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73期:阿拉伯世界拥抱中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2-05 08:25

张维为

张维为作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邱文平

邱文平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宗教所宗教学研究室主任

“中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迅速崛起,为所有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了许多新的启迪。”

“阿拉伯国家第一次如此高调地转向了东方,就是在彰显自身“文明型国家”的觉醒。”

在东方卫视1月3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73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邱文平老师,一起解读2022年末举行的的中沙、中阿、中海“三环峰会”。

张维为:

我们在这个节目里多次谈过一个观点: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后西方时代”。这不是说美国不重要、西方不重要,而是说美国和西方不再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最近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举行的三场峰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2年12月7日至10日对沙特阿拉伯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利雅得举行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以及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

中沙、中海、中阿领导人之间的“三环峰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有人这样形容:“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来了”,这无疑是中阿关系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人民高兴,阿拉伯人民高兴。

首届中阿峰会在利雅得举行。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就是一个延续数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结合的崛起。所以我们与阿拉伯世界的交往是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

以我自己与阿拉伯朋友的交往经历而言,他们几乎都会告诉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就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及其深厚的文明底蕴。

阿拉伯学者易卜拉欣·哈什姆不久前这样写道:由于阿中双方友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善意储备,阿拉伯人和中国人能够天然地建立信任关系。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的领导人对于彼此的关系也有深远的考虑。

中国的崛起还是一个“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向全世界,包括所有阿拉伯国家提供四次工业革命所涵盖的绝大多数产品的国家。中国同时还是阿拉伯国家能源等产品最大的买家。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理念也是超越西方模式的。例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拉伯世界广受欢迎,不仅取决于中阿双方经济上高度的互补,而且也因为中国人奉行的平等互利、“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这与美国的唯我独尊、美国利益优先,“胡萝卜加大棒”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记得巴基斯坦前总理穆沙拉夫曾经这样回忆。他说,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警告巴基斯坦政府:“要么跟美国站在一起,要么就是美国的敌人”。如果巴基斯坦政府不与美国合作打击基地组织,那么巴基斯坦就要准备好“被炸回石器时代”。然而,这些年随着美国综合实力走衰,美国的“胡萝卜”越来越少,“大棒”虽然还在用,但越来越力不从心,似乎有点抡不动了。

有了这些背景认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三次峰会的深远意义:首先是中阿双方交流与合作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首届中阿峰会发表的利雅得宣言列出了二十多个领域内的合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经贸、投资、金融、工业、交通运输、能源、环保、农业、旅游、文明对话、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等。

跨越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传统,进行范围如此之广的合作,举世罕见。无疑,中国的“朋友圈”可以击败美国的“包围圈”。

其次是中阿交流合作的技术含量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在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中得到特别的体现。从中外媒体对峰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要共建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要加强5G和6G的技术合作,要围绕跨境电商合作、通信网络进行合作,要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空间应用、航天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员选拔训练等等领域内开展合作。

海湾国家得益于丰富的油气资源,比较“财大气粗”,但他们的政治精英,我接触过一些,他们的危机意识非常强,他们担心后化石能源时代,自己国家的未来和命运。所以他们几乎都在推动经济多元化,包括利用自己丰富的沙漠日照时间长来发展太阳能产业等。“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而崛起的中国,无疑是他们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三是阿拉伯世界转向中国,背后的“东升西降”这个大的背景值得关注。总体上看,中国日益走实,美国日益走虚。随着美国经济的金融化,产业空心化,在阿拉伯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美国拿不出多少具有吸引力的筹码,而美国国内民粹主义抬头,开放美国市场、向其他国家让利,成为美国政客难以采用的选项。

相反,中国随着高质量的发展、高水平的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能拿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5G、航天、大数据,无论是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新能源、军事防务等等各个领域,中国都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中国还有世界最大的统一的消费市场,这一切为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迅速崛起,为所有致力于现代化和经济多元化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了许多新的启迪。我自己关于中国模式的英文论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翻译成阿拉伯文。我2011年首先预测“阿拉伯之春”将变成“阿拉伯之冬”。这个预测在阿拉伯世界也广为人知。

我也高兴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去年12月8日,“三环峰会”之际,沙特的吉达国际书展为我的《文明型国家》专著阿文版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出版该书的阿联酋-埃及出版社也预期这本书与我2016年的《中国震撼》阿文版一样,会受到阿拉伯读者的热烈欢迎。

我们这个节目的演讲文稿《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最近也被翻译成阿文,将于今年出版。我的四部作品被译成阿文出版,对我个人来说是荣幸之至,也说明我们中国学者的原创研究,包括我们这个思想性政论节目,都可以影响外部世界。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拉伯世界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的浓厚兴趣。我自己与阿拉伯朋友长期的交往中深感在他们许多人心中,中国和中国模式代表的就是一种更为公正和更加美好的人类未来,而中阿两大文明的底蕴将永远是加深我们友好合作关系的力量源泉。

阿联酋学者阿卜杜拉不久前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今天的沙特是一个新的沙特,今天的海湾是一个新的海湾。这里我想再加一句:今天的阿拉伯世界也是一个新的阿拉伯世界。这种“新”的最新表现就是这些国家对美国、对中国都有了全新的认知。这本身已经成为阿拉伯世界内外政策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邱文平演讲:

我想从历史和文明的类型来谈一下中阿的“三环峰会”。这次“三环峰会”的核心国家是沙特阿拉伯,沙特既是海湾国家领袖,也是阿拉伯国家名义上的盟主,同时也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最大的盟友。

沙特牵头组织的“三环峰会”标志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也是对美国组建围剿中国联盟的重重一击。这是第三世界人民对世界剧烈变局的共同回答,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合作,对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长远的影响。

习主席在中阿峰会上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上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中国支持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解放运动长大的。这种对帝国主义同仇敌忾的精神是中阿友好关系的根源。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的支持从未断绝,过去我们的能力有限,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在强权环伺的中东地区,这种温暖的友谊是弥足珍贵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从未忘记。

其次,中国的复兴已经是确定的世界大势,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围剿中国,以各种傲慢的方式逼迫阿拉伯国家以自残的方式为其火中取栗,也让沙特等海湾国家非常愤怒。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政治选择其实并不复杂:引入中国制衡美国的一家独大,才能保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尤其是美西方极度不尊重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国家,激起了伊斯兰世界的愤怒。

拜登居然将沙特称为“贱民”国家,法国的《查理周刊》近期又继续用漫画侮辱伊朗的精神领袖。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用“恐怖分子”丑化穆斯林。美西方对伊斯兰教文明的歧视和侮辱实在是太过分,这不能不让伊斯兰国家踏上拥抱东方的道路。

“三环峰会”是阿拉伯世界的文明觉醒与制度转型的开端。近代以来,美西方在技术和军事上获得了优势,几乎将阿拉伯世界变成了殖民地。阿拉伯国家陷入了长期的衰败和自我怀疑之中。

其政治后果是伊斯兰世界走向了分裂,一派要回归保守的宗教主义,以宗教原教旨主义为旗号,以政教合一的手段展开对美西方的反抗,以伊朗、阿富汗为代表;另一派则是要全盘西化,彻底接受西方的制度和宗主地位,将自己降格为西方的附庸和联盟。这以土耳其、沙特为代表。这两种理念冲突剧烈,导致了诸多的伊斯兰国家在宗教浪潮和西化思想中左摇右摆,苦苦挣扎。

“阿拉伯之春”本质上是西化思想的大爆发,西方“民主”思想的持续洗脑和大批西方代理人控制了舆论,接二连三的阿拉伯国家以暴烈的方式推翻了传统的威权国家,转向西式政权模式。

民众拥进首都突尼斯市的街道进行示威抗议。图源:维基百科

今天回头来看,变乱之后的阿拉伯世界整体深陷泥潭,沙特、伊朗内斗不息,埃及的政变不断,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无数的难民更是令人惨不忍睹,和被人操控的乌克兰是何其相似。

“阿拉伯之春”的西化实验变成了“阿拉伯之冬”的彻底失败,让阿拉伯世界开始觉醒。他们终于认识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明对伊斯兰教充满了恶意和敌意,基督教世界的制度并不适合伊斯兰国家。

中美博弈格局下的世界大变局让阿拉伯世界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政治独立的可能。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第一次如此高调地转向了东方,展示和中国的合作意向,其实就是在彰显自身“文明型国家”的觉醒:这世界上的道路,并不只有西方一条。

最后,我想谈一下毛主席曾经讲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威吓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强行脱钩,这种违反阿拉伯国家利益的强盗行为必定是不得人心的。

这些国家如果经济上和中国脱钩,而美西方又无法提供廉价的商品,那么脱钩的意义何在呢?本国老百姓答应吗?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是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加速和世界互联互通,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和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事实证明,中国的模式广受欢迎,近期内世界各国纷纷来访,北京一再成为世界耀眼的外交舞台,和美国鸡飞狗跳的国会内斗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西方暂时还是处于霸权体系的领导地位,面对美国强迫对华脱钩的癫狂压力,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国家合作肯定会在坎坷中前行,我们应该平和地看待合作的前景,期间各种曲折和翻转在所难免。

而伊斯兰世界也并不团结,沙特和伊朗一直处于敌对之中,此次“三环峰会”顺利召开,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中国和伊朗达成了25年合作协议的刺激;对伊朗而言,中国和沙特高调的合作峰会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我们注意到,就在“三环峰会”召开的同时,胡春华副总理访问了伊朗和阿联酋。向伊朗阐释了中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伊朗对此也表示理解。

中国和中东国家历史上几乎没有恩怨纠结,秉承的也是“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的理念;和美西方不断制造矛盾、挑唆中东各国间战争的“离岸平衡”理念截然不同。

有一种观念认为中国应该驻军中东,和美国展开全面的抗衡,这种观念在中东地区和国内都有所反响。但这其实是老版的帝国争霸的模式,并不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模式。

古代的丝绸之路为沿途国家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源源不断的财源。今天,中国和中东国家正在恢复往日的荣光。美国和中国,谁代表了世界的未来,各个国家会“用脚来投票”。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选择最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方式:在中美之间不站队,左右逢源,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对于这一点,我们也需要充分地加以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圆桌讨论】

主持人:张老师在演讲当中说到《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有二十几个领域的合作,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合作领域叫做文明对话。很少在双方的合作宣言里出现文明对话的内容。这个文明对话恰恰也是我们跟阿拉伯世界互相拥抱的最坚实的基础?

张教授:对,因为他们特别强调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文明。沙特前外长有一次被美国编辑问,为什么世界上的恐怖主义组织大部分都是信伊斯兰教的。他说你知道你们美国的三K党吗?三K党的符号是不是有个十字架,你能说这是基督教组织吗?任何宗教内都有极端主义的情况。他又说,你知道不知道,是我们阿拉伯文明为你们保留了古希腊文明,否则就没有现代的西方文明。他从这个角度叙事很有力量。

为什么阿拉伯国家谈自己文明谈得比较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是被西方污名化最厉害的宗教和民族之一,所以他们天天舌战群儒,就这样锻炼出来,这位外长本人对西方非常了解,敢于唇枪舌剑。

邱文平: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曾经都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我们都曾是被迫害被压迫的民族。我们在这方面有共同的心理情怀和当年的回忆。因此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我觉得阿拉伯今天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强大和崛起,我们的政治理念他们完全能接受。这是我们文明对话的基础。

主持人:那您认为文明对话可以在哪些层面展开?

张维为:因为我接触阿拉伯人比较多,很容易就互称兄弟,他们很爽快。我自己曾经有一次到埃及调研,我从以色列入境到埃及的西纳半岛,那里每天有两班长途汽车到开罗。但班车那天就是没来,但我要赶飞机,我必须走。阿拉伯有个陌生人朋友说我带你走。开到开罗后,飞机已经飞走了。他说不用担心,住我家里吧。

我们聊得很开心,你就看阿拉伯人的生活,我从那里得出了,如果这样的国家,搞所谓的一人一票多党制的话,一定会选出伊斯兰教的组织和人物,它的基层生活是高度伊斯兰化的,不大会选出亲西方的精英。西方那一套在社会底层是吃不开的,所以我就初步判断“阿拉伯之春”如果出现的话,不会成功。

主持人:文明对话除了老百姓之间的交往,知识界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知识分子对阿拉伯世界的自我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吗?

张维为:我们这个节目的演讲文稿,《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那本书译者是法伊萨·卡卜,是阿尔及利亚人,他写了一篇书评,阿文写的,他就说,我们文明共通的地方,我们都认为有个人的权利,也有集体的权利。在西方只讲个人权利,不讲集体权利。中国朋友说一个国家应该自己来决定在人权保护方面哪些是优先领域,中国认为消除贫困是最重要的人权,西方不认同,但我们阿拉伯世界认同。这些都是可以找到共通的地方,而且很有现代性。

中阿文明走近和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有关系。很明显的是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几十万穆斯林给杀掉了,流离失所的人数是数百万上千万的人。你看最近英国王子哈里出版了他的新书,他很“自豪”,他杀了25个阿富汗人,我们碰到阿拉伯世界的知识分子,他们非常反感美国,美国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这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邱文平: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发现今天普通老百姓、普通民族才有觉醒的希望。中东地区在冷战时期就是美苏在争霸。阿拉伯国家只能在两大强权之间寻找一个依靠者,但这两大强权都是将其作为棋子来利用的。

我们去埃及看一个纪念碑,埃及导游说,这个纪念碑当时我们的埃及总统想向美国要援助,我们想建阿斯旺大坝,美国人给了50万美元。他说埃及总统非常愤怒,你给我50万美元,我给你建个纪念碑好了。之后他就转向了苏联,阿斯旺大坝是苏联帮助它建起来的。但苏联也抱着在中东地区跟美国争霸的一种概念。所以说中东地区这些阿拉伯国家,它其实是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两大强权的争夺之中。

五次中东战争,实际上都是被逼地进入了战争,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都是棋子。今天再回头看中国,我们怎么援助埃及的。埃及正在搬新首都。我们从2018年到去年底就帮助它新建了一个首都出来,当然是中国承建,它也掏钱的。

你可以震惊于这种建筑之恢宏,我们帮助合作是共同发展,不是说空话假话,是落在实处的,几千亿砸下去,然后建了个新首都出来。这才是彻彻底底改变一个国家面貌的真正的改天换地的行动,而英美在干什么呢?

张维为:阿拉伯世界对“一带一路”都是赞成的,都参加的。此外,就是在新疆问题上,几乎都站在中国一边,这非常重要。

新疆库尔勒:各农贸市场加强供应协调 保“菜篮子”供应充足。图源:视觉中国

主持人:前段时间,一个代表团专门来新疆参观,再一次了解了新疆的发展,以及过去发生的那些惨绝人寰的暴恐事件。他们对这个事情有非常严厉的谴责。

邱文平:穆斯林是最关心穆斯林的,阿拉伯世界的朋友过来,他们参观新疆,对新疆我们各种政策表示非常赞同。

主持人:刚才分析整个阿拉伯世界经过漫长的现代历史后,他们对自我的一些新认知,同时也对世界的整个格局有新认知。这种认知产生的内在动力是比较大的。它是发自内心的,它需要这种拥抱。反过来讲,之前我们讨论过阿拉伯,也知道这里的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像这样的复杂性,它会不会给合作带来一点不确定性的影响?

张维为:有。比如说我们跟海合会的峰会,有一个涉及到伊朗和阿联酋的领土争端,那边有三个岛屿,海合会希望能够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公报中有这么一个表述。伊朗就不高兴,但伊朗也比较慎重,它没有公开说反对,它说是拜会了中国大使,就这个问题要求中方做个解释。

实际上这三个岛屿,现在是伊朗控制着。但中国是唯一的跟这个地区所有国家都是朋友,而且友谊不浅,甚至包括以色列这样的国家。所以很多时候你需要有一个国家,与方方面面都可以搭得上话,帮助你解决问题。实际上现在伊朗跟沙特,已经在外交部这个层面进行交流,进行一些改进双边关系的谈判了。

邱文平:中国的外交观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实在阿拉伯国家、伊朗这种什叶派国家,如果真的按照我们中国的原则,你有主权观念的话,国家之间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话,很少会诉诸武力的。其实我们是身体力行在践行,就像和菲律宾之间的争端,我们很少会动用武力去威胁它,还是在跟它讨论和谈论这些问题。

主持人:前段时间,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来华访问,你看我们双方的宣言,对于南海的一些相关问题的表述,如此重大的议题,如此敏感的议题,但就是因为中国沉住气处理得很好,菲律宾在很长的时间维度里,它也能够理解这一点。那双方最后说我们共同来开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如果这样的一个模式就像您讲的,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大家都可以这么用的话,可能会少很多矛盾。

邱文平:虽然这非常艰难,但它是方向。

主持人:在这次整个“三环峰会”里,也提到中国表示要落地开放包容的中东安全新架构。对于中东来说,这个新架构怎么落实?

张维为:我估计从中国来讲,促和促谈。因为阿拉伯国家之间各种矛盾太多了,主要是什叶派和逊尼派,另外就是和以色列,积怨非常之深。要能够和好是很不容易的,但中国绝对是个促和者。

邱文平:万事万物都在于对比。现在中东地区是美国在主控,但是它基本上就是挑唆互相之间不停地发生冲突和斗争,其实把大家害得很惨。

沙特陷入这种困境,成天给美国交保护费,还被人骂成“贱民”国家,伊朗被制裁成这样,8000万人民活得这么艰难,它的石油储量这么高,美国因为自己产油气,就对委内瑞拉、伊朗这种国家疯狂制裁,其实是一己之利坑了这些国家,他们看得很清楚。

中国给了另外一条路径,我们可以劝和促谈,中国也有这个能力和想法,比如说在北京开峰会,让伊朗和沙特这两个国家到这来谈。今天我们打开了这扇外交大门后,中东国家也愿意双向奔赴,一切都好说了。

张维为:中国很多做法跟西方形成鲜明对比,而且现在证明我老说的要理念先行。西方的理念是非常明确的,几乎是公开的,即Divide and rule,分而治之,到哪里西方都是这样,就鼓励分裂,激化矛盾,在背后使坏。

中国理念我叫Unity and prosper,团结富之,大家一起团结繁荣共同发展,然后整个运作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一带一路”就是这样推进的。我们用的概念是“对接”,你们有一个计划,我们跟你对接,不是强加给你。

邱文平:就像当年中俄贸易一样,过去苏联是宽轨铁路,中国是标准轨铁路。以前我们就觉得这个事怎么办,但是中国最后想了个办法,它底下设两套轨道,不用换别的东西,只是换轨而已。就是这种开创性的思维,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并不是说非此即彼的,有很多可以中间融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刚好是中国最擅长的。

【观众提问】

观众1:刚才老师提到了中国所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可是在如今强权纵横的世界里,是否能落实在实处呢?

张维为: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对这个时代特征的判断。还是以菲律宾为例,南海问题的处理,我们就是从“文明型国家”的角度来处理。我跟美国人讲,他们要我解释“文明型国家”和外交的关系。

我说很简单,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我说你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1890年前后,你马上就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占了古巴,占了菲律宾。我说中国是2014年,根据购买力平价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以中国今天的军事实力,我们收复南海的岛屿非常容易,但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制定一个共同的谅解备忘录,甚至可以通过共同开发来解决问题。因为我们着眼于更大更长的视野来看这一类问题的。所以很多问题的处理,背后都有自己文明的传承。

主持人:即便我有很强的实力,我也很有耐心地来处理这个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这些年,已经在世界很多地方有越来越大的共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共鸣和成果还会越来越多。

邱文平:这里面核心是战争的问题。不要用战争来解决人类之间和国家之间的问题,它只会造成深深的民族和国家的伤痕,这是很难抚平的。这一点对于伊朗和沙特也是很好的借鉴。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两个国家都打得一塌糊涂,原来战前都是石油输出收入很高的国家,战后凋敝成今天这样子,战争能解决问题吗?中国的概念实际上能够给你带来好处。大家可以搭上中国这趟顺风车,共同的发展,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落地。

伊朗举行阅兵式纪念两伊战争。图源:视觉中国

观众2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刚刚两位老师也讲了一些双方交往的故事。那么如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人文交流的情况如何?民间交往又有哪些亮点呢?

张维为:实际上,我们民间交流还是蛮活跃的。一个是阿拉伯国家,现在他们对中国有巨大的好奇心、强烈的兴趣,而且支持“一带一路”。我们很多中国民间的项目在西方国家受挫,在阿拉伯国家很受欢迎,包括孔子学院,包括中国的很多图书,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基础。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30多年前,我当时陪姚依林副总理去科威特谈投资保护协定。科威特当时政府的官员,中层官员,甚至副司长、司长一级都是外国人,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甚至孟加拉的,大都受过西方教育,到副部长一级开始是他们本国人。我们开始谈的投资保护协定是与司一级的官员谈,谈得非常困难,当时我们外交部去的是部长助理周觉,他说请你们的部长,你们的副部长来和我们谈,现在要做政治决定了。

后来他们副部长来跟周觉谈,他是科威特人,很快就敲定了,很爽快。阿拉伯人比较爽快,我想中国和阿拉伯民间一旦交流起来,老百姓之间会找到感觉的。

邱文平: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现在关系非常紧密。我们曾经说过义乌有七八万的阿拉伯人,他们在义乌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很滋润。此外,阿拉伯国家的人现在经常到中国,他们发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像恐怖主义这个事情,全世界只有中国在新疆把它解决掉了。

现在阿拉伯国家,还有穆斯林国家很多愿意来看看中国怎么做的。因为恐怖主义威胁这些阿拉伯国家本身,大部分的普通信徒根本没有这个极端思想。极端分子打着宗教旗号,他会迷惑很多信徒,会导致严重的内乱。所以不同的代表团过来,他们其实想看看你们怎么搞,想去学习。

观众3两位老师好,我的问题是“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这里面有美西方国家的因素。如今阿拉伯世界转向中国,拥抱中国,如何避免和应对美西方可能会出现的搅局和挑拨离间呢?

张维为:日久见人心,对于阿拉伯世界,我之所以说它是一种觉醒,或者一种“新的阿拉伯世界”,就是它对西方和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就是“9·11”事件,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这是阿拉伯人民痛恨的战争。

“阿拉伯之春”当时爆发的时候,在阿拉伯国家知识界很多人是抱有希望的。因为他们确实不喜欢当时所谓独裁政权等等。但后来发现新的政权还不如原来的政权,这是“颜色革命”后普遍出现的问题。

这个时候新的认知就开始涌现出来了,不敢叫量变到质变,但是觉醒的人确实越来越多。比如“阿拉伯之冬”这个概念就普遍接受了,接受了这个,你就接受中国话语了。通过这样的比较,我想起当时亨廷顿讲“文明冲突论”,但他有个观点是有道理的,他说随着全球化不同文明的接触越来越多,这种接触使你更加感到,你和别人不一样。

伊斯兰文明就是这样的,阿拉伯国家就是这样的。他觉得他受到深深的歧视,深深的侮辱,这种屈辱感非常之强。我觉得之所以他们都支持“一带一路”,都理解中国对新疆的政策,这已经不一样了,这是个新的阿拉伯世界。

主持人:正如两位所说,美西方势力的离岸平衡术水平比较高,可能会不断地用一些新的办法,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动荡,继而影响未来的合作。

邱文平:我认为这是必然的。美西方现在还处于很强大的优势中,它有无数的代理人,肯定会搅乱我们的时局。实际来说,我们只会通过各种样板来证明,我们是凭着堂堂正正的王道,我们要合作,我们就这样走下去。刚刚讲的埃及崭新的首都,CBD(中央商务区)、高铁全都有,这样的样板作用,可不是西方放几个价值观能够抵消的。

张维为:对于这三场峰会,英国的《金融时报》有个评论,那句话讲得很到位。他说中国踩着美国的脚趾,但美国没有办法。因为中国能够进行这么多领域的合作,美国竞争不过我们。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每3天就有女性被杀,英政府苦恼对策:如登月般艰难

长三角能“横着走”了!谁是最大赢家?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俄方披露:又一条输华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

征订教辅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辅缘何变“教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