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有些学科不愿跟进“生态化”调整,但我们不能再这么激进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2-12 09:10

温铁军

温铁军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导读】 2020年11月28-29日,由观传媒打造,观察者网和观视频工作室联合主办的2020《答案》年终秀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 在“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重新思考”部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通过远程连线与现场对话。本文为温铁军教授现场演讲,编辑时略有调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温铁军】

大家好,我是温铁军。

演讲现场

我刚才看到咱们会场现场的入口处有很多大型的招贴画,那些招贴画展示的基本都是自然风光,这让我对这次年终秀又多了一分喜欢。

是因为从本世纪之初,中国就在推进一场重大的战略性转变,疫情之后的五中全会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重大建议,都体现了转型基本上已达到一级新的台阶。

在疫情期间我曾有过一次网上演讲,题目是“大疫止于村野”——野代表自然。我说你们看看中国防疫,最薄弱的其实应该是乡村,既没有抗疫队伍,又没有经费,但当差不多3亿打工者外流,到春节期间基本都回乡——不敢说全都回来了,但至少一半以上已经回乡了——按说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最能造成疫情传播的,但是这次疫情却在乡村社会销声匿迹了。

各个地方的乡村无外乎就是搞了一场封村活动,大家说不要动了,不要来回串门了,各村就在各村过年。接着就出现了一个很重要但很少被海内外朋友关注到的现象,那就是疫情在乡村完全没爆发,而且越是那些山区高原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宽松、人口没那么密集的地方,疫情就显得越轻。

就今年夏天,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跟我说,他那儿没有任何疫情的反应,人们也从来没说要戴口罩什么的。疫情期间,我在福建山区的一个村里边,老百姓该干嘛干嘛,没有任何人像城里这样紧张地抗疫。在城里边很多大家都非常担心的事情,在乡土社会完全没发生。

截至12月3日11时,中国国内各地新冠病例确诊累计情况(图/搜狗搜索)

所以我说中国如果讲抗疫,真正的最大的抗疫成功的基础,就在于我们有庞大的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基本上是十业并举,甚至是百业并举的——你不离开你这个村,也几乎不用担心生活,因为村里边什么都有。那些农村不是我们城里面一般理解的只搞农业,不是,它是百业兴旺的。所以长期以来我们都说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在乡村,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最主要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过后五中全会召开,为中国“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政策建议的时候,你们能看到一个很大的改变,那就是过去都是大段表述要求加快城市化,在这一次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只留了一句话,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而大量的文字都在强调三农、乡村振兴、生态环境。

这说明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是生态化。当然,这点早在2007年就已经正式提出了,2012年就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也确立下来了,但是这一次的变化尤其重要。

所以我希望大家注意,当我们强调生态化的时候,如果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意味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带出来的一系列框架性的解释,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都是高度重要的。也就是生态空间资源怎样价值化,才能保证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得到贯彻落实。

我们这个国家山区面积广大,大家可能知道“七山二水一分田”或“七山一水二分田”,总之我国大面积的土地是山区、高原,平原面积只占12%,水土光热匹配得适合工农业发展的只占9.8%——连10%都不到。再加上以瑷珲-腾冲线为界,70%以上的资本集中在东部,70%的资源放在西部,所以过去中国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东部地区严重污染。

大家如果看过污染地图,就知道瑷珲-腾冲线以东是重度污染,重度污染当然就带来各种各样严重的疾病。所以越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越是走向传统发展模式的现代化,你就会发现疫病和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严重。

进入后疫情时代,生态化得到了全面的强调;生态化的载体是乡村,因此乡村振兴也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强调。这说明被疫情影响之后,上上下下开始形成共识,这个共识就是要把空间生态资源变成新的生产力要素。

所以习总书记提出山水田林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为它有公共性,所以要综合规划才能系统开发。甚至他到东北时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当我们讲数字经济的时候,数字成了新生产力要素;当我们讲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时候,阳光成了新生产力要素;当我们讲风能发电的时候,风成了新生产力要素;当我们讲文旅结合的时候,乡村中的美景、风光都成了新生产力要素;当我们要发展旅游经济的时候,很多地方的萤火虫、蝴蝶、青蛙、蜻蜓等等自然界的万物都成了生态化发展的新生产力要素。

这样一来,大家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为什么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些都是能创造价值,能替代过去那些创造附加值的——比如你得病是在创造价值,因为你拉动了医疗产业的发展;你污染也是在创造价值,因为你拉动了排污、治污这些产业的发展。与其这样,你还不如干脆少得病、少污染?尽管没有那么高的GDP增长,但它是健康的,是包容性的。

生产力要素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就要求传统的生产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我们提出了向生态化转型这样一个新的现代化发展内涵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我们要把空间生态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整体开发就需要开发者转型为追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的社会企业,而不是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

现在关于社会企业的研究还在不断地发展着,过去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和各种各样的理论乃至于政策法规、制度体系都需要做出重大调整。

从这些问题出发,看待下一个阶段的转型,希望大家高度关注生态空间资源开发,其中一定要体现的是空间正义,一定要防止的是空间开发造成基尼系数进一步拉大。

我们在今年好不容易集全国之力才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略的要求,怎么让它可持续?相比于一般平面资源的开发,空间资源开发更容易造成基尼系数的拉大。因此,怎么体现空间正义,怎么防止基尼系数拉大,破坏扶贫攻坚的成果,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大调整随着这次五中全会出台新的文件做了方向性的扭转之后,我希望各位能高度关注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城乡融合。

关于这点,待会儿可能陈平老师要讲他的思路。我特别欣赏他最近的一个观点,他支持工业化,重点朝向装备工业和新技术工业,但他不支持过度强调大都市圈这种发展战略,因为那会造成严重污染。他的这个观点很辩证。

我们今天就先把生态化作为一个方向性的引领,先拿出来给大家做个介绍,也希望我们注意这里面还连带着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五中全会之前,中央明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战略。

尽管现在不少人认为美国政治发生变化之后,对华关系也许会有所改善,但是我们仍然得坚持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当全球化解体,当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对中国强行硬脱钩,当我们不能再使用以美元为主体的西方货币结算体系,当我们可能遭遇比如今还严重的各种打击的时候,我们怎么才能维持平稳的可持续发展?那就叫底线思维,是我们决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而不能再简单地相信这个市场会给你一切。所以在这个底线思维条件下,我们改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

什么是国内大循环?过去靠大量进出口形成贸易盈余,贸易盈余对冲增发人民币,人民币实际上锚定在外汇特别是美元体系上,这样一来我们就难免依附于人。过去空间生态资源是非货币化的,现在我们转向空间生态资源开发,这是我们国家主权可控的空间生态资源货币化过程,它能把我们的货币重新锚定在我们自己的空间生态资源的价值化过程中。于是就有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人民币锚定在我们自己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在货币化上,人民币就是主权货币,也就是我们经济主权中的核心主权金融主权回归到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方针上。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够把碳交易、水交易、空间资源交易这些都资本化,将货币化、资本化作为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方针,它们将在未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次五中全会把生态化作为一个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来加以强调,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县域经济等大家过去可能不太习惯、不常看到的政策概念都写进来,这些其实是重大的战略调整,并且是一次已初步形成定位,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整。

当然,可能有些从某个学科出发的学者们不太愿意跟进这样的调整,我们也理解。因为它和那些学科的逻辑可能不太一致,甚至可能是冲突的。如果那个学科的逻辑讲的就是GDP增长,当然生态化显得不那么有利于快速增长。但我们不能继续这么激进地走下去了,我们需要回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生态环境 生态发展 十四五规划 新冠疫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