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乌克兰的一场龙卷风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8-17 10:11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本周,乌克兰东部战场迷雾重重:东乌克兰民兵自称正在整旅整旅地消灭基辅军队,基辅则不断声称几天内就可以解决战斗。俄罗斯的人道主义救援车队神龙见首不见尾,波罗申科一天内两次声称“击退俄罗斯进攻”“消灭俄罗斯车队”,可俄方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只是淡然否认。在潮水退去之前,实在无法弄清究竟谁没穿泳裤。

继前不久击落马航客机的“山毛榉”之后,乌克兰战场上又有一颗“明星”缓缓升起,这就是苏制BM-30火箭炮,这件武器的故事在本周的乌克兰战事中值得一提。

同时,美国对伊拉克的轰炸已持续一周,法德等国也开始了对库尔德人的军事援助。库尔德武装是怎么回事,美国正在援助下一个本·拉登吗?

乌克兰的“龙卷风”

本周乌克兰战局风云变幻,在战场上的记者们传回了大量极具冲击力的战场图片和影像。这让人联想起那些活跃在美国中部龙卷风高发区的“追风人”,和战地记者一样,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追踪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力量,让人肃然起敬。

追踪龙卷风的勇敢摄影师

失踪的俄罗斯战地记者遗作之一,让人想起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战场不够近”

龙卷风是目前世界上最难预测和追踪的气象现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搞明白它具体的生成、发展和消失的全部理论。这也是战地记者和交战双方各自发布的消息带给我们的感觉。

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前线激战的图像和满地的尸骸,听到双方在社交媒体上你来我往、互相矛盾的战报,以及俄罗斯、欧盟、美国三方高来高去的制裁、反制裁的辩论。想来,张召忠教授2004年在中央台直播伊拉克战争的时候,面对萨哈夫和拉姆斯菲尔德两人发布的南辕北辙的消息时,大概也是如此无奈吧……

张召忠教授谈“战争迷雾”

但从目前交战双方发出的消息中,我们还是能大致总结出几个情况。

第一,和此前我们的分析一样,交战双方仍然没有组织大规模部队作战的能力,所有交战是以松散的营连级单位进行的,根本不存在任何战役组织的迹象。区别只是,近期乌克兰政府军中正规部队的作战热情有所提高,在战场上基辅军可动用的重型装备越来越多。

尽管没有战役组织,但是战役级兵团的支援力量却被单独调用参加战斗。目前政府军方面已经使用了BM-30“龙卷风”火箭炮、2S4“芍药”大口径迫击炮等武器。但是,由于缺乏战役组织能力,政府军也只能用这些武器来轰炸城镇,很少根据前线部队的呼叫实施火力支援。

乌民兵发布遭政府军火箭炮轰击的城镇废墟照片

第二,双方的战线变动并不频繁。和利比亚、伊拉克沙漠中坐着皮卡一天“进攻”百余公里,晚上又“撤退”回原地这样的战斗方式不同,在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双方正在展开一场你来我往很激烈、但深入程度有限的拉锯战。战斗不是以战线明确的正规战形式进行的。东乌克兰民兵如果真的设立了坚固防线,基辅军的重炮、飞机和坦克也有能力将其突破。

现在,基辅政府军正规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开始试图建立明确的战线,东乌克兰民兵主要还是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尽量避免暴露给基辅军明确的轰击目标。而基辅军的重型装备和人员集结点,往往成为拥有一定炮兵火力的民兵的打击目标,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基辅军宿营地或集结点遭到猛烈炮击的景象。

 

 

 

由于这些战斗发生地点距离俄罗斯较远,除非俄罗斯使用了战术导弹或者远程火箭炮,否则打不到那里。因此,笔者推测这仍是民兵炮兵的战果。当然不排除有外国的军事顾问在帮助民兵,否则他们恐怕很难组织起如此精确、密集而灵活的火力打击——这一点与基辅军炮兵的低效形成鲜明对比。

东乌民兵已经通过实战展示了他们对组织炮兵作战有一套,远比只能轰城市的政府军强

第三,东乌克兰民兵组织正在发生变化。这些组织原本是东乌克兰若干寡头组织起来的,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寡头已经失去了对民兵的控制力。目前,民兵似乎已经形成较为统一的组织,作战指挥效率、组织作战行动的能力有所提高。民兵自己发布的消息中出现了一些没在媒体上露过脸的中高级指挥员的名字。他们从哪里来,各方尚在猜测之中。

乌克兰空军仍然掌握着毫无争议的空中优势,他们可不止有前几天成为争议焦点的苏-25攻击机

第四,从双方宣传的方式来看,民兵热衷于公开战场上被摧毁的政府军装甲车辆或被炮击炸成焦土的政府军阵地。基辅军的宣传基本除了一些战斗场面,没有看到很多战果的“真相”,靠“脸书治国”的基辅政府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图片内容往往可疑或含混不清,大多数战报只是靠几个部长和总统空口白牙。

从这一点看,我们似乎可以推测,战场上基辅军的战斗损失很可能比较严重,而民兵方面打得比较灵活。但这与目前基辅军正在大局上取得上风的推测不矛盾,毕竟基辅方面家底比民兵们厚得多,还有外援支持。而民兵们的俄罗斯外援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与乌克兰官方通常只用录音做证据不同,民兵们的战报通常“有图有真相”,尽管这种少量被击毁车辆的图片怎么也和他们号称“歼灭几个旅”政府军的战果对不上号

综合上述四点,现今的局面很像是1919—1920年的苏俄内战。当时在乌克兰这片大地上就是这样打的,各路白匪,各路红军,你来我往,谁也说不清战线到底在哪里。所不同的只是,顿河马拖着的机枪马车换成了BTR装甲车,喷着蒸汽的装甲列车换成了烧柴油的T-64坦克。

某种程度上,现在的乌克兰人,正在用苏联灭亡时的武器装备,打着一场苏联诞生时的战争——听起来有些讽刺。

讽刺的是,已出任顿涅茨克“国防部长”的斯特列科夫也有着扮演苏俄内战红军的经验,不知对他现在的指挥有何帮助

本周末,乌克兰民兵放出消息,称成功奔袭战线后方50公里的一个基辅军炮兵阵地,当场摧毁“龙卷风”BM-30火箭炮3门,同时缴获4门火箭炮,以及240毫米“芍药”自行迫击炮。

同一个消息源在前一天晚上,报道了基辅军使用大口径火炮猛轰顿涅茨克等城市的消息,从描述来看,轰炸城市的正是BM-30火箭炮。

东乌克兰民兵展示落在城市里的基辅军BM-30火箭炮弹残骸,这是已经抛洒了子弹药的弹体残骸

这不是政府军第一次被指责使用BM-30火箭炮轰炸平民。早在马航客机被击落的前一天,乌克兰民兵方面就称基辅军使用这种大口径火箭轰炸顿涅茨克电厂,并附照片展示火箭弹残骸。

目前还不知道民兵武装是否能使用缴获的火箭炮反戈一击,但这种武器无疑已经成为本次乌克兰内战的重要象征。

一枚BM-30火箭炮的子弹药,未爆炸

BM-30火箭炮是苏联80年代研制的大口径火箭炮,口径为300毫米,射程可达70-80公里,能够携带各种各样的弹头。其中最实用的是人员杀伤子母弹和反坦克子母弹。在海湾战争期间,与BM-30火箭炮性能类似的美国M270火箭炮曾被伊拉克军队叫做“钢雨”,可以想象这种武器发射时的可怕景象。

 

 

 

乌克兰继承了其境内苏联留下的BM-30火箭炮

美国ATACMS战术导弹撒布子弹头连续摄影图

火箭炮武器围攻城市早已有之,最出名的例子是1992—1996年的萨拉热窝围城战期间,塞族武装使用BM-21“冰雹”火箭炮密集轰炸该市,造成大量平民死亡。这也成了前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法庭受审时的重要罪状之一。西方国家认定那场围攻战造成十余万人死亡,不过波斯尼亚方面的统计认为直接死于战火的大概是4000-10000人。

1996年,萨拉热窝街景,该城多次遭到塞族武装火箭炮袭击

并非所有使用火箭炮轰炸平民的行为都能得到“正义的审判”。在2008年的“奥运战争”中,战争爆发的第一天,格鲁吉亚就使用BM-21火箭炮猛轰亲俄的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随后夺取该城。俄军称这造成上千平民死亡。

然而,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称,他们只发现44人死亡——同时他们确认有格鲁吉亚向市中心发射火箭炮的证据……至今俄罗斯还在和多个国际组织就死亡数字打笔墨官司。至于直接下令向市中心发射火箭的萨卡什维利,他现在受审是因为亲手杀了一个政敌,而不是下令用火箭炮轰炸城市——所以,国际法庭,是为谁而开的呢?巧克力大王、基辅的总统波罗申科先生,大概是不会为了发射了几枚300毫米火箭弹,而和国际法庭有什么交集的。

2008年,格鲁吉亚使用BM-21火箭炮猛轰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库尔德人:美国的新朋友?

说到法庭,本周一个被法庭判处死刑,被吊死了快十年的家伙正在坟墓里发笑——这是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文章的标题:《萨达姆在坟里嘲笑我们呢》。

面对眼前的伊拉克困局,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伊拉克逊尼派重新纳入政府,以弥合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争端,建立一个美好的伊拉克,而不必在那里扔下昂贵的炸弹,还让美国士兵去冒险——萨达姆听了这些,恐怕真的要笑“活”过来了。

萨达姆曾希望塑造“伊拉克”民族概念,终结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裂。两伊战争与这个想法有关,伊拉克的什叶派也参加了战争

在今天的伊拉克乱局中,以善战出名的库尔德人获得了来自西方的援助,美国俨然成了主要属于逊尼派穆斯林的伊拉克库尔德人的保护者——同时美国仍支持土耳其打击库尔德工人党,美国认定这个组织属于恐怖组织。为什么美国在库尔德人的问题上会有如此的态度,我们得回顾一下历史。

 

 

 

库尔德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大多数是逊尼派穆斯林,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叙利亚境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近东和中东的政治版图需要重新划定。1920年的《赛夫尔条约》中提到了“库尔德斯坦”一词,但到了1923年《洛桑条约》中就没有了这个国家……此后,在上述四国内都属于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因为他们的建国独立努力受了不少苦。

伊拉克库尔德武装成为美国和欧洲扶植的新宠

1975年,伊拉克库尔德人和当时的伊拉克复兴党政府达成协议,获得自治地位。此事发生后,当时的伊朗王国立刻停止对他们的援助。可见库尔德人在中东这几个国家常常被人利用为彼此反对的武器,其内部也出现了多个不同的派别。

1979年伊朗革命,两伊随即爆发大战。在这期间,库尔德人谋求独立建国的行动惹怒了萨达姆。1988年,萨达姆用毒气残酷镇压了库尔德独立运动——当时,美国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到了今天,美国在库尔德人问题上依然采用着分而治之的政策,拉一派、打一派。

同为库尔德人,土耳其的库尔德工人党就是美国打击的“恐怖组织”

其实美国的整个中东政策都是如此,中央情报局和“基地”组织的瓜葛已经是大家很熟悉的事情了,ISIS组织也是脱胎于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

而今,在库尔德问题上,美国又是这样……

就连被美国绞死的萨达姆,也一样曾是白宫眼前的红人——他能在伊拉克荣登大宝,中央情报局没少出力。

1993年英国《独立报》配发本拉登照片,标题为《反苏战士走上和平之路》……

美国还扶植过另一个让他们非常头痛的对手——胡志明的越盟早期就得到了不少美国的支持——当时美国人不希望法国重新回到越南。

所以,胡志明、萨达姆、本·拉登都应该笑了——从美国的朋友,到美国的敌人,就是这么快!

责任编辑:陈佳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时代要终结了?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换一种方式,让国宝“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