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歼-20首飞八年了 未来我们能期待啥?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13 10:44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五就是1月11日,八年前的这一天,歼-20首飞,石破天惊。这是改变国人对中国高科技能力自信的一天。在这一天之前,中国不论搞成了任何先进技术,都会被说成是: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走,人家早就有了——然而歼-20是一个活生生的无可辩驳的例子,否认它的先进性只能说明自己的无知。

8年后,歼-20已经向着形成战斗力快步前进,后续生产和改进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和进行。歼-20对中国空军的影响,正在从“震撼”发展到围绕着它为中心,展开一场“革命”。

歼-20首飞的日子,从此成为一个节日

正好,本周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关于军工的奖项,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一些未来的端倪。那么本期军评,我们以此为线索,展开关于中国未来8-10年,还有什么重要军事技术突破的畅想。

从隐身战机的对抗说起

整个2018年,中美间高科技领域的斗争进入新阶段,美国政府开始不顾吃相,采取一系列破坏长期以来中美间互利默契的行为,企图打击中国高科技企业。

其实在歼-20还没有公开的年代,笔者也稍稍接触过这方面的事情。事情本身不大,无非是某所从国外购入高性能IT设备过程中的小问题。从涉及的高设备的数量和性能来看,当时建设的计算中心规模不小。

当然了,对于飞机研制来说,有很多需要高性能计算设备的需求,但要说起来的话,隐身气动外形设计的计算,可能是最直接的一个应用……

再加上当时有一位朋友告知笔者,某次竞标后,西南和东北的两家企业都没能“胜者通吃”,而是在军方领导下,以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正在研制全新隐身战斗机的消息。

现在的隐身战机一般选择将雷达回波集中到几个特定方向,所以对抗隐身战斗机,“抓9点(3点)”将可能是未来空中对抗的关键


未来的隐身机战斗中,被抓“九点”,就像传统战斗机格斗中,被人抓住“六点高”(正后上方)一样……

所以当时笔者感觉,这笔大订单应该和中国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有那么一点关系。几年后,歼-20首飞,正好笔者也从那时的公司辞职了。

当然了,当然了,在那些真正缔造了歼-20的人们看来,这不过是细枝末节的细枝末节,属于“全世界任何人之间可以通过不超过6层关系联系起来”的那种。但……总有些与有荣焉的……算是一点小小的自我感动吧。

不论如何,也算是见证,甚至稍稍参与了一点历史。(自我陶醉一下)

也是因为这点经历,当笔者看到如今有些媒体在报道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时候一口一个:“美国商务部忍无可忍,决定采取行动”的时候,除了觉得这个国企事机不密,太过于外行,对于那些满怀着对“爱(美)国”热情的这些媒体人……嗯,你们可以想象,笔者内心想对他们说啥好话了。

扯远了,说够了陈年旧事,咱们来说说最近的事情。

之前就说过,歼-20的正面隐身性能已经达到了雷达的发现距离接近肉眼看到飞机距离的程度,与F-22基本相当。

在这种情况下,歼-20和F-22的空战其实很难打起来,双方很可能都无法远距离发现对方并实施攻击——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理论研究,说要让战斗机切入敌机的9点钟方向(接近正侧面),然后通过抓住对手雷达反射信号较强的方向,来提高发现能力——但这有个前提,就是要对敌机大致的位置、飞行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你怎么知道敌机的“九点钟方向”在哪里?

现在我国和俄罗斯已经有了能大致探测敌方隐身战斗机方位的米波或者超宽带雷达,可以担负这个任务——这种雷达研制的主要难度是掌握雷达部署地点附近的地形反射信号,对于美国来说技术难度不算很高。他们类似的具有较强反隐身性能雷达也已经出现。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在亚太地区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上哪儿部署这种雷达。

近年来,中国在先进米波雷达,超宽带雷达等方面的进步,已经能够有效探测到敌隐身飞机。这就意味着,能够引导我方隐身战斗机有效抓住敌人的“九点”——有了这种支持,即使是su-57,如果利用低空增强自身隐蔽性,也有可能通过抓九点的方式在国土防御中对抗F-22,而如果是歼-20,基本上就可以“猎杀”对手了

理论上来说,超宽带雷达可以在数百千米距离上掌握敌方隐身飞机的飞行方向、大致方位等信息,为己方隐身战斗机与之对抗提供相当的优势。

但这种雷达到目前为止,事实上是到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小型化到足以装在预警机上的程度,只能作为地面雷达部署。

如果美国将它们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岛屿上,那么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个岛上孤零零的一个雷达站,很容易被各种手段打掉——因为你没法在它周围部署严密的防空系统,倒不是因为没钱买那么多防空,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它们展开——除非跟中国的南海岛礁一样,建设一系列岛礁,形成一个“岛礁舰队”,但这样干的成本……

亚太前沿基地就这几个,面对几千枚导弹,很容易就会被瘫痪,从而导致整个作战系统大片大片丧失行动能力

这个困境不仅在防隐身飞机领域存在,在反导方面也是一样,美国在亚太部署的反导系统也面临着相似的难题。

美国的困境

事实上这个困境,几乎在所有关键性的军事能力领域都存在——应该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态势,决定了它的部署没有纵深,很容易被高性能导弹、隐身飞机突防,而一旦完成突防打击,其基地很可能失效,而基地失效,就会导致大片区域失去控制,导致作战行动难以为继。

换句话来说,中美在系统对抗中,美国的系统是依赖节点构成的,节点被攻击的影响很大,打掉一个节点,就直接导致一大片系统失去效能。相反,中国因为依托本国领土,关键设施数量巨大,互为备份,难以摧毁,防空网络绵密,能够互相掩护,难以突防,也就是说,美国要想通过“点穴”来让中国的军事系统失能,很难,但反过来,却相对容易。

所以,中国的隐身战斗机、隐身远程轰炸机、精确制导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等武器大量部署后,对于美国方面就立刻形成了一种“非对称”局面。

这有助于我们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导弹让美国那么担心——导弹实际上是一种很昂贵的武器,在将同等重量的爆炸物投送到敌人头上这个任务来看,导弹是最贵的。

顺便说一下,制导火箭和导弹的区别,现在看来主要可能就是价格了,一枚制导火箭弹价格只有XX万人民币,相当于一辆高级轿车,而一枚导弹价格就是XXXX万人民币,若干枚导弹相当于一架战斗机,这还只是中短程导弹。至于洲际导弹就更贵了,一枚相当于一架先进战斗机(相对于其威力又似乎挺便宜)

我们此前也曾说过,解放军新一代高超声速中短程导弹,成本换算一下,大概是几百万美元,其战斗部重量只有数百公斤。相比之下,如果用战斗轰炸机执行同样的任务,也就是把炸药投送到不到2000公里外的目标头上,即使是发射精确制导炸弹,一枚炸弹也不过几万美元,再加上几千美元的油钱,加在一起基本上就是十几二十万美元就可以投放比一枚中短程导弹多好几倍的火力。

之前网上就有台湾网民拿这个“效费比“来自我安慰,说大陆总共只有几百枚导弹,全打过来也不可能把台湾怎么样。当然,后来大陆的导弹从几百枚增加到上千枚,后来是几千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再大幅度增加。如果是当二战中的V-2导弹那样,带常规弹头去对城市进行狂轰滥炸, 那估计顶多也就是把台北市地表化为焦土,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但是在精确制导系统的作用下, 这些导弹打击的目标,不是一个城市,不是一个机场,而是这些目标最关键的设施——比如停放着飞机的机库,机场的油库,飞行员宿舍……

现代条件下甚至可能不会用弹道导弹去炸飞机跑道——96年-08年台海危机期间台湾军方和民间都热衷于拿着台湾岛各个机场的地图,算要多少枚导弹掉下来砸的弹坑能让一个机场的跑道失效。

今天早上看B站有人上传的西方81纪录片视频(带字幕版),看到一条弹幕:“西方81”到现在比二战到“西方81”时间还长……或许由于电影电视的原因,大部分人对于战争的想象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然而……

1991年的伊拉克军队虽然很多方面不如西方81的苏军,但其作战形态却并没有根本性差别,结果……(图为海湾战争结束后被击中起来的伊拉克坦克残骸)在廉价的精确打击武器出现后,“装甲洪流”如果技术不进步,就会变成装甲棺材铺

但现在有了几千枚足以直接摧毁机库的导弹之后——当然打台湾可能用的还是更廉价的精确制导火箭弹——其实就算用一枚导弹换一架飞机,那也是很值的,就不用考虑维修机场跑道了,因为你停在机库里的飞机都已经被炸毁了,没有飞机再能利用这些跑道起飞了……

事实上此前台军自己的报告里面就算过,在无预警的情况下,台军飞机甚至来不及疏散,就会被大陆的弹道导弹摧毁在机库里。

而问题是对于美国来说,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如果中国对美国在亚太的基地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话,完全可以快速瘫痪离中国最近,最有威胁的基地,导致美国失去使用空中武力进行干涉的机会——或者说至少也会导致这种干涉变得非常困难。

而相反的,美国残存的舰艇,从岸基反舰弹道导弹射程外派飞机来炸中国内陆的基地极为困难,而“战斧”、JASM导弹这类武器,由于在未来环境下(尤其是在中国研制成功对低空隐身目标探测能力很强的高频地波雷达后,这也恰好是今年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项目)是不可能在严密的空中、地面防空火力之下造成什么实质性损害的。

甚至,就算是美国研制成功了岸基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不会单方面挨打还不上手了——事情仍然没好到哪去,请参考前面笔者论述的美军亚太部署的困境。

我们此前已经说过,这也正是中国坚决不和美国商讨中程导弹军控条约的主要原因。因为在这种态势下,就算美国大量部署陆基弹道导弹,双方拿导弹对轰起来,吃亏的必然是美国。

21世纪初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里就一再提出要将关岛安德森基地堡垒化、地下化,当时估计耗资100亿美元可以做到,现在安德森基地又扩建了大约四分之一的面积,五角大楼似乎并没有按照兰德的建议去搞的意思,或许是对反导系统有信心?当然也可能只是没钱,或者关岛的地理条件不允许这么搞

当然了,接下来就是美国企图搞核讹诈的问题了——其实这也好办,相对常规武器而言,核武器对于大国来说算是相对便宜的武器,尤其是我国并不追求先发制人取得核战争胜利的前提下,只要部署的核武器数量、质量和生存能力(这就涉及到本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另一项特等奖,防核武器地下工事)足以威慑对手,避免敌人打核武器的主意就行了。

君不见俄罗斯以如此虚弱的国力,仍能维持相当庞大的核武库?所以说,这方面的问题,反而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没有破绽,让美国能用规模十分有限的打击手段给我们造成惨重的“战略性”损失呢?

美国有了高超音速以后又如何?

很遗憾的说,还是有的——这就是对台作战中,必然要动用的庞大的登陆船团。

美国在2017年首次完成从核潜艇上发射以GBI导弹助推器(技术来自于“侏儒”微型洲际导弹)投送AHW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试射,这种导弹的代号据称为“海龙”。

我们必须警惕的是,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制方面,虽然总体来看,比中国要落后一些, 但是其劣势尚不明显。

与中俄相比,美国其实真正差的是“临门一脚”,他们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一直是在这方面的领先者。但是在21世纪初HTV2、X-51A、X-37等飞行器测试之后,美国对于高超音速武器的实用价值产生了怀疑,认为这种武器从试飞到最终武器化之间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而美国当时认为可预见未来只要用“战斧“导弹就可以摆平所有威胁,实在碰上“硬茬子”,大不了让F-35战斗机去扔炸弹也能摆平。

美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还是很厉害的,“侏儒”的技术到现在也不过时,直接把它的头部换成高超音速滑翔器,基本就是“海龙”的构型,2017年底这种构型的导弹已经进行了试射

但结果呢,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美国的上述打算落空,中俄在高超声速技术方面追赶很快,尤其中国已经开始初步部署高超声速导弹,并开始试验下一代的高超声速升力体构型技术。

美国目前已经感受到了威胁,并且已经开始追赶,预计未来5-10年内,美国会争取把“海龙”搞定(当然了,比较悲观的预计是2032年才能搞定,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格里芬说的),同时还有与“海龙“使用相同的AHW旋成体型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陆基和空射导弹。

这样就能与中国的第一代高超音速导弹达成平衡——当然,即使按照这个乐观的估计,中国至少有5-10年的“高超声速优势窗口期”。

按计划,2020年要开工的“弗吉尼亚第五批次”潜艇将取代现役“俄亥俄”SSGN型潜艇,除了艏部的2个导弹垂发装置,在舯部增加舱段装4个发射筒。每个发射筒可容纳6枚“战斧”或两枚(研制中的)“海龙”高超音速导弹

现在让美国如坐针毡的也正是这段“窗口期”。

而笔者想说的是,“窗口期”之后,中国就要面临美国能够用核潜艇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袭击我登陆船团的情况,而这些导弹将可以从远离我方舰队的地方发起打击。

如果我方舰队前出执行攻势反潜作战,那么就要面临在不利于我的远海大洋环境下与优势敌人作战——即使是到了2030年,中国海军舰队依然不可能超过美国整个第三+第七舰队,尤其是在美国海军也在加紧建造更多战舰的情况下。而且“海龙”导弹本身也可以用来打击我军的舰队。

当然,如果美军舰队主动进攻,跑到我方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内,那还是避免不了要吃亏的。

那么要想重新占据优势,我方唯一的选择是发展更先进的潜艇,能够在深海大洋之中,与美国“弗吉尼亚”、“海狼”,乃至更新一代的核潜艇进行对抗的潜艇,将反潜作战行动前推到西太平洋深处。

这种新一代的核潜艇,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比隐身战略轰炸机更重要。


笔者看到过的模型图片大概就相当于885M型(雅森级)换成泵喷推进器(或者说有点像传说中的俄下一代核潜艇“哈士奇”级,那啥别笑……),不过由于模型缺乏细节,并不知道其内部布局究竟怎样,所以没什好多说的

如果我们是在歼-20以前的时代,大家可能会对我国研制新一代核潜艇感到悲观,毕竟我国核潜艇长期以来都落后于美俄,而且幅度还不小——但歼-20告诉我们……只要敢攀登……

此前笔者曾谈及在某资料上看到过某个新型核潜艇的方案模型——不过呢后来有相关专业的朋友说,到目前为止,下一代核潜艇还处在“千奇百怪的模型”状态——所以我们看到的模型完全可能已经是一个被淘汰的方案,最后到底会造成什么样子,只能说不知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新一代核潜艇的性能要有大幅度提升。

这也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基于逻辑的推断。

战略轰炸机到底干什么?

展望未来十年,除了高超声速导弹,新型核潜艇,还有一项重要的武器装备,就是我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最大意义究竟在何处?

首先,由于我国的地理因素,用战略轰炸机直飞美国进行轰炸再返航,那其实就和直接造环球轰炸机没啥区别了。虽然现代条件下这样做不是不行,但意义不大,主要是花那么大的代价还不如干脆多造些洲际弹道导弹——当然到那时主要应该是滑翔导弹。

参考B-2和B-21,未来我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也无疑会是我军装备中成本最贵的武器装备之一,若干架战略轰炸机的成本赶上一艘航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上图为较早期的B-2驾驶舱,下图为2013年公关活动中拍摄的B-2驾驶舱,可见这种轰炸机的座舱布局变化不小,尤其是增加了用于控制无人机的屏幕,和与其他飞机进行通信的数据链系统面板,可以说,其“隐身飞行战舰”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明确

同时我国的战略核力量,即使在相当远的未来,应当仍然是建立在核报复理论基础上,而不是先发制人,那么战略轰炸机慢悠悠的飞向敌人本土,就不如直接用高超音速洲际导弹来得有威慑力了。而未来,隐身战略轰炸机携带空射洲际导弹,在危机时刻在我方上空盘旋,其生存力比现有的任何核反击手段都更高,威慑力也是最强的。

所以,这就基本解决了未来战略轰炸机执行对敌本土进行战略打击的技术问题——不再需要远涉重洋,只要有足够的机内容量能装下一枚空射导弹即可——由于空射导弹可以比同等射程的陆基导弹小得多,对于需要设置机内弹舱的战略轰炸机而言可能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

不过这也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果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未来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就没法采用经典飞翼布局,而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机身。

B-21现在也是几乎毫无消息,基本上关于它的文章,都是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

到现在为止笔者仍没有听到关于这种轰炸机的新消息——这也很正常,美国B-21轰炸机现在除了一个名字外,也是几乎毫无消息的。最新的消息是称其通过了设计审核,也就是说,布局等方面应该是定了。

B-21作为诺斯罗普“轻车熟路”的项目,都进行得这么缓慢,我国的战略轰炸机项目确定时间还比B-21晚,那么其目前尚未确定基本设计,也不是不可能。

但以我们上面分析的这个情况,笔者还是认为早期说的,可能采用有机身、机翼、尾翼结构,采用翼身融合,通过使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实现全波段、全向隐身可能性更大,这样甚至有可能实现军方此前提出过的,超音速飞行能力的要求——毕竟超音速飞翼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还没有实践。

当然也有相关人士表示飞翼结构因为隐身性最好,还是不能排除,那就不知道一飞院会用什么办法来实现了——甚至如晨枫老师此前文章里说过的那样,可能弄到最后出现一种专门携带洲际导弹的隐身性能较低的导弹载机和一种采用飞翼结构,强调隐身的轰炸机。

比如,这样倒是能满足机身长度的要求……

因为对于大型远程轰炸机而言,它相对于其他飞机,最大的特点在于由于尺寸的关系,即使是米波雷达也很难探测到,因此具备全波段、全向隐身效果。

这种隐身效果能让隐身战略轰炸机除了用于投送打击火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战区上空敌人几乎无法发现的,集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火力投送于一体的“空中战舰”。

事实上,此前美国B-2轰炸机在对利比亚极端分子武装进行空袭的时候就这样玩过,当时该机指挥了目标区上空多架无人机的行动,同时还协调指挥空域内的多架战斗机,在使用机载的精确制导炸弹进行轰炸后,再控制无人机对目标进行打击效果评估,之后指挥有人机、无人机进行补充打击——这可以视为一次对B-2这样的轰炸机在未来战场上使用方法的新探索。

未来在亚太地区,隐身轰炸机指挥一群小型隐身无人机去渗透侦察,舰射、潜射、陆基或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突防攻击“破门”,轰炸机趁虚而入投掷大量炸弹,一次性大量摧毁目标,这样的“组合拳”完全有可能出现。

此外,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相关技术,也有助于研制未来的其他大型隐身飞机,由于未来战争环境中,大型空中平台的生存性越来越成问题,因为远程空空、地空武器效能越来越高,因此未来很可能需要具有低可探测特性的大型加油机、侦察机、指挥机等机种。

包括未来预警机也应该考虑通过诸如低可截获波束等技术,来提高自身的隐蔽性,同时它自身也要有低可探测设计。美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在集中力量加快完成远程轰炸机研制后,也应该考虑这方面。

重启冷战?可特朗普到现在连个《中导条约》都没利索的退出呢……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也不过挂一漏万,在当今特朗普牵头要重启“冷战”的环境下, 世界各国努力将高科技战争向前再推进一步已经是不可改变的趋势,为此新一代的作战平台必然纷纷问世。

但是歼-20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科技水平的此消彼长方面给全世界最“硬”的一个案例,如果说它有什么最大的意义,那就是让我们感受到:“美国也没什么了不起,它也是可以被追上的“——这和1950年朝鲜战争,志愿军在战场上告诉世界:“美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也是可以被打败的”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这种精神作用是双向的,从那之后美国也意识到了,中国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力量。

1950年朝鲜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人知道中国人说话算话,而且有能力让美国付出代价——所以,越战中,美国没敢越过北纬17度线。

1950年冬季,“美军历史上最丢人的200英里”(第二次战役后朝鲜美军向三八线的全面溃退)之后,世界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越战,美国终于没有越过17度线,并且最后被迫接受输掉战争,丢掉南越的结局……

2011年,歼-20首飞带来的,是美国人知道中国人不再是技术落后的对手,而且有能力追赶,乃至超越美国——所以,如今,美国必须慎重考虑他们的决策,比如,台海一旦发生变化,美国要不要冒险干涉。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2011年1月12日登上长城,面对记者们,他说与中国军方进行了“非常坦率的对话”……然而看他这表情……显然,前一天歼-20的首飞确实“非常坦率”……世界又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云开雾散终有时,淮海战役已经70周年了,解放战争也该真正完全结束了!

“历史不能重演,但历史押韵——马克·吐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堵开源
核潜艇 海军 美海军 空军 中国空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