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勇:李忠凯们如何“白了少年头”?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18 08:34

张世勇

张世勇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世勇】

一个花白头发,面若老叟的80后乡镇干部,最近成为网红。网红的主角李忠凯,男,汉族,1980年8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湾碧乡党委书记。

他因为楚雄州一次干部任职公示而引起关注。对比公示照片上的李忠凯和出生日期,有人认为其可能涉嫌年龄造假。一个不到40岁的人,不可能头发花白,面相苍老如此。

相关部门核查后,证实公示的信息无误,公示照片上宛若老头的李忠凯,的确是1980年生人,生活中的李忠凯和照片上的确实是同一个人。后续的报道披露了一些细节,公示上的照片是李忠凯接到通知后,赶到县城匆忙之中照的照片,没有像之前一次出镜时染发。

李忠凯的确是因为工作辛苦而白了头。2018年10月,他被评为“楚雄州担当作为的优秀基层干部”,可能也是因此成为县政协副主席候选人。

应该说社会对公示照片和年龄的质疑很符合通常的逻辑,在一般的想象中,干部年龄造假也是有的。但是李忠凯没有造假。

媒体后续的追踪报道中,李忠凯自己也做了说明,头发花白与工作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因为体质、遗传等原因而少白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李忠凯不是鹤发童颜,面相也很苍老,用一句小品台词说“长的有些太快了“。即使一个人是少白头有个体内在原因,但我们也不否认,精神压力大,思虑较多,工作强度大,很容易“苍老”容颜,导致白了少年头。李忠凯在接受采访时自述的情况,的确是近年来有精准扶贫任务的地区的乡镇干部的正常工作状态。

日常工作压力大山大,强度高,5+2,白+黑,节假日没有休息,各种考核、检查、督查如泰山压顶,李忠凯50多天不回家一次家,不到40岁的而满头花发,面若老叟,与其日常的工作状态,所承受的压力,有很大关系。李忠凯自述的“少白头”原因,工作辛苦的程度,不是特殊的典型,而是精准扶贫中乡镇干部的日常状态。

笔者在贵州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时,接触到许多乡镇干部,李忠凯的工作劲头和强度,反映的是深度贫困地区的乡镇干部的普遍状况。与其他地区的相比,深度贫困地区的乡镇干部在精准扶贫中所付出的辛劳,承担的责任,承受的压力,如果不身临其境是很难想象的。李忠凯这样的干部主要主要承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第一,交通不便,需投入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

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交通不便,工作中在交通方面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笔者曾经调研的频临贵州望谟县城的一个乡镇下辖的行政村,许多村寨在高山上,即使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包村的乡镇干部也得经常去开会,做群众工作。

这里的路程距离不能用公里来表示,而要用时间来表示,从乡镇政府到那个村寨,用什么交通工具,要多少时间。到一般的村寨开车或骑摩托得一个小时,如果遇到下雨天,只能步行,单程没有2-3个小时是不可能的。只要下村寨工作一次至少半天或者一天。

一般的乡镇干部都有包村任务,有的甚至具体到自然村寨(村民小组),这些自然村寨的所有扶贫工作都由包村干部负责,精准识别要开群众会,贫困户退出要开群众会,各种扶贫措施的落实要开群众会,村民小组长选举要开群众会,还要进行扶贫信息的收集和核查,要陪同督查、检查组检查,甚至新农保、合作医疗的日常工作也得包村干部亲子抓。每周去村寨至少两三次只多不少。

到了饭点儿,山顶上、半山坡的农户家里凑合一顿,在村委会的简易厨房里搭个伙,有时候披星戴月回到乡镇食堂才能吃一顿饭,对李忠凯们来说再通常不过了。

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开车,为了安全得打200%的小心,步行费时,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吃饭休息无法按时,更不用说一些重大任务时期的黑白颠倒连轴转了。这些乡镇干部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在交通上,交通不便,导致作息时间不规律,路况复杂要精神高度紧张。

第二,民族多样,语言交流困难。

我国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一个行政村,可能有好几个少数民族村寨。这些地方扶贫工作最难的是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要做思想工作,扶贫干部就得上门亲自与贫困户打交道,虽然一些乡镇干部是出身本乡本土,也是某个少数民族,但是总会遇到其他少数民族的贫困户,语言沟通就成问题。

有人会说,现在许多人外出打工,都会讲普通话,问题是能够外出务工的本身就不是贫困户,贫困户基本上那些没有外出务工的,说不了普通话。语言不通,又要做思想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忠凯们在动员群众移民搬迁过程中,磨破嘴皮子,碰了多少“钉子”,受到了多少不理解甚至误解。在扶贫工作的限期压力下,心理上的焦虑和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乡镇干部往往多线工作,压力山大,身心疲惫。

乡镇干部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承担乡镇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在精准扶贫中,从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干部要分片包村组,扶贫工作中的大小事得亲力亲为。立档建卡的信息统计,填表造表,开会公示,入户调查,发放扶贫物资,谋划落实脱贫项目,这些都必须在本职工作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之外,保质保量完成。

几乎所有的乡镇干部都要联系若干贫困户作为帮扶责任人(从4、5户甚至10户以上),并定期上门拜访,要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如数家珍,要帮助扶贫对象填写各种表格,想出具体的脱贫办法:动员有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动员参加各种产业扶贫项目,动员贫困户移民搬迁。

在精准扶贫严格考核和精细工作要求下,稍有差错就可能被问责。比如贫困户家庭人口的变化没有及时掌握和上报,造成贫困户基本信息不准确,扶贫信息系统的家庭人口数和实际生活人口数不一致,计算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时(是否脱贫)就成为问题。更不用说在各种文牍工作中出现的不经意的错误了。扶贫的乡村干部们,可能晚上突然想到某个数据有错误,夜不能寐,黑头发又白了一根。

长期以来,乡镇干部给人们的印象很不好,免除农业税之后,又有些人认为乡镇干部无所作为,混日子。李忠凯突然成为“网红”,一次对干部公示的质疑,给我们重新认识基层干部真实工作状态提供了契机。

是时候扭转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就像后续报道中李忠凯自述的“少白头”原因,脱贫攻坚中的乡镇干部的确工作辛苦。我们应该向李忠凯一样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们致敬!网友质疑他的真实年龄,可以理解,但之后更应该思考如何支持扶贫工作,如何减缓广大乡镇干部的切实压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扶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