分之一,但由于大量战术弹头、中程核巡航导弹弹头以及潜射导弹的载具或者弹头平时并不处于戒备状态,美军的井基“和平卫士”与“民兵-3”占据了处于戒备状态的武器数量的一半,是美国最具威慑力的武器。

此外,井射弹部署在美国本土,因此是在美国领导人做出核打击决定后,能够最快进行响应的核兵种。美军拥有冗余而且可靠的洲际导弹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民兵-3”洲际导弹能在领导人下达指令后几分钟内,就对命令作出迅速响应,并且能在几分钟内变换打击目标。这种戒备中的洲际弹道导弹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全球各地的目标进行打击,从而在源头上阻止战争爆发,做到“以戈止武”。

对于国会老爷们来讲,轰炸机反而是一个“不靠谱”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奇爱博士》里也有反映 图源:美军

当然,对于国会这群议员大爷们,井基核导弹最可靠的方面就是其带来的“干净利落”的核政策。井基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在美国境内,对美国领土上的洲际导弹的任何攻击显然都是对美国进行的攻击,美国军方、国会和总统可以绕过诡辩一样的核学说假设,干净利落地发动核反击。这对于一个大量核力量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霸权主义国家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而对于美军来讲,井基核导弹最大的军事意义,就在于其是“先手打击”,“核制胜”的重要手段。井基核武器的快速反应和高戒备率让美军拥有了在短时间内准备后,快速突袭敌加固核弹发射井、战略机队机场、战略潜艇港口和机动发射车的能力。


“民兵-3”在立项之初,就考虑对苏联1000座发射井进行打击的能力。后来研发“和平卫士”时,美军进一步提升了“和平卫士”的发射重量,以提升CEP指标和分导打击能力,使其拥有对1984年以后进行过加固的“R-36M”发射井进行打击能力。2006年后换装的原“和平卫士”弹道导弹的Mk21再入载具(配W87弹头)的“民兵-3”CEP为93米,可以有效打击中俄目前服役的导弹加固发射井。时至今日,美军的在条约下规定的“民兵-3”依然以单弹头为主,凸显其“核制胜”的战略考量。

还是分导弹头比较好看

不过,尽管井基核武器好处多多,但在2020年今天,美军对于GBSD项目依旧“不太上心”。GBSD虽然地位十分重要,但在研制之初,这款武器的定位就是较为单一的“战略威慑”——换句话说就是摆设,是一款完全无法用于常规威慑的较为纯粹的战略武器。

毕竟井基的核武器和空军核轰炸机部队不同,在美国的国防体制和国策下,纯粹的战略武器对于一个军种来讲是一种“负担”。作为一个霸权主义国家的军队,美国空军在2020年最大存在意义是来自于其部署在全球基地的常规威慑力量。而GBSD等战略核威慑更多的是发出模糊的政治信号,而不是明确的军事信号。而驻外部队明确的军事信号对于一个军种的军费来讲至关重要。

此外,GBSD还面临占据常规经费的问题。美国空军目前正面临的来自中国的常规军力竞争。中国的追赶既体现在高超音速技术上,又体现在战斗机技术上。因此,美国空军必须要同时担负新战斗机、新高超音速、新反导系统等一系列项目,在这种情况下GBSD导弹就成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存在:GBSD既不能占用太多经费影响常规兵器发展,又要满足未来的核打击需求。这使得美国空军不得不在有限的经费里对GBSD进行一系列“妥协”。

驻韩美军的F-22,对于美空来讲,驻外部队才是政治地位的基石

在一系列向经费妥协的指标制定中,美国空军最大的让步就是让GBSD适应老一代“民兵-3”发射井。这无疑是由于,美军意识到当前国际局势下美国目前的财政不允许空军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花费重资更新导弹发射井。这使得GBSD,必须得适应在70年代“民兵-3”的发射井。

新一代井射导弹要迁就老一代的导弹发射井,某种程度上可算是美国弹道导弹在冷战中的“常态”——因为哪怕是冷战那个军费状态,导弹发射井对于美苏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负担。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和平卫士”项目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回到70年代,随着苏联逐步研发包括MR-UR-100和UR-100N、R-36M(当时处于研发状态)等洲际导弹,苏联初步拥有了一批有能力打击美国洲际弹道导弹老式加固发射井的能力。美军也开始正视苏联的一次打击能力,为此,在70年代早期,美国开始研究加固“民兵”发射井,以应对苏联的核打击。在完成缩比试验以后,美军从1971年10月至1979年9月,对1000个民兵导弹发射井全部进行了加固,使其承压力达到1500PSI。可以说,美军今天的核设施,大部分都是在70年代中后期完成的。

民兵的加固发射井,从民兵和人的对比很直观

不过加固发射井并非是万能的,根据美国公开资料推算试验的结果,一般当量大于50万吨,圆概率误差小于120米的弹头可以有效消灭民兵3常规使用的1500Psi压强的加固发射井。而随着苏联逐步扩充R-36的数量,美苏之间在冷战末期的核对抗,变成了“一发核弹换一个井”这样简单的线性军备竞赛。为了避免苏联通过线性增加导弹压制美军的核打击能力,美军除了加固已有的发射井以外。还发展了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和平卫士”。

“和平卫士”研发顺利,体现出美国在固体洲际导弹技术上达到的高水平。和平卫士创新性地使用了凯夫拉纤维壳体与HTPB推进剂,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88吨,投掷重量达到3.6吨,远胜于30吨级的“民兵-3”。加大的弹体使其拥有别人前所未有的分导打击能力,也因此,“和平卫士”成为冷战末期最优秀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

尽管“和平卫士”导弹十分先进,但问题在于,美军随后发现,为了让这款“优秀”的重型导弹有匹配的生存能力,美国必须要花费更多的钱来投资特车、铁路和新一代加固发射井,以应对美苏不断升级的“数量竞赛”。在冷战末期异想天开的环境中,美国空军提出了依靠4000个掩体和铁路、公路系统构成的密集打击阵位,希望通过“多挖加固掩体”的方式,消耗掉苏联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

当然,由于发射井的巨大花费在冷战时期也是不切实际的,这一计划终究变成了一种“筹码”。尽管在内参片中,美国空军一再保证这一庞大的计划“耗资不大”,不过最终美国空军还是承认,这种4600个掩体“更适合作为筹码,说服苏联不要搞洲际导弹数量竞赛”。

再往后的故事我们也就知道了——苏联解体,美国在完成了少数“和平卫士”的导弹井以后,就停止发展这种基础施舍昂贵的兵器。随后少量50枚“和平卫士”在2006年也黯然退役。美军在冷战末期,也未能让所有的发射井适应更加庞大的“和平卫士”,在2020年的今天,GBSD迁就“民兵-3”的发射井,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工程学的狂想最终没有付诸实践

回到GBSD,正如前文提到的,美军的“和平卫士”掩体计划并没有付诸实践,留给GBSD的基础设施,依旧是基于70年代末期的“民兵-3”密集发射井。作为一款冷战中期的老导弹,“民兵-3”导弹的长度只有18米多。直径1.67米,起飞重量34.5吨,投掷重量1吨出头。而GBSD也不得不受其桎梏,不能向其他路基导弹一样增大弹体。

尽管诺格对于该项目进行了严格保密,但一系列公开讨论资料表明,新的GBSD,也会是一款相对小型的路基洲际导弹,起飞重量外界估计也仅约为36吨,与“民兵-3”相仿。而在诺格放出的设想图中,这款新的弹体采用全直径无间级段构型,而且弹体较小,搭载和投掷重量也不会很大,同时可能反映出美国核战略的变化性。

中俄的老井射弹和新井射弹都很大,下一代高超音速弹头,肯定是投掷重量大的液体弹更有载荷上的优势,但在数量上会有劣势

一般来讲,井基弹道导弹不受特车、潜艇的限制,可以制造得相对大一点,以满足突防、投送能力。俄军的新一代井基弹道导弹“萨尔马特”,我军新一代井基固体弹,都有极大的起飞重量和投送质量,有足够的投掷重量搭载“分导打击弹头”、“高超音速滑翔体”等一系列新的突防打击技术。

与之相比,起飞重量尚不如东风-41这种特车导弹的GBSD,就显得有些尴尬了。随着中美俄三国反导能力的提高,未来的核投送手段,会对高超音速滑翔体有着显著的需求,而高超音速滑翔体会极大的影响投掷重量。如何在GBSD这样的“螺蛳壳”中做道场,就成了诺格未来要考虑的事情。


不过,作为前文提到“战略摆设”,GBSD目前来看是“够用”了。

此外,GBSD作为一款相对小一点的“小洲际弹”,其兼容“民兵-3”发射井的做法也方便大量制造扩充上量,弥补未来核潜艇部队和轰炸机机队减少带来的核规模缩减。美国搞霸权主义,长期目标是维持超过中俄之和的优势核武力。为了避免“此消彼长”,美军最好的应对手段是核扩军。但美国的整体国力,加上国内的政治意愿,以及当前的START体系,无法支持美国在未来建造对中俄的“绝对核优势”。

即便美国在2021年退出了START体系,停止核裁军,以当前美国的核计划来看,美国的核规模短期内也不见得会提升。美国目前有三大核武器项目——哥伦比亚级战略潜艇、B-21轰炸机以及GBSD。根据已有的订单,在哥伦比亚级潜艇替换掉俄亥俄级战略潜艇,B21替换掉B2、B1B以及部分B-52以后,美军的潜射导弹发射管和空军轰炸机梯队都要缩减规模。在缩减水下和空中规模以后,GBSD作为一款成本较低的小弹,有助于美国大量列装,保持针对中俄的核规模。

我军未来的弹头以车载弹、潜基弹为主,搭配少量东风-5和新一代井射弹,这是一种保守的核态势

同时,在近未来,美军不需要考虑太多来自解放军的数量上的威胁。对于美军而言,目前解放军的核技术提升是十分激进的。2020年的解放军正同时研发部署四种洲际弹道导弹——根据《中国军力报告》,美军研判解放军正在研发基于H-6N的空射弹、巨浪-3潜射弹、一种新的井射弹东风-XX、以及推进部署东风-41。除了这些洲际导弹以外,解放军的核技术还体现在不断扩大的核能力上。美军推测,解放军正在研发基于东风-26和新一代火箭技术的“准洲际”导弹东风2X。

不过,相较于解放军激进的核技术研发,解放军在核弹头以及核载具上的提升是非常“务实”乃至“保守”的。根据美国的报告,2030年,也就是GBSD入役的岁月,解放军的载具和弹头也无非提高到150+枚和400个弹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俄罗斯的核规模也有所缩减,美军依然能在030年保持2020年的核态势。

但这一切都取决于,美国当局对华的态度是“假冷战”,还是“真冷战”。如果有一天,美国当局真拿出“犁庭扫穴”的姿态来,逼迫解放军推进核武器数量的建设,那么美国目前的核武器项目,满足不了“犁庭扫穴”的需求。

GBSD虽然神秘,但说到底,不管特朗普当局嘴上如何叫嚣“新冷战”,美军的身体是诚实的:选择一款凑合的导弹,应对保守核态势下的核威胁。这无疑表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正常人想回到那个核阴云笼罩世界的岁月。

蓬佩奥和奇爱博士中间,至少差了1000枚洲际载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世纯
GBSD 核威慑 凉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