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亚洲:加沙以军伤亡惨重 该埋怨谁呢?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7-25 09:09
7月17日晚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以色列发起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一是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295人死亡。世界媒体也始终未放松对这两件事的关注,尽管战斗发起的当天,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没能排上世界各大报纸的头条。
以军这次征召了70000多预备役部队,行动规模空前
以军预备役人员集合点,领取了装备的预备役士兵信心满满
到今天,巴以冲突已经持续近一星期,双方的伤亡数字正在迅速攀升。这次冲突中,以色列军队的伤亡数字引人注目。截至23日,以军承认已有27人死亡,百余人受伤。相比之下,据以色列国防军自己的统计,2009年为期3周的、同样针对加沙地区的“铸铅”行动中,以色列方面仅有13人死亡,打死巴勒斯坦战斗人员709人,造成295名非战斗人员伤亡(当然,按照巴勒斯坦方面和一些NGO组织的统计,平民伤亡数字要大得多,巴方将此次冲突称为“加沙大屠杀”)。
作战仅一周,以色列方面的伤亡就超过了2009年时3周行动的两倍,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通过媒体逐日汇总前线大致情况,以寻找答案。
7月18日
晚间,以色列军队攻击加沙地带一名巴解组织领导人的住处,一名以军士兵战死。
以色列宣布,在当天的交战中打死数十名武装分子,并发现了一处武器仓库,其中有反坦克导弹。
哈马斯地道中被以军查获的AT-3反坦克导弹
以军这次行动中大量动用“阿奇扎里特”等重型步兵战车
以军重型步兵战车防护力强大,为以军步兵提供了良好的防护
7月19日
凌晨,几名哈马斯人员通过地道潜入以色列,他们穿着以色列军队的制服。在交战中,两名以军士兵战死。哈马斯人员通过地道逃离现场,但以军追踪而至的空袭炸死了其中的多人。
下午,一枚从加沙发射的卡桑火箭击中以色列,炸死了一名平民,炸伤了死者的3个孩子。
7月20日
早晨,以色列军队宣布两名士兵的死讯。称其中一人是前述19日哈马斯化妆伏击战中死亡,另一人死于反坦克导弹。哈马斯宣布用导弹击毁了一辆以色列装甲车,其中至少5人死亡。
以军仍有为数不少的M113步兵输送车在役,尽管安装了附加装甲,但仍然顶不住反坦克导弹
以军的装甲车队
以色列媒体报道补充细节称,当天凌晨1点,一辆以色列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被一枚反坦克导弹打中,7名以色列士兵死亡。不久以军承认这一数字。
至此,以军承认的死亡数字已达13人。哈马斯方面则声称7月19日以来击毙以军32名。哈马斯方面还声称他们已经抓住了一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方面否认。
7月21日
夜间,两个哈马斯小分队试图利用地道渗透到以色列。以色列空军消灭了其中的一队,另一队则与以军士兵发生交火。这次,哈马斯渗透者同样穿着以色列制服行动。战斗中,一枚反坦克导弹打中一辆以军吉普车,导致4名以色列士兵身亡;另有3名以军死于交火。以色列报纸证实了上述报道,称累计阵亡数字达到25人。
7月22日
当天5点,以色列军方宣布又有两名以军士兵战死,总死亡人数达到27名。
早晨,以色列宣布在前一天装甲车被击毁事件中失踪的士兵仍未被找到,这名士兵的名字与哈马斯宣布活捉的士兵名字发音十分相似。但以军认为这名士兵仍应被列入阵亡名单。
以军下午公布前一天晚上渗透行动的一些细节,称巴方渗透者有至少3名是儿童,其中两人分别为13岁和14岁,两人均穿着自爆背心。
7月23日
哈马斯宣称他们击落了一架F-16战斗机,以军对此并未理睬。
当天又有3名以色列士兵死亡,他们误入了一间装有诡雷的房间,诡雷的爆炸威力巨大,房屋部分崩塌。
以色列的“加沙隔离墙”,哈马斯通过地道偷越这一防御设施
哈马斯的土制火箭弹
火箭弹来袭警告一响,以色列平民四散奔逃
特拉维夫街头奔向防空掩体的以色列居民
7月24日,暂未有最新的以军伤亡消息。
新闻中透露的以军战术特点
从上述战况可以总结出以军此次战斗的几个特点。
首先,由于以色列军队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士兵素质优势、信息化优势,绝大部分战斗仍处于一边倒状态。以军在这次交战中使用了一些新武器,如用老式坦克加装“长钉”精确打击导弹而成的“导弹坦克”等,这些新武器在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出于舆论战考虑,以军在打击哈马斯目标前都会进行“攻击预告”,要求平民撤离。但一旦战斗开始,以军就不再顾忌对巴平民的“附带伤害”,即使明知哈马斯使用平民为“人体盾牌”,仍毫不留情。
有报道称,以军轰炸了一家医院,炸弹爆炸后引发了规模惊人的二次爆炸——按西方媒体的说法,该院医生曾表示,以军已经“提前警告”他们转移病人。只有联合国设施似乎还让以军有所忌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今天已经呼吁哈马斯不要使用联合国设施来藏匿他们的武器。
第三,以军步兵几乎全部装甲化,从现场图片中可以看到以军大量投入装甲厚实的“阿奇扎里特”等型号的步兵战车,这种战车很难被击毁。以军伞兵部队甚至装备了重达66吨的“雌虎”重型步兵战车,据称在2006年的黎巴嫩冲突中,该车有被AT-14“短号”重型反坦克导弹击中而安然无恙的记录。以军预备役部队装甲防护较弱的M113装甲输送车也大多装上了附加装甲,可以抵御一般RPG-7火箭筒的攻击,对大多数自制爆炸物也有较强的防护力。
以色列的重炮、飞机火力在战斗开始后就很少顾忌对巴勒斯坦人的“附带伤亡”,狂轰滥炸
参加美军城市战演习的以色列“雌虎”重型步兵战车
以军猛烈的空中和炮兵火力对加沙地带反复轰击
以色列为了“驱散巴勒斯坦平民”,大量发射白磷烟雾弹,这一行为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诟病
以色列近年来在与巴勒斯坦方面的冲突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常特殊的“街巷治安战”理论,专门用来对付几乎没有任何现代武器的游击队。其核心是,尽量减少与敌短兵相接的机会——那样双方会陷入“一命换一命”的混战。大部分时候,以军步兵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坦克、空军、炮兵和精确打击导弹实施攻击。
在清剿哈马斯据点的任务中,以军士兵尽可能乘坐重型装甲车辆实施机动,尽量贴近目的地才下车,只在不得不下车作战的时候才会离开装甲保护。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巴勒斯坦儿童用石块砸以军坦克的奇景——以军步兵当然可以轻易赶走这些孩子,但谁知道附近有没有等着趁机偷袭的哈马斯狙击手甚至“人体炸弹”呢?
为何以军伤亡高于以往
但以军这套战法也有其“克星”。2006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打击真主党武装初期,以色列沿用对付哈马斯武装的办法,全面乘车作战。结果,在真主党发射的500多发反坦克导弹面前,47辆坦克被摧毁,33名装甲兵死亡。真主党更是宣称击毁了125辆“梅卡瓦”坦克。尽管此后以军调整战术,双方战斗伤亡交换比仍在1:10左右。号称装甲防护天下第一的“梅卡瓦”坦克在现代反坦克武器面前的拙劣表现仍给以色列极大震撼。此后,以军生怕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坐大,因此连连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行动,重要的任务就是搜寻他们的少量现代化武器。
哈马斯土制仿RPG火箭弹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使用美制TOW式反坦克导弹,这种武器也有可能流入哈马斯手中
哈马斯公布发射朝鲜仿制的苏联AT-4反坦克导弹视频截图
与黎巴嫩真主党这样背后有大国支持,且资金来源、武器运输渠道无法被以色列切断的强大武装相比,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就太弱小了。
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受到以色列的围困,获得武器装备相当困难。2009年以军入侵时,哈马斯武装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武器,只能靠人体炸弹、土制地雷等进行绝望的反抗——当然,还有土制火箭,但这种火箭只能漫无目的地射向以色列,不能在正面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
在2009年的“加沙屠杀”之后,哈马斯武装努力通过一切手段获取反坦克武器。
现在通过新闻图片我们可以辨认到的武器包括:哈马斯土制仿RPG火箭弹、哈马斯自制小型“反坦克导弹”(实际上只是另一种略微“高级”的土制火箭筒)、制式RPG-7火箭筒、美制LAW火箭筒、苏制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以色列在地道中搜到了这种导弹)、朝鲜制AT-4“野牛”轻型反坦克导弹(哈马斯自己公开了发射这种导弹的图片)。哈马斯甚至装备了可以发射火箭的无人机,也能对以军部队发起打击。此外,据哈马斯自称,他们还拥有威力更大AT-5“竞赛”重型反坦克导弹,而以色列称2011年有一辆校车被哈马斯的AT-14“短号”重型反坦克导弹击中,导致一人死亡。
琳琅满目的反坦克武器虽然数量不多,但让哈马斯的战斗力今非昔比。对以色列预备役部队装备的老式M113装甲车和“梅卡瓦2”坦克来说,一旦被击中就可能出现多人伤亡。
哈马斯自称自制成功“反坦克导弹”,但从其外形来看,不过是个稍微“高档”一点的土造火箭
2006年入侵黎巴嫩时被打得烈火熊熊的以色列坦克
著名的照片,以军“梅卡瓦4”坦克侧面被击中,正面装甲被掀开,据称“凶手”是俄罗斯的“短号”重型反坦克导弹
以军“梅卡瓦4”炮塔装甲被掀开,内层是复合材料叠层,在现代反坦克导弹面前防护力严重不足
此外,哈马斯的另一个“杀手锏”是地道渗透,通过穿敌方制服,争取与以军边境上的巡逻队近距离对抗。事实证明,尽管以军的高科技监控装置相当有效,但仍无法完全阻止这样的行动。只要进入近战,以色列士兵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伤亡。理论上来说,巴方可以采取“零敲牛皮糖”策略,只要每次行动给以色列军队造成一两人伤亡,积少成多就会让以色列头痛。
但现实比理论残酷得多,实战经验证明,参与此类袭击的巴方人员很难逃离以色列的火力反击,更重要的是会暴露一条价值不菲的地道。用一条耗时数月挖成的地道和一队哈马斯精锐战士的生命换取以军一两人的伤亡,这样的交换绝对是“赔本生意”,干不了太多。
哈马斯的导弹从哪里来?
最近,埃及、叙利亚乱成了一锅粥,中东大国阿联酋、沙特又纷纷偷偷向极端主义武装敞开自己的武器库。加上近年来伊朗向叙利亚、黎巴嫩提供了不少仿制各大国的反坦克导弹,这一切都极大方便哈马斯获取先进武器。这也是以色列下决心进攻加沙的重要原因——如果放任不管,等对方囤积了大量先进武器后,以军恐怕又要面对一个“真主党”。
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再被戳破
话说回来,在以军动员72000名预备役士兵发起的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出现几十人的伤亡, 从军事角度而言,仍可称为“伤亡轻微”。但为何仍让以色列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
这恐怕也和现代公众对战争伤亡数字承受力阈值的降低有关。自从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以两百余人伤亡的代价迅速击溃伊拉克十万大军以来,关于西方国家(包括以色列)的军事神话在电视上越炒越红。以至于民众大多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街巷上的步兵“鼠战”中,技术差距和组织能力差距往往失去意义,迫使战斗变成伤亡比1:1的残酷绞肉。
在近距离交火中,以色列士兵也不是“超人”,同样会出现伤亡
但以军优势仍在,其炮兵火力、空中火力、装甲力量仍占压倒优势。战斗伤亡交换比依然惊人
以军预备役部队成为此次哈马斯打击的重点,这些部队装备稍差,图中是大量老式“梅卡瓦2”坦克
冷酷现实和光辉军事神话的落差让以色列军队一脚踩空,跌下神坛
以军能彻底解决“哈马斯”吗?
不过,总体而言,作为中东唯一的事实拥核国家(以色列约有200枚原子弹),以色列的国家生存早已无虞。但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哈马斯,以色列实在也很无奈。
在哈马斯已经成为加沙地带实际控制者的前提下,除非把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全部赶走,否则以色列无法将哈马斯连根拔起,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行动遏制其发展。
同时,某些大国搅乱中东,也“意外”地导致了以色列的安全形势恶化。叙利亚内战和埃及的混乱使他们通过常规战争威胁以色列的可能性迅速减小,但由于战乱流散的先进武器和有经验的武装人员,却成了以色列更严重的威胁。
不过,以色列又能埋怨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