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04 09:22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去世,他正巧死在我们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前夜,没有看到15架歼-20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的这一幕。这倒是让我想到一些事,美国现在正在折腾的新一轮军事改革,会重蹈当年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覆辙吗?

且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本周国际媒体上对中国的军力发展报道又出现了一轮高潮,华盛顿邮报发表报道称,近期的商业卫星照片显示中国正在建造密集排列的119个洲际导弹发射井,将会大大增强核威慑能力。

另一边又有卫星照片显示江南造船厂中万众瞩目的三号大船已经完成舰岛吊装,并且已经很明显看出它装备的三条弹射器、两具升降机的配置,也就是说它的飞机起降效率很可能已经达到和美国核航母同等水平。

到了7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庆典上,15架歼-20战斗机编队通场,向世界展示了我们最现代化的空中力量。

而就在前一天,曾两度出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因骨髓瘤病逝。

华盛顿邮报发表的卫星照片,称图中标注的地点是中国正在兴建的洲际导弹发射井

15架歼-20集体亮相

正是因为拉姆斯菲尔德的死恰好赶上这一轮高潮,在中美两国网络上,都出现了不少不厚道的拿他开涮的评论。

在中国这边,人们对他的嘲讽主要集中在他在国际军事事务中的鹰派作风,毕竟他参与了阿富汗战争和入侵伊拉克的决策,而且一生都坚决强硬反共,一直到最后都坚决支持特朗普。

因此国内有个笑话这么说,拉姆斯菲尔德表示:“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不会让一个共产党庆祝百年党庆……”

而在美国这边,对拉姆斯菲尔德的嘲讽主要集中在他的军事改革,尤其是第二任国防部长时期推动的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

毕竟这次军事改革让美国放弃了一系列原本已经接近完成的性能先进而强大的新式武器,转而企图用打击能力取代常规作战能力,耗费巨资发展了一系列甚至都谈不上华而不实,应该叫既不华丽也不实在的武器装备,结果今天实际上仍然主要依靠上一个时代的军事力量,而拉姆斯菲尔德主导发展的一系列军力完全成为鸡肋。

不过说句公道话,拉姆斯菲尔德军改并没有人们现在批评的那么不堪。而且,有很多事情,比如停产F-22的“罪过”,其实也还真不能算在这位老兄头上。

要看清拉姆斯菲尔德军改,我们还是得先排除掉美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和因经费、技术限制打的“回票”,回顾一下,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初心”。

关于拉姆斯菲尔德的前后两次国防部长任内到底干了什么,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晨枫老师昨天发表了文章《拉姆斯菲尔德改革了美军,但也拖垮了美军》,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这里就不再多说。

其实通过他推动的这些项目,我们可以发现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真正内在逻辑。

这就是“火力至上”和“非对称打击”。

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未来战争的理想状态是,美国总统按下电钮发射导弹,事情就解决了,至少是大事就算解决了,后面只需要一些灵活的轻装部队去完成占领任务即可。

FCS系统其实只是美军在军改中“牺牲”的部分

其实,就是按照核战争的逻辑去打常规战争。

这并不难理解。上世纪70-80年代,站在大规模精确打击时代的门槛上,美国和苏联都有一批军事理论家指出,大规模精确打击作战的实战效能已经达到了冷战时期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同等水平,甚至超过战术核武器。

而这个时代的精确打击武器,主要就是各种巡航导弹和飞机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都属于那种可以快速跨越千山万水,突破敌人重重防御,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东西。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还记得之前列车长和一位设计兵棋的朋友谈《近距离作战》的节目,当时我们提到过一个事儿,就是按照美国陆军的作战理论,“近距离作战”至今仍是美国陆军理论中的“决战”阶段,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理论,远程精确打击不论如何只是削弱敌军作战能力的手段,最后双方还是要进入近距离作战阶段,靠步枪、坦克炮、反坦克导弹,乃至手榴弹和刺刀来最后决出胜负。

从美军提出后,信息化战争就成为了所有人探讨的中心

但按照美军的作战理论,“近距离作战”依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阶段

但是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随着大规模精确打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进步,从逻辑上讲,当这两种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近距离作战”可能就不再是“决战”阶段,这不再是一个能决定胜负的阶段,而只是一个“肃清扫荡”的收尾行动。

在冷战结束后,因为苏联的继承者在相关领域发展的停滞,这样一个逻辑基础得到了加强,它不再单纯是一个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是一种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东西。而拉姆斯菲尔德军改,就是要把这种逻辑上可能的情况真正实现,由此实现与对手拉开根本性的差距,而且这还是一种“永久性”的优势,美军就不会再因为对手在当时已有的武器装备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而失去优势。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拉姆斯菲尔德所“砍掉”的项目,大多也就是这种“在已有武器装备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的东西,不论是十字军自行火炮、科曼奇直升机,还是CG-21巡洋舰,这些都是在冷战时期“斗兽棋”思维中的产品。而今天被广为诟病的“拉姆斯菲尔德无用的玩具”,比如“斯特瑞克”旅、LCS濒海战斗舰,其实都只是这一波军改设想中,本来就要弱化的东西。在拉姆斯菲尔德的设想中,就是通过削弱这些方面,来换取增强他真正在意并极力要求增强的方面。

按照拉姆斯菲尔德的设想,装备斯特瑞克旅——当然这里应该说是在斯特瑞克之后真正要装备的FCS未来战斗车族了——和濒海战斗舰,砍掉一系列冷战遗物,省下大量经费之后,美军将会真正增强的,一个是信息化网络系统,这个系统要强化到一个让指挥官拥有近乎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般的视角,能够近乎实时对战场上事无巨细的情况做出反应;另一个则是全面强化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在拉姆斯菲尔德的设想中,通过F-22战斗机,美军可以获得绝对的空中优势,然后大量的F-35打击战斗机能够以近乎于零的损失率,高效精确地将各种制导弹药投射到敌人头上,而针对敌方深远后方的目标,那当然又有B-2去消灭。

而陆军的作战主力,其实是取代了现有野战炮兵的“网火”导弹,在40-120公里范围内,这种导弹可以直接击毁任何敌方地面目标,不论是坦克、步兵战车,据点、指挥部,只要它被装备了“陆地勇士”系统的美军步兵标示出来,马上就会有一发“网火”导弹飞驰而来将其摧毁。

如果敌人拥有了强大的防空体系,有一些目标让F-35和B-2都难以突防,那么美军又可以用陆军的战术导弹和新一代空射巡航导弹来突防摧毁。在拉姆斯菲尔德时期的设想中,美军是要发展陆基、海基和空射的高超声速导弹来彻底实现这个目标的。

拥有了一个如此强大、灵活的远程打击系统为后盾,美军地面部队实现轻装化、特种部队化才是有意义的,美国海军放弃CG-21发展濒海战斗舰才是有价值的,美国空军全面放弃三代机才是有可能的。

于是问题来了,不搞CG-21,换了濒海战斗舰之后……

省下来的钱却没有用来开发“快鹰”导弹,而是去造了更多的濒海战斗舰……最后……

然而……

倒霉就倒霉在,拉姆斯菲尔德太有能力了,他完全压服了美军内的保守声音,那些对于拉姆斯菲尔德军改不放心,认为他的设想过于超前的美军高级官员基本都被老拉扫地出门,或者被迫改变观点,他的方案成了美军未来毫无争议的前进方向。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保守派”对于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网络通信技术不论是通信容量还是可靠性,都远远达不到设计目标,而高超声速导弹也还需要巨大的资金和力量投入才能进入实用化阶段,而诸如电磁炮这类更具革命性的武器,别说是当时,直到今天也都还没有实用化的条件。所谓领先时代一步是天才,领先两步那就是……拉姆斯菲尔德了嘛。

所以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些旨在大幅度提高美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关键装备,没有一个得到实现,而以当时技术发展的新一代战术互联网,也在挣扎十年后宣告失败,需要用全新技术另起炉灶。

而另一方面,拉姆斯菲尔德军改中被“牺牲”的部分,倒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毕竟这还能省钱呢,技术难度相对小,国会也愿意批是不是?

更要命的是,这种趋势形成之后,拉姆斯菲尔德之后历任美国国防部长又进一步主动加剧了这种“自毁长城”式的反向发展。

这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取消了F-22的后续生产和发展计划和大规模推广“斯特瑞克”旅。

毕竟,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大前提就是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像苏联那样在各个领域都能和美国掰手腕的强大对手了嘛,所以这些决策虽然不是拉姆斯菲尔德直接做的,但也确实都是其政策的逻辑延续。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当美国再次面对一个“对等对手”的时候,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大前提不存在了——而且新对手也很清楚地认识到,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大方向,其实是没有错的,只是美国自己在执行上出了问题。

因此,这个新对手的发展逻辑有两点调整,第一,这个新对手并不追求“永久性”优势这类虚无缥缈的目标,在他们的逻辑当中,“强敌”是永远不会比自己落后的——至少不会落后太多……

在这个美国对手眼中的美军,那就得是这样……

即使现实中的美军已经成了这样……

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这个新对手有着因为技术上落后而从天朝上国被打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惨痛历史嘛。

所以,这个新对手的逻辑中不会出现“近距离作战”退出“决战”阶段的概念存在,即使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再怎么进步,面对强敌仍然必须准备拼到用刺刀决胜的阶段。

第二,这个新对手的发展重点牢牢钉在远程精确打击和网络化上,这很容易理解,既然这是未来的方向,那么自然就应该优先发展增量,而不是先考虑怎么“去存量”,这是任何一个销售经理都会告诉你的道理。

十年后的今天,太平洋两岸盘点自己过去十年基于类似的对新军事变革方向认识而做出的变革时,谁更胜一筹,其实已经没有争议了。问题只在于未来十年,美国能否走出这场虽然以拉姆斯菲尔德的名字命名,却完全不是按照当初老拉设想进行的军改的泥潭,而美国的对手又如何进一步加强已有的优势,并进一步弥补自己的短板的问题了。

那么从本周外媒对中国军力发展情况的报道,以及美军最新的动向,我们可以说几点。

第一, 核力量。中国的核力量相对美国处于绝对的劣势,现在这没啥可说的。未来我们也并不指望通过核威慑,或者核实战来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随着美国已经将“大国竞争”矛头指向我们,我们也就不能再假装看不见这个问题了。

中国核力量要增强到什么程度可以讨论,但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增强,距离达到一个真正能够保证我们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程度,肯定是还不够的,这是未来十年我们需要彻底补上的一课。当然有人又要说发展核武器劳民伤财,但是作为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最后底线,我们现在投入在核武器方面的每一分钱,都值得!

第二, 航母。实际上航母只是一个代表,也就是“传统”军力的代表,同样也可以把这个逻辑扩展到常规陆军、空军上去,我们在这方面目前相对美国也处于劣势,距离真正“够用”也还有相当的距离,既然是要“追赶”,那么我们的发展速度就一定得超过对手才行。所谓一力降十会,即使我们今天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美国仍然可以凭常规军力的优势对我们施加压力,因此我们今后的发展,不仅不能减速,反而还要继续加快速度。

第三, 歼-20战斗机为代表的先进军力。我们在过去十年内不仅在这方面缩小了和美国的差距,而且在高超声速等远程打击武器领域相对美国占据了优势,但美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并且会极力补救,那么我们自然也不能放慢自己的脚步,只能继续努力,万万不能有所松懈。

换言之,结论很简单,要实现强军目标,实现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在各方面都远未到能够放松的程度,建党百年只是打开了下一个百年征程的大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而美国方面,最近美国空军提出了他们的“马赛克战”理论,这与此前“由海向陆”、“空海一体战”理论相比,可能是第一个针对“势均力敌”对手而提出的新概念,和美国海军的“分布式杀伤”理论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按照这一理论,未来美军将会进一步实现“去中心化”,针对对手强大的“点穴”能力,美军将会打乱自己的筋脉,不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役战术节点,从而降低远程精确打击的效果。迫使对手和自己进行消耗战。

实际上这仍然是拉姆斯菲尔德当年军改的设想,只不过现在才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实际需求来实现罢了。

然而,计划虽然提出了,实现却需要时间。在未来十年内,不论是“马赛克战”还是”分布式杀伤“,都还只是一个概念和发展方向,美军事实上仍然要依赖他们传统的战役战术节点才能让自己动起来。而这段时间内,美军实际上承认了自己处于一个相对脆弱和容易被击败的劣势期,这在今年美军的军费辩论中,已经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换言之,美军在这段时间内将会被迫采取守势,那么对于美国的对手而言,如何利用这个窗口期,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将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不仅如此,美国的这个对手还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积累自己的优势,准备应对未来美军完成调整后可能再次发动的攻势,毕竟谁也不知道十年后双方的综合国力发展态势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过,以现在美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恐怕未来十年美国的发展也没有那么乐观,从经济上看,美国现在和这个主要对手的对抗必然是一个自损的事情,如果未来这样的对抗发展到更激烈的程度,美国失去了这个主要对手目前为它提供的廉价消费品,那么美国的社会矛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目前都无法预料。

但我们先不去考虑这种无法预料的事情,假如双方在斗争中保持自己的最后底线,即不切段经贸往来,但在部分美国目前仍有优势的领域对对手加强限制,反过来美国的对手也继续在国际金融等美国的命脉领域继续和美国保持一个低限度的合作。那么美国经济也很可能仍然无法突破自身固有缺陷,长远来看,这样的发展速度将无法支持完全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最高目标,只能是按照一定优先度,部分实现。

目前来看,美国正在为哪个才是未来的优先目标而争吵,出现新的失误,并非不可能。

当然我们这里还是料敌从宽,就假设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出现重大的失误,十年后焕然一新的美军将会拥有高超声速武器、基于低轨道卫星的新一代战术通信指挥网络和侦察预警系统,以及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新一代的海军舰艇力量。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很可能是陆军实力的进一步衰退,海军陆战队基本失去进攻能力,以及海空军第六代战斗机发展的进一步推迟。

到那时候,“距离的暴政”就要成为美国最大且无法克服的短板,这是咱们的老话题了,西太平洋上美国只有星罗棋布的岛屿,而我们拥有一片大陆,这将是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克服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即使军力发展正常到位,他们也将无法重新回到当初凭着两条岛链对我们施加巨大压力的状况,更何况,到那时,第一岛链肯定已经连形同虚设都说不上,甚至可能是已经变成了西太平洋大国的第一防线了。而第二岛链,本身就不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只是几个零星的基地,支撑不起新的战略攻势,也就是说,美国的亚太军事政策完全破产,已经是可以预期的事情了。

至于更远的未来,或许现在我们还没办法进行详细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说的,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的时候,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堵开源
美国 军事改革 亚太 亚太新冷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