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财经:“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专题报告

来源:巫师财经

2020-02-27 08:19

巫师财经

巫师财经作者

资本永不眠

【文/巫师财经】

前言

大家好,我是巫师。我的每期内容由于制作时间较长,跟不上时事,所以我基本不说实时热点,但是这次疫情程度和时间都远超预期,甚至境外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经济崩盘论”,所以就有了这期视频

人类以为通过掌握工具和成规模有序合作就战胜了其他物种,统治了地球;但是经过了20万年,我们发现还是干不过微生物和病毒。病毒之于人体,是器官受损和死亡;病毒之于经济,是生产受阻和人心动摇。

我在医学上帮不上什么忙,但作为从业者+Up主,我只能讲一下疫情真正对经济的影响,以正视听,没有摇旗呐喊,没有危言耸听,也没有以我为准,甚至有些晦涩和无趣。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最可比的案例就是2003年“非典”。我会按照当时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从各个细分角度来推演到现在,但现在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而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和推论,我也会逐条说明。

第一章:整体经济增速

2003年的非典从1月开始爆发,经过5个月的鏖战,6月基本结束。整体上看,2003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肉眼可见。

根据统计局官方数据,我国GDP增速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明显放缓,也就是图中的阴影部分,增速下降约2%左右,而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北京和广东,分别下降了约3%和1%,但是在疫情结束后马上回调至正常水平;而分摊到全年来看,当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只占0.5%左右。

从产业结构上看,这次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影响会更加深远,因为2003年正值经济起飞时期,现在没有当年的高速增长,同时现在我国经济第三产业占比更大,而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就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身处第三产业的同学可能要做好心理预期,你们从就业、收入、发展机会各方面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从三大产业GDP增速的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那会儿非典疫情对第三产业的打击最大,虽然三大产业增速都应声下滑,但第二产业增速恢复较快,三个月就恢复了,而第三产业6个月之后才恢复。注意看红框里的蓝线和黄线,蓝线反弹慢了3个月。

这也就是说经济结构里第三产业占比越大,那么这个经济体受疫情的影响也就越大。那我们现在是什么样呢?可以从图中看出我国从2003年到2019年,第三产业占比逐步扩大,就是橙色部分啊,03年占42%,而现在已经占到54%了。更大的第三产业占比也预示了此次疫情对经济的打击面更广,但是先别急,我们掰开揉碎了说。

第二章:消费行业

分行业看,我们先说被疫情冲击的行业,消费板块最惨,2003年受到非典冲击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

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03年4月开始崩盘,一路向下,而在疫情快结束的6月,又突然反转,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并且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报复式反弹,甚至远超正常水平。说白了就是疫情出不了门,买不了东西,给憋坏了,疫情一完大家就开始各种消费。

再说消费信心,居民整体不能消费和不愿意消费将会贯穿整个疫情期。根据2003年非典时期的数据,消费者信心和预期指数都断崖式下跌,注意看阴影部分,在随后的9个月才慢慢恢复,但也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从物价指数也可以看出端倪,这块就说到了线下零售,也就是商超。2003年非典时期的CPI,就是物价指数,当时CPI的变化是先升后降,也就是图中画圈部分。为什么呢?

03年非典疫情那会儿大家神经高度紧张,疫情刚爆发的时候,疯狂去超市抢货囤货,因此疫情刚爆发的时候,CPI有一小轮猛涨。但之后物价指数却突然向下,就是因为之前抢的太多了,自己都消化不完,大家抢了半天,发现好像也没什么用,之后也不折腾了,而抢来的东西几个月之后过期的过期,发霉的发霉。而超市卖场那边儿也苦不堪言,一开始大家疯狂抢货,超市就只能加量补货,而加量进的货,后续也卖不出去了,也都坏了,两边互相折腾,双方都造成了大量的浪费。17年过去了,今年依旧。

但这组数据更有意思的是另外一个故事。2003年大家出不了门又有购物需求,结果找到了一个叫淘宝的网站,在家里就能买东西,结果阿里异军突起;而今年受益的是各类线上渠道——外卖平台、生鲜平台、跑腿儿平台和线下商超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发展的线上业务。

与线上相对应的就是线下的各类实体店。

商场缩短营业时间、娱乐性场所关门,旅游景点惨淡、线下实体店和餐饮门店关闭或限时营业,电影院关闭、剧院展会关闭或推迟。在这段时间他们的租金要照交,人工要照付,但几乎完全没有生意,现金流好的能扛一段时间,现金流差的那不是得当场拉闸。连西贝都发公告说自己现金快扛不住了,可想而知其他商户更难熬。

政府后续出台了相关办法从各方面给予商户优惠,银行也从贷款和宽松期限等方面给予帮助。为了分摊商户经营压力,万达、龙湖、华润、新城、远洋等超二十家房企对自家商业地产的租户减免租金,减免规模达40亿元。

第三章:餐饮/酒店/旅游

下面重点说说餐饮、酒店和旅游。

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餐饮、酒店、旅游这仨兄弟得一块说,这三个板块受到明显打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星级饭店入住率增速在2003年由正变负,从+2%直接跳水到-4%,但是在2004年又报复式地冲击+5%

餐饮行业的总体消费在2003年也受到打击,看这条橙色线啊,限额以上餐饮行业收入增速由2002年的27.4%下降至2003年的19.7%,但次年又大幅增长54.4%。看来餐饮也是先抑后扬。

最后是旅游,直接上具体的景点数据。根据黄山市统计局公布的黄山市接待游客人次及增速,还是看橙色线,黄山游客接待量增速2003年由正转负,本来03年预期是增加20%的,但接待量实际上下降了20%,里外里少增长了40%。

一个景点不足以证明什么,再看丽江,同样是橙色线,丽江游客接待量增速也在2003年由正转负,本该上升的游客接待量下降了12%。

再看三亚,三亚统计局公布的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还是橙色线啊,也在2003年由正转负,平常都是每年递增,而2003年吞吐量却下降10%。

但这三个地区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非典过后的2004年,都迎来了报复式性增长,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餐饮、酒店、旅游这仨兄弟一块说。

这三个板块的特点都是受疫情影响最明显,但被憋坏的需求会在疫情结束后报复性释放。今年的疫情对餐饮、酒店、旅游的打击显而易见,而待以时日,如果有一天钟南山说大家可以出门了,你们可以想象当时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因此,我们合理认为今年这三块整体走势会和2003年相似。

第四章:交通运输

再说交通运输行业。

2003年非典时期,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全部拉闸。根据这几张图可以看出,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客运量均在2003年非典时期数据大幅减少,就是看3月到7月的中间那根黄线啊。

按这个趋势来估算,本次新冠疫情对交通行业的影响,应该也是大同小异,截至我在写文案时,根据现有的2020年的数据,2020春节20日客运量,在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4个维度看,较往年都已有明显下滑。看最后两列20日的客运量,其中公路客运和水路客运跌幅最大,较去年下降13.4%和26.4%。

而铁路和民航只能说还凑合,客运量较去年下降1.3%和7.7%。

而且这段时间是春运刚性客运的高峰,如果把这些必须回家和必须返工的人剔除,看今年和去年在这个时期主动出游的人数,那下降幅度应该更可怕。

该行业下的企业也都亏损严重,这里以航司为例。拿03年的东航为例,根据在交易公布的年报,最上面的黄线是净利,非典爆发导致东航03年第二季度客运量下滑,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从Q1的正15.1%下降到Q2的负37.2%,公司Q2亏损12.42亿元。

今年的数据还没出,但今年这次航司也肯定跑不了。这肯定影响到在航司工作或者希望进入航空系统的同学,今年的机会肯定会减少,所谓光鲜亮丽职业背后的不光鲜也会暴露出来。

不过政府为扶持民航业,国常会已经提出免征民航发展基金。参考非典期间,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规定对民航的旅客运输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当年这个规定持续半年,合理猜测这次免征民航发展基金时长也是半年。

就按半年算,2019年上半年,国航、南航、东航分别缴纳民航发展基金11.9亿、15.4亿和12.1亿,占比利润总额26.5%、64.1%和44.5%。真能帮航司省下一大笔钱。所以此次免征会有效帮助航司渡过难关。不过这些都是缓解,无论是航司利润还是各行政基金,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

第五章:轻工业

再说疫情对轻工业的影响。

根据统计局和行业协会的数据,主要家电社零——社零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非典疫情期间遭受打击,就是红框部分。

这也属于线下实体店遭受打击的后果之一。家具同理,而且电子行业也同理。

这时候大家就问了,现在电商比03年成熟,手机可以从线上买,实体店不开门或者延期开门没什么影响?但其实我国主流品牌机型的销售渠道大头还是在线下。根据赛诺的数据,甚至有些国产品牌线上销售占比连10%都不到。挑几家销量大户拿出来看,只有小米的线上线下占比勉强相当,其他大部分都是线下占大头,这些是需求端的数据。

再看供给端,这些企业的工厂劳动密集性高,所在地大部分位于制造大省,疫情导致节后用工紧缺。成本上升,供给下降,加上疫情推迟节后返工,后续只能通过加班加点赶单,从基层员工到老板,都苦不堪言。

不光是电子,这是制造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玩具、零件、家电家具、文具、包装、造纸等等工厂都在头疼。而且其中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并不健康,受外贸萎缩、环保政策、内需不足和成本上升等各方面压力已经快喘不过气了,整个2019年都不太好过,很多真的是苟延残喘又一年,现在又碰上这么档子事儿,有些可以通过政府还有银行在疫情期间的特殊优惠政策渡过难关,但剩下的如何自救就各凭本事了。

中国民间制造业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比如小老板那套独特的管理方式,自己亲戚安排在各个要职,但三天两头偷偷揩油,管也不是骂也不是。基层还矛盾不断,除了管理还有财务、成本控制、招工、环保、政府关系等各个方面。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命题,这次主要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其他话题先不深聊。

第六章:纺织服装

遭受打击的还有纺织服装。从非典时期的数据可以看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增速遭受打击,甚至一度负增长,也就是图中的黄线,在非典时期增速显著下降。

我觉得今年可能会好一些,当时因为电商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疫情对实体店的冲击对当时的纺织服装业的打击更大,但现在各种线上销售手段均已成熟,有助于缓解本次疫情的冲击。

当然,纺织服装的实体工厂也面临刚刚说的那一系列问题,这儿说的服装鞋帽就我们普通人穿的,不包括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类别。但是其中有些企业,为口罩防护服厂商提供原材料无纺布和熔喷布,他们的短期订单有望大幅增长,可能逆势上扬。

第七章:农业畜禽养殖

再说农业和畜禽养殖,这回又得说到猪肉价格。

按照2003年非典的数据,猪肉价格没怎么涨,一方面是人员流动被限制,当时的货物运输也受阻,偏远地区的猪肉无法进入市场,这样就导致了市场上猪肉供给下降,但是在需求端,餐饮企业自己都快管不了自己了,更不会增加采购猪肉了,所以需求端也下降了。

供给和需求同时下降,价格波动也就不明显了,从这张图可以看出2003年猪肉价格在疫情期间基本持平。但是重点来了,疫情一过,国民被压抑已久的需求瞬间爆发,2003年10月猪肉价格直接起飞。

再看今年,各地人员流动被控制,部分地区存在道路设卡拦截、阻断交通的情况,流通秩序混乱,生猪跨区调运受阻,主销区与主产区的生猪差价扩大,如广东与黑龙江、吉林等地的生猪差价超过10元/公斤,同时大型交易市场被迫关闭,肉类都受影响。

同时,今年餐饮业也遭遇相似惨状,供给和需求都遭受打击,但此前猪肉行业2019刚遭受打击,就算是最快也是2021年恢复,此次疫情雪上加霜,前景更不乐观。03年的饲料基本面也可以窥见一斑,豆粕和二等黄玉米价格均在疫情期平稳,但在疫情结束后加速上升。

再看鸡肉。2003年非典期间白条鸡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先小幅上升,后崩盘式下跌。再看肉鸡企业,广东省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温氏集团,一段时期肉鸡销售量由“非典”前的平均每天80万只萎缩到40万只以下,积压肉鸡超过330万只。期间肉鸡均价跌幅达70%。但是在非典疫情结束后,鸡肉价格报复性攀升,和猪肉走势相似,所以我们温和预计本次新冠疫情后期畜禽价格会不同程度走高。

以上是疫情打击比较大的行业。

第八章:物流

再说另一方面,在疫情期,物流行业扛起了大旗。回看2003年的数据,非典减少了人口流动,但快递在特定的时期逆势爆发,就是上面的红线,2003年国内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3%,远高于其他年份。

今年目前看有相同趋势。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比较2019和2020除夕到正月初四的数据,日均寄递和日均投递量都大幅攀升。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运送医疗物资和后勤物资。再从顺丰、菜鸟、申通、圆通等各大物流公司公布的新闻和数据来看,疫情期间物流的需求和压力都是爆炸式增长。

第九章:医疗

再说医疗行业,疫情时期医疗用品需求大幅上升。回顾2003年,从图中可以看出,就是这条黑线,2003年非典时期医疗保健类的物价猛增,原因当然也是需求量猛增,黑线和黄线形成鲜明对比——黄线就是交通和通信,黑线代表医疗保健类物价——2003年3-5月当月同比去年的增长率显著攀升。

而今年的相关用药,口罩、防护服、制氧机和呼吸机等都供不应求,甚至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各地区的口罩都被抢购一空。但按照2003年的数据,医疗相关用品的需求和销量会在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后报复式下跌。

最近大家开始分析医疗行业的交易机会,但回看03年那会儿医疗行业走势和大盘整体走势,蓝线是医药生物指数、黄线是上证综指,医药生物板块在疫情期不但没跑赢大盘,疫情结束后的回调幅度还更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十章:在线内容

另一方面,疫情利好在线内容但利空院线。

优爱腾B站西瓜抖音快手几大平台,包括微博公众号头条知乎也都迎来了高峰期,而且这些平台对疫情的透明化、科普教育和信息传递有巨大的贡献,春节档的《囧妈》与头条合作事件,导致西瓜视频APP下载量冲上榜首,在线视频行业也迎来一波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赋闲在家,以前上下班通勤或休息的碎片时间被迫整合,本来只能刷短视频的碎片时间现在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单个短视频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播放量,其中小部分流量目光或许投向我们这种长视频(手动狗头)。

第十一章:线下院线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线下院线春节档被迫推迟颗粒无收。根据艺恩的数据,去年和前年春节档的票房基本在50亿左右。

所以今年的损失,根据疫情长短,肯定会远过50亿,但这部分需求会在疫情结束后迎来一波弥补。除此之外,2003年非典期间,政府发布定向支持娱乐行业的举措,比如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再看今年,未来预计也会有相关政策上的扶持帮助院线渡过难关。

第十二章:游戏

再说游戏方面,游戏行业尤其是手游在疫情中迎来一波机会。

《王者荣耀》在春节期间平均每天有1.2-1.5亿的活跃用户,达到了全国人口的1/10,除夕当天,单日流水达20亿,而其他游戏也都基本爆出近期氪金数据喜人。对比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春节假期期间,手机游戏的打开时间占比迅速增加,从8.2%增长到10.9%,而今年这个数字会进一步增加。

再看看游戏下载排行榜,根据七麦数据,今年春节期间IOS畅销榜TOP10的游戏基本是鹅厂(腾讯)和猪厂(网易),“农药”和“吃鸡”持续霸榜。那个普通家庭的马老板或成为最大赢家。

另外,本次疫情利好在线教育平台。学校由于疫情延迟开学,同时实行停课不停学的方针,虽然怎么利用还要各显神通,但这一波机会算是喂到眼前了。

第十三章:金融-银行

再说我个人最关心的金融行业,先说银行。

疫情对银行基本面会造成暂时性的冲击,分四个维度说:

一、银行在信贷上的对外援助会付出相当成本,比如对疫情区企业下调利率减免费用。

二、企业延期复工、民众深居简出可能导致一季度有效信贷需求下滑,拖累银行一季报扩表节奏和营收增长。

三、疫情致经济承压,利率被迫下行,银行息差收窄的趋势会加速。

四、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就是刚刚说的那些现金流扛不住的,难以按期还款。

总而言之,银行也明白自己不能凌驾于实体经济成为空中楼阁,覆巢之下不能独善其身,可能银行会吃点亏,但如果羊都死了,就没有羊毛可薅了。

第十四章:金融-股/债

再说证券市场,从2003年的走势来看,蓝色是A股,橙色是港股,在疫情爆发后的A股和港股都经历了恐慌情绪化的下跌,之后又逐渐回调。

如果单看A股,除了在恐慌期,也就是2003年4月16日至5月9日经历过一轮崩盘,其余时间均在区间内波动。

再看债券,参考其中的蓝线,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在2003年4月至5月有所下降,6月开始震荡回升,波动也不明显。

2003非典期间,货币政策总体稳健,央妈没有降息降准操作,也因为当时我们刚加入WTO,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大量流入。再看现在,新冠疫情冲击会导致央妈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节奏前置、力度加码。前几天央妈逆回购投放1.7万亿流动性,但在我看来,还是那句话,释放的不是只流动性,更是信心。但是现在处于疫情特殊阶段,外面还有一堆人盯着我们鼓吹崩盘,我们经济整体的上升动力也不可能与03年相比,市场总体还是比较脆弱。预计疫情期央妈奶量还会持续紧跟。

第十五章:金融-大宗

在大宗商品领域,也就是铜、铁、铝、钢、石油等等,现在的疫情会对国际大宗有更大影响,这儿我说两个影响较大的——油品和铜。

2003年非典时期,国内汽油消费增速下滑8%,煤油消费增速下滑40%,整体油品需求增速从此前的10%降至3%。疫情全球扩散和需求的下降引发担忧,国际油价一度从33.9美元/桶的高点大幅下跌28%,全球油品消费增速也从2.5%降至1.5%。但是时至今日,国内消费占全球比重从6.9%翻倍至13.4%。所以可以合理认为国内消费受疫情打击会对国际市场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除了油品就是铜。伦铜价格春节前就进入下行通道,从6200美元/吨下跌至5560美元/吨。铜和宏观经济高度相关,被广泛用于电力、建筑、家电领域;建筑用铜在铜终端需求中占21%。

由于疫情,各大建筑工地复工时间均会延迟,所以短期内建筑用铜需求受到压缩。还有,家电用铜在铜终端需求占比17%,受疫情恐慌影响,用铜家电出口或受影响,铜需求下降,铜价下行承压。

第十六章:对外贸易

说到这儿就说说外贸。根据2003年的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非典时期的进口和出口均遭受打击,具体看阴影部分,黄色是出口,红色是进口,只不过进口遭受的打击远大于出口。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还在往外卖,只不过卖的少了,但是突然之间中国不怎么买了,其实也是消费受打击的缩影。但从03年的数据来看,今年疫情对外贸的影响,我们也只能推测进口会减少,而出口端,世卫组织WHO将我们标注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这时候有些媒已经在渲染“经济封锁”“旅游禁令”“闭关锁国”这些经济崩盘的言论了,其心可诛。其实WHO官方原话是:

“根据现有信息,委员会不建议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而且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请各国不要采取可能助长侮辱或歧视的行动”。

从其他几次被世卫组织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来看,包括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的甲型H1N1猪流感、2014年野生脊灰病毒(主要在阿富汗、喀麦隆、赤道几内亚)、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等等,疫情对出口影响不显著,被标注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

但不排除部分地区的采购部门出于更高的风险意识,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部分商品。而且后续还是要根据疫情动态来看,如果出现严重的恶化,那其他国家对我国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从而影响外贸。截至我写文案,虽然部分国家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措施,但贸易上还没有明显的强制措施。

不过疫情对外贸影响重点不在此,别人还没怎么样,但我们自己可能先扛不住了。疫情对外贸影响在于国际供应链的地位保卫战,我们的制造业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的一环,疫情对复工延误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会持续打击在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中国零部件的供应中断已经造成个别韩国车企停产或减产,同时影响了在美国、俄罗斯、德国等一众需要中国生产的零部件的制造企业。中国供应链是全球嵌入式,如果松动,并迫使其他国家企业启用备用基地,比如将产能转移至周围虎视眈眈的东南亚制造业,那么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就会变得不可逆。

而此时的中国供应链危机,也被美国政客当做机遇。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采访的时候表态,这次疫情,有助于制造业回归美国。特朗普竞选最重要承诺之一就是把就业机会带回美国,而这次疫情有助于总统履行这一承诺。当然他发表完这种言论后被广泛谴责,但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都清楚。

第十七章:就业

最后是重点——就业。刚才说了各种用工、劳动密集性都没往下说,是因为我认为就业要单说。

回顾2003非典时期,二季度的就业市场景气度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深色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浅色是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增速,当季城镇登记失业率较2002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增速则较上一季度大幅下滑近40%。

本视频开头论证了我们现在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大头,那么今年的用工需求下滑会更加糟糕,说白了就是饭馆、KTV、理发店、洗车房、酒店等等线下场所不招人了,甚至还要遣散。

用工需求的下滑,同样抑制了居民工资的上涨速度,再看2003年2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较上一季度下行了1.8个百分点。也就是居民收入涨得慢了,没办法赶上疫情了。

但是就业和收入什么时候能恢复呢?根据2003年的复盘,就业率、用工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均在2004年3月回暖,也就是在疫情结束之后的9个月。但现在我国经济环境相对脆弱,所以谨慎参考当年数据。

结语

这期视频可能有些学院派,都是干巴巴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在大命题前这古板和严肃,甚至无趣,还是有必要的。同时,对外面所有空中楼阁的洞见、内幕消息、阴谋论和经验臆断都保持警惕,疫情对经济确有影响,但我们也在有序扶持和调控,且待疫情过后也大概率回归正轨。

我们拒绝下周崩盘日常要完,也拒绝一腔热血摇旗呐喊。经济是什么?是干燥的数据、是冰冷的公式、是家国利益、也是每个家庭的柴米油盐和悲欢离合,但归根究底——是信心,是希望。我后面会做一期经济危机的视频,不知道你们想看日本那次还是东南亚那次,主要是给大家看看当人们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真正的地狱是什么样。

最近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奉献,全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各地捐款捐物,甚至各大饭圈团体也都自发动员,表现出了惊人的秩序和行动力。但这段时间负面新闻也很多,李文亮离开了,最难受的是我点进他的微博,发现他早就关注我了。

我就说一句,疫情动摇经济,但疫情中爆出的阴暗面正在动摇社会公允的公平公正。这次疫情按官方的说法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希望这次暴露的问题最终会被解答,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疫情是一场时间与生命的战争,更是时间与信心的战争,越早恢复生产,对经济的影响越小。经济这台机器,环环相扣,没有铜铁铝硅的提炼,就没有零件的生产,没零件医疗设备和耗材就无法组装,没有医疗物资的持续供给,还谈什么抗击疫情……

所以在这场浩劫中,不光是白衣天使,所有克服困难恪尽职守在生产岗位上的人都值得称赞——你们虽没有日夜兼程也没有生离死别,只是经济链条中的爝火微光,但正是每个脚踏实地的爝火推动了庞大经济机器的转动,这才是支撑中国经济的终极力量。

资本永不眠,下期见。

(本文案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巫师财经”,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财经分析 疫情 非典 中国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