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08期:中国引领全球绿色革命

来源:观察者网

2023-11-12 08:32

张维为

张维为作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包存宽

包存宽作者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令人震惊的绿色革命,不仅改变了如今的自然环境,还对世界经济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是认真的,不会因他国如何而改变。”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使得绿色发展战略深入人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我们身边生态环境的美丽,而“金山银山”就意味着绿色也孕育着许许多多产业发展的可能。在东方卫视11月6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一起回顾了绿色发展理念这些年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以及如何对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张维为:

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火爆,全面超越疫情前的2019年,这离不开这些年国内生态环境的巨变。走遍祖国大地,蓝天、白云、水清、生态美的景象几乎无处不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席卷中国的绿色革命,如今这场革命也已经开始影响整个世界。

众所周知,从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重创。它们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所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文书中早就确立一条原则,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说,所有国家都有责任,但西方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多数西方国家迄今还没有履行它们的责任。

受商业利益等众多因素的掣肘,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带来的能源价格飙涨,许多西方国家开始重启了之前被关停的煤电等设施,而指望西方国家兑现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金承诺更是难乎其难,这本身也是西方国家今天信誉江河日下的再一次表现。

正如丁仲礼院士两年前所预测的:西方国家就是在放空炮,你以为他们真的会减排吗?咱们走着瞧。只有中国才会这样做。果真,西方国家今天纷纷从原来的减排立场大幅后退,英国内政大臣布雷弗曼不久前接受对话时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们不会通过让英国人民破产来拯救地球。”

曾几何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从环保的角度攻击中国,指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但去年8月,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刊发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提出西方正在错过中国发生的一切,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令人震惊的绿色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如今的自然环境,还对世界经济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

确实,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素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生不息、繁衍发展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底蕴所在。但我们也要承认,一度为了加速国家的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也付出过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但一旦觉醒过来,我们的纠错能力及其背后的文明底蕴也是举世罕见的。

早在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浙江安吉进行调研,得知那里关闭了造成污染的矿区,决心走绿色发展之路,他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又在《浙江日报》撰文:“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又相当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生态文明思想。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口的巨石上,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图/央视网)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引领的这场绿色革命至少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思想引领”。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下,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的国家。中国把良好生态环境看作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力争使百姓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既要为当代发展谋,也要为子孙万代计,以确保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是“统筹规划”。

我们综合考虑全局与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保护等一系列的辩证关系,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整体谋划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的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

我们聚焦优化三大空间布局,也就是农产品主要的生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的空间布局,巩固了我们称之为“三区四带”的生态安全,即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生态区、长江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

我们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我们大力推进能源的绿色革命和产业的绿色革命,全力推进光伏、风能、核能的占比,推进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三是“扎实推进”。

有了理念和规划,接下来就是行动。我们生态环境的短板在一块一块补上,我们在森林、湿地、海洋这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都取得了突出成果。

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全面展开,2013年至今,全国共完成造林约7.8亿亩,我国绿色版图扩大规模领先全球。以全国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经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已经全面落实,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都有了专属守护者。

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占国土面积约17%以上,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从2012到2021年,中国城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原来的11.8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同时绿色宜居的“和美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推进中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光伏、风能、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内,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中国均处全球领先的地位。中国于今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是一个改变世界工业化历史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世界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已连续八年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正引领着波澜壮阔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革命。

让我继续引述前面提到的澳大利亚媒体的文章,它这样写道:“多年来,西方反对采取有效气候行动的人,一直拿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当借口。比方说特朗普在2017年就退出《巴黎协定》。他说,“中国要新建数百座燃煤工厂,根据这份协议,美国不能建造这样的工厂,但中国可以建造。”这个文章说,“然而,中国正在进行的绿色革命的成果确实令人震惊”。他说,“去年,美国夸口说新建了约30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但中国已经新建了180千兆瓦。2021年,中国就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新建总量的46%。”文章还提到中国正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将支持其它发展中国家采取绿色低碳能源,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中,已经不再有火电投资了。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的推进,整个国家每天都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蓝天、白云、水清日益成为常态。应该说我们自己既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也是生态文明的最大的受益者,这不禁使人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就世界范围而言,坦率地讲,就像反贫困一样,中国消除的贫困占世界总数近80%,换言之,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贫困的总数恐怕是增加,而不是减少。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对全球绿色革命的贡献,全球生态保护恐怕也将是负增长。中国模式拒绝“空谈误国”,也拒绝西方模式的“空谈误全球”。中国绿色革命的意义及其影响,包括“思想引领”“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等特点,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远。

包存宽:

绿色革命,或被视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

能源很重要,我们通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第一件是“柴”,就是说的能源。不同的文明时期,标志性的几个方面,至少有能源和劳动工具。比如用火和石器把人和动物界分离开来;牛马等牲畜力量和农具的使用,农业文明开启了;化石能源和蒸汽机开始了工业文明;那么我想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绿色革命或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标志。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电站(图/新华社)

可以说,绿色革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之策。尤其是大力发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在不降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水平下实现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不二选择。

全球能源转型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多发电,提高电力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少直接用碳排放高的化石能源;二是多用风、光、水清洁能源发电,少用化石能源发电,这样“解放”出来的石油和煤炭还可以用于我们的化工生产。虽然光伏、风电、新能源很火,但是化石能源在当今的全球能源消费中仍然高居80%以上。

能源转型,就是新旧能源的更替,要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因为能源一头连接着国家安全,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另一头又连着人民的生活,能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基础性的,能源的稳定、能源价格的波动涉及方方面面。能源转型任务艰巨,更需政府和决策者慎重。

中国的“双碳”目标,首先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既有新能源技术,也包括我们的能源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的开发,尤其是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风力光电输送和存储的技术,它还离不开我们的基础设施,比如说超远距离超大规模的电的输送、全国甚至更大范围的超级电网的建设、抽水蓄能等新基建。不妨想象一下,我们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风、光资源,西南地区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这两个地区可以实施风、光电和水电的联动。可以说,中国的“双碳”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高度契合的。

其次,碳污同源,减污降碳深度协同。“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以绿色低碳为底色和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是更具有深远和广泛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优美的环境、优质的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

第三,“双碳”目标也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是人口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兴经济体,又是碳排放第一大国,而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助力全球碳减排。

比如,中国企业承建的阿联酋首个风电项目投入运行,中国和中东国家的新型能源合作关系已经形成。通常说到中国和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大家想得多的就是我们去进口它的石油和天然气;现在的新型能源关系,包括充分利用中东地区丰富的风和光的资源,帮助它们去发展新能。

我们在按既定目标、方针和路线,实施“双碳”战略。因此,无论西方发达国家在碳减排上如何,比如是否会退缩、是否又放空炮,我想说的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是认真的,不会因他国如何而改变。

最后我想说一点:中国近些年来在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的制度因素,就是我们国家治理手段非常丰富,我们有强制性的法律底线、周期性的规划统筹和灵活性的精准政策这个制度协同。这是我们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所在。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绿色发展理念或者说绿色革命这些年来对大家生活的影响,老百姓最有感觉,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花更香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感觉。所以问一下包老师,一方面是我们的感觉,一方面是不是数据上也有非常完整的支撑?

包存宽:现在全国天罗地网地遍布对环境的在线监测。从大气监测、水监测来看,数据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无论是和同时期的发达国家比,还是和我们的过去比,我们的数据都在改变。

我觉得最真切的可能还是我们大伙的一个体会。比如我自己既是学者,也是生活在上海的普通市民。在前些年雾霾厉害的时候,我每天都是柴米油盐酱醋“查”——这“查”是指每天早上要查一下空气质量怎么样,再决定我今天是不是要出去走路或运动。现在基本上不用担心这个话题了。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对此也都有很深切的感受。

主持人:对,我们每天要看天气预报,以前“良”经常出现,现在更多的是“优”。每次一看到今天的天气质量是“优”,心里特别欣慰。

张维为:确实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雾霾可以治理得这么快。另外,我们小时候画画,画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那就是黄土高原,光秃秃的山,但现在去看,延安全是绿的。上海淀山湖那一带的鸟类,过去只剩下40多种,现在随着生态修复,增加到200多种。

主持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远远超出人们的预计。包教授您是专门做环境科学工程研究的,您告诉我们,这些变化如何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发生?

包存宽:有一点原因,就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我们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不断向现代化推进,并且持续不断地把制度优势转变成我们的治理效能。

2015年前后是雾霾最严重的时候,那时候我经常会被媒体问起一个话题:伦敦烟雾事件治理用了50年,洛杉矶烟雾事件(治理)用了30年,中国改善空气质量要多长时间?那时候我说“等不得,也急不得”,如今我觉得我们的改善速度超出了我的预料。

当我们意识到蓝天是人民群众的渴望的时候,我们就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就是我们党的人民性的一种体现。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不是一句空话,从我们的中央政府到我们的地方政府,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人民群众,因为大家的齐心努力,环境质量才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善。

张维为:我讲一个案例,2022年世界《湿地公约》年会在武汉举行。为什么选择武汉呢?大家认为武汉成功了,武汉是“千湖之城”,把武汉作为这个会议的举行地点,本身就是对中国湿地保护的进步的肯定。

武汉东湖落雁片区(图/新华社)

主持人:我们加入《湿地公约》,包括我们加入其它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也好,框架协议也好,我们作出了巨大贡献。武汉有巨大的湿地系统,而且城市跟湿地和谐共生。另外还有一个城市就是杭州,刚刚举办完亚运会。大家都知道杭州有西溪湿地,它也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和巨大的湿地共存的这么一个系统。我相信这样的一个案例,也给国际上的其它国家提供很多示范。

包存宽:不仅是这些南方城市,实际上在张老师刚提到的这次湿地大会上,北方城市,也是我的老家济宁,它也入选湿地城市。我们通常会觉得北方缺水,但是这几年在搞水环境的保护、水生态的治理和水资源的节约——我们叫“三水共治”,这是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从南方到北方都在做的一个事情。所以无论是生活在上海,还是在上海以外的其它城市,过去这十年,大家确实都能感受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

主持人:对,这个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它的努力是政府、社会,包括企业和个人,共同的努力;同时既有中长期的规划,又有具体的措施,还要回头看,要监督,它是一整套的体系安排。所以二十大报告当中就提到说,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全局性、转折性的变化。这三个词的定性非常重要,张老师您怎么看历史性、全局性和转折性?

张维为:我觉得中国模式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思想引领、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然后就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而且我认为它对外部世界也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模式面临这些问题,它或多或少出于民粹的压力,选举政治使然。当时欧洲污染严重的时候,选民要求改善环境,绿党就这样上去的,上去后开始搞极端的环保政治,把环保与发展对立起来;我们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你看结果俄乌冲突一来,还有日本核污水排海,西方国家全线后退,什么都不说了,非常虚伪,甚至现在上山砍柴都可以了。

主持人:张老师经常做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较,他有一个观点,就是美国的这个制度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它限于党争、民粹、选票,不解决实际问题。而看我们的制度,我们看到了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就会认真地去解决——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

包存宽:我觉得有一个点非常有意思。比如说生态文明,它本来是一个学术概念。这个学术概念在2007年写入我们党代会的报告后,就变成了一个政治话语,就变成了我们的一个指导思想,然后再进入到我们的立法,进入到我们的制度,再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从思想到制度,再到我们的行动,这是一整套的。

在西方也有“生态文明”或者类似的词,但是它们更多是停留在学者研究这个层面,很少进入到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理念里面;它即使进去,可能也是“我觉得好用,我就拿过来”,不好用,就像(英国内政大臣布雷弗曼)说的,“我们不能通过破产去参与碳减排”等等。小布什也说过,“美国人的生活不能用来谈判”。其实这种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则用,不合则弃”,它们形成不了从指导思想到战略、制度再到行动这么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而我们国家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张维为:同样是立法,我们搞出“水十条”、“土十条”、“大气十条”三个“十条”,然后就抓它的落实。西方很多承诺包括国际承诺,最后大都属于“言论自由”的一部分,讲讲而已,以后不提就忘记了。

另外,我觉得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文明,是一种进步,每个人都作出自己的某种贡献。

主持人:对,这个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产业的一部分,它其实也是文明的一部分。两年前包教授也来做过节目,那个时候讲生态文明,我们还要认认真真地把这个理念跟大家做个解释;但是就两年多之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谈生态文明、绿色革命,就会发现多了很多内容,这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除了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之外,还有产业上的变化。

包教授一直做研究,您能不能告诉我们,这些年还有什么绿色产业的变化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可能大家对此不太理解、不太能想象,但它是绿色革命。

包存宽:我们现在总讲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所谓生态产业化,就是“两山”理念里面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我的生态优势,具有生态优势的地区——不管是风景好的地方,还是让大家周末去放松休闲的农村地区——它的这个生态优势怎么转变成发展优势?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要,这就是商机。所以一到节假日,风景名胜区也好,好的民宿也好,都火得很。实际上这个就促进了农村地区、具有生态优势的地区,和城镇发达地区同步现代化,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我们传统的产业,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实际上都还是有进一步地提升生态化的转型和升级的空间的。比如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里,我们不是再去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比如说大家现在买蔬菜、大米,会看是普通的大米,还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际上这种升级是建立在环境质量的改善、土壤的改善、灌溉用水的改善、甚至空气的改善的基础上。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我们的制造业同样如此。比如新能源的装备制造业,比如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升级和传统的产业不一样,整个过程以绿色低碳为特征和底色,是高质量发展,它是具有更深远、更宽泛意义的环境保护。换句话讲,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好多生态环境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主持人:所以在农业、工业方面,真正要实现绿色化,潜力非常大,可做文章的空间也很大。

张维为:我们上次去武汉调研,一个科技工作者跟我讲,他们搞小龙虾和水稻套种,效果很好,小龙虾也非常干净。这种循环经济,实际上古已有之,包括江浙一带都有各种套种的传统。

此外,最新一期的英国杂志《新科学家》网站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将决定我们应对气候的命运》——举了好多数字。它说中国现在的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规模,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它实际上是在批评西方国家。美国从特朗普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废除对中国太阳能设备、光伏设备的征税,欧洲现在也在考虑。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借口对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进行调查和征税等等,这么做,最终是拖累了环保,拖累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主持人:从这些案例也可以看到,西方它可能是嘴上喊得响,一向是口惠而实不至。讲到中国的绿色革命对全球的贡献,我们的模式可能不见得每一个国家都可以直接拿过去学,那么有哪一些相对来说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方便借鉴的?

张维为:实际上我们现在在“一带一路”上推动的绿色产业已经非常明确了,去年开始,火电厂项目不再输出了。现在,包括在南非这些国家,我们都是搞绿电,搞风能、太阳能,这本身就是帮助它们。阿联酋、沙特也是这样,这些国家已经意识到不能再依赖化石能源和传统能源,一定要同时走新能源发展之路,特别是它们有大量的日照时间。我老讲中国是一个“百国之和”,它推动的事业往往都成为世界级的规模。

主持人:我们再来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我们展望未来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的时候,像中国式现代化这样的定义会给这个领域带来怎样的空间?

张维为:我们常接待一些外国朋友,他们在中国只要看一看,就觉得这就是在改变世界。长三角总体来看做得相当好,包括绿色一体化、上海的垃圾分类等,不少方面我们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不容易的。关键是过去我们确实比较落后,现在实现大踏步地跨越式地发展,然后人家就开始研究你是怎么做到的——很多国家都在退步,而我们在迅速进步。

包存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确实在不断地丰富,尤其是我们把“美丽中国”作为我们现代化的目标,比如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这是我们现代化国家第一个阶段的目标,而在第二阶段,我们就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到底什么是“美丽中国”?可能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美丽中国”。实际上它的包容性很强,而且它很生动。刚才也提到一个,就是“美丽中国”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也好,我们是为了谁和依靠谁?事实上是用“美丽中国”去凝聚大家的力量、凝聚大家的共识,形成一个合力;也就是人民群众要参与,要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和智慧。这个变成了我们全体人民的一个自觉的行动。

所以我觉得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从原先过于强调器物层面上的,到现在非常地生动、非常地包容,非常地能够凝聚大家的共识和力量。

观众互动

观众:我是一名星空摄影爱好者。近些年来,暗夜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都知道大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光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被实践,请问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在大城市中仰望星空,并且看到银河?谢谢。

包存宽:其实在我们学术研究里有一个概念叫“灯光指数”,就是夜间用卫星上的遥感数据去看这边灯光是否辉煌,将此视作经济活动的表现之一。你白天看可能也有楼房,也有马路,但是晚上它没有灯,没有灯就意味着没有人的活动。

其实对于光污染,学术上也有一个说法叫“噪光”。噪声大家听过,就是你不需要的,比如隔壁有人放音乐,你喜欢听它就是音乐,你不喜欢听它就是噪声。光污染同样如此,有人喜欢璀璨,对于走夜路的人来讲,他可能就需要这个光;对于观察星空的,可能你就希望暗一点。

其实我们也有一个活动,在地球日“关灯一小时”。灯光璀璨的世界里能有一片黑暗,实际上也是难得的。这也是我们发展中或者叫成长中的一个烦恼。大家各取所需。

张维为:我补充一点,首先光污染确实是存在的。比方说一个高层建筑外墙全是玻璃面的,你住在它对面,你会感觉很不舒服。实际上国家对于玻璃的反光等都有一些指标系数,如果它没有达标,你可以进行指控的。

此外,它还涉及到大众和小众。上海外滩夜景我就特别喜欢,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夜景,但同时它也考虑到像你这样的需求,所以它实际上每天晚上都有关灯时间的,那个时候你再仰望星空也可以。

包存宽:我还想补充一点,实际上这个灯光是需要设计的,而且它是一门科学。比如浦江灯光的总设计师是我们团队的袁樵老师,他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进博会期间浦江两岸的灯光设计。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的手段,让它既好看又能够规避掉一些光污染。

观众:我的问题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使得绿色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并取得企业和民众的广泛认同?

包存宽: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品质的人民生活和高水平的生态治理,它们的内在是一致的。贫穷落后的时候同样有环境问题,我们没有钱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我们的环境那个时候是差的。但那个时候为什么大家对环境不那么关注呢?就是因为有更迫切的温饱问题要解决。

到了新时代,我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里包括了优美环境,而这个需要其实就是市场的机遇。比如说我需要高品质的农产品、高品质的家电,这就会倒逼产业升级和转型;而这种倒逼,是建立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高品质的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要,这上面涉及环境治理,这个治理就是怎么去统筹,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

张维为:我再补充一点,中国模式有个特点——它是讲规划的。这个规划不是过去的苏联模式下指令性规划,而是一种指导性、战略性的规划。如果用中国模式的话语来讲,规划本身也创造供给和需求。实际上规划是引领性的,大家要知道我们发展的方向,哪些领域我们应该投资、下一步的方向发展是什么,等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威胁巴拿马“收回”运河,还扯上中国

“朔尔茨对波兰总统怒吼,在场领导人都惊了”

被当面打脸,日铁急了

受中国影响,澳企要在稀土加工业务上发力了

挪用学生餐补、欠薪欠保…审计署发布报告涉538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