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博:日军为什么仅偷袭,而不占领珍珠港?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8-18 07:44

闻博

闻博作者

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时事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闻博】

开篇先讲个段子:

1932年2月7日星期天清晨,夏威夷岛北方的海面上,大老婆(列克辛顿)和小姨子(萨拉托加)在海军准将哈里雅内尔的指挥下放飞自我,起飞了152架舰载机一路向西然后从北偏东方向杀入瓦胡岛。他们首先“突袭”了各主要机场,然后开始用面粉包充作炸弹低空水平轰炸到港内下锚的军舰上。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地面上没有一架飞机起飞。演习裁判宣布哈里的空袭完全成功。

美国海陆军对此是什么态度呢?我列个摘要:

“这是作弊!”

“什么?星期天早上发动空袭?这个时间太空穴来风了(“inappropriate” for an attack),出了差错你们要负责的。”

“他应该用战列舰炮击的!”

“北偏东这个是装成了国内航线的飞机,是耍赖。”

“低空轰炸停泊的战舰是不现实的,众所周知,亚洲人手眼协调能力差,不会搞这种高精度飞行。”

最后嘛,裁判组在压力下修改结论,判定防御方获胜。之后演习总结会上海陆军团结一致,否决了继续对演习中的这次空袭进行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不正是日军在中途岛战役前擅改“兵推”结果的美帝版么?要不是1941年12月7日,我估计现在绝大多数人也觉得夏威夷的对空防御和反登陆准备一样都是固若金汤。

1941年瓦胡岛的实际情况

我的习惯是抛出结论前,先构建好问题框架并且搜集好资料。所以开始回答这个问题前,一些基本资料先要搞清楚。比如:

第一步,先要搞清楚瓦胡岛的地形地貌,哪些地方能登陆,交通干道如何,海岸水文条件等等。

珍珠港和瓦胡岛的防御(图/Glen Williford、Terrance McGovern)

下图有人翻译过放在网上,流传挺广;但是重要的旁注并没有翻译,引起很多误解。比如这张图里的射界和炮位是假如所有战前和战时的计划都完成以后的状态,实际上很多计划到了1944年都已经被取消了,如很多把老式炮台改造成360射界的计划。换而言之,把这个当成1941年的状态去做结论是要出问题的。

1907年至1950年珍珠港和瓦胡岛的防御(来源:同上)

要知道1941年12月的状态,你得先用下面的表格把1942年以后添加的炮位去掉。

来源:同上

然后根据这张表,利用各种在线地图或者美国1941年的军用地图,把1941年末的布防状态还原。目的是搞清楚防御火力的重点是哪里,弱点有哪些。

此外,不只是纸面数字,火炮的具体筑垒程度也要考虑,裸奔的炮位和完全堡垒化的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岸炮,也必须搞清楚当时瓦胡岛上的兵力配备、部队情况和具体实力: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941年12月7日瓦胡岛的防御地图

光陆军还不够,瓦胡岛上的航空兵站也是不能漏掉的内容。

另外不要忘了,瓦胡岛仅仅是夏威夷群岛里的一个。那么当年除了瓦胡岛,还有哪些岛屿有驻军?有机场?这些岛屿里哪个比较适合修建临时机场、码头,作为补给中心和转运中心?机场如果要压制瓦胡岛美军残留的空中力量、支援陆军马鹿们、封锁美军的援军等等任务需要投入多少飞机?这决定了机场规模。

来源:在线地图

以上这些还只是美军的情况,了解这些最多能定出一个日军可能的进攻计划,根据这份计划还得制定出日本当时需要的最小兵力,从而决定需要调动多少资源,这对当时南下行动有多大影响等等。

总结来说就是根据兵要地志,确定兵力需求的下限和计划,然后反推需要投入的资源,根据各种客观限制判断是否可行,并且做相应调整。

当然看完这些,这么大一个题目,我们这种纸上谈兵的个人当然hold不住。要搞定这个题目,三军联合作战的参谋班子都可以搭起来了。

不过么,这不妨碍我们开脑洞。

瓦胡岛的防御真的那么可靠么

在抛出一个结论前,我们先得深入分析一下现有的材料和战例,检验一下很多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首先关于岸炮的问题。

在我看到的众多讨论里,大多数一开始从战术上就否决了登陆的可行性,理由是美军当时部署了强大的海岸炮兵,珍珠港就是一个刺猬,而且有强大的陆军等等……

那请问新加坡岛上没炮么?管子不粗么?

新加坡岛上英军陆军就少么?就不满编么?新加坡坚持了多久?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两个非常好的战例。

案例一:1942年初的菲律宾科雷吉多尔岛。

科雷吉多尔岛在马尼拉湾的入口航道上,是港口的天然要塞,从美西战争结束起到二战爆发,美军苦心经营几十年,在这个弹丸小岛上修筑了11个炮台,基本把全岛要塞化。单论重炮的密集程度,该岛的火力密度远胜于瓦胡岛。然而,同样作为一个主体工程在19世纪30年代前完成的项目,它和瓦胡岛也面临着相同的短板:

1.工事修筑时主要考虑的是来自海上正面的威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军舰。而对于后方的火力覆盖不足,有防御死角。

2.引导火炮射击的观测站和射击指挥都设在面向西侧大海,也就是防御正面,而对于背面,即便敌军进入射程,守军的海岸炮也缺乏火控支持去引导炮火射击。

3.设计防御体系时,军界的主流意见缺乏对空中威胁的足够认识,因而很多炮位都缺乏顶层防护,或者大多数干脆就是露天的。

科雷吉多尔岛的三维地形图和日军进攻态势图(来源:克莱顿·春《菲律宾的沦陷1941-1942》)

1942年初,经过大半个月的火力准备后,最后日军出动了2个大队(营)的兵力,在14小时内拿下这个有一万多美菲联军驻守的要塞。

其中日军的一个大队因为没考虑到海潮的关系,在航渡阶段就几乎被岸上轻武器火力全歼。即便如此,凭借剩余一个大队的兵力,在机枪和掷弹筒还有最后1小时内成功登陆的三辆坦克的配合下,最终还是压垮了数量达到15000的守军(其中一辆还是缴获的M3)。当然这仗打得也很冒险,航渡阶段损失一半兵力,然后打了个一波流,差点成为金门1942版。

科雷吉多尔岛围攻战其实验证了当时美国海防要塞的防御能力,特别是海岸炮的效能。实际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战后日军查看被空中打击击毁的305mm露天炮台(来源:同上)

这里介绍一些技术细节,美国当时很喜欢布置一种叫disappearing gun的炮位,有些翻译为地阱炮。这种炮位一般把火炮设置在一个可以360°旋转的炮位上,炮位周围有混凝土和沙袋提供掩护,炮身只在射击时利用杠杆支架升高,射击后降低,大多数时间里基本不暴露在地表高度以上,具有一定防炮击能力。但是这种美西战争时代流行的老式工事缺乏垂直方向的防护,基本都无法应对来自空中的打击。

在菲律宾和夏威夷,美军都部署了大量这种火炮作为固定炮台的基本配置。实战结果正面其在丧失制空权以后基本发挥不出预期的效能。二战以后美军意识到了这种以牺牲对空防御换取全向射击炮位的缺点,升级成了平时在混凝土地堡中隐蔽,但是只能在有限角度射击的阵地。

今天在我国的敌占岛屿金门岛和小金门上也有类似的火炮布置,特别是小金门上目前充当和平礼炮的M1型240mm榴弹炮,当然因为年代较晚,小金门的炮位对顶层防护还是比较重视的,在露天炮位射击后,炮手可以迅速通过轨道把火炮移入掩体中,以隐藏射击和躲避对手反击。

图片来源:Pixnet

拿它们对比1941年末美军自己的炮位,则很明显可以看出瓦胡岛的大小炮台基本就是裸奔在外开天窗的状态。只有炮位背后的弹药室才具备相对较好的防护。但是即便如此,实战中依然承受不了日军的火力打击。

科雷吉多尔岛上的盖瑞炮台(Battery Geary)装备有8门305mm重型臼炮,射程达到13公里。 其火炮和炮台布置与檀香山鲁格要塞的哈罗炮台(Battery Harlow)几乎完全一致,但是短身管火炮精度差,远距离射击无法压制对方重型火力。该炮台在日军全面炮击开始后的第三天就被一发240mm榴弹击穿弹药库(下图中部爆炸处),弹药殉爆导致两旁8门臼炮全部报销。

要知道被自己口径小上一大圈的火力命中弹药库而亡,可以说是作为火炮的奇耻大辱了。而日式240mm榴弹炮发射的穿甲弹也才200公斤,比起99舰爆的250kg航弹来还差不少,而日海航的舰爆机曾经在实战中打出过对海上机动目标80%以上的俯冲投弹命中率。

科雷吉多尔岛上盖瑞炮台弹药库中弹瞬间的艺术想象图,图片来源:Osprey, American Defenses Of Corregidor and Manila Bay 1898-1945

盖瑞炮台今天的战场遗迹,依旧可以想象当年的惨状。图片来源:delahyde.com

瓦胡岛上保留到今天的哈罗炮台依旧是个景点,虽然火炮已经不在但是圆形基座依然清晰可见,其E字形的结构与菲律宾的完全一致。图片来源: 谷歌地球

既然同样的岸炮阵地在菲律宾面对不了日军的各种打击手段,那也没有理由认为这些老式火炮能在

日军对珍珠港的空袭中能生存多久。

卡美哈梅哈要塞的设计图,图片来源:fortwiki

瓦胡岛上卡梅哈梅哈炮台,注意露天的固定炮位,图片来源同上图

当然,即使有顶部防护,小金门这门完全靠人力搬运的240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么,大概按秒计吧(知道我为啥叫这些爷爷炮“和平礼炮”了吧)。

依旧依赖人力操炮的小金门“巨炮”。图片来源:台媒

案例二:新加坡要塞。

英国经营新加坡要塞70年,日军从马来亚登陆后它只守了70天。但平心而论,防御水平上,新加坡要塞其实并不比珍珠港差,论火力密度,英国部署的炮兵火力不可谓不密集:

图片来源:http://exploringoffthebeatenpath.com/Battlefields/Singapore/index.html

而且由于修建得比较晚,新加坡的要塞实现了炮塔化:

对比上面说的美军情况,可以明显看出炮塔化的新加坡要塞具备了一定的对空防御能力。

而且与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不同的是,实际上新加坡的要塞炮是可以360°射击的,也在实战中对日军部队进行了射击。但是针对军舰目标设计的要塞备弹多数都是穿甲弹,常规高爆弹非常少,所以作战中没有对日军造成多大的威胁。

新加坡快速沦陷的真正问题是实际指挥的混乱、要塞规划时忽视北侧陆地方向的防御和制空权的丧失。

这些问题在珍珠港里一个不少。

英国海军在新加坡Johore炮台的14寸岸炮,

图片来源: http://exploringoffthebeatenpath.com/Battlefields/Singapore/index.html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发现二战前西方列强修筑的海岸要塞主要还是针对与军舰对射,对从后方进攻的敌陆军部队作战效率很低。

这里要表扬一下法国,作为针对防御地面进攻的陆上要塞,它的设计还是相当先进的:马奇诺防线的要塞炮设计体现了抵抗地面进攻的终极进化形态。那种装甲升降炮台,只有射击孔露在外面,不射击时完全隐蔽在地下。顶层防护即使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也不能穿透。整个掩体都由厚实的装甲和混凝土包裹起来,除非调动古斯塔夫或者高脚柜这种终极武器,否则一般部队是很难啃下来的。

当然,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法国马奇诺防线上的地下化装甲炮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另外还有人说,瓦胡岛并不只有固定的要塞炮,还有可以移动射击的列车炮。

下图这张就是当时瓦胡岛上的203mm M1888型列车炮,能机动部署的一共16门(说实话美帝真是大手笔)。然而瓦胡岛的铁道只覆盖了西部和珍珠港周围,整个东部都没有铁路……

美军一战武器,装载于列车基座上的M1888型12寸火炮,图片来源同上图

夏威夷铁路网。注意最南方的终点站就是檀香山车站,往东再无其他线路

图片来源:https://www.ilind.net/2014/11/12/honolulus-original-railroad/

即使不考虑铁路铺设的问题,这种美西战争遗留下来的19世纪的老爷炮在没有制空情况下的生存能力么?菲律宾战役日军登陆就遇到过,结果,基本上就是被屠杀吧:

当时日军在林加延湾登陆,美军把8门炮派出去,结果在路上被日军飞机(估计是台南航)击毁6门。剩余两门后来退入巴丹半岛,其中一门在作战中打出五发校射弹后就被对方飞机/火炮反击摧毁,其余一门结局不明。

关于美军当时驻军的情况: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瓦胡岛上的美军主力部队是美第24、25步兵师。他们是1941年10月才新组建的。这两个师的前身是驻防夏威夷的“夏威夷步兵师”,是个4团建制的步兵师。1940年代开始美国陆军觉得这种编制太大,开始搞三团三三制步兵师,于是这个师就被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步兵师,缺额的两个团由夏威夷国民警卫队编成两个团分别补充进这两个师。

可以说当时瓦胡岛的驻军主力师是新成立的、缺乏经验和训练的二线部队。其兵力大致上相当于一个2旅团4联队建制的日军甲种步兵师。而论战斗力应该还逊于日军。此外这两师的兵力也并没有集中在瓦胡岛,其中至少有一个团实际配属在外岛。而历史上日军打下马来亚和新加坡才动用3个师团,面对英印澳大利亚部队大约有7个师。


最后,瓦胡岛上当时一样也缺乏装甲部队和反坦克武器。岛上仅有一个独立轻型坦克连,装备的是只有10吨的奇葩M2A32轻型坦克:它没有坦克炮,却有两个炮塔,主要武器是两挺机枪。它算是极少数在实战中能让日本豆战车笑话的对象。

1940年在瓦胡岛街头的M2A3坦克。图片来源:pinterest

所以总结来说:

珍珠港在1941年末的状态并没有比盟军在太平洋上其他类似的驻垒要塞强。当时海防要塞的通病:防御侧后有空隙、忽视空中威胁、保护要塞的陆军战斗力差、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主观上自大轻敌等等,珍珠港也都一个不少。

因此,日军利用开战初期优势,突击进攻得手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美军当年的防御具体漏洞。

1941年底,美军现有的岸炮主要是集中在南部防御珍珠港水道的正面和瓦胡岛北岸比较容易防守的海岸,陆军兵营也是布置在岛中央靠北的方位。瓦胡岛的东部海岸因为紧贴科劳山脉的关系,基本没有什么像样防御,可以说是空档。但是这个地方恰恰有一片适合登陆的海滩和大小适中的平原能够展开兵力。

所以登陆成功关键转移到了制空权的夺取。有了制空权,就能有效压制美军的岸炮和美军地面部队,而地面进攻的成功取决于其突然性、日本步兵的能耐还有美军的反应速度。

以下是具体构思(脑洞):

大致上可以制定这么一个进攻计划,分为以下几步:

1.按照历史进程空袭珍珠港,但是第一波瘫痪美军舰队后,第二波不该如历史上那般浪费在对港区战列舰的重复打击上,而是要重点放在被忽略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只、进一步压制各大航空基地、重要交通枢纽等。

2.抢滩。

登陆点选择在之前提到的防御空虚位置:Mokapu point。目的是抢占这里的美海军水上飞机基地。虽然是水上飞机基地,其实是有跑道、停机坪、大型机库。部署了36架卡塔琳娜,可以说规模不小了。为了方便飞机起降,美军还很贴心地疏通了这里的航道,并且除去了外海的珊瑚礁。所以这个点实际上非常容易登陆,而且地形被孤立在山脉保护下,甚至连檀香山的炮兵都很难威胁到。

1940年刚建成时的航拍照片,可以发现规模不小的设施和跑道

珍珠港袭击前7分钟,该航空站就被日军优先攻击,地面上33架卡塔琳娜中有27架被完全摧毁,剩余三架当时在执行巡逻任务得以幸存。可见完全没有有效的防空火力。


遇袭2天后拍摄的航空照片

3.主攻。

登陆点可以选择在Mokapu半岛的正面、南面的Kaneohe湾和东面的Kailua的沙滩,整个区域内的几处高地当时并未设防,连防空火力都没有。Kailua海滩往南大约5公里有Bellow野战机场。该机场当年7月刚刚被扩建成永备机场,珍珠港袭击时还降落过B17,可见跑道条件不差。当时这里并没有什么飞机,更没有防卫。

4.纵深推进。

从Kaneohe镇出发,往西南4公里则是Nuuanu Pali山口,可以从这个山口直接翻过科劳山脉的南端,一旦过了这个山口直接往下就是檀香山和更远的珍珠港。在1941年这里就有现成的盘山公路,叫Kamehameha Highway,整个路程大约12公里,不算太远,当然能否通过这个山口是一个挑战,虽然海拔350多米不算高,但是两侧山脊比较陡峭,携带一定的装备在敌前翻越可不是轻松的任务,而且整个山区植被茂密,常年大风。

整个山区植被茂密,风很大。如果能在美军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这个山口,日军面前就再无其他自然障碍,只需要面对驻扎在檀香山的一个步兵团。而檀香山集中了当时全岛主要的电力供应和淡水供应,一旦能够利用在开战之后第一时间突击拿下檀香山,将有可能如新加坡那样动摇全岛防御。

写这篇文章时,我也翻阅了1942年之后美军强化瓦胡岛防御方面的资料,发现里面有这么一段:

目前在Kaneohe湾没有任何防御措施,因此强化此地防御是整个强化项目的优先目标

说明我仅仅凭借地图资料得出的结论与当时美军自己的观点还是相当一致的。

假设攻占了瓦胡岛,之后呢?

长期占领瓦胡岛,利用珍珠港作为基地威胁美国本土,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抛开那些艰巨的后勤问题,假使日军成功迫使岛上驻军放弃抵抗,美国海陆军在投降前也会尽全力破坏各种设施和物资,包括自沉舰队和布雷堵塞航道,销毁燃油储备,炸毁港口设施等措施,防止日军在短期内恢复瓦胡岛的军事用途。因此,即使日军顺利攻占之,瓦胡岛和珍珠港也没有可以预期的军事意义。

所以攻占瓦胡岛的最终目标不是占领,而是发扬“蝗军”的家传技艺——三光。把美军没能破坏的完全破坏,撤走日裔侨民,把全岛夷为平地和无人区(这段实在太没人性,我就不展开了)。

即使如此,日海军和运输舰队也有必要在夏威夷周围保持2-4周的存在,这在1941年还没有大规模海上舰队补给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此外还要应对美军可能的空中和水下反击,难度可想而知。这里具体就不展开了,没有专业的海军两栖作战参谋,定量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

总结

就整体来说,假想中的夏威夷攻略行动,各阶段的任务难度可以如下简单衡量(个人瞎扯):

1.运输2-3个师团的兵力与机动部队同时发起进攻——高难度。涉及运力问题、低速船团与高速舰队协同问题等等。

2.抢滩登陆,抢占机场,部署陆基航空力量,夺取檀香山珍珠港、消灭驻防美军部队——中等难度。要达成突然性,克服不利地形,快速突破机动,克服美军筑垒要塞。

3.在瓦胡岛和夏威夷维持2周以上的海陆军存在(夺岛部队和机动部队)——极高难度。需考虑燃料问题、反潜问题、美军舰载航空兵反击问题、陆军和舰队补给问题、撤退问题。

总之,赌一把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如果搞长期围攻战,亦或是长期占领,那成功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因为距离才是夏威夷最好的防御,从日本本土到夏威夷距离过于遥远,中间也没有前进基地,补给间隔过于漫长且在潜艇空中威胁面前非常脆弱。即使占领瓦胡岛,维持存在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维持短期存在也是极高难度的挑战。

现实中这还会涉及到日本海陆军的配合问题。这种规模的攻势,势必要占用极大的资源,这样和南洋方向的作战会有不可调和的冲突。以日本海陆之争的一贯尿性,调和海陆军之间矛盾估计比攻克瓦胡岛难度都要大。

最后这也不符合战前日本对美作战的预想,即占领南洋后等待美军主力反击,并在中途通过决战邀击歼灭之的预设。偷袭珍珠港只不过把预设的截击从马里亚纳、小笠原群岛一线提前到了夏威夷,山本就必须以职位相要挟压服内部反对声音。很难想象把战略进攻的重心整个挪动会遇到多大阻力。

所以派航母突袭珍珠港并瘫痪之,捞完一票立马就走,这才是最合(ci)理(ji)的方(wan)案(fa)。

参考资料:

大比例尺高清瓦胡岛全图地形图,美国陆军绘制:

Oahu Index Map - COE 1933-1936magis.manoa.hawaii.edu

各种夏威夷全系列地图汇总:

Research Guides: Maps: Hawaiʻiguides.library.manoa.hawaii.edu

一个美军近现代要塞的百科:

http://www.fortwiki.com/Fort_Wiki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珍珠港 日军 二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