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这次洪灾快赶超1998年,为何市民心里不慌?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8-04 08:33

夏日

夏日作者

武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夏日】

自入梅以来,长江沿岸城市应急响应节节攀升。7月26日,长江2020年第3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未来一段时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在防汛现场,A城的防汛工作一直在有序推进。相比于1998年,这次A城市民反应总体较淡定。这一心理,除了相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依赖于一套有效的巡查体系。

洪水来临,各级防汛人员夜以继日地巡查,其所从属的一套巡查体系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精准的现场汛情数据,进而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那它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

一、主体性:动态式巡逻

在每个闸口附近,都会有临时的防汛简易棚,这是巡查队伍值班与休息的场所。现场巡查队伍名单每天都会更新,张贴在简易棚外。巡查人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领导干部,主要是值班领导与值班干部。他们主要是街道的领导与社区干部,负责现场的指挥、调度、监督。他们采取一天一轮换的方式,每天亲自巡查3-4次。

二是普通值班人员,他们是巡查人员里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闸口,人数不一样,如某闸口值班人员每天36人,分别来自社区招募人员、社区物业以及社区企业。他们实施三班倒的临时制度,分为三个时段20:00-8:00、8:00-14:00、14:00-20:00。每个时段都由上述三部分临时组合而成,人数12人。

他们戴着红袖章,穿着红马甲,手拿竹竿,每隔半个小时巡逻一趟。巡堤范围是江堤迎水面、堤顶、背水面护坡;巡查内容就是查看是否有渗水或管涌、有无鼠洞蚁穴等情况。同时他们还要翻过两个折叠梯,进入闸口内巡查。晚上,他们戴上头顶灯和竹竿去巡查,嗡嗡叫的蚊子直往耳朵里钻,草丛里时不时跳出癞蛤蟆或者钻出一条蛇,甚是可怕。

“巡逻不仅眼睛要看得仔细,耳朵也要仔细听,听有没有水涌的声音。”一旦发现渗水隐患,就要插小红旗定位,同时向干部汇报。

通过密集的动态巡逻,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汛情信息。相信若能在风险发生前或发生风险初就作出研判,并采取有效措施,风险将大为减少。

二、全面性:全景式监控

城市的现代化过程,也是监控的现代化过程。以视频摄像头为代表的监控技术是当前城市安全与管理最普遍的使用方式。

在洪水的威胁下,作为一种辅助性方式,高清视频摄像头被用于防汛设施的全景式监控。比如某城市整合6万多处视频监控点,纳入防汛排涝指挥系统,严密监视堤防、泵站涵闸及险工险段的防汛设施。

堤坝是保护城市的重要武器,其防御能力如何、是否存在漏水等情况,仅仅依靠人工巡逻还有不足,高清视频摄像头此处作用不小。

比如某街道负责的巡堤长度约1公里,路程中有十来个高清视频摄像头二十四小时监控,水务局有专门人员负责查看。受到技术的限制,其更多是发现比较明显的险情。“相比于人巡逻观察范围的片面性,它们直接通过屏幕就一目了然。”获取汛情信息后,他们会及时记录,一旦出现重大险情就能立即汇报。

也有一位巡堤干部向笔者谈道:“(高清摄像头)不仅能够填补汛情信息更新延迟问题,同时能够监督巡堤人员的工作,防止发生懈怠偷懒的情况。”

三、灵活性:机动式查看

有些情况无法派出人工巡逻,比如水位太高或汛情危急,人工现场巡查就比较危险;有些情况,视频摄像头则无法使用,比如受定点限制,它主要的监控区域是江堤外围,也就是沿江大道区域,对于江堤内围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

这时,无人机就上场了。

如今,无人机早非特殊情况下才出现,相反,在城市防汛中已普遍使用。根据干部的说法,现在每年汛期,无人机都会被派上用场;今年相比于往年,它更加常态化运用。

比如巡堤长度约1公里,无人机一天巡查4次,一次约半小时,行事非常灵活。

“这无人机防雨水,能够在严苛的环境下工作,据说最远能够飞6—7公里,最高500米。”一位干部介绍道,“它们通常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缓慢飞到空中。在操作台的显示屏里可以看清堤坝的情况、水中的人等。”

无人机的使用有助于对江堤下方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获取整个堤坝的汛情信息。更重要的是,能用它们机动处理危险情况下的信息收集与拍照。

四、城市防汛:最大程度降低不确定性

城市大多依水而建,人口高度密集,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城市防汛的重要性。一旦大水冲破堤坝,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绝非小数。也因此,防汛成了市民与大自然斗争的重要活动之一。

然而,尽管科学技术相比以往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防汛过程中依然存在两大不确定因素。

一是对洪水的预测。相比让人记忆深刻的1998年,现在气象部门的监测与预报能力已获得极大提升。但对于本次大洪水,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可知,相关能力依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二是堤坝巩固程度。目前的长江堤坝是在1998年大洪水过后修建的,每年都会花费一定资金用于堤坝的维修与巩固。尽管如此,今年梅雨时节过长,江水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对堤坝的巩固程度要求更高。而自建成以来,堤坝还没经历过如1998年那般大洪水的检验。因此,堤坝是否可应对今年的洪水,这一问题暂难有确切答案。

洪水接“二”连“三”袭来,但政府和民众联手,结合传统的人海战术和现代的高端科技,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对整个堤坝实时全面监控,并根据获取的即时信息迅速作出反应。此事也让笔者不由想起一句流行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长江 洪水 安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