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文:希拉里参选美国总统 女界如何看?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5-14 07:25

张德文

张德文作者

美国兰道夫-麦肯学院助理教授

自今年三月以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希拉里在两个重要的场合重点讨论美国女性以及全球妇女问题,呼吁妇女及性别问题主流化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第一个场合是在3月10日举行的联合国妇女大会上,希拉里回顾了自1995年北京妇女大会以来,全球范围内将妇女问题纳入到政策及社会主流所取得的进展:包括联合国妇女署的成立,妇女在世界维和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将妇女问题与发展的问题有机结合;过去二十年在这些领域的进展有效地缩小了在教育、健康等领域的全球差距。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希拉里宣称,“我们还没有到达彼岸 (we are not there yet)。” 例如全球有三千万的女孩没有机会接受中等教育,全球任然有一半的国家没有针对家庭暴力立法,每三个女孩中有一个在一生中会遭受某种意义上的家庭暴力等等。

希拉里的支持者们

在联合国妇女大会上,希拉里重申,提升妇女权不仅是一个道义的问题,同时在发展问题上,也是一件“聪明的举措”。妇女和女孩的全面参与带来的各个领域的积极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领域带来的积极成果不可忽视。“这是在一个充满竞争及互相依赖的全球环境下,必须要继续奋斗的议题,” 希拉里宣布。希拉里此次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和她二十年前在北京宣布 “妇女问题是人权问题,人权问题是妇女问题” 有共同的目的,就是用妇女问题作为一个新的政策着力点,从而谋求国际政治协商的共同基础。

第二个场合是于4月24日在林肯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妇女峰会上,希拉里用自己家族女性包括她自己作为例子,阐述了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面临的一系列具体挑战。在为其它国家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呼吁的同时,希拉里也提到美国内男女平权的发展同等重要,否则美国难以继续在全球起引领作用。希拉里在此次会议上重申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即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带薪产假福利保证的国家。且全世界只有九个国家没有在法律上确保妇女的带薪产假,而美国是其中之一,希拉里强调这一点尤其令人感到不安。

在两次讲话之间,希拉里于4月12日正式宣布将角逐2016美国总统选举。

吸取08年教训 将妇女议题纳入竞选议程

在这两次国际场合中的讲话中,希拉里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我们还没有到达彼岸 (We are not there yet),任务尚未完成,她严肃地将妇女议题纳入到这次竞选总统的中心日程中来。如若当选,她有可能在未来继续推动这一个议题,以谋求在法律层面上的突破,为美国妇女争取实在的权益,进而为全球女性提供一个典范。在内政外交上,她将建立一个新的以美国为主导的领域,并力图用妇女议题来达到这一个目标。

在接受时代华纳的访问时,希拉里将妇女议题纳入到美国历史政治的发展框架中,她说,“如果十九世纪废除了奴隶制,二十世纪打败了极端政权,那么二十一世纪是结束对女性广泛而根深蒂固的歧视,进而充分地实现妇女权利的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克林顿基金会以及克林顿全球倡议发布了“没有天花板:全面参与的计划” (No Ceiling: Full Participation Project)的文件和网络视频。 从各个方面评估全球女性在男女平权ˎ 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参与率的主要进步及挑战,从而“激发及推进全球妇女及女孩的全面参与。”

这和2008年大选刻意避开女性议题,以塑造一个 “铁娘子”的候选人形象,从而赢得党内党外保守人士的支持显得尤为不同。

据美国内一些政治分析家认为,希拉里这么做是为了“纠正” 2008年在党内大选中败给奥巴马的一个重大失误。 当年希拉里听取主要谋臣马克·潘恩 (Mark Penn) 的策略,以撒切尔夫人作为模范,营造的是一个铁腕女性领导人的形象,避谈妇女问题。2008年大选之后,希拉里团队认为这是一个失误的举措,也是造成希拉里失去年轻选票的主因,进而败给了党内的新面孔奥巴马。

国内国际两种期待

重新披挂上阵,希拉里对女性议题的探讨既着眼于全球发展的视野,也从美国内的具体情形出发。 希拉里说,“如果我们要实现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那我们必须赋予国内女性更多的权利,让她们彻底地参加到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各个层面。” 自95年在北京妇女大会上首次鲜明提出“妇女发展问题是人权问题”后,这是否预示希拉里若当选,她将在政策上推进具体议题,从而在立法层面上实现妇女权益已达到彼岸呢?

在这两次的场合,希拉里面对的是全球的听众,她是否可能身兼多职,既是一个代表美国利益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全球女性典范,为推进妇女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扩展,带来启示以及实质性的国内国际变化?

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检视一下希拉里对妇女议题的讨论在美国国内的影响。非常令人失望的是,这两次对女性议题的关注却由于媒体对“邮件门” ˎ 莱温斯基重现公众视野ˎ 及“捐款门”而忽视了。

共和党更是利用这些机会对希拉里作为总统候选人的能力以及公信力穷追猛打,大有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架势。 这番风波,尤其是将莱温斯基女士重现美国公众生活,和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混为一谈,令人不禁想到马克·吐温于1870年发表的著名讽刺小说《竞选州长》一文。

历史向前走了将近150年,然而,美国竞选政治的一部分遗留任然存在,即讨论的中心不必然在政治候选人的政治经验,政绩或者政见及可能实施政策上,而是停留在道德攻击层面。希拉里具体探讨美国妇女面对的切实问题淹没于两党政治攻讦中,而没有机会进入到主流媒体的的视野从而获得更广泛地理性化探讨,这是令美国女界扼腕痛惜的。

然而在大洋彼岸,笔者的微信圈女性朋友们却对希拉里正式宣布竞选充满了期待。 与美国内的喧嚣相比,中国国内舆论对希拉里宣布竞选美国总统的讨论似乎更理性更有集中点: 希拉里的太平洋战略以及对华政策,希拉里执政经验对其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助力,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以及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的宏观分析。 这些在国际政治和政策上的分析,从2008年希拉里第一次参选总统已见诸各大中文媒体。

在这些对美国总统大选的传统关注下,却有一种声音,从女性的视角看待希拉里竞选,并为希拉里在男性为主导的政治生态圈里的奋斗姿势喝彩。我的朋友圈不乏对作为女性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推崇,有些女性朋友甚至明言,希拉里是女性的一个典范,真诚希望她的总统之路将为所有的女性争光。

笔者的朋友圈主要以大学及高中同学为主,也就是说,这些朋友大多是三十多岁的都市白领精英。如果非要找出希拉里和这些在上海ˎ 北京ˎ 厦门ˎ 广州等一二线大城市生活的中国女性们的共同点,那么有以下几点:这些女性们大多来自普通家庭,通过努力学习博取到进阶的机会,经过多年拼搏后,在各自的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人到中年,现在面对的是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以及女性在职场中玻璃天花顶难题;最后,她们大多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她们的今天由无数的坚持和艰难的取舍造就,这些因素应该是希拉里在中国拥有一批支持她的”粉丝“的原因。在希拉里的坚持和奋斗历程中,这些中国女性对她有感情的共鸣。 尽管她们不能够为希拉里投一张实质性的选票,但是很多中国精英女性将希拉里再次试图竞选,重上征程看成一个具有跨越国界的性别政治举动。

她,能成功吗?

希拉里个人曾经创造了很多第一,她不停地冲破性别带来的玻璃天顶,从而实现身份的一个又一个转变,进而成为一个独立于她的著名的丈夫的一个强势的政治领导人。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竞选并成功担任参议员的第一夫人。从2000年克林顿卸任美国总统起,她以一个独立的政治女性的面貌出现,在200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力问鼎总统宝座的女性,并在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内,担任国务卿。

她担任国务卿期间,工作努力,备受好评。自从她的丈夫卸任美国总统,希拉里重上征途,从职业发展,到穿着打扮,都重新开始。她比起她的诸多有政治才干的前任第一夫人,譬如阿比盖·亚当斯以及埃莉诺·罗斯福要幸运地多,前任们毕竟只能够依托丈夫来影响美国政治,而希拉里是第一个以独立面貌职业的政治家出现的第一夫人。

但是,希拉里是否可以在未来的竞选之路上赢得党内多数进入总统角逐大战, 同时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女性标杆人物呢? 即便在美国,希拉里的女性议题也将受到种族ˎ 移民ˎ 医保等等议题的挑战。如果她不能够将女性议题包括同工同酬ˎ 教育机会等等和美国的种族问题有效结合,那么她很容易被认为仅代表了白人精英女性主义,从而丢失了非洲裔及其他少数族裔女性的支持。

去年由脸书的前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以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ˎ 国家安全政策顾问斯洛德为代表的白人女性精英为主导的讨论,收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的质疑。 这场题为“为何我们还不能两者(家庭和事业)兼有” 的辩论,以及“挺身而进”的对策,被关注少数族裔女性议题的人士广泛批评。后者认为,当少数族裔以及低收入的妇女还在为食品,账单,以及小儿托育等等问题焦头烂额之际,这场针对更好地在职场实现自我的辩论,与这些为生存和生活奔波的女性关联不大。桑德伯格以及斯洛德只是代表了一种白人为主的女性精英主义。

这场辩论拓宽了探讨问题的视野,也暴露了美国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它不仅带有阶层的分歧,更是有种族的烙印。毕竟非裔女性在以下的人权指数,包括预期寿命ˎ 教育ˎ 健康ˎ 职业及政治的参与率远远低于白人。 可以说,这是美国政治难题的一个缩影,它包含了内政中诸多的议题:经济ˎ 教育ˎ 医保ˎ 社会福利ˎ 税收等等。

希拉里是否有足够的视野引领这个问题的理性以及和平的讨论中?从最近的弗格森事件以及巴尔的摩的骚乱中,大家可以想象这些警民冲突背后复杂的族群问题。希拉里或许能够运用她的经验和政治智慧避免问题激化,她的全球视野角度或许也可以很好地平衡乃至掩盖国内的众多冲突,毕竟还有国家的妇女还在争取其它的基本权益,包括受教育的权利。

综观当今世界政坛,还没有哪一个女性是举着妇女权益的大旗而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更多的是在国际国内一系列的政治ˎ 经济ˎ 文化等议题和传统的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格局进行整合而当选。这些领导人包括德国的默克尔,韩国的朴瑾惠, 泰国的英拉,以及阿根廷的克里斯蒂娜。但是她们成功地击破玻璃天花顶的神话,跻身世界政坛, 这些成功的例子显然为所有有雄心的女性提供了典范。

希拉里在这方面的启示,更多地似乎并不在于她将来或许会采取的政治举措,这一点似乎在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毕竟她连党内的候选提名都还没有通过。

笔者在自己的学生圈里,曾经就“你是否看好希拉里参选”做过小范围的调研。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南方重镇里士满,政治倾向相对保守,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较为富有的中上产阶级,受父母影响,政治上更倾向于共和党。调查的学生有42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其中仅约四分之一学生看好希拉里。不看好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名学生就认为希拉里是女性所以不看好。还有的学生纯粹看脸,因为希拉里“看起来老谋深算”。 可见希拉里要赢得年轻选民的心,可谓仍重而道远。

但更多的女性将她视为人生的一个典范,是因为她一路的奋斗历程以及不妥协不放弃的姿态。 无论如何,大家看到了希拉里的努力和坚持。作为一个女人,我支持她。尽管我的支持并不会给她带来多一张投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苏堤
希拉里 美国总统 克林顿 女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换一种方式,让国宝“回家”

矛头直指哈尔科夫,普京首次公开俄军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