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为什么乐见更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3-18 07:50

魏峰

魏峰作者

财经从业人士,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一觉醒来,法国、德国、意大利都纷纷表示申请加入亚投行,这是继3月12日英国宣布正式申请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亚投行之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最新表态。有网友笑称昔日的同盟国与轴心国今日纷纷投身新的世界秩序。这个逐渐成形的新秩序,开局看上去却如此混沌和喜剧。阻击亚投行失败的美国怎么想?欧洲大国加入后会不会影响亚投行的权力格局?笔者试图做一些思考,抛砖引玉。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选择在亚投行创办阶段申请加入该行,将给英国和亚洲的共同投资和成长创造宝贵的机遇”

亚投行阻击线的崩溃

众所周知,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样,将是历史上第一批真正非西方国家发起和主导的、拥有雄厚财力的国际多边银行。相比于创始成员自然限定为五个金砖国家的金砖开发银行,亚投行的筹建显然要更加复杂,曲折也更多。而英法德意是欧洲乃至全球的传统大国、强国,英国至今仍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金融中心,其它几国也在国际金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几天内先后公开表达参与入股的愿望,其份量对于还在筹备之中的亚投行来说,确实不轻。

众所周知,自从亚投行进入正式筹组阶段后,美国不仅自己完全拒绝参加,还不惜公开动用庞大的政治和外交资源,拉上近年对中国醋意十足的日本,到处对有意向或有可能参加亚投行的国家威逼利诱,竭尽全力加以阻挠。美国全然不顾各国间交往的行为准则,直接破坏完全合乎国际法和相关惯例的经济合作,根本踏过了正常外交竞争的界线。尤其针对的目标还是以支援发展中国家为核心任务的国际开发机构,这在整个二战后都闻所未闻。尽管美日竭力以“担心亚投行难以达到高标准”作为杯葛的理由,但他们只能装作会有人相信那些借口。

开始时美国似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在去年10月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首批21个意向创始国中,除中国外只有印度属于大型经济体,土豪国家仅有新加坡、卡塔尔、科威特等少数几个。为此,一些媒体急不可耐地嘲讽中国只能找到一群或小或穷或者又小又穷的伙伴来充数。

当时中国并没有过多反驳,更没有愤愤不平。2014年11月印尼成为加入亚投行的第三个G20国家;2015年1月1日新西兰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发达国家;1月又一个G20国家也是最著名的石油金元国沙特加入;再到此次英国加入,法德意抛来媚眼。而且除了印尼之外,还都是美国的盟友,英国更是号称与美国有着比盟友更亲近的“特殊关系”,是西方联盟核心的所谓“英语五国”的老二。但这次正是“老二”捅了“老大”最狠的一刀。这也就无怪乎美国国安会发言人会越疽代庖,以极其罕见的公开谴责方式严厉批评英国的决定。

但从英国政府的回应来看,他们显然认为失去参与亚投行的机会,远比惹来美国的恼怒更糟糕。不管个人喜不喜欢英国,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英国在掐算利益最大化上向来很有经验,很少犯下严重错误。随着这些国家陆续加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队伍,美国精心设置的孤立和遏制亚投行影响力的防线,已经近于土崩瓦解。美国的盟国们在亚投行问题上,现在已经陷入了某种“囚徒困境”,谁继续坚持“忠于美国”,谁就很可能损失最重。而此前受到美国重压成为亚投行最显眼缺席者的韩国和澳大利亚,或趁机借势,或在国内企业的巨大压力下,也都纷纷公开表态,将认真考虑是否尽快加入。等这一波崩盘基本尘埃落定后,未来必定还会有更多国家争先恐后地申请加入。

为什么乐见更多西方国家加入

英国、新西兰乃至法国已经“制造了先例”,大大减轻了后来效法者的政治压力。可以预见,韩、澳加入亚投行只是时间问题。尽管出于照顾美国大哥面子的考虑,它们仍有可能放弃本月末的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期,以此来安抚美国,但赶在亚投行2015年末2016年初正式进入运营状态前后加入的机率却非常大。

以中国为首的现意向创始国也充分体谅到了一些国家的实际难处,在筹备以及初创阶段就预留了大量股份,为新成员国的陆续加入留下了充足空间,这种组建模式也是亚投行不同于其它多边金融开发机构之处。根据去年首批21个意向创始国共同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被明确规定为1000亿美元,以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分配股份的基础。但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仅为500亿美元。留下的500亿美元资本余额,显然是为了以后顺利接纳亚洲内还未加入的主要国家,如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同时也为容纳亚洲以外国家留下相当大的权重空间。

而在初始认缴资本中,中国将暂时持股50%左右。之所以是暂时,是因为中国明确表态,并不追求在亚投行内一股独大。如果有新成员加入,中国愿意继续带头稀释自己的占股比例。

对比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分配改革,每次为几个百分点投票权的稀释,西方国家总是百般不情愿,竭力讨价还价,尽力减少缩股。IMF的份额分配改革干脆在会员全体大会通过四年后,由于美国国会的阻挠而依旧是一纸空文——尽管改革之后,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对这些机构的实际控制权仍然不会真正松动。

与这种顽固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态度相比,中国与伙伴国合作共赢的高姿态显然胜过不止一筹。既然综合实力还远不如西方整体,中国就更要光明磊落,只用阳谋不用阴谋。不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国家顶着当今唯一超强的各种压力,愿意与中国共组亚投行,打破美国在二战后对国际多边金融开发机构领导权的垄断。这种伙伴,既要有亚洲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土豪国家,也不应该排斥区域外诸如英法德意这类西方二线国家。一句话:就是要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无需讳言,即使有众多国家共襄盛举,亚投行确确实实仍是中国一手打造的,未来中国也将是亚投行无可争议的主导者。可它既是中国“走出去”的一件重要战略工具,又绝非仅仅是一件单纯的中国工具。西方一些媒体急于标签化亚投行,称其是中国“新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的金融武器,甚至国内也有些人出于某种虚荣心,乐于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并宣传类似的观点。这无论对于亚投行本身还是对于中国国家形象来说,确实有一定的伤害。这时如果还真的搞封门闭户的国别门户之见,就更给了有心抹黑者真正的口实。

同时,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角度来说,接纳英国这种西方老牌强国加入,也不是让他们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与发展中单方面分一杯羹,却只换取来一个包容的空洞名声。尽管亚投行初始认缴资本预计将达到500亿美元之巨,但根据国际多边金融开发机构的惯例,大多数国家的实缴资本只占认缴资本的一小部分。依据筹建备忘录,亚投行的实缴资本比例下限只是20%。所以当开始运营后,亚投行的大部分资金仍将是通过市场不断滚动募集的,成员国内有伦敦这种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亚投行的运作显然很有利。而且这些国家在国际金融方面长期积累的技术和人才底子确实很雄厚,擅长引入成熟的智力和经验为我所用,可以说是中国几十年来不断跳跃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中国不晕晕乎地自己交出主导权,就完全能够实现互利双赢。

那么,如果新成员大量涌入,甚至最后连美国日本也看到正面硬阻无效,改了口风,申请加入了亚投行,他们会不会,或者说能不能联合起来鸠占鹊巢,把亚投行的主导权从中国手中夺走呢?即使不能夺走主导权,又会不会在内部设置各种障碍,挑起各种争论,从而重挫亚投行的实际发展呢?比如现在G7国家中最有可能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的英国,一向以”绊脚石”著称,会不会在亚投行内故态重萌呢?

对于前一个担心,笔者个人认为,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不必过虑。亚投行的基本架构与世界银行、IMF大致相同,采用的是股份制银行的治理模式。由上至下分别是理事会、董事会和银行总部。银行总部设置各职能部门,是实际业务的开展者。而亚投行的董事会更类似于一般商业股份制银行的高级经理层,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与决策。而由所有成员代表组成的理事会才是亚投行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根据世行和IMF的经验(先例),前几位大股东(国家)可以单独指派一位理事,其它小股东则组成几个选举区分别选举出一位共同代表他们的理事。名义上理事之间是平等的,但实际如果需要就重要问题进行投票表决时,各理事则依据他们代表国家占有的银行股份比例,决定各自的投票权大小。而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章程一般都不会允许只以简单多数票就作出重要决策。以世行和IMF为例,包括发放贷款在内的任何重要决定,都必须得到理事会中代表85%以上股权的理事们的赞成才能通过。所以美国以现有不到17%的股份,却实际操纵着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虽然亚投行理事会目前设置的表决权门槛外界还不清楚(或者还未最后议定),但根据透露的筹建备忘录,现意向创始国已经在现有章程中约定,区域外国家在亚投行的投票权总额不超过25%。考虑到中国GDP已经约占亚洲区域总量的4成,那么即使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亚洲国家都参加了亚投行,中国股份比例也不太可能低于30%,仍然完全足以主导亚投行的方向。这种少数股权即能实际绝对控制企业的情况,对于熟悉股份制上市企业股权和管理结构的读者来说,想必非常熟悉了。

制订原始章程,这就是首批意向创始国的特权。而美国的盟国或亲近国家,即使是勉强挤入正式创始国行列的英国和沙特,也错过了最能决定亚投行未来基本结构和治理模式的阶段,现在只能被动接受中国等国已经制订好的规则。想要修改?对不起,还是得按现有规则,一步步讨论、协商、表决,即使有意要反客为主、抢班夺权,在握有否决权的中国面前也是全然被动,难以成功的。

至于担心英国等会在亚投行内部把“闹分裂、扯后腿”的本事发挥光大,且不说在股份制银行治理模式下,小股东基本无力与代表大股东立场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对抗。更重要的是,除了美日以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在亚洲最重要、最关心的利益都集中在经济上,它们也是要缴了真金白银才能加入亚投行,其目的根本上是求财,而不是斗气。越是精明老练的国家,越不愿意为别人火中取粟。以英国为例,它极力阻碍欧盟深化统一,是因为欧洲大陆越一体化,偏处北大西洋上的不列颠岛就越会被边缘化。在亚投行内部捣乱,只会影响到英国在亚洲的贸易与投资,带不来半点实际利益,英国有什么理由坚持做这种蠢事?即使区域外西方国家提出一些所谓“高标准运作”的不同意见,有道理的,自然无妨;没多少道理的,反而有利于其它国家经过对比实际,更加深对中国领导亚投行的信任。

能创造共赢的底气

说到底,英国、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等美国的盟国们,之所以不顾“盟主”美国和“盟友”日本的软求硬磨,一个个陆续准备加入亚投行,自然是为了分享亚洲地区全球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经济增长蛋糕而来。用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的话,就是“选择在亚投行创办阶段申请加入该行,将给英国和亚洲的共同投资和成长创造宝贵的机遇。”

而诸多发展中国家顶着美日压力加入亚投行,当然也是因为相信,即使因此受到美日的暗中报复,但只要获得亚投行的支持,仍然可以利大于损。例如印度总是对中国有所心结,不愿意在国际多边机构中明确居于中国的领导之下。因此之前,印度也是美日大力游说“抵制亚投行”的重点,但尽管曾经一度摇摆,可最终印度还是成为了签署备忘录的首批意向创始国之一。

至于中国在其中能得到的收益——亚投行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对缺乏良好基础设施的地区增加投资,从而推动该地区乃至整个亚洲经贸联系,最终实现全社会领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但能够直接增加大量出口(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设备和电子产品出口国,见下图),更会因为已经占据的亚洲经济链核心位置而受益无穷。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设备和电子产品出口

由于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好,亚洲乃至中国的增长速度相比之前也减速了许多。这也许使很多人没能充分理解亚洲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成就和规模到底有多大。下图是《经济学家》提供的1990年与2013年全球主要地区占制造业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到,在这段时间内,亚洲占全球制造业的比例从20%多猛增到已经接近一半,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洲,而这其中大部分增量又集中在中国。区域外或是区域内没能充分搭上便车的国家,对此又会何等羡慕?

1990年与2013年全球主要地区占制造业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就连一向对中国吝啬好话的《经济学者》在最新一期报道中也难得爽快地承认,在人工薪酬大幅提高的背景下(2014年中国制造业工资已经超过东南亚最后一个主要竞争对手马来西亚),中国不但继续守住了大部分原来的中低端市场,而且还成功地向上游高端制造业延伸发展。更重要的是,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集群地的“中国工厂”正在向“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工厂”演变,整个东亚,特别是东南亚,正在出现当地工厂被中国整体性整合进生产链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如此不可阻挡,以至于《经济学家》都承认,能有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化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本身就是东南亚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一大优势。实际上,《经济学家》说的还很保守,仅就东亚来说,韩国、台湾地区,乃至相当一部分日本制造业,也正在被卷入中国打造的“亚洲产业链”里。

可以坦率地说,日本在三十年前鼎盛时期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中国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几乎完成过半了。而且有了亚投行这个助力器,配合一带一路,整合的范围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到整个亚洲。事实上现在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中国已然是印度、孟加拉的最大进口来源国,包揽了最多的工业设备、半成品和生产原料;是巴基斯坦的最大投资国;是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沙特的第二大油气贸易伙伴,最大的非油气贸易伙伴,是伊拉克的最大贸易国,最大的石油投资伙伴……这张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虽然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往后会越艰难,但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的东西,而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责任编辑:小婷
亚投行 中国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直播:嫦娥六号发射升空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