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莫迪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多少投资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5-18 09:48

魏峰

魏峰作者

财经从业人士,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莫迪已经离开中国,但关于中国和印度的话题还在继续。据FT中文网5月18日报道,印度财长表示,印度将有望超越中国,实现8%以上的年度经济增长。

作为新兴国家,中印两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尽管各方都心知肚明,只要中印间还存在领土纠纷,在政治互信上就很难取得重大突破;但正如莫迪所说,两国已经学会了管控分歧,不让其毁掉两国关系的其它方面。虽然印度国内每逢重大选举,就时常会有政客(也曾包括莫迪)表演“对华强硬”。但很久以来,这些话基本只停留在口头上,极少会产生实际影响。

习近平主席接见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

中印合作:把双边关系置于可控状态

更重要的是,不管印度政客们如何浇冷水,甚至设置障碍,中印经济联系还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密切起来了。两国间贸易额从2002年的49.5亿美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706亿美元。从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了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当然对中国来说,在高达4万多亿美元的贸易总额里,中印贸易现在还算不上份量很重的版块,但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一季度在全球贸易一片愁云惨淡的背景下,中国对印出口又增长了20%多。

当然,印度对于自己的巨额逆差(2014年已经高达400多亿美元)一直抱怨不止,并且采取了各种手段试图加以扭转——印度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国家——但总的来说,印度自己也很清楚,在贸易中两国都是赢家而没有真正的输家。实际上,它甚至已经对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技术服务与输出“上瘾”了。

因此可以说,现在的中印关系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上一次印度人民党执政初期,中印关系曾经一度相当冷淡,之后数年才慢慢有所恢复。而莫迪政府上台后,两国间不但没有出现暂时的关系冻结或者倒退的迹象,并且在莫迪执政第一年内,就实现了习主席和莫迪总理的互访,达成了众多的合作协议及意向。这恐怕让一些原本在暗中有所期盼的第三方们颇为失望。

其实,中印两国间关系向来比较奇特。从双边关系上看,自1962年后印度对中国一直抱着强烈的防范心理。即使在80年代两国外交解冻后,中印双边关系也只是长期不温不火,偶尔甚至还有些唇枪舌剑的争执。但在国际多边谈判时,中印却又在大多数问题上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合作。从世行、IMF投票权改革,到碳排放权分配,再到大多数国际安全问题,两国的基本原则立场大都一致,往往会互相配合、共同进退。而在建设新的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上,中印也很有共同语言。在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上,印度一直保持积极加入的态度,尤其是后者筹建时遭遇打压,多个重要国家都还在犹豫时,印度就已经成为签署筹建备忘录的21国之一,是除中国之外唯一的大型经济体。应该承认在亚投行的诞生中,印度出了一把不小的力。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中印作为大国,对于国家间合作的理解都比较深刻而成熟。尽管双方其实都明白,两国间的深层矛盾很难在短期内解开。无论如何努力,中印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是有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努力本身就没有意义。至少,当双方都在积极配合改善和表达热络时,两国关系因为偶然因素恶化乃至失控的可能性就很低。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又互为邻国,中印双方都能给对方制造众多的麻烦,但同时自己也会付出重大的代价,却又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把双边关系置于可控状态,将公开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对于两国来说不仅更省力省财,还可以更安心些。

莫迪请中国“襄助一臂之力”?

尽管这次访华被看做是对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的回访,但莫迪此行绝非例行公事。很多人都认为,莫迪是印度极少数真正对中国有所了解的政治人物。早在他还是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就因诸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者友好等“中国式改革”政策而闻名。

之后的事情人们都知道了。在其领导下,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发展在印度几乎一枝独秀,被誉为“印度的广东”。凭借着优异的治理业绩,去年他率领印度人民党赢得了压倒性胜利。在他上任之初,印度国内外都刮起了一阵“莫迪旋风”。包括西方多数主流媒体在内,舆论几乎都一边倒地相信,莫迪会把他在古吉拉特邦创造的经济奇迹复制到印度全国。

然而他现在任职已将近满一周年,印度并没有出现任何“奇迹爆发”的征兆。尽管近两三个季度,印度的GDP增长率据说在不断提高,甚至可能“首次超过了中国”。但同时查看印度近期其它经济数据,大多数实在很难与高增长率对应起来。

相反,卢比汇率近日跌到了近20个月以来的低点,有可信证据表明,大量外资正在从印度股市和债市上加速撤离。这不仅象征着外部资金对未来一段时间印度的经济增长情况并不看好。更重要的是,与自有资金充足的中国不同,印度是美国之外最大的财政和外贸双赤字国家,其资本市场对于外资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同时,国际油价开始强劲反弹,而超低油价是莫迪上任后大幅增税却又不至于激发通胀的重要因素。这些当初好像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现在却又成了烫手山芋。可以想见,莫迪风光的背后压力绝对不轻。

公正地说,并不是莫迪登上总理宝座后就懈怠了。在不久前推出的第一份完整年度预算里,莫迪政府确实如人们所料的那样,大幅增加了基建投资。但受限于财力有限,计划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内拨付的113亿美元资金,需要分摊在公路、铁路、港口甚至卫生设施等各个方面,平摊下来都是杯水车薪。而且印度自己还缺乏同时大规模铺开众多基建项目的管理经验,以及足够的技术与人才储备。想要加快建设,引进外援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夯实基础设施这方面,要论同时具备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秀的工程人员以及贴心的价格这些要素,中国即使不是唯一一家,也一定是性价比最高、最适合的一家。而且亚投行、金砖银行即将开业,中国必将如虎添翼。

莫迪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一改印度人民党对中国的传统政策指针,不断摇动橄榄枝。去年习主席访印期间,双方就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对印度工业和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初步达成了共识。而莫迪在此访中,也一再强调印度真心欢迎中国的投资,这与印度以往的态度有着明显的不同。考虑到莫迪的“古吉拉特经验”,这确实给人以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从2001年到2013年,印度发电量从世界第七跃升为第三

给印度电网和高铁,是利大还是弊大?

其实与印度对中国产品、资金和技术的涌入感到担心一样,中国国内也一直有人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忧虑如果帮助印度建设基础设施,配合上印度的人口优势,将会使它有能力挑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同时担心任何有助于印度国力增强的措施,都是对中国战略安全环境的损害。

然而,即使全面接受这种传统的地缘政治零和观念,也很难对中国投资得出负面结论。作为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印度未来是成功、失败还是表现平平,从长远看几乎仍只取决于其本身。外界干涉最终能产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就更小了。坦率地说,认为中国主观的作为或不作为可以左右印度的前途,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现实的是,中国可以帮助印度发展,一方面结下较多的“善缘”,正如现在已经较为密切的中印经济联系,已在相当程度上牵绊住了印度,使它在加入针对中国的同盟时明显犹豫。而由于中国经济从规模到质量都对印度具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两国经贸关系里,中国必然是更居于主动、必要时更承受得起损失的一方。换句话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印经贸关系越紧密,中国对印度握有的筹码就越多越重。

另一方面,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为强大的产能和资本找到更多的输出市场。最需要考虑的是进一步壮大发展自己,而不是斤斤计较,想着如何限制他者。从历史经验看,中国从建国初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全面落后于印度,到赶上并远远超过,靠的也是自身的高速发展,而不是指望着印度原地踏步不前,现在又为何要畏惧公平竞争呢?

举例来说,电力供应一直是印度的大瓶颈之一。许多去过印度的人都留意到从机场到宾馆,再到富裕家庭,都自备小型发电机、电池等备用电源,从社会整体效率角度说,这实在太不经济了。但在印度,停电不仅司空见惯,而且动辄长达数小时,以至于自备电源才是更理智的选择。即使这样,2012年7月印度北部、东部和东北部仍然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停电事故,6亿人受到影响。更不用说印度还有近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今没用上电,无法享有现代文明最基本的服务。

因此,电力生产和调配是近年来印度基建乃至整体经济上的一大重点和亮点。根据《BP世界能源年鉴2014》统计,从2001年到2013年间,印度的发电能力几乎整整增加了一倍,这是除中国外在全球主要电力生产国速度最快的。2013年,印度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大电力生产国。

大约从2004年开始,中国电力设备企业从无到有,全面进入了印度市场。到2012年,上海电气总裁郑建华表示,中国设备已占印度新增电力设备市场份额的四成左右,2015年又进一步增加到50%左右。而据印度电力部统计,2012-2017年印度已开工建设的装机容量为7.6万兆瓦,其中超过六成的设备都由中国制造商提供。

中国企业的大举进入,确实无论是在价格、产能,还是工程和技术人员规模上,都帮助印度电力业打通了多处瓶颈,助力其高速发展。但从历年数据上看,在2004年之前的多年间,印度电力就已进入高速发展期(1991-2000年印度电力增速几乎都在6%以上),并不是离开了中国企业就不行。而从中国企业的角度看,打入印度市场不仅消化了部分产能,也使得印度在发电、输配等行业内,大范围、深层次地接受了中国的各种行业标准,从而在这个市场上深深扎下了根。

电力行业的合作是中印双赢的最好例子,实际上,这种双赢合作也在其他领域逐渐展开。高铁一直是当代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中国工业标准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连总理出访时都不忘亲自当一把高铁的推销员。莫迪此次访华,中印双方已就新德里至金奈的高铁项目进行了接洽。不过考虑到这个项目预计耗资高达360亿美元,即使莫迪再有气魄,也不太可能匆忙启动。但先试点一小段工程,作为两国更深入合作的试金石,却肯定是有益无害的。

莫迪访华,中方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还向他赠送了“通关文牒”,当然这只是象征性的,但中国愿与周边邻居共同发展的心意,却是真真正正、诚心诚意的。随着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展开,中印双方正在携手共取通往繁荣之路的真经。

责任编辑:小婷
莫迪 印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