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木:朝鲜拥核,谁应当负历史责任(之四)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3-29 08:59

修木

修木作者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修木】

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应邀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成为最近最大的新闻之一。

朝鲜半岛无核化,自然成为双方会谈中的重要话题。

在会谈中,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发生积极变化。朝方为此作出了重要努力,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在半岛问题上,我们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我们呼吁各方支持半岛北南双方改善关系,共同为劝和促谈作出切实努力。中方愿在半岛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包括朝方在内的各方一道努力,共同推动半岛形势走向缓和。

金正恩表示,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开始向好发展。我们主动采取了措施缓和紧张局势,提出了和平对话建议。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的遗训,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立场。我们决心将北南关系转变为和解合作的关系,举行北南首脑会晤,愿意同美方对话,举行朝美首脑会晤。如果南朝鲜和美国以善意回应我们的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氛围,为实现和平采取阶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岛无核化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希望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共同维护协商对话势头和半岛和平稳定。

许多谣言不攻自破。

其实,每一个重要历史事件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只要阅读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历史,就丝毫不会对事情目前的进展感到意外,也不会在各种杂音的干扰下迷失。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修木博士参考已故著名记者唐•奥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两个朝鲜》;时任美国官员杰尔·斯威特(Joel S.Wit)丹·佩尔蒙(Dan Poneman)和罗伯特·加卢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点展望:第一次朝鲜核危机》(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当时常驻北京的CNN资深国际新闻记者齐麦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毁》(Meltdown);《纽约时报》驻白宫记者贝克(Peter Baker)著《荣火时代:布什与切尼在白宫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历史资料,分析梳理25年来美国方面对于朝鲜拥核历史责任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同时也是最后一篇。

上文讲到,美国小布什政府以“莫须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罪名打烂了伊拉克,而朝鲜抓住机会进行“核冲刺”,反而令看似强大的小布什政府进退失据,连连妥协,最后留给奥巴马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外交遗产。

本文接上一篇,讲述本已连连妥协的美国政府,转手将朝核问题“包装”称对美日韩军事同盟加强控制的理由,直到朝鲜不但核试验屡屡成功,洲际导弹也终告突破,特朗普才发现无牌可打而变得抓狂,不但经济制裁和大型军演吓不住朝鲜,就连此前精心布置的反导系统在朝鲜导弹试射时也成为摆设。韩、日等美国盟友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与美国结盟得到的是保护,还是灾难。

本文还对朝核问题二十年的历史作了一个小结,认为朝鲜拥核并非世界末日,朝核问题也应当从长计议,坚持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

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应邀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朝鲜拥核是谁之过:特朗普抓狂的背后

核心提示:理解朝核问题的现状,需要历史的角度。朝鲜拥核之后,美国并不着急,因为朝鲜威胁的存在,是美国在韩、日驻军与建立导弹防御的最好理由。要到17年朝鲜在洲际导弹上获得进展,就要将美国纳入其核威慑之下,这才让白宫抓狂。

朝鲜对美国另有价值

对比克林顿与小布什时期朝核问题引起的大小波澜,奥巴马时期朝美之间倒是相对平静,不免让人有几分诡异的感觉。93年朝美两国外交官第一次坐下来谈判核问题的时候,美方官员义正辞言地警告 :“没有任何一位坐在美国总统位置上的人会容忍朝鲜获得核武器!”

其后十几年间,美国政府屡屡警告,媒体每每起哄,战略分析家推测要打仗,预言恐怖结局。到朝鲜真正拥核时,奥巴马的应对之策却只是“战略耐心”,媒体也没有多少焦急的呼声。这样的结果显示此前的美国很有几分虚张声势,也显示朝鲜拥核并没有伤害到美国战略利益的核心。

进入新世纪的前后,美国在东北亚其实还有一桩比朝核问题更大的担心:冷战已经结束,该以什么理由维持在韩国与日本的驻军。美国主导亚洲的安全,得靠在韩日的基地投射其军事力量,驻军韩日是美国亚洲战略的基石。冷战期间对付苏联的威胁为驻军提供充足的理由,但是冷战之后这一理由已经消失。驻外美军又不时发生军纪与犯罪问题,骚扰民众,开车撞人,甚至强奷、绑架、杀害妇女等等。涉事的官兵不受当地的法律管辖,犯案之后交给美国军事法庭审理,几乎都是从轻发落,甚至不了了之。都到二十一世纪了,韩日两国还要忍受美军的治外法权,都出现过反对驻军的呼声。

02年6月一辆美国军车压死两名韩国女学童,其后美国军事法庭判肇事士兵无罪,引发反美浪潮。抗议集会上,韩国民众举着剪碎的星条旗表达不满。

在这里不妨引用当时的一则新闻,看一看美国专家对驻军问题的敏感程度。00年6月金大中访问平壤实现历史性的南北峰会,引起广泛关注。曾经给白宫当过顾问的美国学者何汉里,在当时做出如下分析 :如果金大中的访问带来半岛的和平,东北亚地区反倒会有麻烦,美国得撤走在韩国的驻军,接下来也难以维持在日本的驻军,因此美国无法在西太平洋部署任何陆地先遣部队,而中国就得面对日本的国防预算增加与军事现代化加速,也是相当头疼。且不论这其中跳跃式的逻辑是否扎实,也不论保护中国是不是美国驻军的目的,不难看出维持驻军对美国有多么重要,以至一场峰会就可以带出这么多联想。

小布什01年上台之后,朝核问题引发的争议与韩国内部的反美情绪搅在一起。02年下半年韩国大选,卢武铉胜选正是借着反美情绪的爆发,而小布什当局推倒框架协议也碰巧发生在同一时期。卢武铉主张与朝鲜交往,与小布什的对朝策略不对板,甚至被美国官员定性为“反美”。首尔与华盛顿的关系在他任期内走到低谷,六方会谈发展到后来韩国几乎公开与美国反目。但是,没有美国的配合,金大中与卢武铉对朝交往的政策终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06年朝鲜核爆之后,南北和解更多出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朝鲜拥核对美国其实是好坏参半:就不扩散来说,它不是美国想看到的结果;但是就维持驻韩美军与韩美联盟的格局来说,它却有益于美国的战略算计。

命中注定朝鲜无法成为越南

朝鲜导弹的利弊,在不同的总统之下有不同的算计。克林顿原本计划以外交消除朝鲜的导弹威胁,但是小布什却反过来,想以朝鲜导弹的威胁作为发展导弹防御的主要借口 。导弹防御是共和党大力倡导的国防项目,小布什上台后更不惜为此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引发俄美之间、俄国与东欧国家之间许多矛盾。在亚洲,韩国与日本开初都对加入导弹防御不热心,金大中甚至公开站出来反对 。但是随着朝鲜核爆与导弹试验的恢复,韩日也都渐渐转态,为导弹防御做出贡献。近两年,萨德的部署也引起韩国与中国之间的纠纷,让那些担心韩国在经济上与中国走得太近的美国人看到一点安慰。

美国媒体上流行着一种说法:中国害怕朝鲜垮掉之后,与一个统一在韩国主导之下,亲美的半岛为邻。其实,美国才是最害怕一个统一的半岛。没有朝鲜的存在,如何维持美国在韩、日驻军?如何说服韩、日参加导弹防御?前一阵,希拉里出书讲述她的败选历程,接受公共电视采访时被问起如何应对朝鲜,她的回答是 :“清楚表明我们会做出一切努力来保护我们的盟国,韩国与日本,包括安装更多的导弹防御。”作为奥巴马的第一任国务卿,希拉里一语道破的是“战略耐心”的着力之处。

朝鲜或许注定要当美国的敌人,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这一点也可以从朝鲜与越南的对比之中看出来。同样是站在前苏联阵营,同样是与美国打过仗,冷战期间越南给美国带来的打击远大过朝鲜。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思维并不僵化,越美关系正常化相当顺利。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与人权问题上的对立依然存在,美国完全可以放下恩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甚至拉拢越南。越南与朝鲜的最大不同在于南越已经不存在,美国在中南半岛上没有韩国那样的落脚点,因此对越美关系的战略评估也就完全不同。

美国最怕的是洲际导弹

朝鲜拥核有利于美国的战略部署却有一个前提:朝鲜没有手段将核威慑投射到美国本土。单凭拥核,平壤最多只能威胁韩国与日本,反倒让这两国更需要美国的保护。在技术上来说,发展洲际导弹要远难于发展核武,“战略耐心”赌的是朝鲜一时半时做不到。冷战期间,美国自己发展洲际导弹都遇到过不少困难,更何况封闭落后的朝鲜。近在16年,朝鲜八次试射中程导弹七次失败,有的甚至爆炸在发射架上。即使在特朗普刚上台时,美国情报部门还是估计朝鲜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搞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 。

17年7月,朝鲜导弹试射成功之后,金正恩非常激动。

结果没有想到,进入17年,朝鲜一连串的导弹试射相当成功。其背后的原因美国人还弄不清楚,或许是暗中请到前苏联科技人员帮忙,或许是在计算机发达的现在,导弹设计要容易许多。而且金正恩主导下的平壤有一股蛮劲,一次又一次不怕失败,快速积累相应的经验与数据。美国政府看着着急,暗地里甚至不惜对朝鲜发动电脑病毒攻击,却还是无法拖慢朝鲜发展导弹的脚步 。

应该指出,朝鲜拥有核武不是新闻而是旧闻,而且是超过十年的旧闻。奥巴马玩“战略耐心”的时候,东北亚已经生活在朝鲜核武的覆盖范围之内。现在的新闻是:朝鲜的核武或许就要配上洲际导弹,或许很快可以投射到美国本土。这时候美国的“战略耐心”才玩不转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又成为媒体的头条。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感叹当年克林顿的远见,尽管98年朝鲜试射卫星失败,克林顿却意识到其中的长远风险,愿意提高与平壤交往的层次,防患于未然。只是换成小布什,美国的算计变成冒险与投机,不把朝鲜的导弹当一回事,只顾推动导弹防御。奥巴马的“战略耐心”承接的其实是小布什下的赌盘,而到就要赌输的时候,却刚好是新上任的特朗普接手。也难怪特朗普会觉得郁闷,总是责怪前朝的政策失败。

盘点关于朝核问题的预言

朝美之间交手超过25年,虽说一时半时还看不到问题的解决,却留下不少夸张的分析与错误的预言,可以作为理解时局走向的参考。

朝鲜会垮是一个常见的预言,在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任内都有美国官员这么说,理由包括制度不稳、经济危机、权力继承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预言还只是一厢情愿。从结果来看,前国防部长佩里在99年做的评估最准,一时半时朝鲜垮不了。

日本没有走上核武之路

日本发展核武应对朝鲜是另一个不时出现的话题,尽管美国人知道这根本就不现实 。通常的模式是日本右翼政客发表议论,美国媒体跟踪报道,进而引起亚洲国家,特别是韩、中两国的警觉。私底下,美国官员也会以日本发展核武对中国施压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更是公开声称 ,“没有哪件事可以像日本拥核那样,立马引起中国人的紧张。”

只是,朝鲜公开核爆已经超过十年,日本拥核的警告虽然出现过多次,迄今却没有任何真正的动静,其中的内外因素也不难理解。首先日本国内没有多少人支持。其次拥核对日本是得不偿失,不但让其安全处境更为危险,也将严重伤害其国际地位。最为关键的是,日本拥核完全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正是因为日本没有核武,日美同盟之中美国才能享有绝对的主导权,而日本只能当个小喽啰。

在核问题上日本政府对美国听话到什么地步,可以从前国务卿赖斯的回忆录中窥见一斑 。06年朝鲜核爆之后,赖斯访问东京与时任首相安倍会晤。安倍向她“非常清楚地表明就算朝鲜更进一步,他也不想提出日本的核选择。‘但是’,他提醒说,‘会有许多人提出这一点,而且他们的声音也会越来越高。’ 这些从日本发出的噪音还是有用的,可以让北京看到朝核不受控制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只是日本在区域内不受信任,不但中国如此,连我们的韩国朋友也是一样。日本摆一点姿态有所帮助,但是不可以做过头。”

抱着导弹防御不敢用

对付朝鲜的导弹原本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卖点,十几年下来号称已经有相当的能力,在日本、韩国都有部署。可是面对朝鲜一次又一次的试射,美国的导弹防御却没有动静。前防长佩里近期公开建议,用导弹防御拦截朝鲜射入太空的导弹,既没有直接攻击朝鲜本土,又让它实验不成,领教美国的厉害。五角大楼却默不做声,或者按照《纽约时报》的描述 :“从来没有如此需要导弹防御一显神通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看见(美国军方)如此踌躇不前。”

导弹防御以前都是在“完美条件”之下进行测试,知道靶弹何时何地对着何方发射,也就只能拦截一半。在真实条件下美军显然没有底气,失败的几率太大。更糟的是失败之后无法交待,五角大楼前后已经为导弹防御砸下三千亿美元。相形之下,朝鲜在1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才只有285亿美元 ,还不及导弹防御的十分之一。这么昂贵的系统,竟然无法应付一个贫穷小国的导弹试射。

吓唬中国却是让韩国最为害怕

关于朝核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是半岛上将爆发一场恶战,媒体借此博眼球,美国政府也以此作为施压手段。小布什时期就曾经暗示动武 ,虽说赖斯承认那只是“白宫故意演戏,逼中国动起来。”特朗普上任后这出戏也演得更为夸张,一会儿是“前所未有的炮火加怒火”,一会儿是“我手中的核按钮比金正恩那个大得多,也强得多。”前中情局长彼得雷乌斯解释说 ,那也是讲给北京听的,为着逼中国加紧对朝鲜的经济制裁。

不过,美国人吓唬的可能是中国,最为害怕的却是韩国。半岛上爆发战争,对中国来说可能要救济百万难民,对韩国来说却是要承受百万的伤亡。首尔不论是谁坐在台上,都难以接受这样的后果。94年克林顿当局审视开战的代价,已经意识到动武的决定很难通过首尔这一关,尽管当时的总统金泳三对平壤的态度并不友善。03年小布什当局完成对伊拉克的入侵,自我感觉如日中天,很希望在朝鲜实现政权更替,却同样不敢动武。

到现在,朝鲜不但有原子弹,还有氢弹,以及中、短射程的导弹。半岛上发生战争的代价已经难以估算,百姓生灵涂炭不说,连美军自己都要承受核爆的风险。韩、日在朝鲜核导威慑范围之内已经好几年了,美国却一直玩“战略耐心”。现在只为着朝鲜很快拥有长程导弹,美国就无法忍受其盟国早已承受的核威慑,不惜伤亡对朝鲜发动打击?果真如此,这就不只是对盟友的不忠不义,而是自私到丧心病狂的地步。这样一场战争结束之日,恐怕也是美国霸权的终结之时,韩、日以至其它国家都得思考一个问题:与美国结盟得到的是保护,还是灾难。

朝鲜拥核不是世界末日

朝鲜拥核是华盛顿三届政府二十多年来外交失败给东北亚留下的隐患,其中的死结在朝鲜与美国之间。朝鲜切身感受的是美国对其安全的威胁,一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与美国关系正常化,花大力气开发洲际导弹也不是冲着邻国来的,而是逼迫大洋那一头的美国重视它的存在。尽管朝鲜处于极端劣势,只有核武加导弹一张牌可打,却目标明确,专心一意。

作为超强的美国手上有一把好牌。外交上它握有是否与朝鲜交往的王牌,也可以发动制裁,孤立平壤,向中、俄施压,封查朝鲜在国外的银行户头。经济上它可以打开贸易大门,提供燃料,自己不愿掏腰包的时候还可以说服韩国、日本花钱。军事上它可以搞演习,把航空母舰送入日本海或黄海,部署反导系统。战略上它也是可进可退,朝鲜最好不要有核武器,但是一旦有了,它还可以玩“战略耐心”,以朝鲜的威胁为由增强与韩、日的联盟,发展导弹防御。可是美国在战略上缺乏长远规划,外交政策颠三倒四,只为一时的政治算计。双方较量到现在,结果竟然是小小的朝鲜很快就要获得将核威慑投射到美国本土的能力。

这不是世界的末日,也不是大战的前兆。没人愿意支持朝鲜的核冒险,朝鲜也打不赢周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就是自取灭亡。连美国的朝野对此都有一致的看法:朝鲜没有自杀倾向。它可能造成的麻烦,反倒是内部的政治不稳或分裂。平壤得到的是抱着炸药的安全,在国际上更为孤立,未能为自己营造长治久安的环境。

危险的是有实力动手,也喜欢以威胁为手段的美国,不幸还配上一位演电视真人秀成名的总统特朗普,很多人担心他搞不清楚治国与演戏的差别。朝鲜每次试射或试爆的成功,的确是伤及白宫的颜面。为着显示硬汉子的形象,维护自己在选民中的声望,特朗普一再发表不负责任的威胁与怒吼,由此增高地区的紧张,加大误判的机会。韩、日、俄、中更需要担心的是特朗普演过头,引发大家都不想见到的冲突。

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朝核问题从长计议

长远来说,要论在核对峙之中防止误打误撞,美国的经验很丰富。冷战一开始,美国就声称在武装冲突中不惜使用核武器,作为其围堵苏联战略的基石。等到苏联也有核武器,两边又都有洲际导弹之后,双方生活在共同毁灭的恐怖平衡之下,反倒需要认真考虑如何避免直接冲突。朝鲜不是苏联,核武最多给自己保个平安,难以影响周边,但是美国在东北亚行事至少要多一份慎重。

美国的体制在政治上被短期利益主导,难以做长远打算。但是它也有一项优点,换一个总统可以带来很不一样的思维,后任并不把前任的政策当作非背不可的包袱,不时另起炉灶。在朝核问题上,克林顿、小布什与奥巴马之间的变化就是例证。

中美关系的发展本身也是一例。1963年8月5日,苏、美、英三国签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开启大国阻止核扩散的努力。所谓“三家条约”的下边是苏美各有所需 :战后的苏联对德国的军事复苏最为担心,害怕西德获得核武;而美国的担心则在中国。也就是说,条约没有道明的限制对象是西德与中国。签约之后西德不高兴,但是还得仰仗美军的保护,只得无奈接受。中国同样是非常不高兴,对苏联强烈不满,并在第二年十月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在当时看来像是美国亏了,条约只拦住西德,未能挡下中国。但是长远来说,中苏交恶却给中美关系的改善带来机会。八年之后,原本反共最为坚决的尼克松访华,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美国获得冷战期间最大的外交胜利与战略收获。

历时二十多年的朝核问题在最近翻到新的一页,一时半时还不会消失,同样也需要从长计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周远方
朝鲜 朝鲜局势 朝鲜半岛 朝核 朝核问题 中国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朔尔茨携商业天团访华,传递什么信号?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