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七期:中国表现出来的一切,绝不是西方简陋话语所能描述的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3-03 08:23

张维为

张维为作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她今天所展现出来的这一切,绝对不是一些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能描述的。”

近日,东方卫视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持续热播。每周一21:30,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都会在节目中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系统阐释中国模式的优势和先进性。

在上一期节目中,张教授系统论述了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的建构历程,并提出,有别于线性发展的西方政治逻辑与历史经验,独特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现代中国这一“文明型国家”。

这一期节目作为上一期的延续,张维为教授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和西方比起来的优势在哪里。以下为演讲全文及现场讨论和问答。】

张维为: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文化也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复兴的时代,这种繁荣和复兴,我想它的深度、广度、强度,只有一个“文明型国家”才能做到。

过去40年中,中西文化近距离大规模的相遇,不但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反而促使了中国人新的文化自觉。虽然崇洋媚外的思潮在中国还有不小的市场,但中国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大势正在形成,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因为这是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崛起的情况下,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这和过去那种文化自觉不完全一样,它在新的、更高的一个舞台上。是在对外部世界广泛联系、广泛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自觉。这个意义是非同凡响的。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文明型国家”的主要特点。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提“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我说,挺简单的,首先我个人认为它确实揭示了中国崛起的逻辑。

也就是我在上期节目中提到的,历史上中国曾长期领先,这是有原因的。之后落伍了,现在又赶上来了,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这也是有原因的。前后的原因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我觉得要把这个逻辑给揭示出来。

第二点,我阐述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中国就是一个延绵不断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的结合体。

第三条我觉得特别重要: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的话语要有点“派”。你是5000年没有中断的文明,你的话语要有底气。

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个文明融入大量的现代元素,既古代又现代,它一定是很厉害的东西。我想到习主席不久前在上海进博会时演讲,他说: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这也是我们反复讲的一个观点,我自己多次说过:中国做的事情不需要西方的认可。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文明型国家”的四个特征,我称之为“四超”,超级的超,关键在超字。“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积淀”。我觉得这是中国崛起最精彩的地方。下边我就一一加以简单的介绍:

首先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我们有时候都习惯了“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你仔细想想,这不是“一般的多”,这是“超级的多”。

我们每年都有春运,春节大家都要回家,春运现在基本上是30亿人次一个月里边要上路。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把整个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俄罗斯、日本、非洲的人口数量加在一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

2019年春运仅北京就有4300万人次进出(图片来源:中新网)

人口众多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机遇。凡是做产业的人今天都知道,你在中国做到最大,在世界上可能也是最大的。确实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什么奇迹都可能创造。

一个欧洲普通国家的人口大约是1400万。所以中国的人口大约等于100个普通欧洲国家之和,是这么一个规模。

相比之下,印度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国,但印度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像我们中华民族这么长久的人口整合的过程。印度庞大的人口远远没有中国人那种高度的文化同质性,没有相同的语言、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生活方式,这些跟我们是没法比的。我们比它凝聚力要大很多。

印度历史上也出现过自己古老的哈拉帕文明,到后来中断了。而且后来印度历史动乱不断,比较长的统一时期是19世纪开始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所以外来的英语成为它今天主要的官方语言。但在今天真正能够说英语、懂英语、掌握英语的,实际上不到印度人口的10%。

整个西方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所以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特别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人民是我们“文明型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看中国现在每年培养的工程师人数,超过美国、欧洲、日本的总和。中国崛起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中国的制造业、电子商务、国内外旅游、互联网,特别移动互联网、物流行业、城镇化、高速铁路、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实际上都体现了这种规模效应。

从一个更广的意义上看,由于人口效应,中国一旦改变自己,往往就能产生改变世界的效应,甚至引领世界的发展,引领有关的标准和规则的改变。

比方说现在世界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中国的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都意味着我们的大数据远远多于其他国家。

有一种说法认为工业文明时代最主要的资源是石油,那么信息文明时代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大数据。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的移动支付现在是美国的70多倍。所以中国人每天创造的大数据,无论是深度、广度、厚度,是美国和其他国家没法比的。

在中国,移动支付已经十分普遍了(图片来源:东方IC)

这对于5G也好,对云计算也好,对人工智能也好,对于新一代的新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意味着什么?对未来许多世界上的这种产业标准的确立意味着什么?对世界和人类未来的影响意味着什么?我引用这句话:“你懂的!”

第二,就是“超广阔的疆域国土”。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土也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我叫做“百国之和”,是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

今天的世界版图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大,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也比中国大。但是这两个国家从来没有经历过像我们中国“文明型国家”意义上这种整合历程。前苏联时候曾经尝试过创造“苏维埃民族”,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化为乌有,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各个共和国很快就独立。坦率地说,如果不是普京上台,扭转了俄罗斯继续崩溃的趋势,而是照西方模式做下去的话,那对不起,俄罗斯将继续不断地解体。所以在这一点上俄罗斯人还是很尊重普京的。

印度也是个人口大国,但它的国土面积实际上只有中国的1/3,疆土内的整合程度也远远不如中国,很多地方反叛力量还远未消灭。种姓制度也是个大问题,阻碍了印度的人口流动和社会活力。

中国学者钱穆曾经比较过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还有后来的古罗马,他说古希腊是“有民无国”,古罗马是“有国无民”,而古代中国是“有国有民”。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一大批规模比较小,比较中等的城邦组成。有的上千人就算一个城邦,有的是十来万人。坦率讲,小于中国秦汉时期任何一个郡县的人口规模,而且从来没有真正统一的中央政府。

罗马帝国是“有国无民”。帝国常年征战,最强盛的时候,疆域是350多万平方公里,和中国西汉相当。但在国家治理上,古罗马始终没有形成像秦汉时期那种内部人口整合。中国当时已经有了户籍制,有郡县制、有编户齐民等等等等。但罗马帝国最后由于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日耳曼游牧蛮族的入侵,走向了解体和灭亡。

之后的东罗马帝国一般就认为不算是欧洲国家了。罗马帝国解体后,多数史学家认为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期”。一般认为到了16世纪的“文艺复兴”,欧洲才开始摆脱漫长的“黑暗时期”。

中国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县制,奠定了维持中国统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础。之后的中国虽然经历了很多次的分裂,但历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寻求统一,历代的政治制度几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正如毛泽东说过的“百代都行秦政制”。中国“大一统”的传统,自秦统一之后就一脉相承下来了。

辽阔的、统一的疆域,使中国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中国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强大的国防能力,使我们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挨打”的问题。中国可以在超大规模的国土内进行战略布局,可以实现“西气东送”,可以实现高铁“八纵八横”等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工程。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产业升级往往意味着产业迁移到国外,而中国在自己内部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产业的梯度转移,一般制造业可以从发达板块转移到新兴板块,但仍然留在中国。这就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

“文明型国家”所形成的地缘优势,也使我们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地缘辐射力”。中国推动的开放政策是非常精彩的,从沿海开放,到沿江开放,到沿边境开放,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把中国的边境省份都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特别是现在欧亚铁路的建设,包括渝新欧铁路、连云港义乌到欧洲的铁路,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从云南通向东南亚的铁路大通道,把整个中国与中亚、俄罗斯、欧洲和东南亚国家都连成了一片。中国这种地缘优势,是日本这样的缺少地缘优势的经济大国所难以比拟的。

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实际上就是和中国的规模有关。这么大的地域,这么多的人口,所以它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的经济学家说,中国县级政府的良性竞争,是中国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超广阔的疆域国土,实际上是一个“大洲”的概念,飞机飞三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还在自己的国家内。在欧洲这么长时间,肯定走了十几个国家了。但你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到另外一个地方,还在中国境内,还是讲中国话,吃中国菜,享受丰富的中国文化,这是少有的精彩。

我经常讲这么一个观点,一旦能够克服人口与地域这两个“超”带来的挑战,你创造的一定是世界奇迹。

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的高铁技术是世界最好的?很简单,因为首先你要能够应对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一个春运30来亿人次,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的人口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外一个地方。

然后你再看,如果实现了这个突破,克服了人口和地域的挑战,那意味着什么?你这个高铁技术要能够适应东北的冻土,要能够适应江南密集的河网,要能够适应云贵高原。如果这些条件都能适应的话,你的技术肯定是比其他国家技术更加完备。所以一般国家没法比的,我们确实是领先的。

我国幅员辽阔,高铁既要适应南方的气候和地势,也要适应北方的冻土等(图片来源:东方IC)

第三,我要谈谈“超悠久的历史传统”。5000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我们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东西,这种丰富的传统性、内源性、原创性、连续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点难以望其项背的。

比方说,由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环境复杂等因素,中国人在治国理政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一个是我多次讲过的民本主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相信的“民以食为天”、“治国先治吏”、“居安思危”,我们经常讲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等理念……实际上都是我们传统智慧的一部分。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甚至在中国的远古时期,许多中国独特的治国理政的传统就开始形成了,如领袖要率先垂范,政治组织要能够组织大规模的治水工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更是开创了治理超大型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后实际上也离不开中国传统中崇尚平等等重要的基因。

比方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摧毁了血缘为基础的土地垄断,推动了土地的自由流转,这也导致了后来一些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所以历史上我们很多朝廷都采取“常平仓”的方法来储粮备荒,也运用价值规律,调剂粮食的供应,稳定价格。粮价低的时候收购,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价出售,避免“谷贱伤农”。

中国这些制度安排的背后是一种平等的精神。虽然它不完全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主义的平等观,但确实给中国接受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一种大众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所以中国人拥抱社会主义是有传统基因的。

最后,我想讲讲“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数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在5000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绵延不断的文化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中国人崇尚的“天人合一”、整体主义,包括了儒、释、道互补,包括了儒、法、墨共存。这对于今天这个充满宗教冲突和对抗的世界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意味着中国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可以容多样为一体。中国光是方言就有上万种,北京人、广东人、上海人,在许多生活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差异上,实际上不亚于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之间的差异,还有56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在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框架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种精彩。

今天在中国大地上飞驰的最现代的高铁,实际上背后也有丰富的中国文化记忆;我们历史上就有很多这种线性的大工程,从万里长城到大运河,都是这样的例子。

而且我发觉现在互联网世界,我们的网民有很多很多创意,我就看到过,有人把中国的高铁图,列车运行图制作成跟地铁图一样的,配上各种各样生动的语言,说你早上在上海吃生煎包,晚上到云南吃鲜花饼等等。

我想这种“八纵八横”的高铁给中国人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而且也激发出各种过去我们文化的积淀。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有世界上最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有最丰富的人文景观,当然也有最有滋有味的华夏美食。

中华美食:小龙虾(图片来源:东方IC)

总之,坦率地讲,一个5000年延绵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首先要心怀敬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她今天所展现出来的这一切,绝对不是一些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能描述的。他们的话语什么“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种过分简约的、简陋的概念,是没法描述中华文明的。中华文明的内涵比这些概念要丰富一千倍、一万倍。凡是能够数千年香火不断的东西,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甚至有非常伟大的智慧。

所以我们一定要当心,不要拿这种西方所谓的现代性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是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这些文明的因素、文明的东西给我们已经带来多少成就和辉煌,而且看看它们对我们中国、对世界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又是“百国之和”,是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在中国模式的引导下,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四个“超”:人口、土地、历史、文化,都是中国崛起的最大优势。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放弃中国道路,放弃中国模式,从而照搬西方模式的话,那我觉得中国自己“文明型国家”这么多的优势,恐怕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变成一个最大的劣势。结果,“百国之和”变成了“百国之异”,强调共识的政治会变成强调对抗的政治。“百国之和”的人口将成为中国混乱和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和”的疆土将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和”的传统将成为无数传统纷争和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和”的文化将成为不同文化族群大规模冲突的根源。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崛起对中国,对中国人自己,对整个世界,对人类的伟大意义,我们因此而感到真是无比的自豪,也使我们充满了自信。

我今天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您说了,我们的这种“百国之和”,历史、地理、文化、人口这四个“超”,是很多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没有体会过的。所以他们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经常误解我们。这是不是因为他们确实理解不了中国?

张维为: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我经常带着同情的眼光看着西方。欧盟20多种语言互相打架,光是翻译费用就很多,现在还要分崩离析,确实没有达到我们原来秦朝就做到的事情。

秦始皇就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所以这个是对他们巨大的挑战,如果他们能够……现在看来这个前景不是很明朗。

叶青林(节目嘉宾):西方世界越来越愿意主动来了解中国,我有一个同学留在英国工作,他说以前去欧洲旅游大部分都只配日语翻译。现在在欧洲中文翻译变成一个非常紧俏的职业,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想要了解中国。不仅仅是要赚中国人的钱,整个西方世界学中文的热度这两年是一直在提升的。

也有不少人在质疑这四个“超”,说张维为总是挑好的说。我们常常说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人均一下”就变成负面信息,什么都不是了。“太广”也是一个压力,春运多浪费钱。还有文化上,我们会反思中国文化、历史的“劣根性”。

所以很多人就在比较悲观、负面的情绪下看这些问题。这些都是问题,怎么到你那儿就变成优势了呢?

张维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最大特点就是精彩。如果没有看懂这一点的话,坦率地说,研究中国政治还不及格。

因为看中国政治不能静态地看,要动态看。就以人口为例,比方说我们有一部分(地区)是所谓的“发达板块”,这个水平现在基本上可以叫板任何西方国家。有一部分(地区)是“新兴板块”。

如果静态地看,如你前面所讲,如果一平均,人均GDP反而低了。但如果动态地看这两个板块的良性互动,这是中国崛起最精彩的地方。你发展的机遇,你超越别人的潜力,都在这里。

许钦铎(节目嘉宾):我觉得就在差不多五年前,西方所有的文章都在批评中国人没有创造性,没有创造能力。为什么呢?你们的文化、教育、制度就没有创造力。你们没有自由,所以没有创造力。

今天是怎么了?从去年差不多是“中国太有创造力了,太可怕了,眼看就要把我们打败了”。所以这儿限制华为,那儿要限制华为,为什么?因为他忽然发现你今天太可怕了。这种认知的转变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我就觉得难道不尴尬吗?

西方对中国的认知突然出现了急转弯(图片来自网络)

张维为:我以后可能再做一个讲座,专门讲欧洲或者西方对中国认识的演变:他们过去是非常崇拜中国的,然后怎么会转折的。

比方黑格尔觉得中国人没有自由,他这个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实际上我们在严复的时候就批评他的观点了。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欧洲没有这个传统,到很晚土地才可以自由买卖的,对不对?中国很早就有写意画了,写意画绝对是天马行空的,这些艺术展品是国外没有的,书法也是这样的。所以中国人自由的空间是西方人当时是不能比的。

叶青林:有一个也是经常会被挑战的问题:现代民族国家。现在西方用“民族国家”这个概念来煽动我们的一些分裂的问题,如新疆、西藏。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经常突然间被问时,会答不出来的一个问题。

张维为:实际上很好回答,他们讲这个主要讲的就是“民族自决权”。这也是后来联合国提出过的,即一个民族在被殖民的情况下,它可以寻求民族自决权。但我们的新疆也好,西藏也好,不适用于这样的情况,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没有殖民不殖民这样的问题。

我跟欧洲人讲这个问题,我说如果照你们的观点,任何一个民族,只要它是一个自己的民族,它都可以独立的话,那对不起,明天世界上就多了一万个国家,又一次世界大战,天下大乱。我说你缺少对政治起码的常识把握。

许钦铎:所以说这个事你可以问问对方,你们对待少数民族,会不会像对待印第安人一样?其他国家是不是可以向你们学习?

观众1: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因为看到电视上经常说要“伟大复兴中国梦”,当时我就在想,“伟大复兴中国梦”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复兴,有没有某个指标或者具体到某个地方,会不会太空、太广了?

上了大学之后,看的新闻更多了,就想,可能是要复兴到唐朝或者宋朝那个时候,万国来朝,就是中国影响力很大的那种。

我想问一下张教授,我们理科生喜欢拿指标说话,您觉得“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没有具体化的说法?

张维为:我专门写过一本书叫《中国超越》,具体讲超越美国。你仔细看习主席十九大报告,里面实际上已经描绘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图景,就是到2050年就应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复兴不是回到唐朝,那个不叫复兴,它是真的在现代世界横向的比较中,中国变成世界一流的国家:一流的科技,一流的工业,一流的军队,一流的国防,是这样一个标准。属于世界最先进。

所以我觉得,当然我们从“文明型国家”角度说,过去很多历史渊源都可以变成最精致的、重要的资源的一部分,但是它最终是一个超级现代的国家。我特别要强调,“文明型国家”首先是现代国家,中国文明的传统,包括唐朝的传统,是她非常之精彩的(地方),是这样一个概念。

叶青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三个非常直接的指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国家实现完全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尤其是最后一句,大家自己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

观众2:张教授你好,刚刚我们也提到,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地走向世界舞台。那么在走向世界舞台过程中,有一些私人的资本(可能会)同时垄断了技术和财富。您认为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日本和俄罗斯那种超级寡头呢?

张维为: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有《反垄断法》是吧?要注意的。

因为中国制度跟美国不一样,我老讲,中国制度是一百个最富的中国人不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美国是一百个或者五十个富人就可以左右美国的。

我们资本的力量也很重要。资本力量的特点是能够创造财富,但容易导致两极分化。所以我们资本力量上面是有政治力量要稍微给它规范一下,否则要出大问题的。这也是“文明型国家”传统的一部分。

我倒觉得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要关心这个问题。你看最近脸书公司——实际上是一个丑闻——它向剑桥分析公司透露了8000多万条用户数据,剑桥分析公司就用这个来帮美国做竞选分析,精准地推选广告。这被认为是特朗普当选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个就是你讲的,一个公司垄断了足够的资源之后,可以达到某种目的。这种如果是真的调查清楚属实的话,我觉得美国政府恐怕都要干预的。

观众3:关于“民主”,我想问的不是民主意味着什么,是关于这个词,“民主”两个字的叫法。这个词是外来翻译过来的,我觉得这个翻译是不是太“好”了,或者说太“坏”了?

张维为:实际上我们近代从西方翻译了大量的词汇,很多是从日文转过来的,因为日本里边有汉字。有些翻译确实是后边带了一种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崇拜,你看比方“美国”……

主持人:把好词都给他们了。

叶青林:“美利坚”。

张维为:当时“法”国、“德”国,Virtue(道德)、“英”国。所以这些都是历史形成的一个东西。

我再举个例子就是“美元”,很多人习惯讲成“美金”,他讲美“金”时没有这个意识,但如果你意识到之后,你就会少讲美“金”,就说美“元”,这就更加中性。你当然可以尝试,比方把美国换一个名字,不叫美国,但这个代价恐怕太大。这已经变成约定俗成的东西。

观众4:张教授,中国模式确实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主流的西方世界还是不停地在斥责我们。

虽然您在演讲中提到,确实是我们可以干自己的事,也不用管他们,但是我们毕竟还是跟他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面。所以我想问一下,您觉得有什么方法能让外界消除对中国的这一系列敌意?

张维为:对,我觉得我们可以跟他们介绍、解释、宣介,都挺好的。但是以我自己对西方和西方文化的了解,始终最后它有一个限制,超过这个它就不可能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我老讲,我们向你解释,尽可能全面的解释。但是解释几遍之后可以了,不用再多解释了,然后我告诉他们,要你们花时间来了解中国了。

所以把了解中国模式的任务,逐步地交给老外自己。随着中国的崛起,他会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来了解中国,这个时候效果会更好,真的。所以我们可以潇洒一点。

马泽晨(节目嘉宾):张老师刚才提到,把了解中国这个任务交给外国人。我还有一个例子,原来有一个外国朋友、同事,他刚来中国前一两年,欧洲人吃饭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他跟人要冰水。

他待了一两年以后,有了一个大的转变。吃饭的时候他跟我说,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爱喝开水了。我说是因为什么呢?他说舒服。

“征服了”外国人的热水(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解释并不是说谈出多少养生的道理,而是他从心理上接受这个了,舒服。所以他再看到餐厅里上来给你一杯热水就理解,为什么这个在中国是基本需求。这就是张老师说的,了解需要他来完成,而不是通过我们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周雪莹
中国 视频新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