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中美经贸困局的博弈出路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2-07 08:27

徐高

徐高作者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高】

一、中美贸易战概率上升

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多事之秋,双方之间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上升。201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争端的立案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美国也已经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数项中国商品和资本进入美国的商业活动。在2018年的国情咨文中,特朗普总统还称中国为挑战美国利益、经济和价值观的“对手”,将中国视为美国面临的“危险”之一[1]。

在当前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背后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短期的触发因素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扩张。特朗普总统曾誓言要削减美国的贸易逆差。但在他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不降反升,从2016年的3470亿美元上升至3721亿美元,占到了当年美国总贸易逆差的47%。2018年11月美国将进行国会中期选举。支持率已下滑至低位的特朗普总统为了稳住选情,自然会大打贸易牌,通过对中国施压来争取选民。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此轮中美经贸关系趋紧背后的长期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在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全球影响力等各方面的差距都缩小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让美国这个主导了上世纪人类社会的国家感受到了威胁。美国的精英阶层也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认为中国未来并不会向美国模式收敛,而会走自己独特的道路。这让美国人眼中的中美关系变得更不确定、也更不可控。

所以,尽管在历史上中美经贸关系时有起伏,但现在的趋紧不仅是个短期现象,而是折射出了美国对中国长期看法和战略的改变。中美之间的互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贸关系中的紧张情绪不会因为美国中期选举的过去而烟消云散。

二、中美经贸博弈的困局

既然美国已经把中国视为一个对其构成威胁的对手,那么中国在思考中美经贸关系的时候就需要有更多的博弈思想。得通过构造博弈的均势来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而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局势不会恶化。对中国这么一个世界性大国来说,和平不可能来自别国的恩赐,而只能建立在自己打赢下一场战争的能力之上。经贸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前中美之间的经贸博弈可以用一个简单博弈模型来描述。将双方的经贸政策抽象成为打贸易战(打)与不打贸易战(不打)两个选项。由于双方都各有两种选择,所以理论上可能会出现四种结果。不过很显然,在美方选择不打贸易战的情况下,中国肯定不会挑起贸易战。所以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只有三种:双方都选择不打贸易战(不打、不打),双方都打贸易战(打、打),以及中方不对美方的贸易战政策做报复,单方面选择不打(不打、打)。

将这三种情况下中美双方的收益写在图1的表格里。表格的上下两行分别对应中方“打贸易战”和“不打贸易战”两个政策选项;表格左右两列则分别对应美方“打”和“不打”的选项。其中标有数字的三个格子分别对应三种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格子中左下角的数字对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所获得的收益,右上角的数字则是美国所获得收益。(图1)

很自然地,双方都选择不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有利。可以假设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双方所获得收益都是2。而双方都选择打贸易战,则对双方都有害。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所获得收益都是0。美方选择打贸易战、而中国选择不打(即中国对美方贸易战的措施不进行报复)的这个情形需要分析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中方肯定会受损失。可以假设此时中方的收益是1,低于双方都不打贸易战的情形,但高于双方都选择打的情形。而在美国目前的决策者看来,通过贸易战的政策可以迫使中方让步,让中国不再能够占美国的便宜,因而能够让美国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在美方的认知中,此种情况下美方的收益可设为3,比双方都选择不打贸易战时美方的收益还要高。

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数量关系。第一个关系是在中方选择“不打”的情况下,美方选择“打”或“不打”的收益对比(在图中用横着的椭圆虚框圈出)。在前面的收益假设之下,美方会发现,“打”是对他更有利的选择

博弈中的第二个重要数量关系是在美方选择“打”的时候,中方选择“打”或“不打”两种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对比(在图中用竖着的椭圆虚框圈出)。上面所做的收益假设意味着,在美国选择“打”的时候,中方选择“不打”(不进行报复)能得到更高收益。这可能是因为中方的不报复会让贸易战烈度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而不至于不断升级。在这样的收益对比下,美方会知道中方一定会选择“不打”来退让

在这两个数量关系呈现如图1所示的大小关系时,美方一定会选择打贸易战,而中方一定会选择不报复。用博弈论的语言来说,(不打、打)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也是这个博弈最终的走向。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之所以向着令人不安的方向发展,根本原因就是现实背后的这个博弈困局。

三、中方对策之一:扭转美方偏见

中美间经贸博弈之所以会呈现出前述的困局,关键在于上面所说的两个重要数量关系。这两个数量关系只要有一个不成立,博弈就能跳出困局,形成双方不打贸易战的均衡。

先来看数量关系一。如果美国相信,在中国选择“不打”的情况下,美国选择“打”对美方自己也是不利的,那美国就不会挑起打贸易战。比如,如果美国在(不打、打)这种情况下的收益不是3,而是比2小的数,那贸易战就不会是博弈的均衡。

数量关系——恰恰是中美互动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改变之处。过去,“中国通过贸易占了美国便宜”的这种说法在美国还没那么大市场。也是在过去,美国的精英阶层也普遍相信可以通过中美之间的自由贸易,引导中国走向美国的道路。但在现在,当不少美国人相信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了亏,美国自然会认为跟中国打贸易战能让美国获利。另一方面,当美国精英阶层不再认为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来影响中国的走向时,他们心中不打贸易战带给美国的收益也相应下降。所以,现在的美国会认为打贸易战对他们有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认为不打贸易战是更好选择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上面所陈述的只是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偏见,并不代表事实。美国对中国的庞大贸易逆差部分来自美国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美国自己印钞票来交换中国的产品),也部分来自于全球产业链的分布格局(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有不少是经中国转口的第三国创造的增加值)。而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商品也提升了美国民众的福利,压低了美国国内通胀。因此,美国针对中国的单方面贸易战行为会侵害美国本身的利益,而不是像图1中设定的那样会增加美国的收益。所以,认为打贸易战对美国有利是美方的偏见。但尽管如此,前面博弈设定所反映的偏见正在影响美国的政策。中方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为了规避贸易战,中方可以采取的一个对策是试图纠正美方的偏见。美方要跟中国打贸易战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倾向也并不符合美国过去一直鼓吹的理念。美国国内也有从中美贸易中获益的沉默大多数。如能用美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说服美方,让美方认识到打贸易战对其自身也不利,那贸易战就能消弭于无形。借助前面的博弈模型来说,如果能让美国相信自己在左下角格子中的收益比2小(比如是1.5),那么博弈的纳什均衡就变成(不打、不打),贸易战就打不起来了。(图2)

四、中方对策之二:做好打赢贸易战的准备

从理论上来说,劝说美方扭转偏见是跳出博弈困局的可取之策。但在现实中,这条路走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且中方的掌控力不强。目前,中美经贸问题在美国国内已经变得高度政治化,理性分析未必能很快扭转美国民众的情绪。此外,也不排除美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可能。所以,交流沟通固然重要,但中方也不能将贸易战打不起来的宝都押在这条路上。

还好,中方还有规避中美贸易战的另一条对策——通过构建打赢贸易战的能力来避免贸易战的发生。在图1的博弈设定中,左下角的(不打、打)之所以能成为纳什均衡,还因为中方报复美方贸易战(选择“打”)所得的收益低于不报复(选择“不打”)的情形。这样,美国知道即使它推出贸易战的政策,中国也只会忍让,从而让美方获益。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需要切实可信地让美国知道中方会以贸易战来报复美方的贸易战政策

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中方如果只是简单说说要报复美方,是个“不可信的承诺”,不会改变博弈格局。中方必须现在就为贸易战全面开打、不断升级的最坏情况做好准备,并制定在这种情况下打赢贸易战的方案。用前面博弈模型的框架来说,就是得让美方相信中国在双方都选择“打”的情况下(左上角的格子),能够获得比中国选择“不打”时更高的收益(比如说1.5)。在这样的格局下,博弈的纳什均衡也会变成(不打、不打),贸易战就打不起来了[2]。(图3)

中国的报复很可能引发美方的反报复,令贸易战升级,最后让双方都更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中方的收益怎么能比不报复时更高呢?要站在长期来思考,才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中美经贸往来产生的是持续的收益流。因此,博弈模型中的收益数字应该被视为长期收益流的贴现总和。中国对美国贸易战的报复的确可能在短期内让紧张局势加剧。但是,只要能让美方付出足够高的代价,就能促使美国重回不打贸易战的正轨上去。于是,短期的贸易战升级可换来长期更加合作的经贸关系,中方的贴现收益就有可能高于一直退让的情况。

所以,为了让中方在贸易战中获得比不报复时更高的收益,中方的报复政策必须要让美方难以承受,促使其迅速改弦更张,结束贸易战政策。因此,中国在报复时应尽量找那些能够对美方长期收益带来重大影响的报复政策。以这一标准来衡量,向美国进口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并不是最好选择。这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有很大互补性,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也是中国所需,征收高关税来限制这些商品的输入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而且,这样的政策对美方长期收益的影响仍然不够高。

中国更好的报复政策是国内服务行业的对外差别化开放。高端服务业正是美国的比较优势所在。而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现在也有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的需求。在中国服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谁能占得先机,谁就拥有了未来。这其中的利益绝不是当下的几十亿、几百亿所能衡量的。如果中美之间真的爆发贸易战,中国可以推迟国内服务市场向美国企业的开放,而将机会让给别的国家。毕竟,高端服务的提供者不是只有美国一家。美国企业在中国服务市场的开放中如果一步慢,以后就可能步步慢,最终形成不利于美方的市场竞争格局。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这样的情况是有先例可循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从西方国家引进汽车生产技术。当时中国首先找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商谈合作事宜,但因为福特要价太高而没有谈拢。之后,中国才转向德国,与德国大众设立了合资企业。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汽车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现在的中国服务业市场正像几十年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尚处在历史的岔路口,格局尚未确定。在这个当口,对美国企业实施差别化的市场准入限制,将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反制措施,可有效让美国重回合作的道路上来。这样,中国的报复措施就能在长期产生比一味退让更高的收益。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美国也不会开启贸易战,从而实现中美经贸关系的平稳发展。

五、规避贸易战的博弈出路

从以上中美经贸的博弈分析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可以避免的。但要规避贸易战,中方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紧张事态会自动平息,而必须要从博弈的角度妥善选择对策。中方必须要认识到,美方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近期中美贸易紧张状况加剧的背后,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大幅度调整。美方已经把中国当成了挑战者,当成了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构筑博弈均势,引导博弈结果向有利于中方的方向发展。

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要想避免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就必须要做好打贸易战、并且打赢贸易战的准备。中方不怕打贸易战,贸易战才打不起来。目前,中国正在加大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在中国服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可针对美国企业设定差别化的市场准入限制,以作为对美国贸易战政策的反制措施。这会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失去先机,在长期给美国带来高昂代价。这一杀手锏,再加上报复性关税等其他举措,可以给美国带来足够威慑,从而让美国放弃贸易战的政策。除此而外,中国还需主动增加与美国的沟通,多层次、多管道地给美方讲道理,纠正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偏见。这虽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有助于增强双方互信,有利于营造长期稳定健康的双边经贸关系。

中美是经济规模排名世界前二的经济体,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事情。在美国之外,中国还有不小的发力空间。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是潮流,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行动不得人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措施除了伤害中国之外,也会连带损害跟中国处在同一产业链中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因此,在可能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中,中国有条件与其他广大国家形成同盟,对美国形成国际舆论压力,同时对冲中美贸易战的不利冲击。这也能降低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几率。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虽然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贸易战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中国根据当前的博弈格局妥善设计对策,就能将博弈结果引向健康的方向,从而在困局中找到出路。而这也符合中美双方的根本利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徐高经济研究”,观察者网经作者授权发布)

[1] 特朗普总统2018年国情咨文的全文可见于https://www.yahoo.com/news/full-text-president-trumps-2018-state-union-address-021835181.html。其中有关中国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Around the world, we face rogue regimes, terrorist groups, andrivals like China and Russia that challenge our interests, our economy, and ourvalues. In confronting these dangers, we know that weakness is the surest pathto conflict, and unmatched power is the surest means of our defense.”

[2] 在中方采用对策二之后,(不打、不打)实质上是在美方和中方先后决策的动态博弈中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责任编辑:吴娅坤
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 贸易战 贸易逆差 中美博弈 博弈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