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耘:“证明自我”的窘境——“本来想露脸,结果把屁股露出来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慧影Cydow”

2020-01-23 08:18

谢耘

谢耘作者

北洋电气集团首席科学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

【文/ 谢耘】

2019年末,在与某大型央企总部工作的朋友交流期间,朋友坦率地说起自己近来发现的一个问题:“我最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不自觉地会带着证明自我的意识,我觉得这是个挺大的问题。”我答道:“巧了,在来的路上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因为我最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我在想是否写篇文章讨论一下这个它。”朋友鼓励我动笔写。但是一个话题即使口头讲讲好像头头是道,一旦动笔变成文字总是一件挺费心的事。所以也就搁置了。

不想在2020年伊始,又一个朋友认真地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便决定写写这个不讨人喜欢的话题。之所以不会讨人喜欢,是因为“自我实现”在当下不仅理所当然,而且理直气壮。“自我实现”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证明自我,证明自我的价值,证明自我的不凡。

“自我实现”在新中国变成理所当然其实并不久远。这个价值取向曾经是遭到强烈排斥的。那是在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十年中。

在电影《风声》中,顾晓梦在临终前用密码在衣服中缝下了自己的遗言:“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文艺作品,但是“只因为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这句话,确实准确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最优秀分子的心境。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将民族与国家从任人宰割的绝望中解救出来,新中国破晓而出。

(电影《风声》结尾,李宁玉在读顾晓梦用密码缝在衣服上的遗言)

对于他们来说,“自我”已经不足挂齿,心中唯一的牵挂是民族与国家的存亡。这是社会“非正常时期”激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芒。新中国在他们的奋斗与牺牲中诞生,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基因,决定了新中国第一个三十年的社会价值取向。这是历史的逻辑,无关乎个人意愿。个人意愿在历史的逻辑面前轻如鸿毛。

但历史不是凝固的雕塑只有一个姿势、一种表情,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新中国经过第一个三十年的建设后,和平成为生活的基色,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借助现代科技的“硬实力”横扫全球,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我”,在新中国的革命主题逐步淡化的过程中“觉醒”了,而且是披上了“精英”的外衣,由“精英”做表率,而成为了社会主流认知的“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成为了很多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准则;“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着想那么整个社会自然就达到了一种最合理的均衡与公正”成为了很多人坚定的信条;甚至发展到认为不以“自我”为目的的行为,都是欺骗与“耍流氓”。

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这种变化也是历史逻辑的必然,甚至它事实上是社会的“自然正常状态”。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甚至舍生取义从来都是少数甚至极少数的非主流价值取向。

(社会“正常状态”下的价值取向分布,图自《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2019年暑期,有幸参加一位与我同龄、因工作需要而隐姓埋名的航天总师做的小范围讲座。在问答环节,一位来自医学界的朋友问到:“我是搞肿瘤的,我一直在想攻克肿瘤的‘登月计划’为什么没有成功?美国也没有成功。想听听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总师颇为感慨地答道:“我不懂医学,也不太了解医学界的情况。但我有个认识。我加入航天系统后发现,我的导师前辈们许多都是大师级水平,但他们完全没有自我,在做国家要做的事情,做着普通岗位的工作。在航天系统中有非常多优秀的科学家成为了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中国航天得以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大家都讲自我,就没法合作协调了。我的经验就是不能太讲自我。不知道在医学界大家有没有这种精神,还是大家各搞各的?如果大家拧成一股绳,情况就可能会不一样。要干大事情,就要去掉自我。大学为什么搞不出航天?因为他们太自我。放下自我成就集体大事业这是中国航天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师的话发自肺腑、真切实在,但是大家会愿意这样做吗?即使航天领域未来是否也会有变数?航天精神是在红色中国“特殊时期”产生的,在社会“正常时期”,人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从各种角度去置疑总师所言。

“自我实现”基本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证明自我(价值)”,一个是“兑现自我(价值)”。对利益看的轻一些,会侧重在“证明自我”上,不失优雅;对利益看的重一些,则更关注“兑现自我”,有拿无价的生命去换钱花的意味。

好一点的、有约束的“证明自我”,主要靠“实力”;随着内外对“自我”约束力度的下降、自我欲望的高涨,各种“包装”“表演”手段就会粉墨登场了。而“包装”“表演”也成为了理所当然,不去或不会“包装”“表演”成为了愚钝甚至愚蠢。“包装”“表演”与欺骗有时是很难分辨的孪生兄弟。而从“欺人”走向“自欺”,只需要在“证明自我”的路上再“执着”那么一点点。在“兑现自我”中就更随处可见各种不择手段的狗血,不忍详谈。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出现了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把“证明自我”也罢“兑现自我”也罢当成个人的最高原则之后,从现象上来看必然会导致排斥他人,把他人或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加以利用或作为自己路上的障碍加以清除,进而与外界所有不符合自我目标的事物的对立与冲突。在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袁朗带着悲悯与遗憾对一直在不断“证明自我”的成才说:“你总是把什么都当成你的对立,总想征服一切。”成才听罢愕然,沉浸在“自我实现”中的他浑然察觉不到这种对立。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袁朗对成才非常失望)

一般而言,越是觉得自己有“本钱”与“本事”的人,越会对不符合“证明自我”这个目标的事物进行排斥、否定、甚至打击,把“证明自我”变成了一种征服。而这其中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便是对待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的态度。

当客观事实与“自我实现”出现实质性矛盾、而“自我实现”的欲望又变得十分强烈时,歪曲客观事实甚至编造“客观事实”以符合“自我实现”的目标就成了顺理成章的行为;客观规律不是为某一个人而存在的,它必然会在一些条件下出现与“证明自我”“兑现自我”的重大矛盾冲突。此时在强大的“自我实现”内在动力的驱使下,蔑视、扭曲与践踏客观规律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当“自我意识”发展到这个地步,它便走向了自己设定的目标的反面。因为你不是上帝,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你的意志而改变。个人行为如果与客观事实及客观规律相冲突,“撞墙”的注定只能是个人,唯一不确定的是在什么时间“撞墙”。这时,金钱与权力以及其它的“本钱”,只可能延缓“撞墙”的时间;在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冲动下,它们还会强化“撞墙”的烈度。前面那位航天总师讲的航天的经验,不是个人意愿的结果而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大工程大事业必然是众多人齐心协力按照客观规律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一群人在“自我意识”的驱使下各怀心腹事去“自我实现”的产物。

所以,在“正常社会”中有着充分现实合理性的、在“自我意识”下驱动的“自我实现”的追求,并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对于那些自认为有着充分的“本钱”或“本事”、可以罔顾自我约束而“勇往直前”地去“自我实现”的人,走向自己目标的反面几乎是一个必然。

事情之所以会这样亦有着客观必然性。因为没有来自超越自我认知约束的“自我”,随着“资本”的积累,随着“时日不多”的岁月紧迫感的不断增长,“自我”必然走向不断强化甚至膨胀的不归路,“自我”成为了囚禁自己的无形而坚固的牢笼。所以袁朗对成才说:“你很封闭,你只是关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自己的,做自己的。”

“放下自我”或“超越自我”在现今社会环境中显得陈义太高。那么如何避免“自我实现”之路走向自己的反面?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心灵鸡汤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的权宜之计。从根本上讲,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认识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尽量”尊重客观事实并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

但是,真的把这个原则付诸实践,又会遇到巨大的现实困难。“自我”意识无处无时不在,甚至自己都无法察觉。它无时无刻不在干扰、扭曲你对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的认识,如何“努力”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客观事实及客观规律又在一些现实场景下必然与“自我实现”有重大矛盾冲突,在这种矛盾冲突出现时如何权衡处理,“尽量”的分寸在哪里也是一个为难之事。

有兴趣对这个问题做深入探究的朋友可以认真钻研一下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中华文明在诞生不久,我们的先哲们便参透了人的本质,一直将个人放到大的环境中去看待、去理解、去把握,辩证地看待与处理“个人”与“集体”及环境的关系。这种视角在“自我实现”成为近年中国社会主流思潮后,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特别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人。他们认为中华文明只有“集体”没有“个人”,其实这是他们用机械僵化的形而上学思维去曲解中华文明的结果。

人是以“文明”形态存在的高级物种,“文明”是人类基于意识自觉性,以集体的方式求生存谋发展的存在形态(第330页,《智能化未来—“暴力计算”开创的奇迹》,谢耘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脱离集体性去谈“自我”是对文明的背叛。一个文明人“自我实现”的前提便是集体性。中华文明在诞生伊始便把握住了这个根本,所以才有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奇迹。中国有句老话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对一个文明也是如此。

人生百年注定是一个无法随意挥洒的轻松旅程。如果一个人不能超越自我站在社会的角度去看待“自我”,尊重客观事实、按照客观规律去行事,而是一厢情愿地去在“自我”的牢笼中去“证明自我”、“实现自我”,那么很可能会陷入电视连续剧《潜伏》中吴站长说的“本来想露脸,结果把屁股露出来了”的窘境,娱乐他人。

(电视连续剧《潜伏》中吴站长的妙语之一)

在人生的旅途上,看清“自我”可能是最有挑战性的几件事之一。我们很容易察觉他人的自以为是,而常常坚定地认为自己很“客观”,看不到自己的“自我”在悄然中给自己戴上了有色眼镜去看问题、自以为是地行事。最典型的场景之一可能就是许多做家长的对待自己子女的态度了。有些家长们坚定地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子女好,实际上其很多所作所为却是在通过子女来满足自己的心理或其它内心的需求,甚至是在试图通过子女来达成其无法实现的自我人生愿望。由此可以看到,“自我实现”的冲动在我们的人生中广泛的存在,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认知。

在2018年,一位佛教界著名人士遭人举报行为不端。不久网上便有人翻出了2008年他与一位备受众人膜拜的泰斗级人物的对话。那时泰斗颇有“远见”地“告诫”此人:“47岁就不要求名了,最晚50岁一定退了去修行,回到XXXX修行,会做大祖师的。”膜拜泰斗的人们感慨道:“此人如若听了劝告,也不会有今天的事情发生。这个对话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不要贪图名闻利养,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学会取舍。”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好有道理、超凡脱俗。但是认真体会就不难发现,“会做大祖师”无非还是“自我实现”的“求名”念头,依然不离“名闻利养”,只是将原本赤裸“庸俗”的世间诉求套上了勉强遮体的佛教马甲。这与佛教修行的本意相去甚远。“自我实现”的欲望就是这样顽固而默默地主宰着人生、囚禁着灵魂,而自己全然不知。

珍爱生命,便须看清“自我”,便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要在“证明自我”的努力中走入灵魂的囚笼。

(“精英意识形态批判之一”见微信公众号“慧影Cydow”中《牛人只动口,土人才动手?》 上篇下篇

责任编辑:陈轩甫
自我封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

“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竞争,没感到中国车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