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之光:梅姨本可以做更多,却败给了民主西方的奶昔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6-07 13:40

殷之光

殷之光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殷之光】

故事可以从5月17日开始说起。当天,爱丁堡市内一家麦当劳超市的窗前贴出了一纸布告,上面写着:应警方要求,鉴于近期发生的类似事件,本店今晚不出售奶昔和冰激凌。与此同时,汉堡王因为拒不执行“不准卖奶昔”的禁令,被一些愤怒的网民们斥为“鼓吹暴力”。

这两则看似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布告,实际上联系起了诸多英国政治新星,也与英国退欧、特丽莎·梅下台等重大事件密切相连。

事情的直接起因发生在今年5月1日。当天,一则三十秒的手机视频迅速风靡英语世界社交网络,并为英国各大传统媒体转载,点击量迅速破百万。

视频中,一个拿着话筒的白人男子背对着镜头,正在对一个手持麦当劳奶昔的南亚裔男子喋喋不休。突然,南亚裔男子将手中奶昔扣翻在白人男子头上,后者迅速挥拳反击。镜头外还有人大喊:“活该!你这个法西斯!”

一天之后,第二场奶昔袭击事件再次发生在同一个白人男子身上。而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在英国独立党(UKIP)前党魁,现任“退欧党”(Brexit Party)创始人兼党首的奈杰尔·法拉奇(Nigel Farage)前往爱丁堡为欧盟议会选举拉票之前,爱丁堡警方决定,暂时停止麦当劳奶昔冰激凌产品的销售工作。

那两则爆款视频中被奶昔“袭击”的白人男子是极右翼组织“保卫英格兰联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的创始人汤米·罗宾森(Tommy Robinson)。此时,为了即将到来的欧盟议会选举,他正在大曼彻斯特郡的伯里市拉票。

就像近些年所有网络时代诞生的政治明星们一样,社交媒体也是罗宾森推销自己的核心途径。极右翼分子汤米·罗宾森实际上是个笔名,取自上世纪80年代英国卢顿的一个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罗宾森的真名叫史蒂芬·雅士利-列侬(Stephen Yaxley-Lennon),也来自工业城市卢顿。

虽然,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掀起的社交媒体自我清查浪潮中,罗宾森的推特、油管、脸书和Instagram账号也相继被封,但是并不影响他本人在各类社交媒体、英美极右翼自媒体网络、甚至是传统媒体上的出镜率。无论是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们,都在不遗余力地用手机记录着他的一举一动。

流量为王的时代,欧美选主政治的重心从“选民”变成了“网民”。正像是视频中所反映的那样,罗宾森拉票的方式充满了网络自媒体时代网红“搏出位”的种种要素。不像传统欧美政客那样,网络时代的政治表演更加集中于个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政党。这些网红政治个体户们不惮于用粗暴、极端、乃至低俗的行动和语言来表达自身“草根”属性。

不仅是这些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素人”们乐于采用这种网红路线来进行自我推销,一些职业政客也发现了这条竞选捷径。而随着老牌“政治素人”、职业“流量明星”、著名“电视人格”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利坚大总统之后,不仅仅在推行议会民主选举制的国家里,催生了一批板球明星、喜剧演员总统,更促使越来越多传统职业政客走上了网红道路。他们意识到,在社交媒体网络的助力下,竞选公职可以脱离传统政党的巨大人脉网络支持。

实际上,相比汤米·罗宾森这类“新世代”极右翼网红政客来说,法拉奇这类从传统政党中转型出来的政客更能让我们看到今天自由民主制的结构性危机。

法拉奇从政之初是保守党党员。1993年梅杰首相时期,法拉奇由于在欧盟问题上与保守党政府意见不合,决定退党并成立英国独立党。2014年,英国独立党在欧盟议会选举中获得大胜。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退欧之后,法拉奇宣布不再担任英国独立党党首,并宣称要开始“找回自己宁静的生活”。

在之后的2年里,特丽莎·梅的保守党政府在退欧问题上迟迟未能达成共识。与此同时,英国独立党的新党魁吉拉德·巴腾(Gerard Batten)则与汤米·罗宾森越走越近,大肆推动反伊斯兰、反移民的极右翼政治宣传。在这一背景下,法拉奇于2018年年底宣布退出英国独立党。2个月后,他的新政党“退欧党”正式获准成立。

在过去的30余年里,我们所熟悉的说辞是这样的:作为一种优越的政治体制,议会民主制度保障了个人的自由,避免国家沦为独裁者的工具,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平、容许群众参与决策。同时冷战的结束也证明了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民主化”也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浪潮”,承担了将人类带向和平与自由未来的责任。

众所周知,对于“民主化”浪潮的理论信仰开始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思潮的兴起与西方阵营在冷战后期地缘政治博弈逐渐占据上风的政治动向密不可分。亨廷顿在《第三波》中用量化方法论证出的“民主化浪潮”,无疑又给这种“制度自信”做出了学理的加持。

然而,我们却不难发现,在这种精巧方法与逻辑语言的包裹下,对于“民主化浪潮”普遍性的推崇实际上重复了一个19世纪中后叶英国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理论家们的命题——扩张有理。这一被称作“文明化使命”的命题预设,人类通往文明未来的道路只有一条,西方人已经走在探索的前列,总结出了一套全面的制度方法。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只需要遵循这种固定模式,便能最终走向文明顶峰。

然而,随着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进入尾声,这种对某一制度及其普遍性的盲目信任也开始在现实面前开始摇摇欲坠。以英国为例,在传统的政治讨论中,无论我们站在政治光谱的左端还是右端,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无论实行何种政治制度,其目的均应当是“建造共识”。需要明确的是,在这里,我们所谈的“传统议会政治”其开端是1832年英国《改革法令》。该法令扩大了选民资格,使得更多的中上层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同时也扩大了议会席位。

当地时间2018年8月8日,法国亚眠大教堂,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同威廉王子一同出席在亚眠大教堂举行的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转折点的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之后的“托利党”(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保守党)开始越来越多地代表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9世纪中期,托利党首相本杰明·迪斯累利(Benjamin Disraeli)提出“一国保守主义”(One-nation conservatism)的观念,强调富有的精英们对国家的“受苦受穷的人们”具有“道德责任”。在保证社会阶层秩序完好不变的情况下,确保社会各阶层互相扶助,保障国家能作为整体向前发展。这一观点,作为保守党的共识,也得到了后来工党的认同。

在2016年特丽莎·梅接任首相之后不久,她再次重申了“一国保守主义”的议题。强调她所领导的新一届保守党政府,将会着力处理退欧公投中呈现出的一系列“社会严重不公”的问题。随后颁布的包括复兴北部工业城市、加强数理化基础教育投入等措施,都是梅政府尝试处理“社会严重不公”问题的政治议程。

但是,在退欧的压力下,特丽莎·梅最初尝试用社会共识与政治理念推动的改革措施都一个个被抛弃。梅政府也退化为一个纯粹为实现退欧这一政治议程而设立的机构。这毫无疑问,也成为梅最终被逼下台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极为短视的政治议程逼迫下,议会各党派的所有讨论都围绕着退欧问题展开。同时,由于退欧问题悬而未决,一切政府决策都相应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像美国特朗普政府那样,朝令夕改的情况也多有发生。2019年,随着原定退欧日期将近,这种内耗愈发严重。保守党党内也发生分裂,除了在鼓动退欧时期便大走网红政客路线的鲍里斯·强森(Boris Johnson)之外,新晋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环境大臣迈克尔·戈吾(Michael Gove)也都纷纷开始加入表演。这些人也是继任保守党党首的热门人选。

在退欧问题上所投入的社会、媒体关注度,反过来也促使保守党乃至整个英国政治走向网红模式。越来越多的政客选择退出传统政党,或者另组新党,或者独立参选。法拉基组织的“退欧党”则更是这种网红政治时代,政治议程取代政治理想的极端例子。

民主竞选网红化无疑让传统政党的作用越来越弱。从这个意义上,作为民主核心机制之一的竞选制度,亲手将民主的另一个核心机制——议会政党送上了一条通向坟墓的不归路。为竞选而生的政党也正在为竞选而死去。

如今,梅姨已正式下台。保守党内声明要竞逐党首职位的候选人已有16名。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更是高达24人。他们围绕着“打倒特朗普”这一短暂议程也在传统与网络媒体上积极进行着自我宣传。这也不免让人怀疑,这种被短暂政治议程侵占的制度,真能承担得起带领人类走向“文明顶峰”的豪言壮语么?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到本文开始的奶昔事件。尽管爱丁堡警方做出了努力,法拉奇还是未能逃脱被奶昔袭击的命运。据说,砸向法拉奇的那杯奶昔价值高达5.25英镑。看这价钱,应当不是从麦当劳或是汉堡王买来的。

美国亲民主党媒体《大西洋》杂志发文评论到,“有时候,奶昔只是奶昔”,文中强调,用食物砸政治人物是英国自古以来的民主政治传统。今天民众用奶昔砸法拉奇,更是说明那种极右翼话语在民众心中没有市场。言下之意,虽然奶昔飞舞,但制度优越性犹在。制度优越与否,在此我们就不评论了,但是,看了这么长时间的退欧闹剧,我觉得,有时候,奶昔还真就不是奶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小婷
英国脱欧 脱欧 特蕾莎梅 视频新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