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美军想用战术核优势打破战略核均势?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0-30 10:57

王世纯

王世纯作者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最重要的军事新闻,无疑是美国10月28日最新出炉的公开版本“国防战略报告”(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这份报告包含了三份子报告,分别是“国防战略报告”、“导弹防御报告”(Missile Defense report)和“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

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将三份报告合并公布,反映出美国国防战略的最新变化。今年的公开版本报告相较2018版本政策表述上有极大改变,同时公开版本的页数大幅度缩减,在具体措施上有大量模糊不清的表述。

今年的公开版本报告相对简洁了许多,也缺乏图表

2018年的时候,笔者刚刚入行没多久,就赶上了特朗普发布了2018年版本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当时报告正式宣布,美军的军事战略从“全球反恐”转变为“大国竞争”,后面的事情相信各位读者也都经历过了。可以说,笔者的媒体生涯起步于一个全新的斗争时代。

彼时在报告中,重新崛起的中国和俄罗斯在报告中地位相同,共同被美军视为“对美国繁荣和安全的核心挑战”。但在经历过4年的国际斗争的风起云涌后,如今在2022版的国防战略报告中,中俄之间早已有了不同的定位。

中国在2022版的报告中已然被视为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和“路径挑战者”,而俄罗斯人只能被视为“严重威胁”。正如美国国防部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报告发布会上总结的那样:“中国是目前存在的唯一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且越来越有实力这样做的竞争者。与中国不同,俄罗斯无法长期系统性地挑战美国。”

原因大家都看见了。

虽然报告一如既往地充斥着美国霸权主义零和思维和冷战思维,故意将中国塑造成“再世苏联”,妄图复刻冷战两极对抗。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确实已将中国视作其最大的挑战者,并愿意动用一切手段去遏制所谓的“中国崛起”。美军的总体战略将会影响美军的核战略。核武库是大国地位的基石,一个国家的核战略最能反映这个国家对于当前国际局势的整体评估。随着美国重新审视各个大国对其的威胁程度,美军在核战略上的变化必然会遵循他的总体战略,针对中国进行一系列调整。

对于外界观察者而言。相比于相对空洞的“国防战略报告”,这三份报告中最有军事影响力的显然是更加明确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我们讲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虽然“国防战略报告”相较其他两份报告更加空洞,但这份文件毕竟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其目的只是为美国未来4年的国防军事策略“定调”。因此,在讨论美军核武库前,我们需要先来看看“国防战略报告”是怎样给我国“定性”的。

回到“核态势评估报告”本身。今年的报告提及了4个作为美国“核对手”的国家——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其中涉华议题上,报告将中国放在了首位,宣称中国的核武器发展成为美国“重新评估美国核威慑力的一个日益重要的因素”。和2018版报告不同,报告首次宣称中国“要发展成一个主要核大国”,如报告说的那样:到2030年,美国将在其历史上第一次面对2个主要核大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和潜在对手。

而在描述中国具体的核规模上,相比于18年版本相对详实的报告,22年版本的报告选择了“模糊”。报告没有像18年版本那样对解放军核武库的规模和种类进行推测,而仅仅是复述了去年《2021年中国军力报告》中的研判,即“中国可能打算在20年代末拥有至少1000件可以随时发射的核弹头”。与之相对的,美俄在《全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III)的约束下,只拥有1550件以下可以发射的弹头。这意味着,美国至少承认,中国“至少拥有美国三分之二的核武库”。

可以说,在本次报告中,美国明确了中国寻求的核地位一事,并以此作为美国扩核以及降低核门槛的“合理性”。同时,美国低估甚至刻意模糊化中国的核规模和核目标——现有的中国核目标甚至远远小于开源情报(OSINT)观测到的目标。这样做的目的不明,笔者不怀好意地推测,这可能是美军要求公众相信中国“无法在核实力上匹敌美国”,以为后续对抗中国的激烈军事行动寻求合法性。

尽管报告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并承认中国正在快速扩充核力量。意外的是,在报告中,美国并未通过“扩核”的核战略方法予以应对,反而宣称美国的政策是不会增加核武数量。对于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而言,如果不能在核武器质量压制中俄,同时在数量上大于两国之和,那么其追求全球霸权的国力基础就不复存在了。但伟人曾经这样:“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对于美国人来讲,如果美国人需要扩核的时候不扩核,那么一定是美国人遇到什么难以克服的问题了。

战略核均势

可以研判的是,即便美国全力扩核,也无法在近未来将核态势恢复到2010年左右的水平,即美国核实力略大于中俄之和。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正面临主要核威慑载具“青黄不接”的问题。

我们对于美国核力量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冷战时期,不少人依旧认为美俄都拥有数千件洲际导弹和数万件核弹头。但自《全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III)签署以来,美俄目前的部署核载具都远远低于冷战。

从战略核武库的储量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俄罗斯将长期作为一个核大国存在。而且在俄乌冲突的当下,俄罗斯的核武库对于美国而言现实威胁更大。这一点也可以从报告提及两国的次数中可见一斑——三份报告总共提及了88次“中国”,提及了89次的“俄罗斯”,可见尽管俄罗斯已经在威胁上,但直接的冲突让俄罗斯“余威尚在”。

这意味着美国在制定核战略时,很难忽视俄罗斯的核武库。要知道俄罗斯发动俄乌冲突的底气,也仅仅只有526件核载具,1300余件核弹头,而俄罗斯的陆基核规模也仅有305个载具,1185弹头。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一大核力量拥有国,美国的核力量也并不是那么游刃有余。截至今天,美国的战略核打击编制也不过大概为610件,其中包括300多件“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14艘“俄亥俄”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上的200件“三叉戟”系列潜射洲际弹道导弹、60架左右战略轰炸机。

如果说在2010年,美国的可部署战略武器储量还勉强等于中俄之和。那么到了2022年,美军的核力量几乎只有中俄之和的60%。

在面对中国核载具快速奔向500这一数字的情况下,美国最快的“扩核”方式是延寿部署目前手头上所有的核载具,将马上“寿终正寝”的民兵3延寿,启用全部“三叉戟”导弹并尽可能提高俄亥俄级的战备情况。在美军军费捉襟见肘的今天,此种扩核是一种“朝不保夕”,财政上极为不现实的选择。即便美军选择了这种不健康的扩核方式,美军也只能将部署状态的核载具在今年时间提高到700件,在数量上依旧满足不了美军的需求。而在本次的报告中,美军已经否决了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扩核:美军取消了“民兵”系列导弹的延寿计划,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下一代核载具的研发上。

如果想要扩充新的载具,那么美军必然要部署下一代核载具。但问题在于,美军的全部下一代核载具都处于研发状态,均需要至少到2025年才能入役部署。按照2020年的规划,目前规划的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在2036年前才会全部建造完毕,“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则将于20年代中期开始退役。即便美军能提高“哥伦比亚”级的建造频率,从原来的“3年一艘”,提高到“两年一艘”,那么美军的核潜艇部队数量,在2026年才能维持现状,在2030年,也仅仅增加4艘左右,其载具数量也不过是增加64件。

核武库的现代化耗资甚巨,而且短时间内无法见效

除了核潜艇以外,美军的核载具数量大头是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就是“民兵”系列弹道导弹。美军计划用“陆基战略威慑”洲际弹道导弹(GBSD)替换这些“民兵”导弹,不过,由于“波音”在国会长期作祟,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直到2020年8月才刚刚签署GBSD的133亿美元的大单,而GBSD项目的预研时间和预研成果并不多,按照美军最乐观估计,GBSD导弹将在2029年1比1取代400件“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而GBSD的数量受限于“民兵”系列的导弹发射井,即便是为了维持美国核地位,装满全部的“民兵”系列发射井,那么GBSD的最终数量,大概增加100件,到400件左右。

海陆进展都不顺利,当前进展比较顺利的就是B-21项目了。美国空军计划购买至少100架B-21,并且将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部署。美国也在《报告》中对B-21项目予以厚望,希望未来B-21加上B-52改进型的搭配能替换掉现有的B-2和B-1B轰炸机队。对于美军而言,这是美军在20年代末扩充核载具数量的唯一手段,再考虑到B-52机队的延寿,美国的轰炸机队整体规模,在20年代末期可以扩大一倍,从目前的66架(46架B-52,20架B-2)扩充到120架以上,扩充60件载具。

可以看出,如果美军战略部队的资源没有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美军在未来10年即便退出了NEWSTART体系,到30年代前,其核载具的规模几乎等同于今天的美国。这是美国当下资源能做到的上限,如果美国维持资源不变,根据已有的订单,在哥伦比亚级潜艇替换掉俄亥俄级战略潜艇,B21替换掉B2、B1B以及部分B-52以后,美军整体核规模甚至在2025年到30年缩减规模。如此看来,在这一时期,中美核力量要经历字面意义的“此消彼长”。

战术核优势?

我们讲,美国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他的长期目标是维持同时针对中俄乃至全世界的“核优势”。但在当下中美俄之间的核均势至少要维持到2020年代末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将目光放在了降低核门槛上,试图用“战术核优势”打破“战略核均势”。

在本次报告中,拜登政府干脆宣布取消了“不率先使用核武”以及“核武只用威慑和报复反击”两种表述,取而代之的是宣称美国“只会在极端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以保护美国和盟友及合作伙伴的利益。而在具体的核武器发展上,美国大量将目光放在了战术核载具上。美军首次提出了“一体化威慑”和“灵活威慑”这两种概念,但在解释这两种概念上,美军保持了极大的模糊。这样的模糊描述之下,即便是美国国内的军控学者,在看到这份报告以后也不禁嘀咕“拜登的核门槛,居然比特朗普时期放的还要低”。

而到了核武器发展规划上,美军基本上是直言不讳地证实要加强战术核武力建设。例如,美军居然以“中国可能会进行灵活核打击”为理由,让携带有低当量核弹头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在东北亚地区进行常态化巡逻,并计划在东北亚地区进一步部署大量可以携带战术核导弹的隐身战机和隐身轰炸机。对于美军而言,美军当下在东北亚最大依仗的优势就是空军机队的数量优势。美方认为,己方隐身机队数量常态化占优的前提下,发扬隐身机队的一切优势就成了东北亚“争霸”的关键。可以预见的是,美军要继续开发B-21加F-35的战术核能力。

核武器是美国的“最后稻草”

不管是航空机队也好,还是中程导弹也好,战术核武器最大的困难是部署地点的复杂地缘政治现实,而美国人显然也要打“在盟友土地上部署美国核武”的算盘,以在地缘上给我们施加更大的压力。除此以外,报告继续隐晦地提及,美国要在印太地区“为区域威慑扩展磋商”。虽然美国在报告中没有明确解释什么叫“建立长期威慑”,但近期甚嚣尘上的“核武器重返韩国”一事证明,美国人“重建冷战核前线”这样的狼子野心,不仅没有消散,近期还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说到野心,作为了解新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一位公民,笔者从来不会高估美国在核武器道德问题上的底线。如果美国在常规战争中遭遇失败,“核升级”从来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基于国家利益博弈的必然。时至今日,美国人依旧随时随地挥舞着“核大棒”,以维护自身的霸权。而美军的将领们也从来不避讳讨论对华“先手核升级”、不管是美国智库CSIS的推演还是在美国退役海军上将和别人合写的《2034:关于下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核升级”最终还是成为了美军最后的“法宝”,只要美军坐拥这个法宝就可以无视解放军常规军力和战略地位建设的突飞猛进。

美军从来不认为一场台湾战役的失败就会让美军失去一切,因为他们依旧可以依仗“核优势”以维护其全球霸权。可以预见到的是,美军即便在能力上有所不逮,但其追求核优势的野心会让其在地缘局势上进行更多军事冒险行为。

讽刺的是,“用战术核优势弥补常规劣势和战略均势”这一核学说,并不是这次2022年核态势评估报告的首创,而是美国人对于俄军的一种猜想。在2018年的核态势评估中,美军认为,随着俄军常规武力和北约逐渐失衡,俄军很有可能在针对北约的作战中使用核武器。为此,美军在2018年的报告中重点提及要发展“低当量潜射巡航导弹”(SLBM)和低当量弹头(W76-2)。如今4年过去,美军却成了他们臆想中的“俄军”,试图用B-61来打破核均势和常规劣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某种历史的嘲弄。

对于今年报告的恶劣程度,我们外交部的态度十分明确了——今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就是核讹诈。但美国人似乎忘了,全世界最有资格说不怕核讹诈的人,就是我们中国人民。我们的父辈用手榴弹战胜了原子弹,而今天的我们就像外交部说的那样,我们要正告美方,中方有能力、有信心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美方的核讹诈吓不倒中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世怡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在非洲真正赢得了民心,就连斯威士兰…”

“日企抱团是绝望之举,中国工厂效率质量都是第一”

“她下月访华,尽管特朗普团队表达了担忧”

“中国有能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将赢得史诗般竞争”

美国政府“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