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红:LNG船、半潜船凭什么登上《新闻联播》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3-20 07:35

杨爱红

杨爱红作者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观察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爱红】

2017年3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报道两则船舶行业的新闻:一是我国“首艘”自主研发建造的3万立方米双燃料LNG船下水,二是我国“首艘”军民两用5万吨级半潜船建成并投入使用。单从外观看,这两艘船远不如豪华邮轮或者航空母舰那样的海上巨无霸般吸引眼球,她们凭什么能登上《新闻联播》?

在LNG船和半潜船各自的领域内,这两艘船的技术指标并不是特别神奇:

就LNG船,如今采用薄膜型液货舱的大型LNG船载货量17万立方米起步、双燃料发动机是标配,而登上《新闻联播》的这条LNG船采用的是独立C型罐液货舱。独立C型罐液货舱是一种工艺相对简单的结构形式,可采用304L不锈钢等较低成本的钢材建造、无需用到焊接工艺复杂的殷瓦钢薄膜,但受限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其容积相对较小、一般用于小型LNG船上。国内已有部分设计单位和船舶企业具备此类LNG船设计和建造能力。

“海洋石油301”号3万立方米双燃料LNG船,由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2015年建成交付使用

就半潜船而言,上个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5万吨级半潜船(比如央视《新闻联播》解说半潜船用途时画面中出现的半潜船动画模型“振华29号”就建成于1987年),军用半潜船与民用半潜船也不存在实质性区别,我国2012年建造的5万吨级半潜船“海洋石油278”号,甚至还为俄罗斯海军运输过“奥斯卡”级核潜艇……

2014年运送“奥斯卡”级核潜艇的“海洋石油278号”,由中船集团第708所设计、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其布置形式与“振华33号”基本相同

单纯就技术而言,《新闻联播》中提到这两艘船时所用的“首艘”字样是要打引号、打折扣的。船舶史上有不少关于“首艘”的争议(比如“首艘航空母舰究竟是日本造的还是英国造的”),笔者也无意在“首艘”二字上多费唇舌,笔者更关心的是:这两艘船在技术之外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以至于《新闻联播》会让她们接连上镜?

不妨先来看几组来自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数据:

2009-2016年,我国约有140多家造船厂关停倒闭,约有90多家船厂被兼并收购。其中,主要集中在2011和2012年,这两年间关停的船厂数约有100家,被兼并收购的船厂约有40家。与2011、2012年相比,近两年来,虽然船厂破产倒闭的数量明显减少,但破产企业的规模、影响力明显提高,比如南通明德、舜天船舶、舟山五洲等。

从地域分布看,2009-2016年船厂关停倒闭数量最多的是浙江省、江苏省,两省均超过40家,紧随其后的是重庆、湖南、安徽三个省份,关停数量也均在10家以上;被兼并收购的船厂,江苏省数量最多,超过30家,而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也均在10家左右。

经过这样的淘汰、消化、整合,我国造船业年产能已由2012年的8000万载重吨削减至2016年底的约6000万载重吨,但目前仍存在30%以上的过剩产能。形势如此严峻,造船业必须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向以LNG船和半潜船等为代表的高端船型升级转型。可以认为这就是《新闻联播》传递出的第一层信息。

再来看看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段内容: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作为清洁能源,LNG的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基本为零。除了用作化工原料和供居民家庭使用,LNG还可以用作包括机动车、船舶在内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替代燃料。而容易被很多人忽视的是,船舶也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一度曾“贡献”了全球三四成的硫氧化物等污染物。2015年12月,我国交通运输部印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首次在我国沿岸海区划定排放控制区,并制订了控制排放的时间表。但仅对硫化物的排放作出明确的限制,其最终期限是2019年1月1日。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从2019年1月1日起,必须使用含硫量低于0.5%的燃料。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

近几年来,我国进口LNG量逐年递增,船舶双燃料化改造试点工作逐步推进,长江、京杭大运河等内河航线上已经开始运用驳船式、岸站式等形式的LNG加注站为船舶提供LNG燃料加注服务。但是,目前的船舶燃料LNG化主要仍停留于试点阶段,除了成本等经济因素,国家的补贴和调控政策不明晰、配套设施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继续提高LNG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推进船舶双燃料化工作,这可以认为是《新闻联播》传递出的第二层信息。

至于《新闻联播》传递出的第三层信息,关键词就四个字:军民融合!但“军民融合”也分“军转民”和“民参军”,而这艘半潜船无疑就是“民参军”的典型了。笔者认为,考虑到半潜船本身的特点,其“军民融合”主要体现在海军提供资金补贴上,“贯彻国防要求”是原则性的要求、而不需要按照军标建造全船。——半潜船船型肥大、航速和灵活性有限,只能在安全有保障的海域活动,不能也不会承担战损风险,民船规范中对半潜船的破舱性能要求也已足够严格,故而只需要针对航空作业系统、通信系统等作针对性设计即可,这与一般民船设计中针对不同船东要求所作的个性化修改并无本质区别,是一种低成本的“民参军”模式。

在之前的首届“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设备”创新论坛会议上,辽宁舰总师朱英富院士提到,“国家搞军民融合,不是让军工企业又去造彩电冰箱,而是要让民企也为军队和国防服务”。从一些相关人士的访谈来看,军民融合的重点也都是放在了“民参军”上面。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的是,“军民融合”和“民参军”中的“民”字首先是指“民用品”,而不仅仅是指“民营企业”。像建造5万吨级半潜船的振华重工这样的优秀国企,理所应当为军民融合战略发挥更大作用。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9日发文称中国造船业正在“崩溃”,而此前一天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月8日则发称中国造船业“正达到顶峰”,这两种看似南辕北辙的观点其实是“产能过剩”这枚硬币的两个侧面。造船业供给侧改革、推广清洁能源LNG、军民融合战略……中国造船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中国船舶 船舶 科技创新 中国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