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英国2015——忍着自己的痛 拥抱中国的爱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2-31 07:48

杨升

杨升作者

时政新闻工作者,国际政治观察员

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刚刚在平静中度过2015年的圣诞,也即将迎来2016年的新年元旦。辞旧迎新之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首相卡梅伦也分别发表了圣诞致辞。在这个对于西方世界来说相当于是“大过年”的日子里,女王除了分享她孙子喜添千金的喜事和回顾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之余,她和首相二人也都间接或直接提了一些闹心事儿,比如难民问题和暴恐威胁。

其实回顾这一整年,除了眼下的难民问题和恐袭威胁,英国这一年似乎上气不接下气。前年家里人的分家闹剧刚消停下来(苏格兰独立公投),然后又被邻居家的血光之灾吓得够呛(法国查理周刊事件),接着跟邻居闹社区纠纷(跟德国法国扯脱离欧盟的问题),然后就是自己选大管家时听了好一通的唾沫横飞(七党首相候选人大辩论)。但不管怎么闹心,女王的整个致辞基调温暖,言辞乐观。首相卡梅伦宣布英国将在未来5年分担两万难民时也是底气十足,虽然比起已经揽了150万难民的德国来说,这区区两万都不算什么。

是什么给英国在这多事之年增添了温暖呢?女王圣诞致辞的视频是诚实的,至少有一个答案就蕴藏其中。在致辞前演唱国歌《天佑女皇》的开场视频中有一个镜头,皇家马车队驶过通往白金汉宫的林荫道,两旁挂起了一面面五星红旗。

女王圣诞致辞视频中,皇家马车队行驶过的林荫道两旁挂起了一面面五星红旗

笔者当时就在伦敦,我可以肯定的说,习近平主席访英那一周,是全英政商界精英,尤其是卡梅伦首相本人,全年笑得最灿烂、最真实的一个礼拜。当然英国也有一些全世界哪都有的“捣乱分子”,他们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没有最基本的礼貌。但总体而言,那一周的英国,从南到北,从伦敦到曼彻斯特,最开心的人除了数以万计的在英华人华侨及留学生外,就是英国的政商界精英了。

中英黄金时代的开启是2015年一个意义重大的国际政治变局,这个说法丝毫不夸张,因为在原本的国际格局中,英国是捍卫美国单极格局的重要一员,扮演着西方世界二把手的角色(日本凭着经济体量,一直觉得自己能坐这位子,但由于历史因素和文化血统的关系,它在西方俱乐部中的地位无法和英国相提并论),无论是用兵打仗还是政治站队,英国永远坚定地站在美国身边。而今年英国的转变却令人惊讶,它似乎朝着“两极化”(中美两极)的推动者方向转型。这种转型无疑要冒着得罪“一把手”(美国)的风险,以及惹来早就和中国打得火热的老邻居也是老冤家(德国法国)的醋意。不过终究是无利不起早,英国的小算盘可是打得啪啪作响。

首先是年初的亚投行,在英国突然宣布加入后,中国的亚投行“一不小心”迎来一大批原先没有预估到的西方国家前来申请。就如同金灿荣教授所言,“亚投行”一不小心变成了“世投行”。一时间除了美国、日本、加拿大,几乎所有的主要经济体,无论是西方的还是非西方的,都加入进来了。美国可是气得够呛,如同是自己创办了全市最大的百家乐,结果一个老冤家在街对面新开了一家KTV,而跟随自己多年的经理居然在开业当天带着一大群自己的老客户进去玩了一宿。

作为回报,习主席在10月的对英国事访问中为英国送去了包括核电项目、铁路项目、机场项目和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在内的超大礼包。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发现那一个礼拜是英国政客和金融界精英们笑得全年最灿烂的时光。此外英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也令人惊讶,人民币最近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后所占权重超过了英镑和日元,在原来SDR的四个币种里头,英镑和欧元所让出的权重也极其可观。

但英国作为自视甚高的“老贵族”,女王也不会仅仅是为了那些大单和白花花的银子,撑着一把老骨头给予习主席如此罕见的高规格礼遇(N响礼炮,陪坐马车,儿子儿媳全程陪同,还有首相陪酒)。当时英国自己的《金融时报》和很多西方媒体都用上了一个老词儿:Kowtow(中文音译词,源于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伯爵使团访问大清时被清廷要求对乾隆皇帝行中国的“叩头”之礼,英国对此羞辱记了一辈子),意思是英国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已经在向中国行“叩头”礼。然而英国作为在政治博弈中极为老道的国际一流玩家,绝对不是简单的见钱眼开之徒。不夸张地说,英国把拥抱中国看作是自己未来十几年的“国运”所在,要借着这股东方力量去唤醒这个老牌帝国的“第二春”,甚至希望反超德国,重夺欧洲翘楚的地位。这比起死心塌地捍卫美国的单极霸权重要多了。

来自中国的帮助怎么就能焕发英国的第二春呢?要知道,英国是个极其重视并擅长虚拟经济,但已经基本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全卖了的国家。这点和德国有极大的区别。而由于这一点,中国和英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高度的优势互补,一方面需要激活本身经济活力的英国需要大量投资来制造更多的就业以及升级基础设施,盘活沉睡多年的北部工业地区(英国财相乔治奥斯本称之为“北方经济引擎”,这一振兴计划可理解为与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类似的“国策级”规划)。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金融界新秀,大力推动推人民币国际化、组建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以及上合开发银行,而且“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国际金融方面也有巨大需求。这些都需要手持伦敦金融城的英国“老司机”带一把。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得以实现,在国际上的流通量大增的话,坐拥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英国就可以躺着数钱。此外英国在科技方面例如石墨烯、大数据研究等方面也是中国极其需要的,这些英国恰巧都能够提供。

在这样一拍即合的情况下,中英两国就这么拥抱在了一起。这让欧洲和中国合作最密切的德国感到了压力,以至于后来默克尔年底访华时,德国驻华大使说:“我们这个民族不会讲太多华丽的词藻,但是我们言出必行。”这前半句显然指的就是英国,因为英国包括首相在内的很多政要多次放言:要做中国在西方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不同的人用过不同的词语,但大意基本相同)。这赤裸裸的示爱让中国人听得都有些肉麻,更不用说在欧洲一直与英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德国会有醋意了。然而德国的醋意之外,还有美国的不满,如何在西方内部安抚好各方,这要考验英国的智慧。

不过笔者发现,英国人民作为国际政治场上的老玩家是绝对拥有眼光和智慧的。由于笔者在英国学习国际关系,常和英国的同学和老师讨论相关话题。其中一个英国人的观点体现了英国人对国际政治的洞察力,他侃侃而谈道:“这世界现在基本的趋势是:美国中国两家将与其他国家拉开明显距离,他们之间的竞争是未来的主流。但他们之间斗而不破的可能比武装冲突的可能要大得多,那么英国作为和美国拥有‘特殊关系’的国家,同时又成为中国在西方最重要的伙伴,将来无论是美国继续引领世界,还是中国超越美国,亦或者是中美共治天下,英国都将立于不败之地。”他的这一判断相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英国精英层对当下时局的主流判断:这个宝押成今天这样,英国无论怎样都不会输。

习近平访英,中英开启黄金时代

不知是不是受到中英黄金时代开启的影响,英国人谈政治时说话的口吻相较几年前更加友善,还多了几分自嘲。当笔者自谦地说中国当下还有很多问题,自身治理比起“超越美国”更加重要,比如雾霾问题最近就很让中国人民和政府头疼。但是英国人马上打断我,他说:“得了吧,你们比咱当年好多了,我们当年一个礼拜就毒死了几千人,一个月毒死上万人,你们顶多就是个咳嗽,过了这个坎儿就好了!你看看咱们现在,天多蓝啊。”当时笔者可真是除了笑啥也没法说了,我在想这老兄要在国内开微博一定会被愤怒的公知大V们集体围攻。

然而来自东方的“温暖”是一回事,毕竟治不了西方自己作死作出来的“顽疾”。女王和首相在圣诞致辞中都提到的那件“闹心事儿”,在英国人看来还真的挺闹心的,他抱怨道:“你们中国不能太置身事外,我们欧洲都在接受难民,你们跟美国一个是不出钱一个是不愿接。你们中国啊,不能光签单子做生意,国际义务还是要分担的。”我学着外交部发言人的口吻回复道:“我们相信欧洲人民有能力,有资源自己处理好难民问题,度过危机。”这位英国友人哭笑不得,他说:“我终于明白默克尔为啥获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了。”

2015年还是中英之间百年来关系逆转最具象化的一年。100多年前的很多段子,被智慧的中国网友们拿出来对今天发生的事打趣。诸如:老佛爷,洋人好大的船(2015年1月,中国海军编队造访英国皇家海军母港朴茨茅斯);老佛爷,洋人来给咱修铁路了(2015年10月习主席访英签署铁路合作项目)。最令英国人掩面苦笑的就是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针对英国媒体质疑中英核电合作项目的反问三连击:“你们有资金吗?你们有技术吗?你们有专家吗?如果你们这些都有,那我们就会像对待法国人一样,与你们合作。”这段话包含了三大要素,一个是“没钱”,一个是“没人”,最关键是你还不如你那“冤家邻居”有出息。这简直对孤傲高冷,但又爱自讨没趣的英国媒体造成了一万点伤害。

不过孤傲的英国人民心态好,而且还雄心不死。有欧洲智库认为,英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德国,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想必这也是英国政治家们给自己国家定下的目标。德国无奈吸纳了大量难民,以后经济势必受到影响。而英国有地理优势,对于难民也好,打击ISIS也好,能少管就少管,一心发展自己的经济。而2015这一年他们收获到了来自东方的爱,也许这真可以让他们在忍受来自身边的寒冷的同时,把这不安的一年变成一个开始,握紧中国的手,开始他们追求“第二春”并逆袭德意志的征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习近平访英 英国 英国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花了1668.9亿元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