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情评论:“老小孩”美国和“小小孩”朝鲜的斗法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4-16 11:05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朝鲜“核危机”吸引了几乎全部的注意力。然而,这一轮美朝的较量却是以双方“互亮肌肉”为结果。作为一个世界一流大国,和自己口中的“流氓国家”互相较劲,到底是谁丢人……这可能是个哲学问题。我们从双方究竟展示了些什么东西入手,回顾下这一轮紧张却偏偏喜感十足的对抗吧。

另一方面,本周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刷漆工作即将结束,可能下水在即。此时新闻传出,贵飞集团正在研制新的“山鹰”舰载机。这引起了关于未来国际市场上会否出现新的轻型航母热的一些讨论,我们也来聊聊。

本周,东亚地区上演了一出地缘战略大戏,只是和冷战时代剑拔弩张,随时准备世界末日的那种气氛不同。因为这次两个“任性”的“主角”实在“演技浮夸”,本来紧张万分的局势中,一些事情却意外的让人感到令人忍俊不禁。

首先是关于上周“习特会”期间美国导弹袭击叙利亚事件的后续,特朗普当着记者的面说,自己对习近平主席说“向伊拉克发射了导弹”。

在福克斯新闻采访过程中,特朗普颇为得意地向主持人描述跟习主席说了什么“So what happens is I said,‘we've just launched 59 missiles……head to Iraq'’”

Iraq?主持人急忙纠正,“head to Syria”,特朗普停顿了一瞬,重复了一下说Syria ,也不知道他停顿的这一瞬在想什么

这一下子就和他之前说“习主席当时正在吃蛋糕,听了我的话,愣了10秒,然后让我再说一遍”对上号了……

估计任谁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什么?伊拉克?他招你惹你了?”

吓得我竹子都掉了

……真是大写的尴尬。

这只是个小细节,不管特朗普是不是真的当着习大大说了“我打了伊拉克”,这次对叙利亚的导弹袭击却是确确实实的一次突然袭击。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充分表明了特朗普将“不可预测”进行到底的决心。

特朗普在当上总统前,就曾表示过“金正恩是个好样的,说得出做得到”,只不过当时大家没想到特朗普还真是把自己和金正恩放到了同样的层面上来较量……

喂喂,你好歹也是“帝国”总统啊……怎么就这样了呢?

这不,在派航母靠近朝鲜之后,还觉得压力不够,又在4月14日进行了B61-12精确制导钻地核炸弹的测试。

B61-12核弹测试区域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说美国4月13日在阿富汗投掷的MOAB(炸弹之母)也是来威慑朝鲜。

其实这说不过去,因为MOAB并不是MOP。看看它的英文名称直译:巨型航空冲击波炸弹(Massive Ordnance Air Blast)。它的前一代,就是曾在越战中用来为直升机在丛林中开辟着陆场的“雏菊切刀”BLU-82炸弹。MOAB也是一种巨型的燃料空气炸弹,需要两次引爆,能够产生巨大的冲击波。

MOAB的重量为2万磅,也就是约10吨多,主要用来杀伤地面软目标。而此次被用来攻击阿富汗ISIS游击队的“地道网络”,实际上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深入山腹的地下隧道系统,而是对付“土地道”,这种地道挖得很浅,在温压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之下,很容易大面积发生坍塌。

而具体看MOAB这次在阿富汗投掷的批准过程,实际上也并不是特朗普亲自授意使用。所以把这件事和特朗普向朝鲜“亮肌肉”联系在一起,略显牵强,尤其是,MOAB因为体积过大,需要用C-130运输机来投放,朝鲜就算防空能力再怎么弱,也不至于让C-130大摇大摆飞到核基地上空投弹的……所以这则消息,媒体炒作的味道更多一些。

“炸弹之母”一般都是由特种作战司令部的MC-130投掷,即使加装了电子对抗设施,其本身的飞行性能也注定了它只能在几乎无防空能力的区域执行任务

不过媒体的炒作似乎也不能完全视作开玩笑,毕竟使用MOAB确实会让人自然的联想到更大更重的MOP炸弹,也就是GBU-57,这种炸弹重3万磅,能击穿6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不过考虑到朝鲜的掩体可能比这更深,所以GBU-57的威胁究竟能有多大,也是有点可疑的。

但4月14日,美国进行的这次B-61-12投掷试验,说是针对朝鲜的威胁,则完全可以认同。

原因很简单,B61-12我们之前介绍过,虽然B61炸弹重量只有300公斤, 但它却能有效钻入数米深的岩层中引爆,此时数十万吨的爆炸当量产生的能量几乎完全转化为地震波,沿着岩石传播出去,即使是深入岩层几十米到上百米的地下工事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直接坍塌。

当然这并非绝对无法抵抗,美国夏延山地下指挥所就在指挥所的地基安装了大量巨型弹簧,就是为了针对这种威胁。今年春节时火箭军向全国人民拜年的一个施工现场镜头,也可以看见正在兴建的“长城工程”地下掩体也有类似的结构。

为导弹“筑巢”的火箭军工程部队施工现场

当然,朝鲜有没有本事建造这种超级地下掩体恐怕值得怀疑,因此B61-12完全有可能有足够的威力摧毁朝鲜的若干个地下掩体系统。如果美国能够掌握朝鲜地下设施的详细位置,分布情况,那么使用这种武器有可能解除朝鲜核武装。

然而当年苏联也曾暗示打算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消灭我国当时初生的核力量,结果……就不必我再废话了。

今天的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这件事还没有准信,但拥有能够投射核武器的导弹,这却似乎是已经没什么可怀疑。必须指出,只要解决了材料问题,制造原子弹的难度显然要低于制造现代化中远程导弹——更不用说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朝鲜努力展示自己的导弹技术,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暗示他们有能力将核武器投送出去,这足以令对手三思而后行。

在这次金日成诞辰105周年太阳节阅兵式上, 朝鲜展示的最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是6辆“北极星2”导弹发射车,而不是模仿中国东风-31和俄罗斯“白杨”的两种“固体燃料洲际导弹”。

此次阅兵中出现的6辆“北极星2”

原因很简单,朝鲜此前从未试射过这两种导弹。这和前几年朝鲜阅兵式上展示的“火星13”(KN-08和稍后的KN-14)导弹一样。以朝鲜去年和今年连续试射“火星10”(舞水端)导弹,连续12次发射,10次失败的情况来看,朝鲜对这种液体燃料中远程导弹技术的掌握还远谈不上成熟。因此这次阅兵式上,用MAZ-543发射车携带的“缩短版火星13”液体燃料机动式远程导弹显然很难产生真正的威慑力。

但相比之下,原本为潜艇研制的“北极星”导弹的试射却相当成功,而将“北极星”导弹上岸,研制的固体燃料中程导弹“北极星2”的成功却似乎出人意料。尤其是“北极星2”导弹使用了新的履带式底盘,这种基于朝鲜大量生产的坦克底盘研制的重型底盘很适合朝鲜目前的导弹隐蔽部署方式,与其继续折腾坏一辆少一辆的“高档”MAZ系列轮式车辆,不如用履带底盘算了。

其实这并不算特别奇怪,因为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本身就是几乎“不搭界”的两种技术。朝鲜的导弹技术本身就有很重的“东拼西凑”味道,“火星10”很明显有许多来自苏联R-27液体燃料潜射导弹的技术,而“北极星”导弹则显然是另一条技术路线的产物。

“火星10”迄今只发射12次,成功只有2次,看来液体弹方面朝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虽然说这两种技术说不上谁更高明,但实际上R-27这样比较先进的液体燃料中程导弹需要的精密制造能力、质量管理能力是很高的,结构也更复杂。相比之下,固体燃料的“北极星”结构反而更简单一些,只要研制出合格的药柱,就解决了大半问题——当然,绝不是说固体燃料导弹研制本身就容易,苏联就碰上过固体燃料的潜射导弹反而造得比液体燃料导弹更大更重,以至于不得不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来容纳它的“囧”事。

从这次阅兵式来看,朝鲜还是没有完全放弃“火星10”导弹之后继续发展“火星13”系列的努力,只是其地位可能已经大幅下降。这次“火星13”被改成一个中远程导弹,放在MAZ-547底盘发射车上,可能主要用来威慑关岛。

另一方面,“北极星2”导弹成功后,朝鲜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因为该导弹所需要的各种部件,尤其是发射车,都是朝鲜可以自行生产的。

而这次出现在阅兵式最后的“山寨东风31”导弹和“山寨白杨”导弹,显然是两种固体燃料远程,或者洲际导弹。其中,“山寨白杨”导弹因为朝鲜总共只有这4辆8轴特种运输车,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就是个展示用途的东西,表示朝鲜未来也可以搞这个。但那个采用某型重型拖车头拖曳的“山寨东风31”,或许是未来朝鲜最可能实际研制的目标。

山寨版“白杨”

山寨版“东风”,虽然都知道朝鲜还没有这种技术能力,但是这山寨的外形一出现总让人觉得奇怪

原因很简单,朝鲜的核武器掩体体系都已经抄了“长城工程”了,那里面的导弹向老大哥学习一下就太顺理成章了。

从这次阅兵也可以看出,朝鲜越来越明确自己的导弹技术的定位——苏联的那一套,朝鲜学不了。对中国上世纪70年代的导弹发展路线亦步亦趋,或许是朝鲜最现实的套路。

金正恩这个肌肉,亮的还是有水平的,清楚的表现了朝鲜未来的发展路线和现有的实战能力。

特朗普的核炸弹和航母,自然也不能说水平差。

但……美国什么时候要和朝鲜互相比肌肉了!?这本身就已经是在自降身价了吧……

以现实而论,以美国的国际地位和美国眼里的“流氓国家”像黑社会讲数一样比谁胳膊根粗无疑是掉价的,也没有任何的利益可取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14日与法国外长艾罗会谈后表示:中国人常说“危”中有“机”。在半岛紧张加剧之际,我们也注意到,包括重启对话谈判在内的一些理性声音开始回归。这正是我们努力寻找和应该抓住的机会。中方已经提出了“双轨并进”思路以及作为启动对话第一步的“双暂停”倡议,中方愿将此进一步细化,适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同时也愿以开放态度,接受各方的有益建议。复谈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只要是对话,正式或非正式,一轨或二轨,双边或三方、四方,中方都愿给予支持。

王毅外长明确表态,战乱只会多输,谁生战生乱,谁会付出代价

这是一个极有分量的表态,用白话说:第一,支持了“停止军演换停止核试”的要求,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不要再刺激对方;第二,不再强求“六方会谈”框架——比如日本这样的国家,就没有必要再来招人嫌了。注意这次王毅外长专门强调:双边或三方、四方。双边不用说就是美国和朝鲜直接谈,三方,可以是中美朝,或者美朝韩,而四方当然就是中美朝韩,至于俄罗斯和日本,就没有必要再拉进来谈了……这算是对朝鲜的一种让步,毕竟朝鲜是不愿再和“事儿”特别多的日本再谈的。

究竟下一步事情如何发展,“老小孩”美国和“小小孩”朝鲜之间会闹到什么地步,这恐怕还真是一个让中国以后都会觉得头痛的问题。

“山鹰”上舰能带来新航母热潮吗?

4月10日,贵飞公司官网宣布开始研制“山鹰改飞机某重大改进项目”,坊间大多相信这就是“山鹰”上舰项目。

当然,以山鹰的机体不可能不做改装就上舰的

高教-9飞机要上舰,肯定需要局部改动后机身设计,增加承力结构,以承受阻拦着舰的巨大冲击力。改进后的“山鹰”结构重量会增加一些,同时可能还要部分修改气动布局,安装可折叠机翼等。

其实“山鹰”上舰对我国海军航空兵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训练的意义大家已经讨论过很多次,这里,笔者想要说的是在听说“山鹰”上舰后几个朋友之间的“脑洞”。

大家还记得不久前巴西退役的“圣保罗”号航空母舰,也就是法国“福熙”号航母,该舰排水量约3.3万吨,能搭载22架战斗机和17架直升机。

比较一下“圣保罗”号的A-4“天鹰”战机和“山鹰”的尺寸重量,前者长12.2米,高4.57米,翼展8.38米,空重4.75吨,正常起飞重量8.3吨;后者长14.55米,高4.1米,翼展8.32米,空重4.96吨,正常起飞重量7.8吨。

“圣保罗”号上的A-4天鹰攻击机

就算“山鹰”改装为舰载机后,重量尺寸翼展略有增加,但总体来说也不会比A-4大太多。

换言之,如果以“山鹰”为基础研制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完全可能部署在类似“圣保罗”号大小的航母上,并可携带20架左右。

“山鹰”如果改为舰载战斗机,完全可以安装一个类似L-15 AFT型现在所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然后再带2枚中程、2枚短程空空导弹,或者携带若干250公斤炸弹之类的武装,甚至也可能携带1-2枚“鹰击”反舰导弹进行对海攻击。因为“山鹰”是一种超音速战斗机,且具有不错的机动性能,空战性能肯定远超过A-4R“超级天鹰”(安装“鹞”式的雷达,可以携带AIM-9空空导弹),对于很多中小国家而言,作战能力肯定够用。

上世纪80年代,“鹞”式舰载机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轻型航母热”,那么“山鹰”是否也有此潜力?

不过,稍微仔细分析一下,似乎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80年代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航母能够引发热潮的基本原因是这样的航母真心简单,不论是飞行员培训,航母舰员培训,还是对整个海军作战体系的要求都比较低。泰国这样的国家也可以买一艘来装点门面。

泰国海军的航母现在基本已经只用来做救援等简单的任务了

而如果是排水量3万吨以上的航母,其实已经算是中型航母了,如果再小,就无法满足“山鹰”起降作业的需求,或者至少也是非常勉强。这样的航母总造价可能也不会低于20亿美元,对于大部分当年购买过轻型航母的国家来说,这样的航母就有点贵了。

尽管如此,“山鹰”上舰的前景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我们可以想象,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泰国这样的国家,在中国提供一些金融援助的前提下,是有可能承受1-2艘这样的航母的。

但问题还是,这样的航母有用吗?

假想一下,巴基斯坦如果买了一艘这样的航母,它直接要和印度的“超日王”和未来的“维兰特”对抗,那两艘舰上携带的是米格-29K战斗机。“山鹰”的空战性能恐怕依然是无法和这样的对手对抗——除非中国再研制一款“枭龙”舰载型——然而枭龙的尺寸比“山鹰”还是大了一圈,这样一来,三万吨的航母就有点撑不住了。

再加上巴基斯坦面对的实际情况,或许还是用岸基“枭龙”进行空中加油去海上“浪”比较合适,这好歹还省了一艘航母的钱。

再看看其他这些国家,问题也是一样的。

其实“山鹰”为舰载机的轻型航母所遇到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现代条件下,轻型战斗机概念的没落。毕竟就连歼-10、F-16、米格-29这样的中型战斗机,都遇到了如果不进一步增加重量增大空间,就无法继续提高作战能力的情况。第五代中型战斗机——如果研制的话,也都会是空中12-13吨这个级别,也就是至少不小于F-35。

目前世界上还在研制轻型战斗机的,也只有印度和……可能是伊朗……

伊朗的“五代机”——“征服者”F-313战斗机模型验证机

今天,很多以前的时代因为廉价而可以推广的概念,现在都没有了出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军事装备只有贵到一定程度,才有意义的时代,对于军迷来说,真的是略显无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荀越
朝鲜 韩国 美国 金正恩 特朗普 叙利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