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天空之眼——英国反恐“官场现形记”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1-20 07:15

袁航

袁航作者

影视爱好者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袁航】

鄙人爱好不多,业务时间主要靠看电影打发时间。近日看了一部英国电影——《天空之眼》,很难得英国人能拍出这种“好莱坞范儿”的现代战争题材作品,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却有些嚼头。

故事讲的是英国反恐部队的一个主管凯瑟琳上校(海伦·米伦饰),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通过一架察打一体的无人机(即“天空之眼”),在万里之外的非洲肯尼亚发现了恐怖组织的重要头目,因为这两个头目有英国国籍,英国政府决定通过当地的肯尼亚政府军对其实施抓捕,并引渡回国审判。

为保证英国政府的决策能有效合法地执行,在伦敦,一个由军队高级将领、国防大臣、总检察长和首相代表组成的行动领导小组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视频现场决策;同样身处伦敦反恐作战中心的凯瑟琳上校则是整个行动的具体负责人。

操纵无人机的飞行员则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空军基地;进行图像分析、判断目标的情报分析员在珍珠港基地。

部署于行动一线的只有肯尼亚政府军,但他们也不能靠近恐怖组织的势力范围,只能派一个情报员装扮成小贩,接近恐怖组织所在的房屋,施放微型无人机潜入屋内侦察。

影片展现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无人机把世界不同角落的作战力量都整合起来,高科技炫感十足。

微型无人机在屋内发现恐怖组织从美国招募了两名志愿者,正在安装人体炸弹,一场自杀式恐怖袭击迫在眉睫,抓捕行动不得不变成歼灭行动。

这时,所有参与行动的人通过无人机传回的视频都看到一个当地小女孩正在恐怖组织住所的围墙外贩卖馕饼,贴补家用,如果无人机发射导弹,势必造成这个女孩的附带伤亡。

电影的情节冲突就在于此,作为行动具体负责人的凯瑟琳上校坚决主张立即打击,防止恐怖分子逃脱,以免预谋的恐怖袭击得逞。

纠结的是高官组成的决策小组,军方将领无疑支持下属的意见,但苦于没有开战决策权,显得十分无奈;总检察长认为出现附带伤亡已经改变了开战规则的前提,对于这种新情况难以下结论;国防大臣则顾虑附带伤亡可能造成的政治后果,能不能消灭美国籍的恐怖分子也是个问题;首相代表坚决反对开战,因为这违背了首相制定的抓捕并审判的方针。

不得已,决策小组连线远在新加坡的外交大臣,外交大臣也不置可否,他建议再征求美国国务卿的意见,国务卿的意见到很明确:不管什么人,加入恐怖组织就是美国的敌人,必须消灭。

外交大臣在出访

球又踢回了决策小组,时间紧迫,决策小组要求前线指挥员再做一次附带伤亡评估,当凯瑟琳上校威逼利诱损伤分析员得出附带伤亡率低于50%的结论后,国防大臣才勉强同意采取行动。最终的结果是恐怖分子被消灭殆尽,那个买馕饼的肯尼亚小女孩也伤重身亡。

乍一看,故事充满了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整个作战行动层层审批,必须符合所有的法律要求。凯瑟琳上校在每一个行动之前都要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确保行动合法。而当出现法律争论时,也必须由总检察长来释法,甚至白宫的法律顾问也提供了自己的专业意见。法治精神真是无处不在。

此外,一个肯尼亚普通女孩的命运牵动了一众高官的心,他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办法避免附带伤亡,包括指示前方的情报员冒着生命危险去买走女孩所有的馕饼,让她马上回家,不料被敌方卫兵识破。

在恐怖分子即将逃脱,一场大规模恐怖袭击即将发生的强大压力下,还不断调整弹着点,把附带伤亡概率降低到50%以下,真的有些“感人”。

影片似乎急于为西方反恐作战的负面新闻正名,毕竟在现实世界里,大家感受最多的还是无人机“误炸”和反恐战争造成的人道灾难。

现实世界中,巴基斯坦人抗议无人机“误炸”

所以,影片的这种语境对全球各地——当然也包括中国——相当多的观众而言,恐怕有点莫名。一边是一个小女孩的生命危险,一边是恐怖袭击造成成百上千无辜百姓的伤亡,在没有完美的折中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决策的原则自然应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然在欧美的卖座大片中,充斥着“生命取舍”的话题,但大多是“小我”与“大我” 的比较,宣扬自我牺牲,而相对较少探讨这种“小他”与“大他”。

如《海神号》中库尔特·拉塞尔饰演的罗伯特在最后关头潜入海水中,奋力打开舱门阀门,使家人得以逃脱,而自己则因为潜水时间过长而溺亡。

还有《绝世天劫》中,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哈利,把自己一个人留在飞向地球的陨石上,手动操作核弹炸毁陨石挽救世界……

正是由于现实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中东既无视“小他”,也无视“大他”,使得片中人物的犹疑,不仅无法让我感动,反而成了莫大的讽刺。

当然,还有另一种角度,来解释影片中决策小组那些高官的表现——可以说是英国的“官场现形记”,相互扯皮、踢皮球,不担当、不作为,谁也不敢拍板。

比如国防大臣,反复要求军方确认整个行动的视频不会外传,他担心,如果附带伤亡泄密,再加上行动的法律支持不足,引发“民意沸腾”,自己铁定被秋后算账。“人权”“法制”都不是其真正的出发点。

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决策小组的军方将领在行动之前专门给自己的孙女挑选生日礼物,到会议室门口发现买错了,便交给副官去处理,在行动结束以后,他出门拿着副官换回的礼物心情舒畅地回家参加聚会。对于这个英国将军以及其他几位高官来说,处理发生在肯尼亚的反恐事件仿佛只是一项例行公事的工作而已。

整个行动就像一场真人游戏,他们只需按照步骤、按权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可,这次反恐行动失败的后果离他们太远,所以他们可以充分讨论法律细节、满世界打电话找人征求意见。但如果恐怖袭击将在英国本土发生,不知他们是否还有这份气定神闲。从近几年欧洲人对身边发生的恐怖袭击的反应来看,他们显然有点慌了神。

最可笑的是那位首相代表,当得知小女孩重伤身亡后,她留下了眼泪,对将军说:“我为你们的行为感到羞耻。”而正是这位首相代表,在决定是否立即采取行动时的态度是:“如果现在发动打击,虽然能歼灭恐怖分子,但由于附带伤亡将会使我们输掉宣传战;而恐怖分子逃脱,虽然会造成更大的伤亡,但我们却能赢得舆论。”这形象……真要感谢英国人为教育各国群众拍摄了这么好的一部“主旋律”电影。

英美两国同为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但在影片中,两国高官对于事件的处理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其实反映了两国国家地位的差异,因为国家地位决定了国家心态。美国是老大,美国官员行事比较天马行空,没有太多的框框架架,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法律只是手段而已;英国是小弟,做起事情来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小媳妇心态明显。

这也提醒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是靠实力说话,关系再好的兄弟之间也是这样,虽然影片的编导们并没有刻意强调这一点。

最后需要说的是,电影的内核虽然“别扭”,但也算“金玉其外”。至少影片情节不拖沓,能让观众有强烈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尤其对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处理很自然,没有喧宾夺主,弱化剧情,这也是值得国产电影学习的地方。

前些年,我军装备还比较落后,科技含量高的“宝贝”不多,拍摄高科技战争电影的物质条件不具备。而现今,部队装备正在跨越发展,别的不说,就无人机而言,我们已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技术水平也不逊色,我军的使命任务也在发生重大转变,反恐、护航、维和、巡航等等,题材丰富。通过拍摄优秀的现代军事题材影片讲好中国故事,是不是也应该提上日程。作为电影爱好者,非常期待高科技炫感十足的国产战争影片上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电影 英国 反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