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洪水逼近,大家嘴上牢骚,身体却很诚实……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7-27 07:36

夏日

夏日作者

武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夏日】

7月中旬,湖北仍有强降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综合研判认为,预计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可能加大,湖北省黄石以上江段水位将全线上涨。

笔者所在的乡镇,南依幕阜山脉,北邻长江,是市沿江防汛的重要地段。以7月20日为例,最高水位24.47米,距离1998年最高水位25.48米,仅差一米;前几日,这一数据甚至更为逼近。

长江防汛又将趋紧,形势不可松懈。

经过各村的紧急动员,很多村民参与到防汛过程中。在这过程里,防汛群众的心态如何呢?正好笔者也有参与防汛应急,可以带各位读者去现场看看。

一、清晨换防:积极参与,信心十足

参与防汛前,村民的动力不是很足。毕竟在如今年代,参与防汛纯粹是义务工,不仅没有任何补贴,还要耽搁工作时间。出乎意料的是,一到安排时间,他们却积极上场了。

有村民跟笔者说:“我不想去,但安排好的工作,必须得去;如果去不了,就要找人代替。”现场证明确实如此。

12日清晨5时许,天刚蒙蒙亮,下着微微细雨。父亲早早起床,喊我去防汛现场。简单收拾后,父亲就骑摩托车载着我到十里开外的长江防汛段,接替昨晚整夜防汛的人员,开启新一天的防汛工作。

这是前几日村里统一安排好的。村里有十个村民小组,按照一大一小两个村民小组搭配的形式共分为五组,估计有三四轮防汛,今天白班轮到我所在的村民小组。

由于时间较早,在村镇公路上,只有昨晚防汛的人群和今早换防的人员,他们三三两两,骑着摩托车或三轮车。回去的人,经过整晚的巡逻,脸上虽有丝疲倦,但内在镇定;过来的人,精神满满,一脸兴奋。

防汛人群以妇女为多,这并不奇怪。在城市化与工业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村庄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青壮年进城务工,老年人在家务农。在家留守人群主要是妇女、老人与小孩。

村民早已达成了共识:防汛人人有责。没有人可以推脱,也没有人可以不来。作为防汛大事,每家每户都要出义务工。尽管家里大多是妇女,她们也毫不犹豫地参与到防汛现场,凸显巾帼本色。“防汛不是小事,丈夫不在家,我们就该承担起责任。”有位妇女对笔者谈道。

摩托车行驶在沿江大道上,我看到江面的水位已然很高,第一道堤坝已经被淹,成排树木如今也只能看到树顶。这些树木都是近年种上去的,对于降低江水的冲击力度有不少的作用。

沿江大道实际上就是第二道堤坝,水泥路面宽度大约10米,而且两边都有护栏。我对于沿江大道的牢固程度并没有任何判断,但是从旁人的话语中得知他们感受深刻:

“1998年的时候,江堤就那么一点宽,而且都是泥巴,水一冲就很容易溃堤;现在就不一样了,路面这么宽,而且路下是石心混泥土浇灌,牢固得很。”

早年堤坝被冲溃了怎么办?也感受不到他们的恐惧,对政府依然充满信心:

“如果堤坝真的破了,政府那么多的机械动工,还有这么多防堤,肯定没问题。”

二、动态巡堤:主动负责,及时调整

我所在的村庄,负责的防汛地段长度约850米,以防汛哨所为中心,分为两部分:第一段300米,第二段500米。防汛人员来自村里两个村民小组,每次约13人。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地段长度,分为两部分:五人负责第一段,八人负责第二段。

按照村里达成的共识,早上七点必须到现场。但是就我所见,不到六点半,他们都已到达现场。按照村干部的安排,他们换上雨衣雨靴就投入到巡逻中。

相比于1998年的直接上堤坝挑泥运土,他们如今的工作相对不累,只是需要不停地走动——“主要是沿着指定的路线来回走动,没有其他事情。”

堤坝下的杂草多,不方便巡逻,且难发现问题,他们就主动割草。虽然有的人有些抱怨,但仍亲自动手割开一条巡逻道,其中有几位甚至手都割出血了。

根据巡逻要求,一旦发现散涌或者管涌情况,防汛群众就要及时地向干部等现场负责人汇报。以7月12日为例,总计发生3处散涌,他们及时地向村干部汇报,并按照要求都插上红色小旗标示。

雨逐渐下大了,也没有见到他们返回哨点休息,只有少量回来换上雨衣,然后继续到指定地点巡逻。只要干部没有事去喊他们,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来回走动巡查。防汛一刻都不能松懈,他们做到了。“越是关键时刻,越能表现出他们的担当。”

刚开始,对于如何巡逻并没有统一的说明,毕竟很多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了。虽然有过抗洪演练,但主要是部分干部参与,群众对于江堤的巡逻经验是不足的。上级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制定方案,通过指挥部发布下去,他们就要赶紧调整布防。

据村干部说,昨日封掉五个水井,主要是防止管涌情况。今天巡堤查询范围刚开始就是60-70米,上级巡查后,觉得不足,于是向干部提议,巡堤查询范围扩大到长江堤坝以外200米,以防万一。

不仅如此,下午一点多,指挥部接到汇报说发现某沿江一公里处发生管涌险情,立即要求把巡堤查险范围扩大到堤坝以外300米,并指出“哪里出现意外谁也不能预知,只有认真仔细巡查才能发现,请大家务必落实到位。”由此可见巡逻方式与范围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

实际上,突然增加这么大的范围,干部觉得人手不够,有点不切实际,但还是及时传达给防汛群众。防汛群众也觉得有点困难,但是他们还是按照上面要求,尽最大程度扩大范围。

三、生活午餐:要求不高,其乐融融

由于我村距离防汛点有十里路左右,防汛人员的吃喝问题得解决。村里安排了两位妇女轮流负责防汛人员的伙食。考虑到村集体的经济紧张和防汛人员的实际,干部和群众充分相互体谅与理解——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就够了。

首先涉及各种餐具用品等。由于村里自己开火烧饭,村里提前准备好各种餐具,比如煤气罐套件、两三个移动的餐桌、几箱方便碗筷、电饭煲、热水壶、七八个小板凳、两个大型水桶,以及柴米油盐等。

其次是生活物质。瓶装矿泉水、方便面、八宝粥和桔子罐头,这些既有村里自己购买的,还有不少是乡镇干部的慰问品;而新鲜的蔬菜肉类,由每天村里负责伙食的妇女去镇上购买。

十点半左右就开始煮饭。为了保证饭量足够,用电饭煲煮了两斤多大米——“防汛是体力活,大家肯定吃得比平常多。”然后就是准备菜品。白萝卜煮青鱼,整整煮了一大锅;另一道干煸豇豆,炒了一大盆。

11时50分左右,饭菜都已准备好,干部就开始喊大家过来吃饭。防汛人员陆续回来,村干部一一问候“辛苦了,赶紧吃饭。”

十几个人分两桌,两道菜品各分两份。他们吃饭比较随意,有坐着的,有站着的,边吃饭边聊天。 

虽然仅两道菜,且菜式简单,但防汛群众却吃得很开心。时代变了,这种一起干事一起聚餐一起闲谈的场景,他们可能已经很久没经历过了;当再次体验,大家都觉得欢快有趣。

四、突发事件:积极投入,任劳任怨

防汛群众除了正常巡堤外,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需要根据上级的紧急安排,重新调度。

比如,防汛群众正在巡逻,突然收到上级指示,乡镇某段出现险情,有破堤风险。负责干部给村民组长打电话,让他们全部到哨所集中,听从安排。防汛群众随即停止巡堤工作,迅速抵达指定地点。

在乡镇的统一安排下,防汛群众在附近指定区域负责沙袋装运工作。当时有几百个沙袋,而装运沙袋是一件非常耗费体力的活,因此女同志负责铲土和装袋,男同胞负责搬运。由于大卡车车厢较高,男同胞尤其吃力。村镇干部也都投入到实战工作中。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终于装满了一整卡车。他们回来时已全身湿透,步子缓慢,寡言少语,全无刚去时的轻松模样。

“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了。”“真累,卡车太高,太吃力。”可以看出,他们确实很累;累归累,但他们并没有多少怨言。

五、防汛大事: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当前汛情形势严峻,仅靠基层干部是不够的,因此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是本次防汛应急的主力军。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村庄公共事物,他们没有积极参与,毕竟现在少有人时刻只讲奉献不讲利益。然而,当遇风险,他们仍能展现出自己的担当和勇气。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更需依靠群众。笔者相信,不论是以往、如今还是未来,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更好地为了群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防汛 湖北 基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