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英国脱欧后会拥抱中国?我们还是乐观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14 07:35

袁野

袁野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袁野】

英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本周二,也就是1月15日,议会将就脱欧协议进行投票表决,如果协议未能过关,无协议脱欧的噩梦就恐将成真。根据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去年11月底向议会提交的报告,无协议脱欧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英国GDP萎缩8%-10.5%、英镑暴跌25%、房地产价格腰斩,失业率也将从目前的4%上升至7.5%。用英格兰银行总裁马克·卡尼的话说,如果真是无协议脱欧,那么英国就将迎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萧条”。

在这种困局下,英国理应急于寻求支持,而中国将成为大不列颠的救命稻草,伦敦会迫不及待地拥抱中国——英国脱欧之初,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是这样预期的。虽然特蕾莎·梅不再像前任卡梅伦那样言必称“英中黄金时代”,但她还是有十足的理由巩固与中国的友谊。

这种想法在2018年年初特蕾莎·梅访华期间达到了高潮。英国首相带来了豪华的商业代表团,并多次提及“黄金时代”的重要意义,表示愿利用此访进一步提升进入“黄金时代”的英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提升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战略性、务实性、全球性和包容性。2018年7月,英国外相杰里米·亨特访华,双方再度就巩固双边关系“黄金时代”达成共识。

但是总体而言,两年多以来,英国脱欧对中英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同此前的设想还是存在差别的,一些乐观的估计更是遭遇了比较大的落差。脱欧不仅未能推动英国加速拥抱中国,还多少减缓了双边关系此前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中英关系同预期有落差

这种落差首先体现在中英经贸关系上。英国对于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政治意愿并不是特别高涨,谈判进度远远落后于英美、英澳自贸协定。

例如,在2017年1月首次访问美国时,特蕾莎·梅便提出把确保英美经贸关系稳定、开展自贸协定谈判放在优先位置,双方当年7月即开启了非正式谈判;梅上任后首次出访的欧洲以外的国家是印度(2016年11月),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为英国脱欧后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做准备。但直至2018年1月访华时,她才首度公开表态称支持中国的倡议、启动研究英国退出欧盟后与华建立自贸区的可能性。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到访上海,偕夫游览豫园学剪“福”字。@视觉中国

英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进反退。一方面,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2017年5月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表示,英国是“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英国不仅支持中英贸易,而且支持中方提出的诸多主张。2017年年底,哈蒙德参加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时不仅同意加强“一带一路”上的合作,而且期待“进一步加强官方交流与对话”。但另一方面,特蕾莎·梅本人在访华时却没有签署支持“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还提出了对“国际标准”和“透明度”的质疑。

许多人还记忆犹新,特蕾莎·梅上台后第一时间叫停了中英“黄金时代”的标志性项目“华龙一号”核电站。近期,这种对中国的不友好行为甚至增多了,英国在5G等不少问题上追随了美国。2018年12月底,英国最大的上市电信公司英国电信集团(British Telecom,BT)确认正在将华为设备从英国国内应急部门核心架构中撤出,并将华为排除出其核心5G网络设备供应合同的竞标名单,以后将只在其重要性较低的部分使用华为设备。12月4日,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亚历克斯·扬格警告说,相较于俄罗斯,中国的新技术主宰在未来构成更大的安全威胁。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下属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发言人说,11月下旬的华为同英国监管方的会谈“因为紧张关系没有结果就结束了”,英国官员“愤然离席而去”。作为“五眼联盟”的重要一员,英国在西方各国抵制华为行动中的角色也很暧昧。华为连资助英国大学都是错的:12月14日,英国议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议员敦促大学接受华为资金时要“特别小心”,华为同英国顶级学府的长期合作关系“令人不安”。除了经贸领域,安全领域的挑衅行为也在增加。2018年夏秋,英国海军舰艇两度闯入中国南海,伦敦还计划把尚未正式服役的新航母部署到亚太。12月30日,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宣称英国可能在南中国海和加勒比海新建军事基地,真正发挥“全球作用”。

伦敦对中国内政多嘴多舌的老毛病又复发了。“香港人权、自由和法治状况”话题死灰复燃,央视记者孔琳琳怒斥港独分子,却遭英国当地警方出尔反尔的起诉。这种借“法治”之名扯虎皮做大旗之举,简直堪为加拿大“配合”美国拘押孟晚舟的“先驱”,不知这三个英语国家是不是交流过耍流氓的心得体会?

(二)既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

面对脱欧的寒冬,英国不仅没有抱紧中国取暖,还轻轻推开了友好的手。对关心两国关系的人来说,这既意外又不意外。

遥想2015年,卡梅伦首相淡化意识形态、专心经贸合作,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让两国人民欢欣鼓舞。但必须看到,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在西方并不常有,即使是常被称赞“冷静睿智”的英国,也有大批的政客至今没有走出冷战思维、始终以自由民主的卫道士自居,将中国视为西方的挑战,对中国的崛起存有戒心。虽然特蕾莎·梅多少继承了卡梅伦的政策衣钵,但威望不足、势单力孤的她显然更容易受到不同声音的摆布。现实而理智的人物因脱欧不幸退场,政冷经热的局面又没有根本改变、意识形态分歧依然存在,双边关系的降温自然难以避免。

英国对于脱欧后外交政策的思考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中英关系。经过几年摸索,英国逐渐发展出“全球英国”政策,来界定未来所扮演的国际角色。从外观上看,它就像是丘吉尔“三环外交”的当代版本,主要就是发展英美特殊关系、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关系以及英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关系这三部分。两者的目的也差不多,都是“重新塑造英国的世界大国形象、维护二战后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以及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不同的表达方式阐释着同一颗离岸平衡手的心。

“全球英国”战略将重振英美特殊关系视为重中之重,在观念层面上捍卫西方价值观,在制度层面上加强英美同盟以应对全球挑战,比如中俄等“缺乏西方民主人权传统”国家的进取型外交;与英联邦国家的关系是“全球英国”的第二个重点,经贸和军事关系两翼齐飞,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国防务协定”是旗帜性项目,在亚太地区推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成为英国既定国策,其指向性不言自明。

发展英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排在最后。由于印度和南非被纳入与英联邦国家关系框架下、俄罗斯是制裁对象,所以新兴经济体代表只剩下了中国和巴西。“全球英国”战略要求加速发展和中国的经贸关系、扩大金融合作,并逐步发展政治合作,包括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

乍看上去,这些目标同中英“黄金时代”的共识颇为一致,但伦敦到底想怎样做到既“应对中国进取型外交”又“扩大对华合作”,实在是让人绞尽脑汁也搞不明白。英国不是美国、有超强实力保证别国有求于它,约翰牛没有玩弄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的底气。“全球英国”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类似的自相矛盾之处简直满篇都是,这无疑将削弱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将损害中英关系。

外交政策的拙劣并不一定是有意为之,英国政府的智慧可能真的就到此为止了。人们对英国军事实力的衰落印象深刻,而白厅退化的速度可能还快过皇家海军: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英国民众关心的不是政府能否争取到好的脱欧条件,而是唐宁街能否招募到足够的专家去坐满谈判桌。英媒估计脱欧谈判至少需要500名专业人士,但英国懂行的核心官员只有40多人。虽然内阁专门建立了脱欧事务部、并配置了300多名公务员,但他们大多是新手,能否及时读完浩如烟海的文件档案恐怕都是未知数。2017年6月首轮脱欧谈判开场时,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的桌上摆着好几大摞文件,而英国脱欧事务大臣大卫·戴维斯手拿一个文件夹就上阵了。准备工作差距如此,谈判结果不问可知。

自1973年加入欧共体以来,英国已经有40多年没有单独进行过经贸协定的谈判了,它的谈判能力下降得非常厉害,甚至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在与欧盟的谈判中,英国本想用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方式来分化瓦解对手、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对欧盟这种人心不稳的杂牌国际大军来说,这确是很致命的策略,英国人也是玩弄此道的个中老手;孰料谈判一年多以来,欧盟一致对外、并未有杂音传出,反倒是英国内讧不已、反叛不断,一直被布鲁塞尔牵着鼻子走。在生死攸关的大事上都如此笨拙,“二流国家”的评价毫不冤枉。

欧盟同60多个国家签署有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英国真的无协议脱欧,这些待遇就不能继续享受,伦敦必须一个一个地同这些国家重新谈判,这真是让人想想就头大。英国的经济体量只有欧盟的六分之一,议价能力恐怕还不到,如果真是单独谈判,这些国家给予欧盟的好处会不会同样给予英国,实在值得画个问号。看看伦敦目前的拙劣表现,到时怕是不等英国张口,便会有不少国家主动排着队上门前来占约翰牛的便宜。

(三)中国会稍稍退后,但不会掉出太多

虽然英国脱欧尚未真正完成,但就两年来的情况已经可以看出,脱欧对中英关系的影响恐怕是弊大于利。英国的确获得了行动自由,但它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大不列颠,它的体量注定其无法在美国和欧盟等大型经济体之间扮演独立角色。如果完全离开欧盟,英国将只能彻底倒向美国,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英关系。

另一方面,一个完全脱离欧盟的英国对于中国的价值也大大下降了。根据原先的布局,中国资本进入英国并非单单针对一国,而是立足英国、面向整个欧盟大市场。如果英国真的彻底硬脱欧乃至无协议脱欧,中国的布局可能要不得不作出调整。

不过出现这种局面并非中方的责任。中英关系之所以出现变数,英方提供了绝大部分“变量”,而中方则更多扮演着中英关系的“稳定力量”。英国脱欧导致中英“黄金时代”的含金量下降,对我们而言的确可惜,但英国方面的损失显然要大得多。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忽略。英国脱欧后势必要重新定义与大国的关系,中国在被重视程度上可能不再那么独占鳌头,但肯定也不会掉出前三。在很多问题上英国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总体而言,对中英关系的前景还是可以持谨慎乐观态度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小婷
英国 脱欧 中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