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掉头!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6-01 17:58

一周微博观察

一周微博观察作者

不上微博,尽揽江湖是非,青年原创专栏为您观察每周微博舆情

《舌尖上的中国》一连三周位居微博风云榜榜首,一方水土一方美食,观众们着实被中华传统的美食文化刺激出了生理上的口水和笔头上的口水,唤醒了被机械化食物制作麻木了的味觉,于是有人作文:走吧,我们回去吧,回到前现代那个无毒食品的时代去!的确也是,那些带着乡土背景的美食,无一不裹挟着泥土的气息,与生命的感动产生共鸣,这些怎能不唤起国人的饮食文化乡愁,相比之下,化工制造、流水生产下的食物简直就是食物界的败类。可是,回得去吗?回不去了。

与其戚戚然地想象前现代的美好(谁能保证这种想象不是消费社会打造的一种幻想呢),倒不如直面现实问题,与《舌尖上的中国》同样受到微博友们关注的是“免费午餐”计划,有的人舌尖愁无滋味,有的孩子舌尖却没有任何味道!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贵州山村小学学生无力承担3元午餐费,饮水充饥。许多孩子的六一愿望却再简单不过——每天中午能吃上一顿热乎饭。这消息听起来真叫人难过,舌尖的生理构造本无差异,却在品“味”上如此不同。

说到吃,本周最令人费解的“品尝”莫过于“美国食人事件”,在光天化日之下,美国迈阿密居然发生了一起“僵尸食人”的骇人血案!《迈阿密先驱导报》26日报道,当天下午,迈阿密警方看到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场景:一名赤身裸体的男子居然正在疯狂啃食一位倒地不起的老人的面部,在多次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方连开6枪将这名疯狂男子当场击毙。当受伤老人被送医院紧急救治时才发现,他面部的75%已被活生生吃掉!如此惊悚的新闻挑战大众的底线,该条消息一传来,当即在微博上引起了慌乱:这是人吗?生化危机来了!僵尸入侵!叫喊了好一阵,才有人出来稳定人心,@夏-子希:“原来美国食人事件那个食人魔不是丧尸。是服用了过量的新型迷幻药SLD导致体温急剧上升使得人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从而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看了新闻才知道原来生化危机还没到。大家还打不了僵尸也不用着急种豌豆。”于是,恐慌转化为调侃:甲问:“被吃的人衣服怎么没了?”乙答:“被食人者给扒了。”丙说:“瞧人家外国人多讲究——头脑都乱成那样了,还不忘吃东西要剥皮儿。”也有人看到了牙齿类广告的商机:这食人的家伙牙口真好,应该无龅牙、龋齿等问题。

不管这种“吃法”多么前现代无污染原生态,吃人总是不对的。这背后透露出了一部分美国年轻人的现实状况,何以解忧?唯有毒品。

本周热词当之无愧的是“适度腐败”。这词的由来很有争议,前不久,《环球时报社评: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里面陈述:“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尤其困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实行高薪养廉,美国的参选者很多是富人,一般人当了官后积累名望和人脉,卸官后可以通过各种‘旋转门’把这些积累全变成现金捞回来。而这些路在中国都是死的。给官员大规模提薪,中国舆论断不会接受……”《中国青年报》随即狠批环球时报:“如果我们……不是以零容忍的姿态去严打严控严治腐败,而是让民众在心理上降低期待,接受适度腐败,以此换得“皆大欢喜”,那我们的反腐大业必将走入非常危险的境地。这样荒唐的观点,不是真正爱护官员,不是真正地为这个国家的前途着想,而是祸国之论。”

《环球时报》做出回应,一方面指责腾讯新闻篡改标题,一方面据理力争地表明态度,@胡锡进:“环球时报从未用过“适度腐败”这个词。环球时报坚决支持在舆论监督和办案层面对腐败的零容忍。打击越严,压力越有效。同时环球时报坚决支持加快针对治理腐败的政治体制改革,严堵制度漏洞。同时我们呼吁社会要在宏观上理解中国无法在现阶段完全压制住腐败的现实性和客观性。这就是环球社评的中心思想。”

不管这个词的来源多么九转十八弯,这个词本身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所在。有人引用托马斯.索维尔的话来支持“适度腐败”:“对于一个规模大,而且会产生抑制效应的官僚机构来说,没有腐败可能将使其产生更糟糕的负面效应,而有腐败的话,还可以通过贿赂使大多数限制得以减轻。但一个完全腐败的官僚机构是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抑制作用的,因为事实上在进行计划或者投资时没有任何已知的法律可以依靠。”也有评论说,民间确实要从大道理上来理解中国现阶段的状况,那就是无法彻底压制腐败,腐败有其现实性和客观性,不能因此举国陷入迷茫。非得说什么零容忍,本身就是脱离现实,属于说梦话。

也有人质疑这适度的“度”该怎么界定。@璀璨中的冷漠:“但是这个度是根据什么定的呢?是不是应该按照腐败最严重那哥然后减少一档?这样的话所有的腐败都很适度滴!”@大庆油田卫士:“我就奇怪了,把腐败控制到人民群众能接受的状态怎么就成了适度腐败了呢?这绝对是公知逻辑!”甭管是不是公知逻辑,面对这样的疑问显然不能寄望于从公知们的争论中寻求答案。那么,谁来给人民群众“翻译翻译”呢?

并非与上述问题无关,同样面对中国社会现阶段的状况,本周新浪微博发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怎样才算中产阶层?”这个讨论是有来头的,外交学院与欧盟安全问题研究所发布全球发展趋势2030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将强势崛起,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趋同,其中80%至85%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阶级。欧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担心中国和巴西等国中产阶级崛起会影响其主导地位。可是在中国,怎样才算中产阶级呢?新浪微博话题给出了一个面向所有人的问题:“你觉得你达标了吗?”

有趣的是,参与讨论的大部分博友并没有从自身状况好好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中产阶级”本身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质疑。各种观点大概可以总结如下:

1、“中产阶级”本身是否存在就值得怀疑。在中国,“中产阶级”不过是画饼充饥的说法,以此遮掩无法兑现的“共同富裕”,剥削阶级作为实体性的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并不意味着剥削行为的消除,否则怎么能解释一部分人离奇富裕,不靠剥削可能吗。有人说,中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6,如此大的基尼系数下,80-85%的中产阶级有人信吗。还有人说,把中产阶级的标签、贴在房奴、车奴、孩奴身上,贴在不到两百美元月收入的打工者身上,改变不了贫穷,我们渴望中产,但我深深的知道,所谓的中产,是建立在物质精神生活优裕、社会保障健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基础之上的,别躺在床上做梦了。

2、中产阶级本身不是什么好东西。全球资本主义纵使摧毁了西方的中产阶级,但也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中产阶级,又该怎样论断得失?中产阶级并非在原则上必然接受民主,因为基于保护自己的财产与位置,如果感受到穷人要求分配的威胁,他们也可能支持一个威权政府。 有个CEO说,“在中国,我们主要的市场是新城市中产阶级。这个群体的特点是只消费名牌商品。名牌衣服、名牌包包,当然,还有名牌洋酒。”如果这么界定中产阶级,那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装逼犯”。这么看来,这无异于保罗·福塞尔对“中产阶级”的描述:一个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的阶层。他们是企业的螺丝钉,“可替换的零件”。他们最惧怕“他人的批评”,因此是为他人而生存。他们是全社会中最势利的一群人。

3、中产阶级也面临各种危机。@董希源:“在欧洲,遭到恶意竞争的中小农庄,大面积的被跨国公司收购,土地兼并,表面上,让中小农场主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大量的现金,但失去了土地这个决定性的生产资料,中产阶级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危及国本,这才是真正的危机。等着看吧,一切才刚刚开始。”

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不是可以完全切分的,中产阶级的达标与否显然不能依赖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孩子就成了,那么及格线该如何划定?面对“中产阶级”,显然我们还未成年,用欧美社会中勾勒出的“中产阶级”美好生活的表象来给中国社会上课,不过是让人们徒增苦逼感,而根本无法看到这一阶层的现实力量。

从上述这些角度质疑“中产阶级”的人们也自有他们的道理,毕竟中产阶级不能是买一套房子、创一次业就无产阶级化了的群体,而必定应该是“不可掉头”的社会中坚力量。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责任编辑:晓丹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沙利文见沙特王储,讨论美沙安全协议“半定稿”

美国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时代要终结了?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