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亚洲:感谢新中国,这个十一逛街不用爬楼梯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9-29 16:44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笔者和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后朋友们聊起“第一次见自动扶梯”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问题。来自北京上海的朋友们大多会拿出大城市的矜持,“啊呀,这个么小时候很早就见过了呀,就在北京火车站/上海中百一店啊。”来自其他城市的则会回忆小时候在当地安装的第一台自动扶梯上来回坐的经历。更多的朋友们则是在第一次到省会城市或者北京上海时,才见到自动扶梯。

1974年广州火车站的自动扶梯

老上海的扶梯记忆

笔者小时候就曾在上海海关大楼1986年装的自动扶梯上流连忘返——当然是和很多当时的小盆友一样,把它当跑步机玩——当时中百一店的单人自动扶梯也在运行,但那个采用木制阶梯,且运行起来慢悠悠的“老家伙”当然看起来不如这部80年代先进水平的新扶梯带感。海关大楼的这部扶梯是为了当年迎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访,对外滩建筑进行装修的一部分,可见自动扶梯当时的金贵程度。

199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安装自动扶梯,还专门举办仪式来庆祝,可见当时自动扶梯还是件有些稀罕的东西

笔者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发现自己第一次“玩”自动扶梯之时,还真是对于中国自动扶梯产业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点。1986年,上海迅达电梯公司成立,上海电梯厂引进瑞士迅达公司技术和资金,开始首次成规模生产自动扶梯。

2007年,上海电梯厂(上海迅达公司)生产了它1986年成立以来的第2万台自动扶梯。在这份报道中,上海电梯厂自豪地宣称,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累计生产过2万台自动扶梯。这其中,还有60%的自动扶梯是用于外销的。

1959年在北京地铁站投入运营的自动扶梯,其导轨还是进口产品

上海2011年发布的统计数据称,当时上海约有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3万台,而全国范围内有14万台左右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同期全国每年电梯数量增长速度为12%。按照这个数据估算,2014年我国约有22万台自动扶梯,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自动扶梯安装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上述数字也可看出另一个问题,我国开始成批量生产自动扶梯的时间是1986年,但真正开始大规模普及却是在9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事情。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印象,在90年代前半期,很多百货商店开始安装自动扶梯,但往往是只有上行,没有下行。那么中国为什么到1986年才开始大规模生产扶梯,又为什么90年代后期才开始大规模普及?

1982年,上海修复了中百一店的这部自动扶梯,它是1936年安装的两部扶梯之一。笔者两三岁的时候第一次乘坐这部扶梯,当时这还是上海的景观之一

这部扶梯刚装好时是这样的

中国自动扶梯的历史,是从1936年开始的。那年,在今天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当时叫大新公司)两部自动扶梯开始运行,它们连接起了这家百货商店的一、二、三层楼。这两部电梯在解放前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后由上海电梯厂修复,继续运行。但70年代后又因修理维护不足等原因停运,1982年重新修复,直到被更现代化的扶梯取代。

笔者的长辈回忆,这两部电梯在50年代解放前是很少有上海普通百姓去坐的,因为大新公司作为一个高档百货公司,并不向“衣冠不整”的普通百姓开放。只有时髦的红男绿女才能让“红头阿三”(印度保安)点头哈腰。长辈说,当时常有一些想要进入大新公司不得,被“红头阿三”挡住的“小巴拉子”(小孩子)围着“阿三”起哄,嘲笑他的红头巾。“阿三”生起气来就会用上海话骂一句:“滚,小赤佬!”。

那时普通上海人要见识下“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自动扶梯,就只有去著名的“上海大世界”了,那里也安装了一部自动扶梯。当时很多人也免不了要围观,免不了在上下电梯的时候被梳齿板拌到……这构成了老上海对自动扶梯的全部回忆。

大新公司

红头阿三

“高技术,低创意”

自动扶梯的概念最早于1859年提出,不过当时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笨重的蒸汽机很难驱动扶梯平稳安全地运行,因此设想用人力或水力驱动。但从当时的设计图来看,那仅仅是一条传送带,只不过带面上有横向的凸起的筋,可以“方便”人站立而已。此后每隔几年就有人提出类似的设想,用于解决伦敦、巴黎、纽约等大城市人流在楼梯处积压的问题。

不过这些设想无一例外都没有产生任何实物,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送来了电动机和简易的机械控制技术。

1897年,美国纽约康尼岛游乐场内建成了第一条类似自动扶梯的“游戏机”,这个“自动扶梯”上还是只有凸筋,而且没有我们所熟悉的梳板,也就是说,在登上电梯和离开电梯的地方有两个大坑,人必须跳上跳下,不过这个扶梯有一点自动控制能力。

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上,美国西伯格公司首次展示了带有水平梯级、扶手和梳板的电动扶梯。直到1920年,美国奥的斯公司才生产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自动扶梯——当然,也只是基本构型相近。此时距离1859年首次提出自动扶梯概念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由此可见自动扶梯是一个典型的“高技术,低创意”的东西,它的创意并不复杂,但是实现的技术过程却是非常的艰难。直到今天,自动扶梯的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以提高其安全性、舒适性和方便性。

回到中国,1936年大新公司安装的自动扶梯就是从美国奥的斯公司购买的,因为当时中国并没有电梯生产能力。据原上海电梯厂专家王如璋老人2004年的回忆文章所说,30年代末,上海已经有了近2000台电梯,每台估计十几万美金(当时高档轿车价格不过几千美金)——而自动扶梯的价格更是远超一般电梯,怪不得即使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也只能安装寥寥几部而已。当时奥的斯在上海设立了一个维修厂,负责加工一些小部件,整梯大部分从美国海运而来。

随着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租界,此后又经历国民政府“劫收”,到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时,这个被洋人叫做“WORKSHOP”(车间)的电梯维修厂也维持不了了,几乎快要散伙。

“攻占”葡京与平壤

新中国成立后,和几乎所有产业一样,电梯行业也从战争废墟上迅速成长起来。1955年,公私合营的上海电梯厂建成,首先“拷贝”奥的斯公司的电梯技术,开始制造普通电梯。到1958年,北京开始建设十大工程,其中北京站要安装四台自动扶梯。这个任务就被交给了当时国内技术最领先的上海电梯厂,他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借鉴苏联技术,开始研制国产自动扶梯。中苏关系恶化后,北京国际机场又决定安装自动人行道,上海电梯厂派人远赴法国戴高乐机场参观学习,后来自行研制了这一装置。

不过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对于主要作为大型商业设施配套的电梯需求量很少,同时,国内大型公共建筑如地铁站、机场的人流量,也还没有达到非用自动扶梯不可的程度。到70年代,国内只有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装有几部自动扶梯。

但上海电梯厂的生产却仍在继续,这也算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当时该厂的生产完全用于满足国外订单,目的是保持我国的国际形象和赚取外汇。

资料记载,1966年,上海电梯厂拿下澳门葡京大酒店10台自动扶梯的订单。值得一提的是,它们是我国第一批玻璃扶手自动扶梯,在当时,还只有日本制造过同类产品。当时的出口品牌被命名为“Seleva”,含有“上海电梯”和“赛老奥(奥的斯)”的寓意。此后,新加坡又有100多台扶梯的订货,那里所有百货大楼几乎全用上了中国扶梯,后来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订单,上海电梯厂也圆满完成了这些生产任务。

不过,遗憾的是,自动扶梯并未普遍出现在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这除了前面提到的需求不足外,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

而当时国产自动扶梯里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至今仍在平壤地铁运行的57台大高度自动扶梯。平壤地铁深埋地下,平均深度达60米,最深的一台扶梯长达64米,这创下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中国当时甚至还专门为这部扶梯起了个国家代号,叫“301”工程。这些扶梯至今仍在正常运行。

平壤地铁里的国产自动扶梯

平壤地铁自动扶梯上还依稀可见上海电梯厂出口产品的商标“SELEVA”

朝鲜的深埋式地铁导致自动扶梯很长,看起来居然有些科幻的感觉

其实当时出售给朝鲜的电梯也并非专门为其研制,事实上当时北京地铁也在规划中,自动扶梯也是当时规划书中列出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朝鲜的这几部电梯其实是中国自行研制自动扶梯的“副产品”。中国也正是在70年代中后期攻克自动扶梯的主要障碍的。

这个障碍就是自动扶梯的导轨加工问题。资料称:“我国的电梯导轨生产相对滞后,从1907年第一台电梯安装开始,一直从国外进口,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导轨专业加工。”

可以推断,向朝鲜出口的这批自动扶梯正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导轨专业加工”的第一批用户。

但70年代的“电梯导轨专业加工”水平其实也不高,资料称“那时的实心导轨生产技术很落后,如龙门刨是改造的,用的是笨重的老式刀盒,没有液压抬刀系统,用的是人工抬刀,端部加工机床全部是旧机床改造的,全部是手工操作,矫直矫扭是用普通的压力机代替。”

换言之,直到80年代,扶梯未能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仍是导轨加工工艺的限制。作为国家项目,进行小批量生产完全可以,并且可以依靠熟练的技术工人生产出质量不错的导轨,但要大批量生产,并降低成本,就超出当时的技术水平了。

可见,中国之所以在1986年还要引进瑞士技术才能在上海电梯厂开始成批量生产自动扶梯,瓶颈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国产导轨问题。到80年代末,我国终于生产出国产的空心导轨,从此扶梯的批量生产才成为可能。

扶梯之外

不过,能够批量生产还只是第一步,为何中国实际上到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全面普及自动扶梯呢?这就与中国的建筑发展和能源问题的初步解决有关了。

当时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商场、交通设施规模还不大,因此对自动扶梯需求并没有后来那么紧迫——毕竟,我们当年还没奢侈到在总共两层楼、营业面积几百平米的商场里装自动扶梯。

而自动扶梯的耗电问题也是当时难以克服的困难,中国大城市真正全天不间断供电是1993-94年的事情。当时北京站的4台自动扶梯也不是经常开启。原因很简单,自动扶梯和普通电梯不同,它只要开着就要不断耗电。对于当时电力供应紧张的中国来说,自动扶梯确实是个奢侈品。

1985年,中国客梯产量首次超过货梯,以此为标志,中国的自动扶梯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同时,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后,中国的自动扶梯生产能力也开始大幅度提高。

到了90年代,众多国内电梯企业开始崛起,与中外合资企业形成竞争态势,并逐步占据了中低端自动扶梯市场。这种局面至今没有大变化——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扶梯的保有量和增长量在不断提高,至今已经在全国城乡基本普及,中国在电梯保有量方面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今年4月2日,上海静安寺地铁站一台自动扶梯突然逆行,有13名行人因踩踏受伤,1人死亡。这是近年来反复出现的自动扶梯逆行导致伤亡事件中的最新一起。其实,时至今天,自动扶梯的突然逆行依然是世界范围的难题,因为其隐患很难在检验中事先发现,甚至曾有刚刚检验过6天的电梯突发逆行事故的情况。而我国巨大的电梯保有量又使这种小概率事件看似在全国范围内“经常”发生。

需求是新技术最好的催化剂,据报道,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研究的“工况模拟法”已经开始推广。据称,该方法在广东特检院等近10个特检机构使用,至今已检测出不少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很高的实用及推广价值。2014年以来,这种方法已经在北京、山东、湖南等多地推广。这一成果的最终效果恐怕还有待检验,但是作为世界最大的自动扶梯生产和使用国,中国在自动扶梯领域取得领先世界的技术进步和突破,实在也到水到渠成的时候了,不是吗?

责任编辑:陈佳静
新中国 国庆节 电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