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者》:香港人的大陆故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9-01 09:37

张慧瑜

张慧瑜作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香港的“麦庄组合”(麦兆辉和庄文强)再度联手推出谍战电影《听风者》,这部电影已经累计票房超过2.5亿元,一洗2011年麦庄推出的古装大片《关云长》票房惨败的耻辱。对于这部电影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争议,一种看法是这部电影太“红色”了,丧失了香港电影的特色,另一种看法就是这部电影太“不红色”了,香港导演拍不了大陆谍战片。

新世纪以来,许多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淘金”,大量中港合拍片出现。观众普遍认为,香港电影人面对大陆审查制度和文化环境,很容易陷入左右不讨好的境地,既丧失了港片原有的味道,又把握不准内地观众的欣赏习惯。尤其是那些主动“迎合”内地观众口味的电影,更引起人们的不满,因为从80年代开始港片就已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流入大陆,吴宇森的时装枪战片、徐克的古装武侠片、成龙的喜剧功夫片、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等都早已成为内地观众念兹在兹的港片记忆。

于是,一批香港导演,如陈可辛、徐克、“麦庄”等积极争取大陆市场,在新的环境下,创作新式港片。陈可辛作为最早进入大陆的香港导演,在经历了《如果·爱》、《投名状》的失败之后,其监制的《十月围城》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而2011年的《武侠》则又毁誉参半。“麦庄”也是如此,他们通过《无间道》一战成名,第三部《无间道》就采取中港合拍片的形式,之后拍摄的《伤城》在大陆的票房不好,带有香港特色的《窃听风云》创造了不错的票房,随后拍摄甄子丹、姜文两位知名演员扮演的古装武侠大片《关云长》却走了麦城。选择《听风者》这一香港电影人很少拍摄的谍战故事,显然,麦庄冒了很大的风险。

谍战片是近些年在大陆电视剧、电影领域特别流行的样式,主要以国共暗战的故事为主。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这些纠缠于中国现当代历史的故事相对陌生。从《听风者》迄今为止两亿多的市场表现来看,这部中港合拍片还算成功。这部电影虽然改编自大陆作家麦家的小说《暗算》,但已经被“麦庄”精巧地拍摄为“香港制造”了。如果把梁朝伟扮演的何兵看成香港人“北上”内地的隐喻,那么周迅扮演的妖娆多姿的老鬼则是香港人眼中的“大陆”,一个让何兵爱上却又无法占有的女人。

在《听风者》中,因为拥有特殊听力的何兵要被“劫持”到内地,参与到国共内战的大戏。这种想象国共内战的方式,与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特殊位置有关。尤其是国民党败走台湾、共产党解放大陆之后,香港成为国共内战之外的飞地。在香港人的文化记忆中,国军和共军没有本质区别,香港人可以超然于外,不介入、不偏袒任何一方。从这个角度看,“麦庄”选择何兵作为香港人的自指,还是很恰当的,他不过就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奇人,是一个被共产党争夺、借用或者“劫持”来服务于国共谍战的客体。所以,何兵的口头语不是“献身”、“为了”、“志愿”某些崇高的目标/口号,而是一种商品经济的“交易”和“讨价还价”。

《听风者》海报

相比《暗算》小说和电视剧,男一号无疑是地下党安在天,瞎子阿炳不过是安在天发现并呵护的对象。而《听风者》则把原有的安在天与阿炳的父子情深改写为何兵对老鬼的爱恋或暗恋。“革命加恋爱”本来就是革命文学的经典桥段,何兵因为爱上老鬼而为国家服务,也情有可原。可是,周迅偏偏拒绝了何兵,正是这种被拒绝的情爱在周迅牺牲之后,使得何兵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把对周迅的爱变成了一种超越性的升华之爱,最终在影像上出现了梁朝伟敬解放军军礼的画面,这在香港电影中是绝少出现的场景。

尽管《听风者》中地下党与大陆影视剧中不太像、国共之间的暗战更像香港电影中黑社会之间的火并,但是并不影响这些走进影院的年轻观众对于老鬼牺牲、何兵自残并成功复仇的感动。其实,早在《听风者》之前,在美国的华裔导演李安拍摄的《色戒》(2007年)、台湾导演陈国富拍摄的《风声》(2009年)都是谍战题材,而且与《听风者》相似,都选择女性作为正面人物、并最终让这些女特工献出生命。这些影片为成长于后革命时代的80后、90后们提供了一种进入历史的情感方式。

责任编辑:新伟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