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亚洲:连续坠机凸显俄罗斯军队“80后之痛”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7-18 08:10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日前,俄罗斯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坠毁,造成机上2人死亡。俄罗斯空军在最近一个多月内发生6起严重事故,5架飞机坠毁,震动全国。西方媒体也冷嘲热讽,不亦乐乎。俄罗斯空军集中“发病”,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坠机连连,空军“折半”

6、7月间,俄空军发生严重事故的飞机有4个型号,包括2架米格-29战斗机、1架苏-34战斗轰炸机、1架苏-24战斗轰炸机(今年2月还有一架苏-24坠毁),2架图-95战略轰炸机(一架坠毁、一架冲出跑道,据报道事故原因均与发动机故障有关)。

坠毁的苏-24战斗轰炸机残骸

事故发生后,俄罗斯停飞了上述所有机型。

据现有资料,俄罗斯目前共有1573架各型作战飞机,停飞各型飞机688架,占总数的43%,可见这次连续集中发生严重事故,对俄空军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坠毁的苏-34战斗轰炸机

坠毁的米格-29战斗机

俄方没有公开图-95飞机坠毁的现场照片,据称该机四台发动机失效,导致坠毁

怪不得西方媒体第一时间幸灾乐祸,称是普京的强势态度害了俄空军。他们指出,俄军缺乏足够的熟练飞行员,飞机保养维护力度不足,为了与西方进行高强度军事对峙在近几年强行提高执行任务的强度,结果导致了如此的灾难——颇有点“只剩半个空军,看你还怎么和我们玩儿”的感觉。

雪上加霜的是,12日,俄罗斯还发生一起离奇的事故:鄂木斯克市一座空降兵兵营建筑发生坍塌,42名官兵被压,其中23人死亡。

空降兵部队兵营垮塌现场

事故肇因:“80后”之痛

在上述事故中,除了一架坠毁的苏-34是近年来生产的新飞机外,其他坠落的飞机均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80年代制造。而出事的空降兵宿舍楼,据称也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

一般认为俄军装备“傻大黑粗”、“结实耐操”,但实际上,苏联时代武器装备的设计都存在寿命较短的问题,往往在10-20年后就需要更新换代。冷战结束前,苏联原本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军备更新计划,准备用全新的武器装备在90年代替换70-80年代研制的这些装备。

俄空军半数主力战机停飞,只剩“半个空军”

当然,结果并未成功,俄军中的“80后”装备,一用30多年,其老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俄军实力。可以说俄军遇到了“80后之痛”。

这其中,苏-24的装备数量曾达到1400架,现役装备为不到280架。作为俄军较好的一种侦察机和轰炸机,这种机型使用强度很高,尽管目前使用的飞机都是80年代中后期生产的,但其状况日益堪忧,最近几年平均每年都会有一两架苏-24飞机发生严重事故。

从去年开始,俄罗斯陆续开始翻新84架苏-24,并进行现代化改装。此次坠毁的飞机,暂时不清楚是改进后的苏-24M2,还是尚未改装的老飞机。

俄罗斯勒热夫一家修理厂,正在对米格-31、米格-29和苏-24进行维修

由于俄军现役飞往往失修事件颇长,因此不得不大刀阔斧的换掉不少零部件

一架开膛破肚的苏-24飞机

如果是翻新后的飞机,那么翻新工作的成效恐怕就值得怀疑了。今年2月,也有一架苏-24坠毁,当时俄军没有停飞苏-24机群,但本次坠毁后却宣布停飞,这表明坠毁的可能确系翻新后的飞机。

而此次坠毁的还有一架计划替换196架苏-24的苏-34飞机,该机系俄军最新的战斗轰炸机,机龄很短,出现事故的原因尚不清楚。停飞和排查故障可能会影响到该机的生产计划,目前该机还远未完成生产计划,刚刚装备了59架。

美国空军技术人员维修F-15C飞机,可见其部队的维修水平已经比俄罗斯大修厂的维修还要精心,当然这背后是巨额的军费和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持

俄罗斯工厂中正在对苏-24飞机进行重新布线,可见飞机的铆钉没有换,蒙皮没有换,也似乎没有进行机体受力部件探伤等工序,基本只是将老旧不堪的零件换一下

苏-24飞机80年代就已经装备的雷达也没有更换,只是换了一下老旧的布线

波音公司宣传图片,他们正在对F-15战机进行“寿命归零”改造,实际就是将飞机易损部件替换成新的,这种改装和重新生产一架飞机工作量相似,俄罗斯维修老旧飞机的做法与之相比显得十分草率。然而即便波音如此大费周章的改装,还是出现了部分F-15改装后因使用印度生产的不合格铆钉导致大面积停飞的事件,可见,改装老式飞机延长寿命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至于米格-29飞机,那就比苏-24的命运更惨一些。这种同样有1600架以上产量,而今仅装备291架的飞机并非因为使用过于频繁而状况不佳。上世纪90年代,由于没有经费维护保养,甚至连封存的经费都不足,结果大量米格-29就摆在机场上“抛荒”。现在俄军对这种飞机的态度也是“用烂拉倒”。这次两架米格-29连续坠毁,其中一架上跳伞的飞行员是俄军负责航空安全的将军,或许就是为了证实该机的故障隐患在试飞。

此次事故后,俄军是否会加速米格-29的退役,暂不清楚。但长期来看,未来俄空军的装备序列中可能不再有米格-29的位置,只有俄罗斯海军将其作为舰载机继续装备。

俄罗斯的图-95飞机近几年来屡屡成为媒体焦点。自2007年普京宣布恢复已经中断15年的战略轰炸机远航训练以来,俄远程航空兵的图-95就不断出现在世界各个敏感地点附近。

在俄罗斯最苦难的时期,就连图-22M3这样先进的轰炸机也因为没有经费维护,放在机场上任由风吹雨淋,大部分已经根本无法维修

由于军费匮乏,抛弃了大量飞机,名为“封存”,实际上就是这样

2008年,俄罗斯方面宣称已将所有机龄较老的轰炸机退役,当时其平均机龄为15-18年。然而,图-95是这些飞机中机龄最老的,都于80年代中后期生产,属于“拉高机龄”的那一伙。最近的两起事故中都出现了发动机起火的问题,飞机故障的可能性较大,这显然与图-95MS机群的年龄有关——这些飞机也都经历过90年代最困难时期的“抛荒”,实际损耗情况还是相当严重的。

目前,俄空军飞行事故频发的原因还在调查中,但俄官方已经指出了空降兵兵营坍塌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据称,这次倒塌的楼房在2014年进行了整修,维修过程中发现了违规事件。俄军方指责称,违规事件与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激进的军事改革有关。

在俄罗斯空军经费最困难的时代,只有苏-27多少能得到一些经费,保持一定的作战能力,再加上依靠大量外贸订单,苏霍伊公司各家生产厂和配套厂都还活得不错,因此俄军自己的苏-27也得以“沾光”,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过得去的维护

谢尔久科夫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引起了俄军上下诸多不满,而且他的改革过于不切实际,不考虑俄罗斯军队的历史传承,有些“乱弹琴”。然而,将飞机坠毁、大楼倒塌都归罪于这位早已黯然去职的高官,恐怕只是推卸责任的最佳方法而已。

俄罗斯工业浴火重生,需要多少钱?

俄军为何不能替换这些旧式武器装备,只能继续吃苏联的老本呢?

2009年后,俄军制定了到2020年将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面更新换代的计划。此后各大军工厂商也开始得到订单。然而,俄罗斯工业基础在90年代几乎完全处于停工状态,出现了积重难返的现象。其军工厂商重新组织生产需要的资金,比简单的武器装备成本核算要高得多。即使近年来俄军军费大幅度增长,也无法填满这个大坑。

多年来,俄罗斯主要的机械工业厂商一直缺乏更新设备、聘请或培养高级技工所需的经费,已经出现了创新能力衰退等问题。目前真正能够较为稳定生产的,依然是苏联时代设计和已经形成生产能力的装备,最多是这类装备局部改进后的型号。

即使是留用的米格-29飞机,在俄罗斯时代保养维护条件也有限,作为一种寿命本来就短的前线战斗机,它迅速老化,飞行安全出问题实在也是正常的

米格-29飞机目前大多数已经成了废铝

在航空工业方面,俄罗斯一再吹捧的117S航空发动机,始终受到起火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了T-50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

苏-34飞机的生产也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新西伯利亚工厂长年缺少订单,生产能力下降得厉害,十年来只交付了59架飞机,迟迟无法完成替换所有苏-24的计划。

航空工业相比之下还是俄罗斯过去20年内尚未全面荒废的工业门类之一,俄罗斯那些传统上就实力不济的领域,则更加困难。

例如俄罗斯电子工业和光学工业在过去10年中,为了填补坦克红外热像仪的空白,做了几次尝试,但最后只是仿制成功法国“凯瑟琳”热像仪,视距比原版短2公里左右。这已经是俄罗斯电子工业方面少有的一个成功案例。其国产舰载相控阵雷达和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长期停留在试验状态无法大规模实用。只能吹嘘其技术上落后一代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有多么“独特的性能”,还不如车载热像仪的成果。

苏联解体后,许多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设施被放弃,图为被放弃的火箭工厂


平心而论,近几年俄罗斯军工企业也更新了一些设备,如图中比利时LVD公司的钣金加工设备


图中设备是著名的卡玛斯公司军用车辆厂所使用的,俄罗斯目前机床设备90%以上依赖进口,尤其是军工领域需要的高端设备,大多依靠进口


近年来,在巨额军费刺激下,俄军工产业稍有起色


作为对比,乌克兰哈尔科夫坦克厂现在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可以想象它们的产品为何在许多用户那里评价不高

2015年5月,俄罗斯方面宣布其国内首款自主CPU采用了65纳米制程技术,然而这已经比世界领先水平落后2代。连普京曾作为国礼赠送的俄罗斯“国产”YotaPhone手机实际也是由美国公司设计硬件,中国企业制造,俄罗斯负责的只是软件设计和营销。

电子技术的落后或许还不能说明俄罗斯工业基础的衰败。请看,俄罗斯这个传统机床大国目前需要的机床90%以上依赖进口;传统载重卡车生产大国直到前几年修改废气排放政策前,80%的载重卡车从中国进口;它眼下竟无法建造1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这些事实都能证明俄罗斯的工业基础已经退化到了何等的地步。

有读者要问,俄罗斯近年来军费投资不是很高吗?怎么没钱重建工业?

高额军费能拯救俄罗斯军事工业吗?

事实上,俄罗斯的高军费并未进入重建工业的领域。因为俄军直接采购和生产军事装备的资金虽然有,但却不足以完成重建工业基础,结果只能是大量采购进口替代产品来维持,工业基础并未得到恢复。

据我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杂志《俄罗斯国防支出对国家军事战略及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一文,国防支出的快速膨胀对俄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当政府奖大量公共资源用于满足国防支出需求时,这类支出既未流向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消费支出领域,也未流向可增强社会生产力的投资领域。这样一种支出结构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均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俄罗斯1993年到2013年军费开支曲线图。2009年后,俄军军费增长速度超出以往

俄国民经济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由2014年的16.3%下降到2017年的12.1%,能有多少用于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恢复很难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远远不够。

换句话来说,俄罗斯高额军费并未给工业界带来巨额的用于重建工业基础的投资,这中间存在的巨大缺口是很难短时间内填补回来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军费大量走“秘密支出”,从2009年时占财政支出的10%扩大到2014年的16.7%,预计2017年达到28%——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是1-3%,不超过8%。这一巨大的秘密支出已经成为了游离于监督之外的绩效低下、贪腐高发的灰色地带。

俄罗斯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列表,可见到2015年时,军费开支对俄罗斯经济的负担已经接近冷战时期

可见,在西方制裁、石油价格下跌、财政收入萎缩的情况下,俄罗斯的高军费已经影响到了该国的国民经济,如果处置不当,可能进一步加剧其对社会经济稳定与均衡发展的负面影响。

从俄军近期出现的迹象来看,令人不禁猜想,西方是否有迫使普京长时间透支国力与其对峙的目的。现在俄罗斯才刚刚开始“80后之痛”,假以时日,恐怕还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俄罗斯会成为“最大输家"吗?

最让人感到无力的是,俄罗斯并非自己主动与西方形成事实上的军事对峙,而是国际形势所迫,为了避免自身核心战略利益受损,不得已才做出的决策。

然而,毕竟俄罗斯的军费也已经达到世界第三的水平,就此断言俄罗斯军队外强中干,西方只要继续拖下去就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恐怕也还言之过早。

必须指出,此次俄罗斯空军停飞的机型本来就是其战斗力组成中较弱的一部分。俄罗斯空军目前的主力战术战斗机是苏-27,在车臣战争、格鲁吉亚战争中得到大量使用,且俄军近几年也采购了几百架全新的苏-27SM3、苏-30SM3和苏-35飞机,同时还对不少苏-27S飞机进行中期延寿,维持了一支有相当作战能力的重型战斗机机队。近年来它还对旧的米格-31截击机进行了维修,在最近一年多来,这些飞机也多次在与西方的空中对峙中发挥了作用。

虽然在停飞事件后俄罗斯只剩“半支空军”,但大量经过现代化升级的苏-27SM,苏-27SM3飞机和新造的苏-35等战机所组成的俄罗斯空军机群依然不是欧洲国家独立能够对抗的

即使完全不考虑其他型号作战飞机,仅俄军装备的几百架苏-27系列多用途战斗机,也足以压制飞机数量相当少的东欧和西欧国家空军。

更不用提俄罗斯军费重点投入是在洲际导弹、核武器方面,强调“非对称报复”理论,对西方挥舞核大棒其实并非完全是虚张声势。

现在,不论是心理上还是实际军事能力上,欧洲根本没有做好承受军事冲突的准备。如果逼迫俄罗斯过甚,一旦俄采用更加暴烈的手段来强力破局,即使俄军的实力完全无法与全盛时期相提并论,恐怕还是会出现让欧洲极为痛苦的后果。

然而,从对俄罗斯军队近期事故频发的幸灾乐祸的报道来看,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最坏的可能。这,或许倒是真正值得忧虑的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堵开源
俄罗斯 俄罗斯海军 今日俄罗斯 制裁俄罗斯 俄罗斯复兴 普京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