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英国脱欧,闹分手是为了让你把我捧在手心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6-23 07:20

杨升

杨升作者

时政新闻工作者,国际政治观察员

我们终于来到了猴年马月,该月会发生很多一直没发生的事情,包括英国的脱欧公投。如今,支持留欧的考克斯议员被刺杀一事让脱欧公投阴云密布,原本乐观预测英国会选择留欧的观察家们也开始担忧此事的不确定性,一时间既有说脱欧派民调反超的,也有说留欧派民调上扬的,一切都突然变得扑朔迷离。全世界对于英国和欧盟前景的担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也已经开始浮现。

今年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与欧盟进行谈判,从欧盟要到了为英国量身打造的“特殊待遇”。这项“特殊待遇”的主要内容简单说有以下几项:1.永远不加入欧元,2.永远不参与欧元区救助行动,3.永远不列入欧洲免签国,4.永不成为欧洲“超级国家”的一部分。最后一项有必要多说两句,“超级国家”在英文中其实是“superstate”,某些中文翻译把该词错误地译为“超级大国”(英文应为superpower)。“超级国家”这一概念其实是欧盟一体化的一个发展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欧盟试图在未来成为一个由多个欧洲主权国家构成但超越国家主权而存在的超级政治实体。这个“超级国家”坐拥7亿人口、拥有核武器、经济体量大于中美两国,不得不说老欧洲们的这个理想还是相当丰满的。

卡梅伦为首的精英们用公投的承诺赢得了去年的大选,而在公投来临前争取到了独一无二的“特殊待遇”,试图一方面既举行公投回应民意;另一方面又趁热打铁,渲染对欧盟的“外交胜利”,把公投结果锁定在可控范围内(也就是“留欧”)。可见英国的执政者们为了政治正确和现实利益是操碎了心。

从历史来看,英国就是一位嫁入欧盟这个大户人家的富家小姐,傲娇却也精明。虽然整天耍脾气闹分手,但分手决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要的是,让欧盟把她捧在手心里(至少主流精英是这么想的)。

按照眼下的民调结果,脱欧一事似乎离卡梅伦的预想越来越远

人格分裂的欧洲情结

英国作为岛国,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多重历史原因,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欧洲的一部分,但是英国“拥欧”和“脱欧”的情结一直此消彼长。1945年二战刚结束,工党接替保守党上台,但由于左派的工党政府不符合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苏联争霸的政治需要,很快又被右派保守党取代,英国进入了保守党“四连庄”的五六十年代。正是这个后来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扭扭捏捏的保守党,却在五六十年代欧共体(欧盟前身)形成的初期,积极推动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

1960年,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民族自豪感爆棚的戴高乐将军拒之门外。作为英国的老冤家,戴高乐的法国可不念二战期间的盟友之情,一心想在德国被打成两块后,把英国排除在外,建立以法国为首的欧共体。1970年,“四连庄”被打断的保守党再次上台,英国终于在希斯首相的努力和冷战形势的逼迫下,于1973年成功加入欧共体。可见,被认为拥有“疑欧”血统的保守党,却正是推动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先锋。

但没过多久,1975年英国就举行了第一次“脱欧公投”,请注意,这是在工党首相威尔逊执政期间举行的,最先发起公投动议的也是工党党内的保守派。要知道,目前主张“留欧”的可正是工党为首的左派阵营。这时英国的“疑欧”情绪在被纳入“欧洲共同市场”后出现上扬,毕竟当惯了富家大小姐,不想被义务捆绑。

然而小姐的嘴巴再硬,也挡不住身体的诚实。英国民众对自身经济的复苏普遍缺乏信心,虽然不乐意与欧洲为伍,但也没有信心离开欧洲自力更生。威尔逊也希望大家选择留在欧洲,自己会和欧洲各方重新谈判英国在“共同市场”中的地位。但这都不重要,西式民主游戏的关键一定要看“少数人”。当时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针对653名企业总裁进行调查,结果9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最终“留欧”派获得的捐款总额接近150万英镑,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400万英镑左右(一亿四千万人民币);而“脱欧”派争取来的资金只有15万英镑,并且大多还是来自于政府的各种活动资金申请批复。最终公投结果为67.23%,英国让自己以“特殊身份”留在了欧洲。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疑欧”代表人物撒切尔的上台,经过一系列改革,英国的腰杆子开始硬起来,先是从欧共体手上要求预算退款,然后拒绝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协定。撒切尔虽然在今天的英国年轻人眼中形象负面,但拒绝加入欧元区保留英镑的决定几乎无人反对,特别是今天看着欧元区陷入窘境,英国人更是对该决策竖起大拇指。布莱尔时代曾经希望推动英国加入欧元区,当时欧元如日中天,形势好的时候根本没人想到欧元区今天的颓势,结果精明的英国人又成功地阻止了布莱尔。

英国对于欧盟,一直有着复杂的情感

民意调查数据靠不靠谱

这种严重的人格分裂在媒体面前并没有被平衡地体现,英国“脱欧”情绪得到的关注明显要更多。很多数据都显示脱欧派的数字高达50%甚至更多,但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和数十个英国人谈论过脱欧问题,获得的反馈是所有人100%赞成留在欧盟,目前笔者认识的英国人里没有一个明确表态主张脱欧的。

这些人大多是大学生、大学教授和中产阶级,但也有出租车司机、退休老人和酒吧服务员。这个抽样也许存在片面性,不可能完全体现英国普遍民意,但笔者发现,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调查对象表态越坚决,对“脱欧”论调越嗤之以鼻,这说明英国的精英层对脱欧一事是有高度共识的。英国的主流民意其实和四十年前是一样的:留在欧盟中雨露均沾,有利多揩油,有事少出汗,被捧在手心里,碰不得也甩不得。

因此,本次公投将直接考验英国社会和其民主制度,到底是相对理性的中产阶级和主流精英说了算,还是那些善于鼓动民粹主义的机会分子说了算。目前西方民主出现了一个集体向右转的倾向,即便没有一家媒体敢发出右倾的声音,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支持极端排外的右翼势力,但这些政治力量却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崛起,法国的勒庞、美国的特朗普、英国的脱欧派等,这对于整个西方而言都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

脱欧的利弊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对那些强烈主张“脱欧”的英国民众一种很恰当的描述。人往往对坏事的反应比对好事的反应要敏感,比如网上的坏消息往往比好消息传播速度要快很多倍,这和英国的“脱欧”情绪有相似之处。关于坏处,英国人最先看到的都是移民问题、福利问题、欧洲范围内的责任分担问题等。

比如这次被质疑涉嫌谋杀留欧派议员的“英国优先”组织,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正在被移民侵占,要通过脱离欧盟来使得纯种的英国人重新夺回英国的控制权,尤其在穆斯林议员赢得伦敦市长后,这种情绪更加高涨。此外,对于把欧元区弄得一团糟的欧洲各国,英国表示这是欧洲的事情,英国没有义务替欧洲人的愚蠢埋单(不参加救市)。

被刺杀的留欧派议员考克斯

然而,这些人在看到欧洲移民带来的生活压力时,忽略了他们每天都在享受的很多来自于欧盟的好处,而且这些好处中的每一条,都是动摇国之根本的大事,并非移民问题所能比。

首先是经济利益。比如英国人不知不觉享受了很久的“欧盟共同市场”。英国和欧洲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极高。别的不说,英国人最喜欢喝的红酒一般都来自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几个欧洲国家,而且价格很亲民,每天喝一点对于英国大多家庭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如果脱离欧盟,这些红酒的价格还能这么亲民么?更不要说英国的三文鱼和安格斯肉牛是不是还能享受免关税待遇进入欧洲了。这涉及到的是整个英国的农业发展问题,背后牵涉的利益可能远高于移民问题带来的负担。

“脱欧”派说英国可以效仿挪威和瑞士,既享受自由贸易待遇,又不加入欧盟。但是德国法国早已放话,欧盟不可能任由英国随意挑选自己想要的规则。欧洲媒体也认为,欧盟不可能允许退出欧盟的英国享有像挪威和瑞士那样的经贸优惠,因为挪威瑞士是小国,经济体量小,同时也有优秀的产品,欧盟大可以允许他们享受特殊福利,但如果英国这样的大国退出欧盟都可以继续享受共同市场的话,那欧盟还有什么权威和存在的必要?

根据《独立报》的报道,欧盟官员最近在密商应对英国万一“脱欧”的对策,而一名法国官员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英国人总爱把‘撤退’描绘成胜利,而其他27个欧盟国家不希望英国脱欧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军撤出敦克尔克那样,而是要更像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要让英国以及有脱欧念头的国家明白,脱离欧盟不仅仅是公投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这个代价比留在欧盟所承担的义务还要沉重。

其次是国家的竞争力和长远战略考量。通过德法两国针对英国脱欧的言行可以发现,德国是把维护欧盟团结放在第一位,但法国是把敦促英国履行应尽的义务放在第一位。法国外相法比尤斯曾说:“咱们欧盟是一只足球队,大家都得按足球的规则来操作,你不能突然说我不想玩足球,我要回家打英式橄榄。”法国的态度比德国要强硬,因为维护团结是“一把手”德国的事,法国现在和英国都是“二把手”,如果英国滚蛋,那么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大大削弱,必定会造成资金外逃。那从伦敦逃出来的资金会去哪呢?除了法兰克福应该就是巴黎。这样巴黎又会多一重“金融中心”的身份,伦敦就会丧失一部分竞争力,而法国则会稳坐欧盟二把手的位置。

此外,退出欧盟容易,再想回去可就难了。如今欧盟多病缠身,自然会让心高气傲的英国人萌生去意。但欧盟目前面临的挑战不一定是永久性的,如果有朝一日得以解决,欧盟仍然是世界一极。如果今天因为困难而离去,来日欧盟复苏后,英国还有何颜面重新拥抱欧盟?

最后是来自国际上的影响和压力。英国长期扮演美国在欧洲的心腹,和时不时会与美国唱反调的德国、法国不一样,但是如果英国失去欧盟成员身份,那英国对于美国的利用价值必定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呼吁英国要留在欧盟的原因,奥巴马甚至为此专门做英国的工作。去年英国拥抱中国已经让英美“特殊关系”受到了一定影响,如果再脱离欧盟,英美的“特殊关系”还能不能继续“特殊”下去?维护单极的世界格局是美国的头号任务,有人觉得欧洲分崩离析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其实真正符合美国利益的是欧盟既不做大做强也不分崩离析。所以,英国只有在欧盟里保持有效影响力才有利于英美关系的稳固。

至于中国也是一样的,中英关系的走近除了政治需要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经济互补。如果英国脱离欧盟,那么英国的潜力就不再那么诱人了。比如,中国看重英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如果脱欧该地位必定遭受影响,那么欧洲是不是会马上出现除伦敦以外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所以,中国是一定会在英国是否脱欧这个问题上认真评估风险,而英国也会认识到脱离欧盟对中英关系造成的影响。

猴年马月的公投,会是什么结果?

不难发现,脱离欧盟的理由大多是经济原因和社会福利相关的利益纠葛,但留在欧盟的理由每一条都涉及英国的国家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孰轻孰重,难道还不清楚吗?

笔者不认为留欧派议员考克斯议员遇刺会根本性地改变英国的主流民意,因为政客、媒体或社会团体并不是“公投”的决定性因素。今天和四十年前一样,向“留欧”和“脱欧”派捐钱助选的人是大企业家和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家。目前,英国主要工业商业金融服务等机构,都强烈表示了留在欧盟对英国的经济商业投资等利益“性命攸关”,如伦敦金融城、英国工业联合会都公开表示留在欧盟的意愿,且70%的工商财经人士表示反对脱欧。这些人的立场,并没有因为考克斯议员被杀而出现改变,如果要有改变,那就是更坚定地支持留在欧盟。

如果最后真的发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英国社会真的无法控制非理性的极右情绪,让国家走上与其根本利益相悖的方向,那么英国就真的失去了在国际社会上继续扮演主要角色的资格。最后,笔者还是相信这个理论:玩西式的民主游戏,关键要看“少数人”。所以,即将到来的公投很可能将复制四十年前的脱欧公投,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悬念。英国让欧盟把自己捧在手心里的意图,在一连串的撒娇、摆谱和折腾闹剧之后,很可能再次得逞。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英国 欧盟 脱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