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45期:来自“全球南方”的智慧助力全球和平发展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8-11 08:41
“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顺之者昌,逆之者衰。”
“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早的提出者,同时也是它最坚定的捍卫者。”
“如何看待三大全球倡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经过70年的风雨洗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丰富的实践,也有了极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已经成为了处理国和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基本准则,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东方卫视8月6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与中国前驻孟加拉国大使李极明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全球南方智慧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展开了讨论。
张维为演讲
大家知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最初是由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并在1954年4月29日在中国和印度签署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以文字形式加以确定。同年6月,周恩来总理又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
2024年6月28日上午,我和许多中外来宾一起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的纪念大会。我们提早40分钟抵达人民大会堂的会场,我先接受了一些中外媒体的采访。路透社记者问我是否能够谈一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我说,你比较一下欧洲和亚洲,欧洲背离了这些原则,欧洲支持“颜色革命”和北约东扩,结果今天的欧洲既失去了和平,又失去了发展。与此相反,中国和东盟所代表的亚洲,人口比欧洲多三倍,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果是长达数十年的和平与发展。
乌克兰民众追悼逝者视觉中国
他接着问:那你怎么解释你们中国与菲律宾目前在南海的紧张关系呢?我说,菲律宾现在的做法有悖于东盟多数国家的意愿,但即使这样,中国还是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对菲律宾只使用了水炮,没有开一枪,这和美国当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后就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占领整个菲律宾和古巴等做法完全不一样。
他问我:这五项原则最早是中国和印度共同提出的,但今天的大会印度领导人为什么没有出席呢?我说:不用担心,这次没来,下次可以来。印度今天把自己也看作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特点是见过大世面,经历过许多跌宕起伏,所以这不算什么问题。
习近平主席是10点整抵达大会会场。在热烈的掌声中,习主席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他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亚洲,迅速走向世界。1955年,20多个亚非国家出席万隆会议,在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倡导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又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采纳了五项原则。五项原则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同和遵循”。
习主席接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凡是遵循五项原则,即使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发展水平和体量规模不同的国家,也完全可以建立和发展相互信任和友好合作的关系。
五项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的问题以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的道路,超越了‘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等陈旧狭隘观念和对立对抗思维”。习主席的这番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他进一步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五项原则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弱小国家在强权政治环境中的利益和诉求,旗帜鲜明反帝、反殖、反霸,摒弃了穷兵黩武、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历经70年岁月的洗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财富,值得悉心珍视、继承、弘扬”。
习主席还提出:为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中方将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未来5年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1000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名额、提供10万个研修培训名额,并启动“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计划。
他引用了一系列反映南方国家智慧的名言,他这样说的:中国有句古语“仁者爱人,智者利人”。拉美也有哲言“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阿拉伯谚语则说“人心齐,火苗密;人心散,火不燃”。他鼓励“地球村”里的所有国家本着这样的智慧,共谋发展繁荣,寻求合作共赢。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视觉中国
习主席还重申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我们绝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在和平和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我们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以及涉及朝鲜半岛、伊朗、缅甸、阿富汗等问题上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最后,他以强烈的历史感说了这么一番话:“今天,推动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让我们以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为起点,肩负历史使命,携手勇毅前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天中午,王毅外长在钓鱼台国宾馆为部分与会嘉宾举行了午餐会,多位外国前政要发言。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每当你致力于推动和平事业时,你就会发现这五项原则几乎是解锁任何问题的钥匙。”
他还谈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催生了影响整个世界的不结盟运动,某种意义上这个运动使我们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还是需要这些伟大的原则来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说:“70年前,这些原则诞生于亚洲。今天,捍卫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希望看来还是在亚洲。”
在这个宴会席间,我见到了老朋友、英国资深的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教授和欧洲对华关系促进会主席马可·托森先生,相聊甚欢。
阿尔布劳教授认为现在西方社会日益分裂和民粹,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西方民主制度本意他认为是通过多党竞争和议会政治来整合不同的社会群体,但现在证明这样做是越来越难。全球化、经济衰退、移民问题、社交媒体兴起等因素使西方政治日益极化和民粹化。
他对我说:“恐怕西方社会现在迫切需要一种强大的外来力量,特别是东方的“整体论思维”,而不是西方的“原子论思维”,才能突破今天的困境”。托森先生是意大利人,我们的话题更为轻松一些。他说,他爷爷一辈都学法语,他这一辈都学英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中文。
在下午举行的“大变局下‘全球南方’的愿景与使命”这个论坛上,我以“源于‘全球南方’的智慧”为题做了一个主旨发言。我说,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它首先源于中印两个伟大的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和为贵”“和而不同”“慎战”等理念和印度文明的“潘查希拉”理念,其中“潘查”代表“五”,“希拉”是准则的意思,源于佛经中的“五戒”。
中印两国的政治家通过对传统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共同推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首先在万隆会议上得到了广大南方国家的积极响应并付诸实践。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顺之者昌,如中国+东盟这个蓬勃发展的巨大板块;逆之者衰,如热衷于推动“颜色革命”的美国,结果自己内部日益分裂,世界加速进入了“后美国时代”。
同样,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中国又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文化传承来看,“共商”延续了中国人崇尚的“兼听则明”“集思广义”的传承;“共建”延续了中国人笃信的“知行合一”“实干兴邦”的理念;“共享”延续了中国人信奉的“天下为公”“同甘共苦”的精神。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人坚信的“合则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哲学,而非西方的“分而治之”和“要么餐桌上,要么菜单上”的政治哲学。
我认为这两种理念的差别也代表着关于世界未来命运的两种选择:一种是有利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有利于世界各国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光明前途;另一种是服从于少数国家和大资本利益的单极世界,继续导致动荡、战乱与毁灭的黑暗命运。所以说“全球南方”国家务必团结起来,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世界人民一起努力奋斗,争取实现整个世界的光明前途!
以上就是我的一个简单的汇报,可以说这一天下来,见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老朋友,听到了许多真知灼见,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这种在中国政治中心亲眼见证世界人民大团结和“全球南方”崛起的感觉真好!
李极明演讲
不久前,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召开了两个会议,承载着两份都是超过70年的政治遗产。
两个会议的两种主张、两种指向,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应该说分别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刚才张老师已经说了,一种是“光明的前途”、一种是“黑暗的命运”。第一个会议事实上指的是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而第二个指的是7月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75周年峰会。
两个会议还分别发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北京宣言》和《北约华盛顿峰会宣言》。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北京宣言》和《华盛顿宣言》。当我把两份宣言做了个对比的时候,我的头脑中出现的是“是非分明、高下立判”八个大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视觉中国
北约的宣言14次提到中国,而且用词更加激进,有些甚至到了颠倒黑白的程度,比如宣言中提出,说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系统性挑战”,你能想象得到吗?还诬称中国是俄乌冲突的“决定性推动者”等等,你说这是不是颠倒黑白?这些措辞与其说是北约的共识,倒不如说是美国硬塞给北约的“私货”。
其实我更关注的是《华盛顿宣言》通篇对穷兵黩武的公然呼唤,比如里边有“欢迎”盟国履行国防开支占GDP至少2%,对加拿大还有部分欧洲国家国防开支在2024年增长18%而“欢呼”等等。
而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北京宣言》,则处处体现我们和平的主题和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地思考,以及对当今世界重大挑战的破解之道。
孟加拉国是全球第八大人口大国,但是很遗憾,是一个至今还没有从联合国认定的LDC“毕业”的小国、弱国,LDC就是“Least developed country”,“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意思。而检验国际公义最好的“试金石”,我认为就是看大国如何对待小国,强国如何对待弱国。那么中孟关系无疑可以作为一个范例。
北约峰会召开的时候,适逢孟加拉国哈西娜总理(注:哈西娜总理已于8月5日辞职)来华进行正式访问。在《华盛顿宣言》发表的同一天,7月10日,很巧,中孟《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也正式发布了。
这份《联合声明》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文字上和内容上应该说都充分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声明》还开列了非常具体的合作领域,其中提到了至少30个具体项目,其中这些项目应该说大多我都亲自经手过,很多甚至还去过这些项目的现场。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的是,所有这些项目,包括那些援助项目,商业项目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符合“互利合作”的原则的,没有什么是我们恩赐给别人的。
举个例子,在《联合声明》里面提到“单点系泊及双线管道工程”,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在今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它彻底结束了孟加拉国的炼油厂接收原油时依靠小船接驳大船这种低效、不环保的运输方式。
孟加拉单点系泊及双线管道工程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有限公司
该项目可以让10万吨级的大型油轮在距离陆地16公里以外的海上的泊位点,直接系泊,然后通过总长超过220公里的海底和陆上的管道,就把石油直接就卸运到了炼油厂。
因此,十万吨级油船的卸运时间将从11天缩短到了不到48个小时,这个工厂不仅大大地缓解了孟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降低了它的成品油的成本。还在该工程 建造过程中创造超过4000个本地的就业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本地的优秀的技术人才。那么毫无疑问这个是造福于孟加拉国的。
既然是我们说的“互利合作”,这个工程使用中方的优惠贷款,贷款,不是赠款,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融资,然后中石油管道局来进行承建,核心的物资、设备95%都来自中国。
应该说这个工程实现了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施工的“全产业链走出去”,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实现了新发展,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其中还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可以说,这是一个充分体现了中外“互利合作”的一个经典的项目。
基于多年来驻外工作的经历里边类似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对中孟关系相对靠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在这里,我想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一句话,中孟建交近50年来,双边关系从来没有背离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早的提出者,同时也是它最坚定的捍卫者。在它的引导之下,新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是唯一一个不靠掠夺、不靠殖民而强大起来的大国。
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全球性挑战,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的方案。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主席着眼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和根本的利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重大的理念,这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和升华。
面向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有责任、有能力、更有底气从容不迫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引领声势卓然壮大的“全球南方”,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前沿。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回顾这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发表和实践,我就在想70年前它的发表就已经是划时代的,更重要的是70年来它的实践非常了不得。国际大势总是风风雨雨,挑战那么多,如何在70年的实践中始终不背离初心、不背离原则,这个很难。
张维为:首先它确实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都经历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殖民等等。中国自己也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这种惨痛的记忆,所以觉得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执行一整套新的原则,我觉得这是革命性的。
中国推动五项原则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现在是180多个,我们在建交公报里几乎都有这五项原则,这本身就是一种外交坚持。然后我前面演讲中提到,习主席专门提到一系列国际文书中把它都包含进去了。
一个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我经常讲的中国和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五项原则的内容,特别是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这些原则都体现在里边了。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出来之后,事实上大部分国家基本上都遵守了,虽然这个宣言没有法律上约束力,但是大家作为一种道义共识还是遵守了,包括中国处理菲律宾的挑衅,也就是我回答路透社记者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在这个范围之内,“没有开枪”这很关键。同时,这样就创造了机会,大家都来进一步制定行动准则。
中国海警依法对非法闯入我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的菲律宾船只采取管制措施视觉中国
主持人:所以我刚才说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为不易,而实践能够做得这么好,真是因为中国在里头起了核心作用。刚才李大使也特别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考察的就是大国和小国之间、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关系,你看中国对所有的发展中的国家,不管你是强的、弱的,我都平等待你。习主席在北京要会见很多的国家元首外宾,所有的礼仪的标准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尊重。
李极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跟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应该说是还有很多相通的。我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我觉得这里边分成这么三个方面:一个就是人与人之间首先你得平等待我;然后第二就是我有困难的时候你得伸手帮我;第三就是等我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你还得出手救我。我想中国在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主持人:对,特别您刚才说到第二点,因为其实中国在一个阶段当中,自己的发展也是有许多难题的,像在几十年前,我们在改革开放没有开始的时候,可能我们的国力当时也不像现在这么强盛,但那个时候我们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我们同样非常友好,能合作的也尽量合作,所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时候就看出了我们对国际道义的坚守。
张维为:另外一点,回顾我们过去75年的外交风云,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一度曾同时应对两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的挑战。为了捍卫我们的独立自主,我们确实需要整个第三世界朋友的支持,这非常重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第三世界广受欢迎,和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分不开。
主持人:对,用真心换真心。张老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记者也说到印度也是当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国之一,但是它没有来开会,其实印度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您觉得有些什么问题?
张维为:因为整个南亚过去都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人管着的,独立之后,包括印巴分治之后,印度还是习惯把这些地区的国家都看作是它的“小弟弟”,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印度和周边国家我都走访过,我跟印度人聊得多,我说你们真的要听听周边所有邻国的意见,他们都认为你们待人不平等。
李极明:是的。这一点可能在孟加拉国的表现就更加突出一些。南亚是一个相对地理上比较封闭的这样的一个次大陆,所以这个地方特别适合关起门来做“老大”,所以它形成了这么一个历史的习惯。
孟加拉国一共有57条跨境河流,那么其中的54条上游全在印度,其中就包括非常著名的恒河,恒河的入海口实际上位于孟加拉国,它在孟加拉被称为帕徳玛河。这样的一个地理条件导致这两个国家人民既分不开,但又有很多的矛盾。再加上印度区域霸权主义的一些表达,在(孟加拉国)这个国家看来,实际上印度非常霸道。
主持人:刚才说到了这些河流,您举举例子,在河流上印度它怎么来处理会影响孟加拉国?
李极明:每一次孟加拉国的领导人到印度去访问,老百姓都会要提一个期望,说这次好好去给我们谈谈分水的事情,这些跨境河流都面临一个就是上游怎么对待下游的问题。上游,你能不能筑坝?你筑坝以后还给不给下游流水?印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好。
我去过一个比较典型的一个点就是提斯塔河,这个提斯塔河到洪水季是一个泛滥成灾,可能周围至少有1500万人在这个河的流域,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河,但是人口密集。那么印度在提斯塔河上游修了若干Barrage,这个Barrage和堤坝不一样,它的水闸可以随时开关。经常会出现,下游如果是旱的时候印度把Barrage关掉了,下游涝的时候印度把Barrage打开了的情况。
我去提斯塔河的时候,老百姓自发地过来欢迎我,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帮助他们,怎么样做一个工程,把这条河流好好治理一下,不要这样的,该涝的时候更涝,旱的时候就一滴水没有。
主持人:所以您看老百姓的这个期待,所谓的“治理”,很多问题是人为造成的。
李极明:是的,用工程的方式,可以部分地缓解,但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上游。
主持人:对。您看刚才像这样的一些案例,如果大家不去了解就不知道,大使很生动地讲这么个故事,就让我们知道大国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其实它真的一定要有人道主义的情怀,要有真正的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种实践,就是对这个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尊重。
张维为:我们小时候会唱一首西哈努克亲王作词作曲的歌曲《怀念中国》,它里边的一句歌词就是“你是一个大国,毫不自私傲慢。”
李极明:“待人谦逊有礼,不论大小,平等相待。”都是歌词里边的。
主持人:您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诞生到现在70年,在实践的过程中它其实也不断地在发展它的含义,因为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整个世界格局也不一样,所以您觉得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当我们来看它发展的内涵的时候,哪些是新部分?
张维为:我们讲“共商共建共享”也是这种精神的延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这个精神的延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就是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平共处,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有这一切。现在西方它不愿意尊重这些原则,这是最大的问题。我顺便插一句,实际上你仔细看当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之间签了一个《上海公报》,这五项原则全都放在里边的。但是美国是口惠而实不至,尽管签了这些东西,它也不去这样做。
主持人:对,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与国相处最扎实的一个基底,如果两国之间相处能够完全按照这个原则来办的话,那绝对是彼此尊重,但刚才张老师也说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发展出很多新的含义,比如说“共商共建共享”,那可不可以也请大使再举举例子,比如说在孟加拉国也好,或者您观察的南亚、东盟的很多国家,我们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案例、故事。
李极明:这方面应该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大家知道新中国划定的第一条陆地边界是跟缅甸划定的,1960年的10月1日双方正式地划定签约了。很不容易,因为这条边界承载着很多历史的包袱。
中缅边境的中国清水河口岸视觉中国
但是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把中缅边界划定了,而且到今天还是一条和平的边界。我觉得这个边界谈判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咱们中缅有联合声明,经历了1955年是万隆会议,1956年开始中缅边界谈判,1960年划定,所以我觉得这个边境谈判是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践范例。
主持人:在边境谈判这种极致的难题上我们都能根据这些原则把它处理好,那么合作跟它相比的话这个难度要小得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过了那么多年,它有它强大的生命力。所以现在“全球南方”国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未来更多的实践,它们这个期待是什么?
张维为:现在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中国是真的强大起来了,所以很多东西就是中国有实力作为强大的后盾,我们说这里不能生战就是不能生战,“全球南方”也看到了这一点。
李极明:实际上中国肯定是世界和平的最重要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的强大。我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我自己的一个看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边有个最大的变量还是中国发展起来了,那么中国发展起来了,毫无疑问使世界和平的力量更加壮大了。
观众互动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想请教一下两位老师,如何看待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全球倡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关联。
张维为:这三个倡议都是习主席提出来的,我讲世界两种前途,照这样的三个倡议走,就是光明的前途,反之可能就是黑暗的前途。三个倡议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有关系的,你仔细看那个全球安全倡议,特别第二条,它大量引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它涉及安全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身就与安全有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关系略微间接一点,因为全球发展倡议,你看它的背景,至少我研读下来,它主要是和联合国2030年议程相关,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气候变化等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全球文明倡议也是相对间接一点,它里边主要倡导的世界各国的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在这个基础上,大家一起来进行不同文明的对话。总之,一个倡议是直接联系的,两个倡议是间接联系的,但可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一直体现这些倡议中。
观众提问视频截图
李极明:还是回到我刚才谈到的我的一个想法,这三个倡议它的应该说本质精神,毫无疑问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完全一脉相承的,这也是中国的外交思想,它不是割裂的,所有东西都是可以有关联的。
我们作为普通人来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它解释得稍微更通俗一点,像关于全球文明倡议就是一个怎么样平等待我。那么全球发展倡议是我想发展,有困难的时候,伸手助我。提到全球安全倡议的时候,当我有危机,比如说金融危机、生化危机或者是战争这些安全方面的危机的时候,你要出手救我。所以这三个实际上跟刚才我说的这三个“我”的时候都是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完全相通的。
张维为:对,我再补充一点,一个倡议的文字,实际上每一条后边都有一定的针对性的,都有一些具体要做的工作,比如,发展倡议和安全倡议,我们后边都有许多具体落实的具体工作。他们不是空的,而是非常实的。
主持人:就跟“一带一路”一样,我们一直说它原来是“大写意”,现在是“工笔画”。你看去年“一带一路”第三次的峰会,它里头说到很多很多具体的项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好,刚才我们说的各大倡议也好,最后它都会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行动、具体的项目上,可能平时我们老百姓跟这个不是直接有关联,大家不了解,但是听专业人士一阐述,知道了,很多工作都在做。
观众:感谢三位老师。我们知道“全球南方”概念是在不断生成且动态调整过程中的,它有很多切面,比如说经济建设,比如说地缘政治,还有文化心态,那么比较贴合我们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交实践,最应该切入且着力耕耘的切面可能是哪一个?
张维为:确实,“全球南方”这个概念源于“南方”,“南方”这个概念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处于地球的南半球,所以它们就开始用这个概念,但现在它的意思确实已经超出了地缘,变成一个政治概念了。比方说一般我们认为俄罗斯也属于“全球南方”,所以我们到俄罗斯,我们讲他们属于“全球南方”,他们一点都不介意。
但你细看一下,他们又有点敏感,他们自己很少说自己是“全球南方”一部分,不像我们是公开说的。后来我有一次就问他们,我说你们为什么自己不多说一点呢?他说我们从地理上看确实在北方。
主持人:他还没有跳出那个地缘的概念。没有进入政治的范畴。
张维为:他们认为你们把俄罗斯讲成“全球南方”,完全可以接受,但他们自己讲得不太多。他们说我们有时候用一个概念,叫“全球东方”。所以有时候我们在俄罗斯开会,我们就两个概念一起讲,我们都属于“全球南方”、“全球东方”,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就是说,我们确实是先从地缘出发,然后逐步走出地缘本身,它的意义也更广了。
李极明:我想起张老师以前有一次讲演用过的一个词,叫“The west and the rest”(西方和非西方世界),我觉得整个“全球南方”就是“The rest”(非西方世界),如果是我们这样来理解的话,可能就更容易,包容性就更强一些,我就补充这么一点。
主持人:今天您看我们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反复在讲的就是70年来的实践,这么多的实践是给了世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以扎扎实实的信心,就是这些事我们过往是这么做的,现在也会这么做,将来我们还会持续这么做。可能大家会觉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好像是历史挺久远的一个概念,但其实它真的是历久弥新,很有生命力,你会发现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我们说这个是绵绵用力,力量是源源不绝,永远有生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