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凯桓:对乌克兰反攻没信心,西方松动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5-16 09:20

薛凯桓

薛凯桓作者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薛凯桓】

乌克兰不能“什么都想要”!

这是美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戴维·伦德尔、前美国中央司令部政治顾问大卫·伦德尔和迈克尔·格费勒对泽连斯基的指责,他们最近也在敦促乌克兰尽快与俄罗斯展开谈判。按照他们的说法,乌克兰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这是目前西方政坛的一个缩影。随着俄乌在巴赫穆特绞肉战局势的明朗,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的不利态势也开始显现,呼吁谈判的声音在西方政坛内部逐渐多了起来。

从坚信“乌克兰必胜”、俄罗斯即将崩溃,到开始出现寻求谈判解决问题的声音,究竟是什么让西方社会发生了这样的转变?

底层原因:对俄罗斯和自身军事潜力的错误评估

在2022年初战争爆发之后,任谁都很难想到这场战争会持续至今。

现在看来,俄乌战争的长期化几乎已成定局。而旷日持久的战争会消耗大量军备,军备制造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这对西方国家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第一受害者是欧盟,对乌援助已经严重拖累了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俄乌冲突持续,安全、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影响的欧盟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必然出现下滑。因此,欧盟显然不希望俄乌冲突长期化。从战争爆发伊始,欧盟内部就一直有呼吁俄乌双方谈判结束战争的声音。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的干扰,俄罗斯和乌克兰本有希望在冲突爆发后一两个月内就达成和平协议。按照俄方近期爆料的说法,乌克兰方面最初提出的条件是俄罗斯可以接受的,俄乌之间距离达成和平协议“仅差一线”。

去年3月,俄乌谈判现场(图源新华社)

乌方最初的条件是俄罗斯应尊重其非集团和无核国家地位,应确保乌克兰的安全,同时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也应为乌克兰提供集体安全保障。在这种体系下,乌克兰集体安全保障的来源不是北约,而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和土耳其等相关国家,这是一个俄罗斯可以接受的条件。

但是,这个机会之窗被来自大洋彼岸的那只黑手关闭了——俄方称乌克兰方面在“受到域外势力影响”之后,提出了俄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谈判随之破裂,战争也被迫继续进行。

西方、尤其是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可以短期内结束俄乌冲突——在战争初期,美国方面认为乌克兰会在俄罗斯的迅速打击下崩溃,而当乌克兰初步稳定住局势、战局有进入相持阶段的迹象后,其又转变了看法,认为乌克兰可以在他们的支持下迅速“收复失地”以结束战争。

在这种机会主义的裹挟下,美方出手干扰了和谈的进程,并一手促成了俄乌冲突长期化的态势。而本不希望冲突长期化的欧盟,也在美国所画的“速战速决”的大饼下选择了跟进援乌。可以说,目前俄乌冲突所呈现的长期化态势,本身就与西方世界频频拱火脱不了干系。

然而,西方速战速决的期望并没有实现。这源于其犯了一个严重的认知错误:高估了自己的军事潜力,低估了俄罗斯的军事潜力和韧性。

而已经做出了选择的西方联盟,在陷入泥潭一年之后,已经难以无视巨大的沉没成本停止对乌军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不断在对乌援助上加码,以期待“俄罗斯彻底崩溃”。

而多年来习惯于依靠外国援助过活的乌克兰方面,显然也不会对援助加以吝惜。战争开始以来,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的高官们不断向西方盟友要求提供更多、更现代和射程更远的武器,几乎已成为新闻媒体的日常报道。西方政客也不得不一次次越过红线,不断提升对乌军援的层次:

先是向乌克兰方面提供了主战坦克(尽管德国总理舒尔茨在开战后一直坚称不会为乌克兰提供坦克,但最终还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妥协)和米格战斗机,越过了不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装备的红线承诺。然后,又公然在核问题上不断玩火。3月下旬,英国国防部表示,英国向乌克兰输送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备弹药中将包含贫铀弹,并宣称“贫铀弹对当地环境和居民没有明显伤害”。消息一出,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不断加码的对乌军援不仅严重影响着世界和平,也使得西方国家的军事储备消耗殆尽。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国家一旦遭到军事打击,其军事储备将不足以保护自己的领土。据意大利总参谋部高级代表称,由于缺乏军火及其制造能力,如果意大利遭到袭击,估计只能抵抗48到72小时。

作为欧洲火车头之一的德国,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但与此同时,乌克兰和美国甚至还在指责德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规模不够大,逼得德国国防部不得不找借口:“我们已经尽力了,真的没有别的(军火)了。”

就连一向财大气粗、频频搅动局势的美国,也出现了弹药供应不足的问题。早在2022年年底,美国军火产能不足、无法继续供应乌克兰的消息,就开始频频见诸于新闻报端。CNN就曾报道,三名直接了解情况的美国官员称,美国可用于转移到基辅的一些高端武器系统和弹药所剩无几。为此,美国甚至开始寻求通过域外国家向乌克兰供应武器弹药,如巴基斯坦、以色列等美国的传统友好国家,都曾被其要求向乌克兰供应武器弹药。

无节制的对乌军援几乎掏空了西方的武器弹药存量,也从侧面暴露了其对自身军事潜力的严重高估。武器弹药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西方各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乌克兰“反攻”迟迟未见成果,也让他们逐渐失去了信心。此消彼长之下,这些国家开始出现软化表态与要求谈判的声音,也就不难理解了。

直接原因:对乌援助的高昂代价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援助逐渐加码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军火储备被掏空,还有国家财政的亏损。

战争爆发后,一些欧盟国家如捷克等,通过降低本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停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资源的供应价格、大力加税等方式,来为乌克兰筹集援助资金,这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波兰的乌克兰难民儿童(图源新华社)

同时,因为欧盟拒绝从俄罗斯进口廉价能源,使得整个欧盟的社会运行成本都猛然暴涨。普通人的水电费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增加,食品价格在上涨,但工资却没有相应上涨。在援乌支出与对俄制裁的双重影响之下,一些欧盟国家的民众怨声载道,反对援助乌克兰、主张与俄罗斯和解的声音就逐渐大了起来。

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纪念日,德国德累斯顿市的民众举着俄罗斯国旗和写着“这不是我们的战争”、“外交而不是武器供应”的标语走上了街头。此外,法国、荷兰、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的民众也举行了反对援助乌克兰的抗议活动。

西方国家政府面临着一个难堪的境遇:当他们被公众问到“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支持乌克兰”时,往往无法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美国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白宫甚至无法向民众表明美国政府在这场冲突中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也无法向民众解释为何美国政府对“乌克兰的胜利”如此上心,却不关心其国内衍生的诸多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政府需要以某种方式向他们的民众证明自己花钱援乌是正当的,但事实上却往往无法证明这一点。于是,如今的西方社会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在野的反对派人士喜欢以俄乌议题为武器攻击执政势力。如4月20日美国共和党的数名国会参议员就带头表示,他们将反对援助,直到拜登政府“有明确的结束战争的外交计划”。

因此,西方各国的现政府期待他们的援助能够起效果,也期待乌克兰能够真的反攻成功,然后他们就可以对民众有一个交待:“我们帮助乌克兰军队不是徒劳的。看!他们的胜利多亏了西方武器,也多亏了乌军在北约基地训练中取得的成果!”

然而,乌克兰军方却不止一次地表示,战场局势现在的发展远非对乌克兰武装部队有利;相反,乌克兰需要更多地援助。美国和欧洲的主要媒体也都在报道乌克兰的武器和弹药短缺、人员士气低落等现象。

乌克兰的西方支持者显然对这种结果并不满意,他们要求乌克兰当局发动反攻,以对得起西方给予乌克兰的援助。

但就连美国也似乎对乌克兰的反攻没什么信心。最近爆出的“文件泄露门”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在这些泄露的文件中,美国情报部门称,乌克兰不太可能在反攻中取得重大成功,因为乌克兰“还没有做好准备”。

“对乌克兰来说,反攻成功是必须的。如果他们没有成功,用武器、军事训练和财政援助控制基辅当局的西方联盟就很可能会和俄罗斯达成秘密协议,来通过谈判解决冲突”,澳大利亚“对话”网站(The Conversation)在其新闻分析中发出了如上的警告。

显然,目前的西方联盟陷入了不知该战还是不该战的两难境地。心急如焚的美国加紧了对乌克兰“反攻”的催促力度,因为美国开始担心自己失去对局势的控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近日,两名欧洲官员接受了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的采访,声称基辅当局并没有与美国分享有关反攻的信息——包括乌克兰计划在何时、何地以及有多少军队部署到行动阵地等。这两名官员称,乌克兰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担心其中的细节会被泄露,就像美国文件泄露门事件中发生的那样。上述情况似乎表明,美国在俄乌问题中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西方的政治影响力受到威胁

对于西方而言,乌克兰冲突不仅产生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和导致其军事储备枯竭,更要命的是暴露了一个事实:西方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正在逐步降低。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迅速对俄罗斯实施了堪称史上更大规模、最严厉的制裁,但这些制裁措施并没有达到西方预期的效果;相反,制裁甚至促进了俄罗斯许多行业的发展。由于西方企业大量离开俄罗斯市场,俄罗斯的本土企业作为俄政府进口替代战略的重点扶持对象,在本国消费市场上终于占据了一席之地。西方记者惊奇地发现,俄罗斯商店的货架上并没有如西方联盟预想的一般空空如也,反而照常摆满了各种商品。

在与欧盟断绝合作关系后,俄罗斯在其他地区为自己找到了新市场和进口来源,这些新地区主要位于亚洲。卢布不仅没有像西方希望的那样变成一文不值的纸片,反而成了2022年表现最亮眼的货币之一。俄罗斯正在转向使用本国货币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降低了美元在进出口活动中的份额比重。

“当我们预测俄罗斯经济衰退20%时,我们也没有想到今天。俄罗斯经济衰退确实存在,但2.9%相对20%的差距非常大。我们知道我们预测事件发展方向大错特错了,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但这是一个甜美的错误。”俄总统普京在2022年12月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不无得意地说。

乌克兰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审美疲劳”正在加剧,这一事实已经无法掩盖。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出通过谈判早日解决冲突的呼声。中国、法国、梵蒂冈、巴西等国都提出了和平倡议。

巴西总统卢拉访问阿联酋时提出,应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以和平解决俄乌冲突(图源新华社)

俄罗斯对这些国家的和平倡议表示了欢迎,但俄方也明确指出,美国不能被俄方视为“公正的调解人”,因为美国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一直公开站在乌克兰一方。到目前为止,只有土耳其扮演过俄乌之间的调解者角色,但现在土耳其正在举行总统大选,埃尔多安正忙于竞选活动和解决土耳其内部问题,对调解俄乌冲突的兴趣恐怕没有之前那么高。

鉴于这种情况,俄罗斯认为俄方应寻找新的域外强国来调解俄乌冲突,中国和巴西是俄罗斯认为的重要调解者。根据俄罗斯新出炉的外交战略概要,俄罗斯认为完全有可能与中巴两国合作解决俄乌问题,并形成取代美国霸权的多极世界新秩序。可见,中国和巴西等域外大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作用慢慢地显现了出来。

不过,美国非常不喜欢这种趋势,特别是在中美双边关系持续僵硬、恶化的背景下,美国不希望中国这个非西方大国在俄乌冲突中成为调解人这一重要角色。俄乌问题作为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如果中方参与并调解成功,西方的政治影响力将受到极大威胁。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美方所想:自开战以来美西方就一直试图拉拢尽可能多的国家,但许多国家并没有屈服于美西方的劝说或威胁,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中立立场,并基于国家利益继续与俄罗斯开展合作。这一切都在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西方不是万能的。西方影响力减弱这一事实,在俄乌冲突中暴露无遗。

对美国来说更糟糕的是,人们开始反思俄方提出的对乌军事行动的理由与关切,甚至连美国国内都开始出现“反思潮”。美国知名共和党人小罗伯特•肯尼迪在接受英国政治门户网站UnHerd采访时,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这一点:

“这些年来我们本应该听普京的话。你知道,我们向叶利钦、戈尔巴乔夫承诺,我们不会将北约向东推进哪怕一英寸。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走得更远呢?我们确实撒谎了。

美国支持了2014年针对乌克兰民选政府的政变。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俄罗斯的位置上去思考,你就会对俄罗斯的行为感到豁然开朗:(站在俄方视角上)我们最大的敌人美国现在已经接管了一个他们敌视我们的国家(乌克兰)的政府,然后开始通过损害俄罗斯利益的法律和政策。

乌克兰当局在顿巴斯杀死了14000名俄罗斯人。如果墨西哥对美国人这样做呢?我想我们会在一秒钟内做出进攻墨西哥的决策。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对手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

战争不符合普京的个人利益,但符合俄罗斯的利益。普京一再告诉我们,你正在跨越我们划定的红线,但这些都被我们无视了。”

再如,西方国际事务领军政治学家之一的史蒂芬•沃尔特在《外交政策》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普京的正确之处》的文章,文中列举了他对普京做出的四项认知:

1. 普京坚信俄罗斯能够经受住我们可能实施的任何制裁,单靠制裁无法在短期内决定冲突的结果;

2. 普京相信俄罗斯人民会“同意”启动新世界秩序的决定;

3. 普京确信俄罗斯联邦不会在全球范围内被孤立,至少全球的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会跟随西方的反俄制裁。

4. 克里姆林宫明白乌克兰的命运对俄罗斯比对西方更重要。

显然,在愿意承担成本和承担风险方面,普京比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更有优势。而这种优势并不是西方领导人软弱、懦弱而普京强硬,而是因为一个位于俄罗斯邻国的国家(乌克兰)的政治取向对俄罗斯来说总是比对生活在远方的人民重要得多。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大西洋彼岸富裕而安全的国家(美国)的人。

沃尔特认为这一点是普京敢于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即俄罗斯拥有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坚定决心,而美国缺乏这种决心,或者说只是将乌克兰问题当作反俄牟利的筹码。

西方在俄乌问题中进退失据的表现,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心思活络起来,巴西对俄乌问题的参与证明了这一点。依照常理,巴西离乌克兰十分遥远,是毫无疑问的域外的国家,本不该参与到俄乌议题之中。但为什么新任巴西总统卢拉在自己国家问题诸多的情况下,还要如此积极地参与到解决俄乌冲突的话题中呢?

笔者想强调的是,乌克兰危机不是乌克兰自己的问题,也不只是俄乌双方的问题,而是新的世界秩序形成的契机,这种新秩序甚至可能取代以美国为中心的霸权秩序,谁现在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谁就会在未来的格局中抢占先机。

对于拉美国家来说,长期被视为美国“后院”,他们也想要摘掉这顶并不体面的帽子。以巴西为首的拉美国家,迫切想要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俄乌冲突可能是一试身手的好机会。

4月17日到4月2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了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和巴西四国。这些拉美国家“一反常态”,在拉夫罗夫访问前后展现了异常坚决的、抵制美国反俄政策的一致姿态,且对拉夫罗夫的访问给予了极高评价。

俄外长拉夫罗夫(图源新华社)

美国当然会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干扰俄罗斯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发展,但乌戈查韦斯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叶戈尔•利多夫斯卡娅却确信美国的行为不会取得成功。

“拉美地区已经发生变化,他们已经产生了国家认同,美国无法再遵循他们已经实施了很多年的门罗主义政策。该地区希望世界的秩序走向多极化,因为他们很清楚,之前美国确立的世界政策不允许拉美的发展和前进,而现在时代变了。”

俄罗斯能对美西方强硬说“不”的局面,让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而当世界各国看到旧秩序可能崩坏的时候,就不会再任美西方予索予求了。

结语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地区间军事冲突,反而更多地具有了“照妖镜”的属性。这个“照妖镜”照的不只是俄乌双方,更是早已疲态尽显的西方。

当然,现如今谈美西方霸权体系的彻底崩塌还为时尚早。俄乌冲突只是一个开始,尽管俄罗斯做了撕下“皇帝新衣”的第一个尝试者,但我们仍要看到,在西方的大力援助下,国力与俄罗斯有着巨大差距的乌克兰,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住了俄罗斯的军事进攻,说明西方的实力仍不可小觑。

通过俄乌冲突,看到冲突双方、主要是西方的实力态势,这是俄乌战争对于中国的最大意义。西方的逻辑向来是能通过强硬手段解决的,就没必要通过谈判解决;但现如今,其内部开始出现谈判声音,证明情况正在起变化。

对中国人而言,大可不必拘泥于冲突双方的得失上,而是通过这面“照妖镜”观时势、判方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啸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