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返乡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8-25 08:33

夏日

夏日作者

武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夏日】

受疫情持续影响,三四月份以来,农民工陆续复工或寻找新工作;但工作几个月后,一度出现二次返乡潮。

很多人认为农民失业了,庞大的失业人群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事实是否如此?

根据自身的观察调研,笔者认为农民工返乡是他们结合主观体验与客观农村实际,主动做出的理性选择。这选择,不仅没有影响村庄稳定,相反还促进了村庄的和谐。

勉强留在城市,不如安心返乡

笔者的家乡位于鄂东南地区。截至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约1.6万元,居全省中等水平。由于村庄资源有限,工业薄弱,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松懈,村庄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耕半工的家计模式——老年人留守在家种田与带娃养老,青壮年则是进城务工赚钱。

全村户籍人口约2300人,流动人口占户籍人口的1/3,约700人。受新冠疫情与经济下滑影响,陆续返乡的人员达到150人,占总流动人口的1/5。由此可知,返乡人群数量不低,有些地方甚至可能更高。

返乡群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业地在湖北地区,以武汉、鄂州、荆州为主,他们长期从事建筑行业,如室内外装潢、房屋拆迁等;二是在沿海地区谋生,集中在广州、深圳、温州及天津地区,主要是进厂上班,从事加工制造业,如皮鞋加工、模具制造、造纸印刷等。

对于第一类农民工,虽然他们不懂得国家的宏观政策,但是他们清楚建筑行业的行情。据一位从事装潢的师傅说,“最近几年,工作越来越少,价格也谈不起来。”

随着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大型建筑公司的业务拓展,农民工的非正式就业空间受到一定的压缩。因遭遇新冠疫情猝不及防的袭击,城市建设更是放慢速度,房屋拆迁自然相应减少,城市居民在房屋装修等方面的投入也大大降低。他们的就业空间顺势骤缩。因此,今年以来,工地开工的次数减少,工价也有所下降。

而第二类农民工,他们的感受更明显。

沿海地区的经济有很大一部分依赖出口。生产产品,通过出口获取利润,反过来再推动生产,形成稳定的生产-出口-再生产的循环。而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流传,使得出口领域大大受阻,海外订单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短期内难以快速扩张。

有一位年轻的农民工朋友和笔者分享了其体验变化:“前一两年,我一个星期加六天班,现在只是完成基本的生产,很少有加班,空余时间很多,大部分时间在玩。”

因此,在他们看来,勉强留守城市不如安心返乡。

乡村生活也很美好

如今的农村身处现代化进程中,因而仍能有效安置农民工,化解国家与社会危机。

首先,他们没有忘记家里那人均一亩三分地,一户也有4-5亩。这些耕地早先只是流转,并没有荒掉,现在可以自己耕种。根据村庄调研,种田的不多,而旱地都充分利用了,他们基本可以依赖农业初步自给自足。

除了种地,不少民工返乡后仍旧重新寻找就业机会。这些工作机会主要分布在村庄附近,县城范围以内。他们主要依靠村庄的熟人关系,短期内获得新工作。

众多村民并不是只能从事单一工种,他们中很多可以说是综合型人才,身怀至少一门手艺。听村干部讲,“他们很多人曾学过一门技术,如2000年左右流行的泥工与木工,后来大部分转型为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强。

如一位在温州皮鞋厂上班的民工告诉笔者:“我以前从事室内外装潢,后来改行打工,今年跟着哥哥去县城重操旧业。尽管放下很多年,但还可以继续工作。”

再从收入与消费对比角度来看。

相比于外出务工,村民的货币收入有所降低。进城务工,人均月收入6-7千元,夫妻两人纯收入达到7-8万元/年。其中,他们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加班加点。受疫情影响,今年农民工加班比去年少很多,只有基础工资,约3000元。

收入降低,但房租和一日三餐等硬性消费并没有相对减少。据一进厂的农民工分享,“我夫妻俩每月房租1100元,吃饭1800元,还不算其他费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为了多存点钱,通常都很节俭,这些都是基本消费,很难再降低了。

在农村,留守农民的每月家庭收入约5500元。相比外出打工,这5500元确实不多,但论生活支出成本,比外出务工可低不少。住自己房,吃自家种的菜,若是节俭,一家五口人每月的现金支出可限在2000元左右。如此一来每月还能存下3000多元,按村民的说法,“不算太差,还过得去”。

据笔者调研,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一直空闲下去,他们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营生。如果实在难找工作,他们有的会趁着返乡的机会,选择装修自家或亲友家的房屋,这样就相当于自己依然在工作,只是时间提前而已。有部分人目前没有找到合适工作,但是有往年的储蓄,再加上降低消费,依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除了收支问题,相比在城市打工,村庄的日常闲暇时间充裕,生活环境无疑也更为“养生”。

相比于在城市务工,农村的闲暇时间能多出不少。据了解,返乡的农民工每月工作日在15-25天之间,且多数能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变动。从村庄中走过,你可以看到不同群体的社交活动活跃起来。比如村庄里党员活动中心的人多了起来,麻将馆日渐红火,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登山散步活动也不断推出。

之前村庄1/3的村民外出务工,乡村有空心化的趋势,村里的社会关联度不断降低;而今农民工的返乡又给乡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村庄凝聚力得到增强。

此外,村庄居住环境更为舒适。

在城市,为了省钱,农民工每天居住的多是十几平方的出租屋,生活空间极其有限。如一民工所述:“本来赚的都是辛苦钱,只能减少开支,年轻人租1500元/月的现代公寓,我夫妻两个只租城中村里1000多元的房屋”。

村里的房屋显然就大得多了,甚至还有不少是别墅,自家带有花园。此外,自然环境也好很多,森林葱郁,池水碧兰。 “虽然赚的钱少了,但是借机住在家里,也是不错的选择。”

结语

总而言之,此前出现的二次返乡潮虽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但对基层造成的冲击可能被部分舆论夸大。而这一动向,也为我们思考城镇化推进提供了恰当的契机。

返乡农民工依靠农村与农业,从容应对危机,使得中国整体社会没有陷入如西方出现的大规模失业给社会造成的动荡与危机。相比于城市,农村是保障;相比于工业,农业是基础。看似落后的农村,却发挥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成为化解矛盾、应对危机的缓冲场域。

当前,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方向,但城市化不是消灭农村的城市化,而是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广大的农村依然是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需重视与发展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新冠疫情 农村 返乡潮 就业形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