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什么就是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5-20 09:37

一周微博观察

一周微博观察作者

不上微博,尽揽江湖是非,青年原创专栏为您观察每周微博舆情

记得高中英语书上有一课的题目就是“we are what we eat”,老师让同学翻译,有人说:“我们是什么我们就吃什么。”笑倒一片,有人说:“我们吃什么我们就是什么。”又倒一片。最后老师只得感慨,中国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大家都懂的。可不是,最近微博上热议的是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片子完整而透彻地翻译出了这个难倒大家的题目:中华美食四个字不仅仅是味蕾上的舞蹈。从食物给中国带来的生活、仪式、伦理、品味等文化特质中,可以发掘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这里的人们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抱有的态度,无一不可从饮食中窥见一二。跟踪纪录片的微友感慨最多的是两个字:“感动。”从第一集查干湖渔民们同心协力捕鱼,鱼出湖的一瞬间,微友们:感动!第二集,陕北的老人尽心尽力做出来的黄饽饽拉到集市上叫卖,微友们:感动!第三集,做豆腐的夫妇俩,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对方,微友们:感动!

感动啥?@柳重迭:“在看《舌尖上的中国》,很想哭。那些对食材的亲密,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很真实,最干净。”这姑娘挺重感情,也有人对“饮食共同体”颇有感情,@to_墜-渣滓LT狂呼着:尼玛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啊!泪目啊!!感动,泪目,同样面对着美食的纪录片,有人流下了眼泪,就有人流下了哈喇子,@墨墨客: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民以食为天充分体现了食物的地位,美食对于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果腹,糅合了历史、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才真正令人动容。只是千万不要在饿着肚子的时候看,因为你会发现自己的意志力多么不堪一击!

如果说“美食爱国主义”、“美食共同体”是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自豪感,可如今,这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也真要给国人一些反思了。这不,朝鲜劫船事件又“升级”了,朝方改口要价270万!这世道变化快:5月8日,三条中国渔船在黄海作业时被朝鲜小炮艇带走扣押,要价90万赎金。5月17日,外交部表示,中方正通过有关渠道与朝方保持密切沟通,争取有关问题尽早得到妥善解决,中方要求朝方确保中国船员安全与合法权益;同日,朝鲜劫船者将赎金要价提高到每艘船90万,共计270万元,对方扬言如果拿不到钱就杀害船员。

新浪微博发起话题:朝劫船者改口要价270万,你怎么看?一时间炸开了锅,这价钱比房价长得还快,还完全没有调控的余地。有人从价钱上咆哮:缺钱就可以劫持中国?也有人不忘调侃:其实索要270万完全是贯彻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有人觉得从情感上就不能接受,抗美援朝也好,朝核危机也罢,哪个时候中国老大哥袖手旁观了,再者中国人民听说朝鲜同胞饿肚皮,对慷慨的财力物力相助没有丝毫微词,这反过来被咬真让人难受。也有人从阶级情感生发出无比的愤怒,@乐客网刘冰:“要是韩国人还情有可原,资本主义国家,阶级仇恨嘛!朝鲜算是个什么事儿?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居然干这种事儿?你数数世界上还有几个兄弟?还要兄弟相残。你妹的,历史上凡是这么干的,最后都绝种了。”这话说得狠了点儿,倒是说出了个事实,这阶级情感肯定不同于江湖气,江湖上混,兄弟反目得多了去了,有肉一起吃,没肉我吃你。可是阶级不同啊,阶级唤起的是有共同利益诉求的“共同体”意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一目了然,同仇敌忾。只有睁眼瞎的蠢货才会以为什么阶级感情就是江湖义气,啊呸!

不过这事件怎么收场,可不是“怎么看”、“怎么说”就能解决得了的,微友们寄希望于官方力量,言辞中也恳切地希望尽早、尽快、尽好地解决,不要让两国关系留下“终身”遗憾。

说到遗憾,这是个让人伤感的词儿,正匹配了当下的毕业季。大学,有人洗去了浮华,有人消磨了意志,有人说,大学是个让人酒量大增的地方,也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埋藏着颇多遗憾的城堡。城里的人看不出来,只有把你推出城门的时候,蓦然回首间,才发现,我擦,这么多的遗憾无从弥补了!最近,微博上发起了“大学遗憾的事情”吐槽活动,童鞋们纷纷以“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为开头写作“遗憾体”,以此缅怀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活。

遗憾起来没有头,归结一下童鞋们的遗憾事,大致是这么几件:大学没有好好学习,没有送出初吻;没有俘获学妹芳心,DOTA不够犀利……除此之外,还真有特别痛定思痛,引人深省的遗憾:@Miss-Honor:“想来任何事都走在半途中,一股情绪就逼回原路。大学四年练就了一身安逸习惯,连带着影响了毕业后的一年。近段时间才明白,我只是个犹豫不决的孩纸,骨子里满是退缩。如果重来,我一定狠狠推自己一把!”读罢让人泪沾襟。不过俗话说得好,人不遗憾枉少年。谁没年轻过啊,成长的过程除了被时间欺凌,大半还是因了憾事的痕迹吧,所以,遗憾不过是成长中必须承受的重量,能弥补的,赶紧地麻利点儿,不能弥补那就随它去吧。

有人跟我抬杠,说,28岁的扎克伯格,这个从哈佛辍学并成为硅谷传奇的年轻人肯定没有遗憾。因为微博上宣扬的满是他成功的记载,比如此时,美国东部时间5月18日11:00(北京时间5月18日23:00),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将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代码为“FB”,IPO区间价为每股34-38美元,将IPO售股数量增加25%约8400万股,从而使融资总额达到约180亿美元。按此发行价计算,Facebook的估值为1040亿美元,远超谷歌上市时的规模,成为科技界最大的一次IPO。微博上引发了对此事情的讨论,有人艳羡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堪忧,这种大筹码的事件,当然也难免招致“中国特色”的调侃:@草根李玉刚:“按其谐音看‘非死不可’,前景堪忧!”哈哈。也有人愤愤然:跟我们有毛关系啊!讨论个P!

仔细想来,这愤怒也并非全没道理,“we are what we eat.”,“非死不可”这东西,完全在我们的感觉系统之外,eat不到,自然也are不出个啥。

 

责任编辑:晓丹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军赖在这儿无所事事,美官员还颐指气使威胁我”

美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商务部:将采取坚决措施

绍伊古转岗出人意料,普京“把战时经济精英都用上了”

“类人速度”新模型来了,AI进入《她》时代?

空有雄心?电力需求激增,美国“已忘记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