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能拯救日本经济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5-18 13:42

魏峰

魏峰作者

财经从业人士,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印钞机能解决一切经济困难?

众所周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早在上台前就一直主张,日本经济多年不振的根本原因,都要归咎于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由此引发的日元升值。为了打破这种已经形成的恶性循环,可以也必须打破不惜打破一切常规,在原已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再进一步执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抛开一切修饰词,实质就是要求日本央行不管不顾,全力开动印钞机,人为强行制造通胀。

上台后,安倍迅速将反对这一观念的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提前解职,安排完全支持自己的黑田东彦接任。不久,日本央行正式通过了“用两年左右时间达成2%的通胀目标,和将资金供应规模扩大至目前两倍”的新金融政策(俗称“以双倍速印日元”),之后又宣布大幅增持长期国债和其它风险资产,其规模按GDP调整后,相当于美国QE政策(量化宽松)的2.2倍。虽然早有所料,但如此豪赌,还是让人对“安倍经济学”的孤注一掷有两分讶异。

于是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日元就急贬了近30%。效果也似乎立竿见影,日本股市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强劲反弹,已经创下了五年来的新高,并且日本各大企业也纷纷报告,今年的盈利状况出现了明显改善,并非仅是预支信心。而在近日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日本又收到了一份礼物:尽管日元迅速贬值,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却表现冷静,在会议上并没有对日本提出“发动汇率战争”的批评,这让日本政经界都松了一口气。似乎截至目前,国内外的反应果然都在安倍们的预料之中,安倍内阁也因此人气高涨,似乎踌躇满志。

不过至今为止,不仅是习惯口径一致,对内报喜不报忧的日本主流媒体,给予了安倍高支持率的多数日本民众,也都是在效法驼鸟,逃避着一个对安倍经济学的最大疑问——如果多印钞票就能解决经济困难,那资本主义为什么还会有危机呢?

美日货币宽松政策的背景不同

其实,日本国内也不断有人指出,通缩是果,而不是因。反映的是日本经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不从根本上着手解决,就算暂时制止了通缩也没有多少用处。但是,大规模的结构改革必然会全面触动到原有既得者的利益,象安倍、麻生这样的日本主流政客,本身就多是典型的世袭豪族,或者是财阀集团的代表,又怎么可能向自身权力的基础开刀呢。

相比之下,现在的选择反而要轻松多了。尤其是美国这两年采取的QE政策,更给了喜欢“从美”的日本以某种安全感,安倍一直就用美国的QE来为自己的经济政策辩护。从近期欧美对于日本强制推动日元贬值的宽容来看,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但虽然都是用大量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美国与日本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至少前两次QE是因为美国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市场资金链突然产生严重断裂,其后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去杠杆化,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通过大规模投放货币进行干预,可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不至于完全枯竭。所以前两次QE虽然也有很多后遗症,但毕竟阻止了经济危机发展成最严重的后果。而且,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使全世界不得不一起分担美国的损失,这也削弱了QE对美国经济直接的不良影响。

而日本,且不说日元的国际地位根本无法与美元相比,无法向外转移损失,更重要的是,日本经济的病根并不是出在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上,而是从根本上失去了内生动力。与大多数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不同,日本并没有处在“缺钱”的状态,相反,它仍然是重要的资金净输出国。央行增加本币供应对于大多数日本企业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即使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把它们储存起来,或是投资到海外,也都比在国内追加投资更加合算。

安倍经济学难促日本消费和出口有力恢复

按照安倍经济学的估计,日本消费者会由于担心储蓄贬值而努力花钱,从而复苏国内市场;同时通胀会压低日元汇率,提升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复苏国外市场;国内国外市场双双启动,经济自然就能恢复可持续增长。

如果一切确如以上所料,那自然没有问题。但是,现实如此简单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通胀预期确实有可能削弱人们的储蓄意愿。但除非发生恶性通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否增加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对家庭未来收入的预期。而日本的人均实际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下降,安倍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扭转这种趋势。即使实现了2%左右的通胀预期,至多也只能引发部分提前性的消费,但无法形成持续性的消费复苏,甚至在提前消费的热潮过去后,引发更大程度的萧条。这在日本过去多次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早就屡见不鲜了。

更何况日本的消费前景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悬崖,根据去年民主和自民两党合作通过的消费税提高法案,日本消费税率将在2014年从5%提高到8%,2015年再提高到10%,而上次日本提高消费税税率还是1997年,从3%提高到了5%,直接后果就是当年的经济实际增长率从2.6%一下子跌到了0.1%,全面开启了日本的“零增长”时代。认为日本民众对于通胀和增税双重打击的回应,是会大幅增加消费开支,这种想法显然非常的“自信”。

相对而言,以日元贬值来促进日本出口,可算是安倍经济学中最靠谱的部分了。但尽管日元对美元汇率已经“破百”,但这也只是回到了2009年前的旧常态,这种贬值程度虽然缓解了日本出口企业的严重困境,但仍没有回落到足以让日企重新获得明显价格优势的区间。而到目前为止,虽然美国出于各种考虑,并没有采取直接干预行动,但在上半年度财政部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将会密切关注日本的政策,……不要推动竞争性贬值或者是设定自己的汇率目标以达到竞争性目的。”这种明确信号表明,它对日元进一步贬值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事实上,近十年来,类似幅度的日元贬值曾多次发生过,都没有能推动日本经济可持续的复苏,甚至没能维持住日本在世界贸易中的原有份额,很难有理由认为这次“安倍贬值”就会突然起效。事实上,由于日元贬值后原材料和能源的进口账单猛增,加上对华出口增长受阻,到今年4月,日本进出口贸易已经创下了连续10个月赤字的战后新纪录,单月逆差记录也屡屡被刷新。根据基本的统计公式计算,就可以知道,进出口不但没能提供预想的复苏动力,反而还在拉日本经济净增长的后腿。

巨额债务终将捆住日本手脚

外界对安倍经济学最不看好的理由,就是日本背负的国债过于沉重。现在日本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都依赖于发债,四分之一的支出则用于还本付息,而国债总规模更已经超过了GDP的230%,这些指标让希腊等“欧猪”国家的财政状况都显得非常健康。之所以到现在,日本财政还能支撑,一方面是由于它的国民储蓄率很高,国债不需要依赖外国资金,另一方面也是幸亏了通缩背景下的超低利率。而一旦日本恢复持续性通胀,同时日元又进入贬值通道,对于投资者来说,再持有日本国债就会受到双重损失,除非同步提高国债利率。但再大幅增加国债利息支出,显然是重负累累的日本财政难以承受的。

当然,安倍内阁和日本央行不可能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逻辑推演。除了一再放言日本央行会随时入场,无限制的进行干预,以此来支撑市场信心外。他们如今更是在赌博,赌习惯偏好国债的日本国内机构和个人不愿意改变传统,即使被通胀侵蚀收益甚至本金,也仍然愿意优先购进国债,从而保证日本国债仍然能以极低利率顺利发行。

应该承认,安倍们下赌的信心并非完全没有来由。仅从数据上看,日本早就远远超过了财政警戒线,债务危机应该一触即发。可国际金融投机商近十年来多次发动对日债做空,却都敛羽而归,原因就是日本国内机构和个人似乎对潜在危险根本熟视无睹,增持国债的态度始终如一。所以不光是安倍,日本主流政经界虽然嘴上都承认要重视债务问题,实际却都觉得仍可以无限期的拖延下去。而安倍和黑田推出第一波政策至今,日本国债的发行依然波澜不惊,收益率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好象真的一切如常。这更给“安倍经济学”的拥趸们打了气,鼓了劲。

但稍微细究数据就会发现,其实,现在日本只是通胀预期有所提高,而实际通胀率依然极低,国债实际利率也继续保持为正,市场没有剧烈变化当然也无足为奇。实际上,由于对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二级市场上的日本国债收益率,近期就出现了十几年来最大的异动,只是在日本央行的迅速干预下,才暂告平复。而如果真实现了安倍“年通胀2%”的目标,却不大幅提高国债利益,日本的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有强制保本要求的机构投资者,再怎么迷信本国国债,也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而且在此同时,安倍仍然在大肆增发债务,投入所谓的“国土强韧化”等计划中,而这些计划除了名字不同外,与过去二十年日本无数个类似财政计划完全相同:打着刺激内需的旗号,把巨额税款投入到各种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更不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收回投资的项目中去,而能分润到这些项目的大小承包商们,必然是执政党和大臣、议员们的金主和桩脚。多年的经验已经证明,这种“为熊服务的高速公路”会在短期内暂时刺激一下日本经济,但随后就会把它更深的拖入泥沼。而认为日本可以无限的寅吃卯粮者,应该记得,希腊、西班牙、意大利,曾经也都这么想过。

透支未来不会有前途

当然,总是有人愿意相信,央行是万能的,而财政部只要愿意,就永远有用不完的钱。著名的空头预言家,激进凯恩斯主义者克鲁格曼就是安倍经济学最大的义务辩解员,而就在不到半月前,金融时报也刊文恭维安倍的领导正在让日本“恢复魔力”。不过,不管克鲁格曼的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光环有多耀眼,金融时报在国际舆论界、财经界的地位如何强势,有些事实是再多的生花妙笔、如簧之口也无法掩盖,更无法用民族主义的感召力就能克服的。

日本现在每年净增公共债务在30万亿日元以上,超过GDP的6%,而且速度还在加快中。而日本的家庭储蓄率到2008年时已经下降到仅2%多,只有依靠企业储蓄才勉强保住了国家储蓄率的正值。于是,很讽刺的,如果日本经济真的有持续好转迹象,企业必然会增加投资,从而减少储蓄。但这样却会对日本财政,进而对日本经济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除非日本大幅提高利率,提高日元汇率,吸引外国资金补充。但上文已述,提高利率和汇率,又与安倍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背道而驰……而这还仅是“安倍经济学”自我矛盾中的一例。

安倍的个人政治资源主要继承自其外祖父岸信介一脉,因此也一再表达出与其极为类同的右翼政治观,与此同时,他似乎还继承了二战前岸信介一代的日本政客们,热衷于政治赌博,甚至于为了“吸引人气”,不惜拿国运相赌的习惯。他以这种性格执掌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对周边来说有着很大危险性,必须警惕其突然冒险;但在经济问题上,他现在的大多数作为,实质就是用加速透支日本的未来,来换取自己任内短暂的增长。从长远看,其实是对日本之外其它各国各地区的利好。

而现在日本对其似乎满满的信心,与其说是对安倍,对“安倍经济学”本身的信心,不如说是日本上下长期以来,一直看不到出路,抓到一根稻草也要当救命绳的心态所至。但稻草终究还是稻草,“安倍经济学”就象黔之驴。尚未露底时,貌似庞然大物,其实却是“形之庞也”,最后也只能“技止此耳”。

责任编辑:凌木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