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钊:漫谈中国经济政策未来的两条主线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7-17 14:09

万钊

万钊作者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第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预期增长6.7%。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预期增长6.7%,去年同期6.8%。统计局解读称,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那么在长期表现稳健之后,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呢?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万钊认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应该有两条主线。】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通过大幅收紧货币,倒逼实体经济被动出清,惩罚那些过去“犯错误”的孩子。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过去既然翻过错误,就要付出代价。但是我们要明白一点,收紧货币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不能为了收紧货币而收紧货币。

如果仅仅一味地紧货币,其他事情都不做,那么企业就拿不到融资,没有融资、没有投资,上游产品就要滞销,工资就要停发,企业没有生产也就没有利润。整个经济体收入下滑,没有收入就没有需求,从而形成收入下降—需求下滑—收入下降的恶性循环,形成经济硬着陆式的去杠杆。因此过于强调紧货币而罔顾其他,太过于教条主义。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时应该中央大幅加杠杆,来对冲经济下行,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中央政府目前是比较适合加杠杆的主体。但是我们要清楚两点,第一,中央财政加杠杆,从流程上并不容易,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框定了政府赤字率,如果要突破赤字率红线,需要走人大等复杂流程。

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并不直接负责经济增长,中央财政加杠杆的背后,一定要寻找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否则中央财政加杠杆也是难以持续的。

所以说,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其主要是调节经济的短期需求,归根结底,中国的问题还是要在长期发展中解决。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还有没有长期发展的空间?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无论是货币还是财政,都是白扯。

先抛开经济术语,我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职场人,在工作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遇到各种小问题,犯下一些错误。其中,有些是无心之失,有些是被人陷害。有些是心态没有调整好,有些是缺乏具体工作经验。除非是触犯了法律等无可挽回的错误,否则单位一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单位批评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你还想不想好好干?只要还想好好干,那么这个新职场人就有继续培养的意义。

再回到宏观经济,中国还有没有长期发展的空间?简单讲,就是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从上到下,还想不想好好干?第二个是,我们现在还有没有差距?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中国未来仍然是有长期发展空间的。那么空间具体在哪儿?

第一,是大部分行业的各种限制门槛的全面放开,倒逼地方政府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根据刚刚发布的数据,2018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已经降到历史性的低点。

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蓝)、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红)

投资增速不断创新低,并非是投资需求不行,而是很多行业的投资受限。投资需求有,消费需求也有,但是供需衔接不通畅。我们注意到,2018年06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19号》,再加上2010年0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投资领域表面上已经向民资和外资全面放开。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民间投资仍然面临很多“隐形”门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意识里仍然停留在生产型政府,能赚钱的好项目、好机会都留着自己做,但是可能又做不好;丢给市场的都是烂项目,市场没兴趣。只有真正约束住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政府才能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政府,各种“隐形”门槛才有望打破。

举个实际案例,过去城市落户一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近期各地都在陆续出台吸引人才、吸引落户的政策,原因也很简单,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压力很大,只有有了人才,才有发展潜力,结果就是户口门槛“不打自破”。

第二, 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市场,统一监管标准,提高监管能力。中国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消费市场,但是生产还是割裂的,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笔者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北京北五环旁边,有一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深受市民朋友的喜爱。为了市民自驾,奥森公园配建了充足的停车位,一小时收费6元,但是为了节省这6元钱,公园每个入口都有一堆车违法停在马路边,将马路堵成单车道。从车的品牌来看,车主并不缺钱。如果没有监管,那么只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车停在路边。

经济生产也是如此,如果某个地方的环保标准比较宽松,使得产品的价格更便宜,从而占据了更多的市场,这会吸引更多地方放宽环保标准。其他情况也是类似。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这种柠檬市场在做难免,这就需要全国层面的统一监管。

今年一季度,党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就重点体现了统一监管标准、提高监管能力的思路,包括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等等。

因此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两条主线,一是放开行业各种限制门槛,倒逼地方政府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二是全国层面统一监管标准,提高监管能力,避免地方搭便车。

当前政策正沿着这两条主线在推动,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地区、产业、企业、人才将进一步充分发展,而没有竞争力的则逐步消亡。


责任编辑:陈轩甫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数据 GDP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